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贡嘎蝠蛾幼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尹定华  付善全 《昆虫知识》1995,32(5):289-291
  相似文献   

2.
贡嘎蝠蛾初孵幼虫迁移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纬  银福军 《昆虫知识》2004,41(3):265-267
在实验室内对贡嘎蝠蛾Hepialusgonggaensis的初孵幼虫迁移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该初孵幼虫迁移与其习性、虫口密度、环境湿度、栖居场所、食料等因素均有关。  相似文献   

3.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在虫草菌感染虫草蝠蛾幼虫中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跃雄  陆源 《动物学研究》1990,11(3):237-242
本文收集了虫草蝠蛾2—6龄五个龄期组幼虫,四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虫草菌丝体、被虫草菌感染后的僵虫体、全虫草体及子实体共计12组样品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分析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样品变量的分类单元及其贡献值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各样品间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组成水平各不相同,5、4龄幼虫的总体组成水平在比例关系上更接近全虫草体,虫草菌丝体愈培养至晚期就愈接近子实体的组成。分析认为,5、4龄虫易被感染与其氨基酸、微量元素的组成背景值有关;以培养至晚期的菌丝体或有性生殖孢子更易感染幼虫。  相似文献   

4.
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重要经济昆虫冬虫夏草寄主-贡嘎蝠蛾(Hepialus gonggaensis,Hg)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的方法和基于16S rRNA作为分子标记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的方法.[结果]用常规分离与分子鉴定方法获得8个属的细菌类群,其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是优势菌群,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是次优势菌群.对通过DGGE方法得到的11条16S rRNA优势条带序列进行了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的丰度最高,是肠道细菌中主要的优势菌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次优势菌群.DGGE图谱还显示Hg幼虫不同虫龄肠道细菌菌群的结构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与其发育生理状态的差异有关系.[结论]结合常规分离法与DGGE法能够更有效的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ür幼虫的食性,前人报道主要取食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头花蓼P. sphaerosta、大小黄Rheum pumilum等植物。我们于1984至1987年对云南冬虫夏草的主要寄主白马蝠蛾H. baimaensis Liang幼虫的食性及某些影响取食的因子作了初步观察,现整理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涛  张婷婷  王岩 《环境昆虫学报》2021,43(4):1061-1069
本研究采用Wright-Giemsa染色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阿尔泰蝠蛾Hepialus altaicola Wang幼虫血细胞.根据鳞翅目昆虫血细胞形态特征对阿尔泰蝠蛾幼虫血细胞进行鉴定,计数并计算各类血细胞所占的比例.发现阿尔泰蝠蛾幼虫血淋巴中存在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类绛色细胞、珠血胞和囊血胞6种细胞类型,所...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交配时长、性比、密度及温度对贡嘎钩蝠蛾Thitarodes gonggaensis交配、产卵、孵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交配时长、不同性比、不同成虫密度、不同交配温度对成虫交配、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正常交配时长差异较大,交配时长为22~270 min,平均交配时长为90.85 min,均能够完成正常的产卵,平...  相似文献   

8.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凝集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琪  孟阳春 《昆虫知识》1992,29(1):42-44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凝集素不但能凝集兔、羊、鸡、豚鼠、小鼠和大鼠的红细胞,而且能凝集任何血型人的红细胞,其凝集活性能被D-半乳糖和乳糖所抑制。比较了不同诱导源诱导后血凝活性的动力学变化,发现体壁损伤后凝集素应答较快,活性高、消退快;~(60)Coγ射线诱导后凝集素应答较慢、活性低、消退较慢;超声波和紫外线几乎无诱导作用。还发现化蛹后24小时的血淋巴其凝集活性也较正常的高。  相似文献   

9.
陈仕江  黄天福 《四川动物》1997,16(3):102-104
贡嘎蝠蛾卵呈椭圆形,在扫描电镜下卵壳表面分为一般卵壳区和受精孔区:一般卵壳区密布颗粒状突起;受精孔区位于卵端部,呈不规则梨形垫状,精孔开口于突起内侧凹陷上部。贡嘎蝠蛾在6月下旬—7月产卵,散产。在平均温度8-10℃、相对湿度80%-90%,卵的发育历期为50天左右,孵化率75%以上。卵常遭受霉菌和寄生蜂天敌危害。  相似文献   

10.
虫草菌感染虫草蝠蛾幼虫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叙述了虫草菌在自然条件下感染虫草蝠蛾幼虫的过程和特性,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感染的虫龄和影响感染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1.
以抗生素(四环素和链霉素)处理的食物饲喂贡嘎蝠蛾Hepjalus gonggaensis Fu & Huang,sd.nov.4龄幼虫1个月后,肠道主要消化酶的种类和酶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测定知,淀粉酶和蛋白酶是4龄幼虫主要的消化酶,其次为海藻糖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经抗生素处理的食物饲喂后,与正常对照相比,抗生素处理的幼虫体重增长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所测的消化酶酶活比对照也显著降低(P<0.01)。另外,肠道内原有的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在抗生素处理后没有检测出酶活。据此认为,抗生素可能对幼虫生长有毒害作用。其原因可能是抗生素长期使用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消化生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一些消化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12.
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贡嘎蝠蛾肠道(Hepialus gonggaensis)幼虫肠道真菌多样性.[方法]采用常规分离与分子鉴定的方法和基于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的RFLP方法,建立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真菌的ITS克隆文库,分别用MspⅠ、HaeⅢ和Taq Ⅰ对205个阳性克隆的质粒酶切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有23个不同的RFLP操作分类单元(OTU),对这23个操作分类单元的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结果显示贡嘎蝠蛾幼虫肠道内存在8个属的真菌类群.其中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的丰度最高,分别占克隆文库的46.34%和40.00%,鉴定为肠道内的优势真菌类群.用常规分离与分子鉴定方法只获得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magnus)、Geomyces sp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porosum)3个类群的真菌.结合常规分离法与RFLP法能够更有效的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信息.  相似文献   

