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丝猴分类及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金丝猴的99项形态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黔金丝猴应为三个独立的种;根据我国的地质变迁推测,川、滇金丝猴间分离最早,其次是川、黔金丝猴,最后是滇、黔金丝猴;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滇金丝猴是属中进化较完善者,而黔金丝猴是最原始者;至于分布在阿萨姆和上缅甸的金丝猴,如果存在,很可能是一个新种或属于滇金丝猴的一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2.
1987年4月,我国首次在云南西北部维西县山区捕获到被认为绝迹的滇金丝猴.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仅有的滇金丝猴活体标本. 素有“中国第二国宝”之称的金丝猴是滇金丝猴、川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的合称,属疣猴科、仰鼻猴属.分布在我国川、甘、陕、贵、滇及陕鄂交界的神农架.主要栖息在海拔3400-4000米的高寒林区.  相似文献   

3.
川金丝猴血象和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2只川金丝猴的血象和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发现;在各项血象指标中,只有白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与滇金丝猴的有较大判别;在各项生物化学指标中,血清尿酸含量比滇金猴的高,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的含量比滇金丝猴的低,血清白收白和球蛋白比值与人的差异明显;其余各项指标与滇金丝猴和人的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4.
云南老君山金丝厂滇金丝猴群栖息地的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云南省西北部老君山金丝厂滇金丝猴栖息地设置标准样方,调查该滇金丝猴群栖息地的环境特点,研究表明,金丝厂滇金丝猴群栖息地是以长苞冷杉和毛柱红棕杜鹃为主的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该群落发育较好,高大树木占有较大的比例,林下箭竹密度大.这些特征对该滇金丝猴群的安全和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丝猴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属于灵长目,猴超科,疣猴科,仰鼻猴属(或称金丝猴属),除越南金丝猴外,其余三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仅分布于我国。在产于我国的三种金丝猴中,由于滇金丝猴生活在滇西北和西藏芒康县一带海拔3200—4200米的人烟稀少的高寒峡谷山区,因此过去对它的了解甚少。 滇金丝猴初由法国人Soulie于1871年在云南发现并将皮张与骨骼标本送藏于巴黎博物馆,但到1879年才由Milne-Edwards正式报道。此后将近一百年动物学界不知其是否仍有存在,因也有人认为可能已经绝灭。1962年,中国科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被视为解决保护和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现阶段的生态旅游开展对野生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和方式还缺乏研究。为研究生态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是否会对滇金丝猴(Rinopithecus bieti)产生影响,2017年7月5日至2018年2月8日,在云南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采用10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取样法记录游客噪声、观赏距离、可见滇金丝猴总数量及其不同年龄-性别组滇金丝猴个体数量。结果显示,生态旅游行为显著增加了环境噪声值,向游客开放时段的噪声值(52.42 dB)显著高于非开放时段(47.51 dB),且游客数量越多噪声值越大;游客的观赏距离越近可见的滇金丝猴个体数量越少,且不同观赏距离下可见的滇金丝猴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当观赏距离在11 ~ 15 m时,游客可见滇金丝猴总数量最多(2 046只);在1 ~ 5 m的观赏距离内,不同年龄-性别组猴的理论可见数量不同,成年雄性猴的理论可见数量最高(2.9只),其次是青少年猴(2.2只),成年雌猴(1.8只)和婴猴(1.6只)最低。推测,不同年龄-性别组滇金丝猴个体抵抗干扰的能力不同,成年雄性猴抗干扰能力最强,其次是青少年猴个体,成年雌性猴和婴猴抗干扰能力较弱。由此,本研究认为,现阶段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活动增加了环境噪声,且对滇金丝猴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干扰;游客观赏距离越近、游客数量越多,干扰越大。建议在未来的生态旅游过程中,严格设立游客观赏距离,且观赏距离应在10 m以上;设立标语,提醒游客保持安静,减少噪音,从而减少对滇金丝猴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1981年4-7月,笔者对滇西北德钦县的白马雪山东坡滇金丝猴群的活动路线及食性作了初步观察。由于时间短促和本工作难度较大(森林茂密、坡陡、每群个体数很难确切统计),只能根据考察资料和当地多次猎获过滇金丝猴的猎人提供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整理。 自该种订名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对滇金丝猴食性的研究,还未曾见有专题报道。MilneEdwards在发表新种时,仅介绍了部分生物学资料(Elliot 1913)。彭鸿缓等(1962)报导仅证明滇金丝猴确实存在。近年李致祥(1981)报导滇金丝猴的分布和习性时,关于食性部分,也只作了摘要式的说明。杨德华等(1981,1982)作了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滇金丝猴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滇金丝猴目前仅存于金沙江和澜沧江间云岭山脉的一个狭小区域,种群大小约1 700只左右.面临着栖息地高度破碎化、较为猖狂的盗猎活动和日益严重的放牧干扰等问题.分子遗传学和形态学数据都充分证明,滇金丝猴是独立的种.生态学研究表明,滇金丝猴的食性存在季节性差异,其某种程度上的海拔迁移是食物的空间分布和温度相互作用的结果.种群遗传学研究进一步表明,滇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贫乏,个体间的遗传距离P平均仅为 0.052.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建立生态走廊,以促进滇金丝猴的遗传稳定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的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 年6 月至2009 年5 月,采用扫描瞬时取样法对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群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滇金丝猴群的食物主要由42 个科105 种植物组成。滇金丝猴全年的食物构成如下:松萝50.6% ,成熟叶16.3% ,果实/种子10.5% , 嫩叶8.4% ,竹笋7.9% , 芽3.0% , 花1.9% ,树皮/ 叶柄/茎0.8% ,真菌类0.5% 。研究还表明,滇金丝猴的食谱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即夏季取食的植物种类最多,冬季取食的植物种类最少,嫩叶是滇金丝猴春季的主要食物,而果实/ 种子在响古箐的滇金丝猴秋季食物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此外,发现竹笋是滇金丝猴夏季的主要食物资源。研究还发现,除松萝以外,对其食物贡献率最大的10科植物的比重达到39.6%,而蔷薇科的取食则高达17.57% ,表明响古箐滇金丝猴对不同种类的食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上结果表明,响古箐滇金丝猴的取食行为受食物资源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滇金丝猴的随机扩增多态DNA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6只笼养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用45个10bp随机短引物对每只滇金丝猴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平均每个个体观察到的RAPD标记约为130个左右,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在1~7个之间.80%的RAPD标记表现为无多态的单型性.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52,表明笼养滇金丝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很低.此研究结果与在蛋白多态研究中得到的一致.贫乏的遗传多样性一方面使目前处于濒危境地的滇金丝猴生存情况更加危险,同时其本身也可能是造成目前滇金丝猴濒危的原因之一.另外,通过成对的遗传距离分析,构建了这一群滇金丝猴的谱系关系图,提出了让遗传距离较远的个体间进行交配的笼养繁育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