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漫 《植物学报》2004,21(1):66-73
以地被菊(Dendranthema×grandiflorum Kitamura)叶片为材料,通过水溶性聚合物Dextran T-500和PEG 3350所构成的两相分配体系制备质膜。在一定盐浓度(5 mmol.L-1 NaCl)下选用5种不同的聚合物浓度(5.8%、6.0%、6.2%、6.4%、6.6%,W/W),研究了地被菊叶片质膜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盐浓度(2、4、5、10、20 mmol.L-1 NaCl)对地被菊叶片质膜的纯度及蛋白产率的影响。标志酶鉴定及磷钨酸染色电镜检测的结果表明,地被菊叶片选用6.2%(W/W)聚合物浓度和7 mmol.L-1 NaCl组成的两相分配体系可获得较高纯度的密实正向型质膜囊泡。  相似文献   

2.
两相法分离地被菊叶片质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漫 《植物学通报》2004,21(1):66-73
以地被菊(Dendranthema×grandiflorum Kitamura)叶片为材料,通过水溶性聚合物Dextran T-500和PEG 3350所构成的两相分配体系制备质膜.在一定盐浓度(5mm01·L-1NaCl)下选用5种不同的聚合物浓度(5.8%、6.0%、6.2%、6.4%、6.6%,W/W),研究了地被菊叶片质膜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盐浓度(2、4、5、10、20mm01·L-1NaCl)对地被菊叶片质膜的纯度及蛋白产率的影响.标志酶鉴定及磷钨酸染色电镜检测的结果表明,地被菊叶片选用6.2%(W/W)聚合物浓度和7mm01·L-1NaCl组成的两相分配体系可获得较高纯度的密实正向型质膜囊泡.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地被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建立地被菊品种的指纹图谱库,筛选出多态性高的引物用于地被菊品种间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种体系的建立,本研究利用多态性好、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12对引物对91份地被菊材料和14份菊属近缘种材料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2对引物中筛选出9对核心引物对受试材料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显示,在105个样品中,12对引物检测出104个等位位点,范围为2−26,平均每个点位检测出9.25个等位基因数,平均每个点位检测得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Ne)为2.7456,范围为1.2760−4.7425;Shannon信息指数(Shannon genetic diversity index,I)变化范围是0.5133−2.2399,均值是1.209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H)范围是0.2163−0.7891,均值是0.5780;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的范围是0.2233−0.8952,均值是0.5575;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的范围是0.2174−0.7933,均值是0.5808;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值变化范围是0.2115−0.7740,均值是0.5329;遗传相似性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范围为0.2285−1.0000,均值是0.6083。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GD)=0.30时,受试材料可以分为两个类群。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受试材料分为3个种群和1个混合种群。从12对引物中筛选出可完全区分105份受试材料的9对核心引物,构建了91份地被菊材料和14份菊属近缘种材料的指纹图谱。地被菊材料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于地被菊的园林应用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地被菊品种和菊属近缘种的指纹图谱库的构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105份实验材料的亲缘关系,为今后地被菊品种鉴定与筛选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根据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从pTPV-Vgb载体上克隆Vgb片段并添加酶切位点XhoⅠ,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Pmi-Vgb。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地被菊品种‘粉地毯’叶片,期望获得耐水湿能力提高的安全转基因地被菊植株。经过共培养、筛选、分化等步骤共获得了32个抗性芽。PCR检测结果表明8株呈阳性,氯酚红试验表明标记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在转基因株系中均有表达。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Vgb基因在地被菊耐水湿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混合盐碱胁迫对地被菊寒露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地被菊寒露红(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Hanluhong’)为材料,一方面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模拟青铜峡盐碱胁迫程度,探讨其在青铜峡地区的适生性。设置3个pH梯度(7.0、8.0、9.0),在每个pH梯度下用NaCl、Na_2CO_3、NaHCO_3、Na_2SO_4配置不同浓度(0、0.2%、0.4%、0.6%、0.8%、1.0%)的混合液对地被菊植株进行胁迫处理,观察并测定不同胁迫条件下植株株高、根长、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长时间生长在高盐碱环境会使地被菊寒露红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2)青铜峡实验模拟组(pH=8.0,盐浓度为0.4%)的植株株高、根长的伸长速度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同时植株的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有降低趋势,但荧光参数下降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可得,高盐、高碱环境均不利于地被菊寒露红植株的生长发育。在青铜峡地区的盐碱胁迫强度下,地被菊寒露红具有一定的抗盐碱性,基本能够正常生长,可用于当地植被及生态环境修复和园林造景。  相似文献   

