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广义的紫菀属(Asters.l.)曾是个大包大揽的类群,产于北美和欧亚大陆.Nesom主要根据瘦果的形态和细胞学性状对Asters.l.进行了评价,将北美紫菀类植物从Aster中独立出去,使Aster成为欧亚特有类群.但是,在欧亚各国对Aster有定为一属和分为十多个属等不同的分类学处理,分歧较大.狭义紫菀属(Asters.s.)与从Asters.l.中分出的各属之间的系统学关系,以及后者中某些属与北美紫菀类和紫菀族其他亚族间的系统学关系,都存在很大疑问.过去一直认为北美是Aster的发源地,现在欧亚Asters.l.的起源与演化需要重新研究,而青藏高原是探讨Asters.l.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关键地区.DNA尤其是DNA序列资料在研究Asters.l.的系统发育和分类上将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在模式产地采集的高茎紫菀(Aster procerus Hemsley)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原始文献对其形态描述不充分且缺乏细胞学和分子系统学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对高茎紫菀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以及核型特征和系统位置分析,为紫菀属的修订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依据观察结果,补充了高茎紫菀新的形态特征:基生叶羽状分裂,成熟的基生叶较大,长可达26 cm,宽可达8 cm;花序托圆锥状。(2)高茎紫菀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2n=2x=16 m+2 M,核型属于1 A。(3)基于ITS和ETS标记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高茎紫菀不同居群的2个个体在同一进化支上(LP=100,PP=1.00),且位于核心紫菀属(LP=100,PP=1.00),与女菀[Turczaninovia fastigiata(Fischer)Candolle]构成姐妹类群(LP=52,PP=0.99)。研究认为,高茎紫菀基生叶和花序托的特征可为紫菀属的分类提供新的证据,支持高茎紫菀位于紫菀属(Aster L.)内,建议将女菀并入紫菀属。  相似文献   

3.
菊科紫菀属横斜系(Asterseries Hersileoides Ling)特产于中国,含横斜紫菀(Aster hersileoides Schneid.)和亮叶紫菀(A.nitidus Chang)2个狭域分布种。细胞学研究表明,横斜紫菀和亮叶紫菀均为二倍体,染色体较小,长度在1.64~2.8μm之间,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m,属1A类型。横斜紫菀和亮叶紫菀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菊科紫菀属密毛系(Aster Series Vestiti Ling)含3个物种:密毛紫菀(A.vestitus Franch.)、灰枝紫菀(A.poliothamnus Diels)和西固紫菀(A.sikuensis W.W.Smith et Farr.),新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对密毛系是否单系提出质疑。该文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紫菀属密毛系3种植物4个居群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3种植物的核型公式均为2n=2x=18=14m+4sm(2SAT);密毛紫菀居群2个的核型属于1A型,灰枝紫菀和西固紫菀为2A型。密毛紫菀和西固紫菀的核型资料为首次报道。灰枝紫菀的染色体数目、基数和不对称性等核型资料与先前唯一的相关报道结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2,核型公式2n=2x=32=26sm+6st,属4A型,染色体中未发现随体)迥然不同。3种植物的核型结果不支持保留密毛系,而核型不对称性类型支持该实验室先前提出的亚属划分。3种植物随体的大小属于紫菀亚族型,这支持欧亚紫菀属与北美紫菀类没有密切亲缘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川鄂紫菀(菊科)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川鄂紫菀(Aster moupinensis (Franch.)Hand.-Mazz.)秭归居群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形态学研究表明,川鄂紫菀存在居群间分化,但不足以划分变种。发现了一些被以前研究者忽视的重要性状,首次报道了川鄂紫菀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核型公式为2n=2x=18m。  相似文献   

