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洲水利枢纽鱼道过鱼种群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洲水利枢纽鱼道位于西江干流,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过鱼通道,其过鱼效果评估不仅是珠江中下游鱼类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的重要课题,也可为国内鱼道的设计及运行提供基础资料.2011-2014年4-6月利用堵截法对长洲水利枢纽鱼道中的鱼类进行监测,共采样11批次,采集种类累计40种,洄游性种类花鳗鲡、鳗鲡、弓斑东方鲀及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鳙)等均在鱼道中出现.鱼道中优势种为瓦氏黄颡鱼(29.1%)、赤眼鳟(16.8%)、鳖条(14.7%)、银飘鱼(12.0%)、银鮈(10.8%)、鳗鲡(7.3%)及鲮(2.7%)等.通过物种累计曲线拟合,预期随着采样次数的增加,鱼道出现的种类数量可达61种,说明长洲水利枢纽鱼道具较好的过鱼能力.监测数据显示,鱼道中鱼类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低于坝下江段.坝下江段优势种广东鲂、斑鳠在鱼道中没有采集到,这说明鱼道对不同种类的诱导力存在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坝上水位是影响过鱼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必要优化鱼道运行方式以提高鱼道性能.根据目前珠江的鱼类资源现状,建议将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鳙)、广东鲂、赤眼鳟及鲮等列入过鱼目标,并在运行方案上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军曹鱼线粒体DNA全序列与鲹鱼宗系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距PCR法测得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全长16758 bp的mtDNA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FJ154956和NC011219),结构组成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一致。Blast获取GenBank数据库的高相似度(score=10055—30213)全序列数据,运用最大简约法、邻位连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军曹鱼与其他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并采样用松散分子钟(Uncorrected relaxed lognormal clock)对军曹鱼的起源时间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军曹鱼与鲯鳅科的亲缘关系较参与分析的其他鱼类更为密切(后验概率为0.997),推测军曹鱼大约起源于56百万年(Million years ago,Ma)前的古新世塔内特阶(Thanetian)时期;(2)军曹鱼科、鲯鳅科和印鱼科聚为一支,但其置信度较低(后验概率为0.593),且丝帆鱼科、鲹科分别与鲭科和鲀科鱼类聚为不同分支,因此不支持鲹鱼宗系(Carangoid lineage)为单系群。  相似文献   