6.
地被菊不同基质的扦插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基质对地被菊扦插繁殖的影响。采用五组基质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的生根率均在90%以上。基质对其生根率和生根条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根系质量生长相对较好的基质配比为蛭石:腐殖质土(1:3),园土:细沙:有机肥(7:2:1)和园土:腐殖质土(4:1)。试验证明在银川地被菊的扦插成活率高,可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地被菊的再生与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初步建立了地被菊品种‘早小春’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系统和农杆菌介导的稳定转化系统。幼蕾管状花瓣诱导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1ZT+0.5mg·L-12,4-D,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5%以上,不定芽的分化率达到87%以上。以再生植株叶片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实验的结果表明: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的农杆菌液效果最佳,以感染8min左右,共培养3d为宜。同时附加40mg·L-1卡那霉素和500mg·L-1头孢霉素是地被菊转化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我国栽培菊花的种类情况;报道了北京小菊,地被菊等小菊品种群在西安地区引种栽培的表现特征与栽培管理要点,以期为生产与观赏展示应用提供依据;讨论了小菊品种在我国的发展概况,传统秋菊与小菊栽培管理要点的异同和依花期对菊花分类等问题,此外,提出了急需建立小菊种质圃,地栽小菊亦应精细管理,推广应用切花菊布景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PP333及矮壮素对地被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以1/2MS+NAA0.1mg·L-1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1mg·L-1的PP333,对地被菊试管苗有促进生根、抑制小苗节间伸长、延缓生长的作用,由此长成的小苗健壮,茎粗叶茂,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0.
地被菊‘神韵’和‘繁星粉’DF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地被菊‘神韵’和‘繁星粉’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并研究其表达特性。方法 :利用RT-PCR方法克隆‘神韵’DgDFR1和‘繁星粉’DgDFR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Northern印迹检测DgDFR1和DgDFR2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DgDFR1和DgDFR2的开放读框分别为1125和1074 bp,分别编码由374和35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与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DFR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5%,9~330位肽段具有FR_SDR_e结构域和DFR结构域。DgDFR1和DgDFR2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核苷酸序列在18个位点存在差异;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6%。Northern印迹表明,DgDFR1和DgDFR2基因在花中特异性表达。结论:克隆了‘神韵’和‘繁星粉’的DFR基因,为通过转基因技术控制地被菊花色、培育地被菊花色新品种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地被菊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地被植物起着重要的作用,除发展草皮以外,还需要配合发展其它地被植物。地被菊是一种多年生的宿根性地被植物。一年栽种后,年年都萌出新枝、植株矮小、萌蘖很多,呈丛生状覆盖地面。到秋季开出艳丽多彩的花朵,花团锦簇,把土地变成美丽的金色地毯,并且从9月开到11月,花期长,抗性强  相似文献   

12.
运用居群概念对翅果菊属的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多裂翅果菊P. laciniata、台湾翅果菊P. formosana等3种植物的主要鉴别性状进行形态测量和统计分析,评价其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叶片形状、叶片分裂程度、茎被毛多少、果喙长短等性状变异幅度大且存在种间交叉,不宜作为鉴别性状。根据研究结果,翅果菊、多裂翅果菊、台湾翅果菊三者之间并无明确的划分界限,建议将台湾翅果菊同多裂翅果菊一样归并到翅果菊中。  相似文献   

13.
对许多山柳菊属(Hieracium)的种间人工受精实验,只成功地从下述6个杂交组合中获得了杂种,而且每一杂种也只有1—3个样本。这6个杂交组合是:黄花山柳菊(H.Auricula)(?)×桔黄山柳菊(H.au-rantiacun)(?)、黄花山柳菊(?)×茸毛山柳菊(H.pilosella)(?)、黄花山柳菊(?)×草地山柳菊(H.pratense)(?)、刺状山柳菊(H.echioides)(?)×桔黄山柳菊(?)、高山柳菊(H.praealtum)(?)×鞭毛山柳菊  相似文献   