6.
该文描述了在中国福建北部山区茫荡山发现的菊科(Compositae)紫菀属(Aster L.)一新种——香紫菀(A.artemisiaodorum X.X.Su,S.P.Chen&L.Ma sp.nov.)。基于2个核基因(ITS、ETS)和1个叶绿体基因(trn L-F)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香紫菀具有独立性,与白舌紫菀[A.baccharoides(Benth.)Steetz]互为姐妹类群,但该种形态与白舌紫菀相差较大,其全部叶两面无毛、总苞筒状、头状花序1.0~1.8 cm、舌状花5~8朵以及全株具芳香气味等特征。形态特征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均支持该新种成立。模式标本现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紫菀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菀属(Aster L.)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亚灌木或灌木,该属植物中紫菀(Aster tataricus)为常用中药,具有润肺下气、止咳祛痰之功效,主治气逆咳嗽、痰吐不利、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是临床常用的润肺祛痰止咳药。该属所含化学成分较丰富,已对该属中16种植物做过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出的化合物124个,其类型有各种萜类及其苷、肽类、黄酮类、蒽醌类、甾醇类、香豆素、有机酸类及挥发油等。对国内外有关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该药用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产自湖北神农架的狭叶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 var. gerlachii (Hance) Chang一直被各种文献和有关标本馆误定为小花三脉紫菀A. ageratoides var. micranthus Ling。我们对二者进行了野外采集和形态学、细胞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导致错误鉴定的原因,重新确定了二者的界限。小花三脉紫菀无横走地下茎,这一性状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核型研究发现,小花三脉紫菀为二倍体,2n=2x=18=18m,核型属1A型;狭叶三脉紫菀则是四倍体,2n=4x=36=32m+4sm (2SAT),核型属2A型。二变种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均为首次报道。狭叶三脉紫菀在湖北为新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9.
岳麓紫菀(Aster sinianus Hand. Mazz.,菊科紫菀族)为多年生草本,特产于中国湘赣毗邻地区。在对其整个分布区进行野外采集和生境观察时,发现了2个新的分布地点,同时确认其已在模式产地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灭绝。该研究将岳麓紫菀从浏阳市沙市镇回迁至岳麓山,以期恢复模式产地的居群。形态学研究表明,现有文献对该种的描述多处不准确,如对基生叶、株高、茎下部叶、托片和海拔等的记载。基于形态性状,讨论了岳麓紫菀的系统学地位,并首次报道了该种的核型特征:岳麓紫菀为二倍体,核型为2n=2x=16m+2m(SAT),属于1A型。该研究结果为岳麓紫菀的分类地位的修订和物种保护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紫菀中一个新单萜甙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gao等(1988)报道了紫菀(Aster tataricus L.f)中两个新单萜甙的结构。本文报道另一新单萜甙(1)的结构(图 1)。 4.5kg紫菀根的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苯、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40g)上硅胶柱。氯仿-甲醇(4:1)洗出物再经硅胶柱及制备薄层层析,得无色针状结晶(1)120mg。结晶(1)mp 68—70℃,Molish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查阅及文献考证,订正了华南吊灯花属(Ceropegia Linn.)植物,将狭瓣吊灯花(C. angustilimba Merr.)从吊灯花(C. trichantha Hemsl.)的异名中予以恢复,提供了二者的形态描述,确认华南地区记录的柳叶吊灯花(C. salicifolia H. Huber)实为剑叶吊灯花(C. dolichophylla Schltr.)的错误鉴定,并提供了后者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3.
首次报道尺蛾科泽尺蛾属Zamarada Moore, 1887和超泽尺蛾Z. excisa Hampson, 1891在我国分布,给出了形态描述和特征图。  相似文献   

14.
刘志荣  覃营  刘晟源  刘演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1):1971-1974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鹿角兰属(Pomatocalpa)一新记录种——纹瓣鹿角兰[P. tonkinense (Gagnep.) Seidenf.],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纹瓣鹿角兰的花序疏生多数花,萼片、花瓣均具2条紫色条纹,中萼片及花瓣远长于侧萼片,与中国原记录的2种鹿角属植物容易区分。该研究提供了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中国鹿角兰属植物图版及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兰科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资源调查是掌握地区兰科本底资料的基础,对研究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和资源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报道了分别产自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和巴宜区的石豆兰属(Bulbophyllum Thou.)中国分布新记录种——尼泊尔大苞兰(B.raskotii J.J.Verm.,Schuit.&de Vogel)和曲唇兰属[Pan...  相似文献   

16.
记述中国圆斑小卷蛾属Eudemopsis 昆虫10种,其中包括1新种:狭瓣圆斑小卷蛾E. angustivalvae sp. nov.。该新种的体型较小,前翅长仅4.0-4.5 mm,雄性外生殖器中抱器瓣狭长,毛刺稀疏,很容易与属内其他种区分。文中还给出了分种检索表、新种的形态特征图和生殖器图以及该属种类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图。研究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王征  庄文颖 《菌物学报》1995,14(Z1):39-52
本文对中国已知肉杯菌属的六个分类单位作了描述,其中脑孢肉杯菌(Sarcoscypha cerebri formis)由于独特的孢子表面纹饰被定为新种,每一个种的子囊孢子的表面形态都作了扫描电镜研究,并提供了已知种的检索.  相似文献   

18.
庄文颖 《菌物学报》1995,14(Z1):15-38
本文报道中国兰伯特盘菌属15种和兰斯盘菌属6个分类单元,其中小晚兰斯盘菌为新种.同时,提供了上述两个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采自中国西北部新疆博格达山区哈熊沟森林公园的鸡皮衣属和泡鳞衣属地衣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南方鸡皮衣(Pertusaria australis Vian)和北极泡鳞衣(Toninia arctica Timdal),并描述了二者的形态学、解剖学以及化学成分特征,提供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照片.标本保存于新疆大学...  相似文献   

20.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92,11(Z1):135-153
作者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所藏的玄参目植物(爵床科,木犀科和玄参科)上的柄锈菌标本作了较详细的订正研究,共获得了12个种。其中藏玄参柄锈菌Puccinia oreosolenis J.-y. Zhuang为新种,产西藏定结(中喜马拉雅)高山冰缘地带。长尾婆婆纳柄锈菌Puccinia veronicae-longifoliae Savile为亚洲新记录,过去仅知分布芬兰和瑞典。本文对每个种均作了讨论并对各科植物上的种列出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