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4月,我国首次在云南西北部维西县山区捕获到被认为绝迹的滇金丝猴.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仅有的滇金丝猴活体标本. 素有“中国第二国宝”之称的金丝猴是滇金丝猴、川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的合称,属疣猴科、仰鼻猴属.分布在我国川、甘、陕、贵、滇及陕鄂交界的神农架.主要栖息在海拔3400-4000米的高寒林区.  相似文献   

2.
Grueter CC  Li DY  Feng SK  Ren BP 《动物学研究》2010,31(5):516-522
原则上,食叶的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和杂食的猕猴(Macaca mulatta)是可以同地共栖的,但这两种灵长类究竟是如何同地共存却一直是一个鲜见涉足的问题。该文初步通过分析它们的食性和生境需求来阐明两者共存的可能性。在猕猴取食约22种植物中,有16种也是滇金丝猴的取食对象。两种灵长类都显示出喜食果实。人们尚未发现滇金丝猴涉足人类作物等相关资源,但发现猕猴经常侵食庄稼。这与其生活海拔不同有关:滇金丝猴一般生活在平均海拔为3218m的山林中,而猕猴活动在平均海拔为2995m的林地。猕猴也会涉足牧场,而滇金丝猴回避这种场地。对于这两个种,混合的落叶阔叶/针叶林是最频繁使用的森林类型;滇金丝猴很少进入常绿阔叶林(青冈属群落,利用率仅3%),而猕猴相对进入这类林型的机会远比滇金丝猴高(36%)。两个物种的群体间常相互远离(2.4km)。当其相遇时,常是猕猴主动回避。上述结果提示滇金丝猴和猕猴是通过大生境分化利用和空间避让来共存的。尽管不同的生境利用策略一定程度上会反映种间竞争的存在,但这种不同更可能反映着它们不同的生理/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是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主要生境,森林面积变化会直接影响滇金丝猴的生存。本研究基于全球森林变化(Global Forest Change)数据,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热点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了滇金丝猴分布区2001—2019年森林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间,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总量为3.81×10~4 hm~2,约占研究区森林面积的2.44%,逐年森林面积变化呈现较大的年际波动,其中5个保护地森林面积变化总量达5456 hm~2,约占研究区森林面积变化总量的14.3%,老君山风景区和云岭保护区森林面积变化的比例较高;(2)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趋于缓和,其中森林面积减少呈现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为1.03×10~5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2.9%;森林面积减少呈现显著减少的区域面积为3.05×10~5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7.9%;同时森林面积变化的热点区域面积呈不断下降的趋势;(3)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呈现向低海拔、高坡度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ieti) 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动物,预测其栖息地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影响,进而识别保护空缺,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出行大数据估计人类出行密度,并将这一指标引入栖息地模型的构建;运用MaxEnt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分别构建自然环境和人类干扰两种情景下滇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模型,并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干扰两类共计11个变量对栖息地的影响。结果显示:(1) 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基于出行大数据的人类出行密度这一指标能很好表征人类干扰对栖息地的影响。(2) 模型预测得到滇金丝猴高适宜栖息地面积3 487.28 km2,认为影响滇金丝猴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海拔、年降水量、人类出行密度和距道路距离。(3) 人类干扰对滇金丝猴栖息地有明显的负影响 (使适宜栖息地面积相较于自然环境下减少9.32%),其中人类出行活动对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干扰最为明显;同时还发现研究区78.8%的区域均受到一个或多个人类变量的较强干扰。(4) 在现有15个滇金丝猴群的活动斑块中,3个同时具有较高栖息地适宜性和较多人类干扰的斑块,可作为重点保护区域;同时发现栖息地质量在距道路和居民点约2 500 m处均出现明显拐点,可作为开展保护工作的缓冲区参考距离。降低这些区域的人类干扰强度,对滇金丝猴的生存具有更重要的现实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丝猴分类及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金丝猴的99项形态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黔金丝猴应为三个独立的种;根据我国的地质变迁推测,川、滇金丝猴间分离最早,其次是川、黔金丝猴,最后是滇、黔金丝猴;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滇金丝猴是属中进化较完善者,而黔金丝猴是最原始者;至于分布在阿萨姆和上缅甸的金丝猴,如果存在,很可能是一个新种或属于滇金丝猴的一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一个通俗比喻,那么"有滇金丝猴的地方就有原始森林"却是一个科学结论。滇金丝猴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森林王者",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种群数量不足3000只。滇西北是滇金丝猴的家园。老君山利苴村是滇西北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十几年前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项目人员来到这里,在老  相似文献   

7.
张斌 《生命世界》2006,(6):60-69
川金丝猴有一张淡蓝色的脸,全身体毛为金黄色,背部的毛可长达40厘米,披散下来,犹如一件漂亮的“披风”,显得威风而潇洒。它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奇特的“朝天鼻”,两只鼻孔仰天朝上,这在所有猴类中是独有的。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均有川金丝猴分布,它们栖息于海拔1500~3500米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以树叶、花朵、果实、昆虫和鸟蛋为食。除了川金丝猴,我国还有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当然,其中最美丽的还是川金丝猴。  相似文献   

8.
灵长类是森林中重要的种子传播者,其行为对于森林植物的更新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虽然大量国外科学家关注了灵长类的种子传播行为,但我国的灵长类种子传播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这不利于厘清我国灵长类的种子传播行为特点.本研究以云南拉沙山为研究地,关注滇金丝猴对果实性植物的取食及其对种子的传播作用,通过在夜栖地和午休地收集粪便分析灵长类的种子传播特点.结果表明:滇金丝猴共取食9科14种果实性植物,其中蔷薇科植物相对较多,共有6种,占所有植物种类的42.86%.果实特征影响着滇金丝猴的食物选择,滇金丝猴偏好选择肉质果植物和红色果实植物,分别有12种和8种,各占总数的85.71%和57.14%.不同类型的栖息地中,滇金丝猴粪便排放的种子有所差异,75%的种子被排放至夜栖地,仅有25%被排放至午休地.在夜栖地中,大量完整的蔷薇科植物种子被滇金丝猴排放至冷杉林中,这对于某些阔叶树种子在冷杉林中更新至关重要.本研究初步证实了滇金丝猴作为种子传播者在生态系统植物更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白马雪山,滇金丝猴栖息在3500米—4200米的冷杉林中,以长在冷杉树上的树挂地衣——松萝,当地人称“树胡子”为主要食物,这在非人灵长类中是非常罕见的。  相似文献   

10.
1981年4-7月,笔者对滇西北德钦县的白马雪山东坡滇金丝猴群的活动路线及食性作了初步观察。由于时间短促和本工作难度较大(森林茂密、坡陡、每群个体数很难确切统计),只能根据考察资料和当地多次猎获过滇金丝猴的猎人提供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整理。 自该种订名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对滇金丝猴食性的研究,还未曾见有专题报道。MilneEdwards在发表新种时,仅介绍了部分生物学资料(Elliot 1913)。彭鸿缓等(1962)报导仅证明滇金丝猴确实存在。近年李致祥(1981)报导滇金丝猴的分布和习性时,关于食性部分,也只作了摘要式的说明。杨德华等(1981,1982)作了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