13.
白马蝠蛾幼虫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大荣  鲁自 《昆虫学报》1991,34(1):32-37
本文报道了云南产冬虫夏草菌的优势寄主白马蝠蛾Hepialus baimaensis Liang幼虫抗寒能力.其1—6龄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20.4℃、-20.6℃、21.5℃、-19.8℃、-18.8℃、-18.2℃,1—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明显低于其它龄虫,最低过冷却点达-27.8℃.越冬幼虫在高寒草甸土壤里,土壤温度-0.2—-6.8℃半年也不会死亡.越冬初期体内的脂肪、糖和无机盐类含量升高、水分下降有利于提高其抗寒作用.该虫经低温适应锻炼和在消化道里无残存食物的情况下能显著地提高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4.
康定贡嘎蝠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天福  傅善全 《昆虫学报》1992,35(2):250-253
  相似文献   

15.
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是现代理论生态学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它在实际应用上亦具重要意义。它不仅可揭示出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而且还是确定抽样技术、资料代换和正确估计种群数量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有关昆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多限于农林业害虫,对其它昆虫的空间分布研究甚少。虫草蝠蛾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境内的高山草甸。近年来,冬虫夏草产量逐年下降,远远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因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大有枯竭之势。为挽救这一珍贵资源昆虫,急待尽  相似文献   

16.
群分析在研究虫草蝠蛾幼虫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进行人工饲养虫草蝠蛾幼虫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测定了2~6龄各五个龄期组的幼虫,四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虫草菌丝体组(分别培养45、60、80、100天)、子实体、僵虫体和全虫草等12个样品组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组成,每组各测18个微量元素和17个氨基酸指标共35个变量。发现各样品与变量间存在一些关系,将测定取得的12×35=420个原始数据,借助IBM-PC型电子计算机,用Besic语言编制程序进行计算分析。试图揭示其中的某些规律,以期为饲养该幼虫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易杰群  张古忍  郭晨林  闵强  邹志文 《生态学报》2015,35(18):6208-6215
作为冬虫夏草寄主,蒲氏钩蝠蛾具重要的经济研究价值,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色季拉山,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其耐寒性机理尚不明了。通过调查蒲氏钩蝠蛾生境土壤温度与血淋巴物质组成周年变化,以期探讨其耐寒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呈规律性升降趋势,1、2月最低,8月逐步上升至最高,而后逐渐下降;血淋巴中主要物质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蛋白质(8.37—74.2 mg/m L)、总糖(12.65—36.12 mg/m L)、脂肪(7.7—12.32 mg/m L)以及甘油(1.66—3.91 mg/m L);在温度较高的夏季,蛋白质、总糖以及脂肪等物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相反,在寒冷的冬季,此三者的含量均居较高水平;此3类能源物质含量与野外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而血淋巴总热量值在夏季较低而冬季较高,与野外土壤温度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之相反的是,血淋巴中甘油含量的周年变化规律与野外土壤温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血淋巴中蛋白质、总糖以及脂肪等物质对于蒲氏钩蝠蛾耐寒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虫通过积累3类物质,增加血淋巴能量值,抵御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可能由于生境的不同,甘油在蒲氏钩蝠蛾中的作用与其它昆虫有差异,在耐寒性提高中的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为了解蒲氏钩蝠蛾的强耐寒性以及适应高寒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晓娟  叶萌  周祖基  宋昆  代勇 《四川动物》2013,32(2):228-231
植食性昆虫主要利用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对寄主植物进行选择,而植物挥发物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定向行为的主要因素。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康定虫草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二龄幼虫对适生地的几种植物材料的嗅觉反应;并用欧式距离和Q型聚类法对供试植物进行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蝠蛾幼虫对几种植物材料表现出强弱不同的趋性反应;根据植物的相似性可将供试植物分为4类,且同一类植物引导蝠蛾幼虫产生相似的嗅觉反应。  相似文献   

19.
在青海虫草最主要产区玉树巴塘地区对玉树蝠蛾Hepialus yushusis Chuet Wang进行野外定点调查观察,结果表明:玉树蝠蛾幼虫是一种多食性昆虫,对低温有特殊的适应能力,适宜生长发育的地温是6~10℃;幼虫喜潮湿,最适土壤含水量为40%~60%;幼虫世代重叠,在冻土层越冬。  相似文献   

20.
对阿尔泰山上的阿尔泰蝠蛾幼虫进行了为期6年的食性观察,发现阿尔泰蝠蛾幼虫在野外采食的植物是新疆芍药、块根芍药、白喉乌头、阿尔泰牡丹草、新疆藜芦、新疆猪牙花、阿尔泰羽衣草、柳兰、新疆白鲜和药用蒲公英,与蝠蛾属的其他昆虫不同。其中,大部分植物为新疆阿尔泰山上的特有植物和中药,甚至有些还有毒性。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阿尔泰蝠蛾喜食胡萝卜和南瓜。该观察结果将为以后阿尔泰蝠蛾幼虫的野外采集和人工饲养等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