14.
外来植物入侵过程是入侵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被入侵生境中的各种要素对这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为探讨入侵植物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在种群和个体水平对不同生境的反应,调查了肿柄菊单优群落、肿柄菊与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共优群落和肿柄菊与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共优群落中肿柄菊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和高度,并开展了一个3因素(小气候、土壤类型和竞争)两水平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单优群落中,肿柄菊的相对盖度和相对密度显著大于其它两种群落中肿柄菊的相对盖度和相对密度;单优群落中肿柄菊的高度显著大于肿柄菊与紫茎泽兰共优群落中肿柄菊的高度,而与肿柄菊与飞机草共优群落中肿柄菊的高度无显著差异;肿柄菊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和高度在两个共优群落间无显著差异。小气候、土壤类型和竞争单个因素对肿柄菊的株高和叶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三者的交互作用却显著影响肿柄菊的株高生长。这些结果表明: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肿柄菊的株高生长。  相似文献   

15.
菊花的药食同源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是中国传统名花,也是世界著名花卉,多作为观赏植物被人们所熟知。然而菊花除了极高的观赏价值外,还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菊花也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依据用途可将菊花分为观赏菊和实用菊。实用菊依据应用方式又可划分为药用菊、食用菊和茶用菊三类。介绍了实用菊发展的历史,主要对实用菊的种质资源及其药食同源功效进行综述,旨在引起人们对菊花药食同源功效的关注,弘扬中华菊文化,提高菊花的应用价值,进而推动实用菊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育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入侵杂草肿柄菊对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且其入侵呈现快速扩张态势。为提高对肿柄菊入侵危害的认识水平,加强对肿柄菊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总结肿柄菊在世界各国不同地区的入侵情况及其影响,分析肿柄菊在我国入侵的历史、分布现状及其入侵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结合肿柄菊生态入侵防控研究与应用实践,指出肿柄菊入侵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针对肿柄菊监测和高效防控技术体系提出高度重视肿柄菊入侵危害影响的分类风险评价、多元化开展肿柄菊入侵扩张的基础科学研究、建立早监测早预防的预警机制和构建针对肿柄菊入侵防控的综合技术体系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外来植物入侵过程是入侵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被入侵生境中的各种要素对这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为探讨入侵植物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在种群和个体水平对不同生境的反应,调查了肿柄菊单优群落、肿柄菊与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共优群落和肿柄菊与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共优群落中肿柄菊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和高度,并开展了一个3因素(小气候、土壤类型和竞争)两水平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单优群落中,肿柄菊的相对盖度和相对密度显著大于其它两种群落中肿柄菊的相对盖度和相对密度;单优群落中肿柄菊的高度显著大于肿柄菊与紫茎泽兰共优群落中肿柄菊的高度,而与肿柄菊与飞机草共优群落中肿柄菊的高度无显著差异;肿柄菊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和高度在两个共优群落间无显著差异。小气候、土壤类型和竞争单个因素对肿柄菊的株高和叶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三者的交互作用却显著影响肿柄菊的株高生长。这些结果表明: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肿柄菊的株高生长。  相似文献   

18.
依据部分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我们对贵州九种菊头蝠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与其他菊头蝠亲缘关系较远,它可能是最原始的种类.中华菊头蝠和贵州菊头蝠聚在同一分支,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非常接近,高鞍菊头蝠和贵州菊头蝠的DNA差异百分比最小(1.13%),因此认为这两个种亲缘关系也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9.
外来入侵植物肿柄菊在云南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网是外来入侵植物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些年肿柄菊在云南表现出迅速的扩散态势和较强的入侵能力。为探讨肿柄菊沿公路进行扩散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对群落建立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大范围沿公路实地调查,分析肿柄菊的扩散和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肿柄菊分布于云南省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区,分布区覆盖云南省71个县(区),与10多年前相比肿柄菊有明显的向北和向高海拔扩散趋势。肿柄菊向更高纬度和海拔扩散过程中,气候因素对群落分布有一定影响;在较低纬度和海拔区域肿柄菊的分布主要受人为干扰的影响。不同路缘生境类型影响肿柄菊沿公路扩散范围,植被郁闭度较低的草地、经济林地、农田等生境有利于群落的建立;而植被郁闭度较高原始林地和次生林地不利于群落建立。公路在肿柄菊的远距离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车流量大、车速高的高等级公路更有利于肿柄菊扩散,云南密集的高速公路网促进了肿柄菊沿公路扩散效率,加速了肿柄菊侵占新领地的过程。随着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肿柄菊的扩散速度也明显加快,今后应对其种群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监测,以期为肿柄菊入侵预警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20.
紫锥菊属三种植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电子顺磁共振法对紫花松果菊、狭叶松果菊、白花松果菊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狭叶松果菊、白花松果菊、紫花松果菊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是76.4%、68.1%、61.5%,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是80.6%、85.7%、74.2%,对香烟烟气自由基的平均清除率分别是31.8%、19.4%、2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