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4年7月、2006年7~8月、2007年9月,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该保护区内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73种,其中两栖动物29种,隶属于2目9科;爬行动物44种,隶属于2目9科.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资源量优势种两栖类有中华蟾蜍(Bufo g.gargarizans)、绿臭蛙(Odorrana margaretae)、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棘腹蛙(Paa boulengeri)、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爬行类有王锦蛇(Elaphe carinata)、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福建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根据资源特点及保护现状,提出对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0~2012年,在江西省山区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共发现江西省两栖动物新纪录5种:即黄山角蟾(Xenophrys huangshanensis)、莽山角蟾(X.mangshanensis)、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和宜章臭蛙(O.yizhangensis).  相似文献   

3.
江西武功山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1年7月中旬~8月上旬,对江西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20多天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外考察.公园内现已记录两栖类2目7科25种和爬行类3目9科37种,本次调查增加安福县爬行动物新记录7种:多疣壁虎、中国石龙子、黑背白环蛇、铅色水蛇、灰鼠蛇、乌梢蛇、银环蛇;增加武功山爬行动物新记录23种.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两栖类东洋界种类占92.00%;生态类型以流水型9种和陆栖-静水型7种占优势.数量优势种为黑斑蛙、中华蟾蜍、黑斑肥螈、泽蛙、棘胸蛙、花臭蛙、华南湍蛙、三港树蟾、镇海林蛙和饰纹姬蛙.爬行类东洋界种类占75.68%,广布种占24.32%.数量优势种有石龙子、蓝尾石龙子、铜蜓蜥、赤链华游蛇、王锦蛇、虎斑颈槽蛇、赤链蛇、红点锦蛇、乌梢蛇、灰鼠蛇、尖吻蝮、竹叶青蛇等.公园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受人类干扰破坏大,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有待增强,就此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对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本底普查,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7科18种,包括中国特有种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CITES公约附录Ⅱ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1种、近危(NT)1种。爬行动物共记录3目(含亚目)11科35种,其中,中国特有种5种,受保护和受胁物种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蟒蛇Python molurus。区系分析结果显示,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区系的过渡特征。另外,调查发现掌突蟾属1种、湍蛙属1种分别与已知同属物种存在分化,颈槽蛇属有1新种。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尖峰岭保护区海南特有两栖类分布和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10月和2006年3月、7月,4次对海南省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进行了专项调查,共发现海南特有两栖类8种,样带法计算种群数量最大的是细刺蛙(681只/km^2),依次为脆皮蛙(376只/km^2)、小湍蛙(298只/km^2)、海南溪树蛙(207只/km^2)、海南湍蛙(90只/km^2)、海南疣螈(31只/km^2)、鳞皮厚蹼蟾(12只/km^2)、眼斑小树蛙(4只/km^2)。建议保护区对这些特有种开展长期的种群数量监测和分布范围调查。  相似文献   

6.
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2年7~8月、10月和2004年4~8月对龙滩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发现该保护区共分布有两栖爬行动物88种,其中两栖类22种,爬行类66种,并发现两栖类广西分布新纪录1种——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爬行类广西分布新纪录1种--棕背树蜥Calotes emma.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掌握大别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于2006年9月起至2013年6月通过53条样线对大别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别山地区共发现两栖爬行动物56种,隶属4目16科。其中两栖动物2目8科21种,爬行动物2目8科35种。大别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型主要为南中国型,动物区系类型则主要为华中型和华南型。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平鳞钝头蛇(Pareas boulengeri)、棕黑腹链蛇(Amphiesma sauteri)和福建颈斑蛇(Plagiopholis styani)为该地区的新纪录,大别山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dabieshanensis)为近期在大别山地区发现的蛇类新种。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中华大蟾蜍(Bufo gararizans)、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两栖类的优势种,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蝘蜓(Sphenomorphus indicus)、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王锦蛇(Elaphe carinata)、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和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为爬行类的优势种。鉴于大别山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和动物区系的代表性,应加强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四川动物》2006,25(2):439-440
《蛇蛙研究丛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成都生物研究所赵尔宓研究员于1990年组织创建、一个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我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不定期正式出版物。16年来,出版了《从水到陆》等研究专著和论文集13部。《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专辑》是《四川动物》杂志正式列入出版计划的学术专辑,已经出版6辑。丛书和专辑的出版,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发展与国际学术交流、中青年学者成长和学风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赵尔宓院士的指导下,《蛇蛙研究丛书》和《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专辑》新一届顾问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已经正式成立。编委会将继续坚持民…  相似文献   

9.
重庆开县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9~2002年对开县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初步发现有两栖类17种,其中有尾目2种。无尾目15种;爬行类23种,其中龟鳖目2种,有鳞目蜥蜴亚目8种、蛇亚目13种(含重庆市蛇类新记录1属1种)。建议加强对该县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罗键  高红英  罗钰 《四川动物》2007,26(4):822-826
1996~2007年对四川省资阳市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两栖类7种,其中有尾目1种,无尾目6种;爬行类18种,其中龟鳖目2种,有鳞目蜥蜴亚目5种、蛇亚目11种,其中包括新记录1科3属5种。建议加强对该市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