3.
&#  &#  &#  &#  &#  &#  &#  &#  H. A. C. C. PERERA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861-868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鱼体重金属富集现状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和食品安全, 测定了三峡水库上、中、下游不同年龄组铜鱼(Coreius heterodon)和圆口铜鱼(C. guichenoti)肌肉和肝脏中重金属含量。利用等离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样品中Cu、Zn、Cr、Pb、Cd、Hg、As 等 7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 7 种重金属在铜鱼和圆口铜鱼体内的含量水平基本一致, 重金属在铜鱼和圆口铜鱼肌肉中含量大小均为Zn Cu Cr Hg AsPb Cd, 在铜鱼肝脏中含量大小为Zn Cu Pb Cd Cr As Hg, 而在圆口铜鱼肝脏中含量大小为Zn Cu Pb Cr Cd Hg As。铜鱼和圆口铜鱼肝脏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肌肉(P0.05)。两种鱼类间大部分重金属在库区上、中、下游无显著差异(P 0.05)。铜鱼和圆口铜鱼肌肉(可食用部分)中7 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属于安全食用范围;肝脏中除Cd 和Pb 外的其他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相关结果反映了三峡水库175 m 蓄水后底栖土著经济鱼类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对了解该地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水产品安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低氧诱导因子Hif-α在裂腹鱼亚科鱼类适应低氧环境中的作用及表达调控。方法 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裂腹鱼亚科鱼类13个代表物种的Hif-1αΑ、Hif-1αB、Hif-2αΑ和Hif-2αB基因编码区序列,基于裂腹鱼亚科鱼类系统进化关系开展了基因选择压力分析,并选取花斑裸鲤进行低氧诱导表达研究。结果 Hif-1αΑ、Hif-1αB、Hif-2αΑ和Hif-2αB基因编码区长度分别为2196、2325、2544和2511 bp。通过序列比对发现裂腹鱼亚科鱼类HIF1αΑNODD结构域中保守脯氨酸羟基化基序LxxLAP发生缺失,特化及高度特化的裂腹鱼的HIF1αBCODD结构域中脯氨酸羟基化基序突变为PxxLAP。与常氧组相比,在重度缺氧条件下花斑裸鲤的脑和心脏组织中部分Hif-α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在中度低氧中心脏组织中的Hif-1αA和Hif-2αA基因表达量上调。结论 Hif-α基因在13个物种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但具体物种分支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裂腹鱼亚科鱼类在适应慢性低氧和急性低氧环境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表达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转基因鱼研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从诞生了首例转基因鱼以来,在后续30多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全球范围的转基因鱼研究包括多种养殖鱼类,目标性状涉及快速生长、抗病抗逆和品质改良。现在已经初步建成转基因鱼育种技术体系和安全评估体系,为转基因鱼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以转基因黄河鲤育种研究为主线,简要回顾了转基因鱼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对转基因鱼育种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鱼匽)(鱼兆)鱼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周边, 是一群适合于急流生活的(鱼兆)科鱼类. 在独龙江流域7个点共采集271号(鱼匽)(鱼兆)鱼类标本(隶属(鱼兆)属、(鱼匽)属和异齿(鱼匽)属), 结合各采集点数据绘制大鳍异齿(鱼匽)、藏(鱼匽)和扁头(鱼兆)的分布直方图, 结果显示, 藏(鱼匽)(E. labiatum)在流速较快的独龙江下游各采集点的种群数量较上游高, 更适应急流生境. 同时研究了这3种(鱼匽)(鱼兆)鱼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参数b(W=aLb)的范围在2.8201和3.0131之间, 均为异速生长;藏(鱼匽)的生长类型最接近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7.
郑曙明 《四川动物》1991,10(3):31-32
有关鱼类细胞核DNA含量的研究,国外有较多的报道,国内自八十年代初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通过测量DNA含量来探讨鱼类种群关系〔2〕、倍性关系〔1〕和杂交育种等。现采用血涂片,Feulgen染色,显微吸收光度法对长江中的铜鱼Coreius heterodon和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红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1材料与方法材料于1989年5月取自长江上游的四川省泸州市,每种鱼各取5尾。1.1制片用肝素作抗凝剂,用注射器从鱼尾静脉取血,涂布于洁净载玻片的一端,用公鸡血细胞作对照标准,即从公鸡腋静脉取血,涂布于该载玻片上的另一端。涂片空…  相似文献   

8.
目前, 养殖鱼类已成为满足人类对水产品需求的主要来源。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然而, 目前饲养军曹鱼仍主要依靠冰鲜杂鱼, 特别是大规格鱼的养殖, 这严重制约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研发适合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配合饲料非常必要。文章重点总结了军曹鱼对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微量营养素等的需求, 饲料中鱼粉和鱼油替代研究, 饲料添加剂应用及其饲料产业发展现状, 以期为军曹鱼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开发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甲基睾酮对孔雀鱼,玛丽鱼性逆转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曙明  陈章宝 《四川动物》1997,16(4):183-185
孔鱼(PoeciliareticulatusPeters)、玛丽鱼(MollienesialatipnnaLeSueur)是世界上颇受欢迎的淡水热带观赏鱼。两种鱼均为卵胎生,雄鱼都比雌鱼体色更为艳丽,背鳍、尾鳍更大且美丽,从而具有更大的观赏价值。因此全雄鱼的生产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应用性激素诱导鱼类性逆转  相似文献   

10.
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生物能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的诞生,开辟了鱼类遗传育种的新领域,同时也揭开了转基因鱼研究的序幕1。过去的20余年,转基因鱼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超过35种的鱼用于转基因研究,绝大多数鱼类的转基因研究以培育具有优良生产性状的新品系为目的2。其中,生长激素转基因鱼由于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效率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者对硬骨鱼类的GH的季节变动及神经内分泌调控有一定的研究,其中在鲤科和鲑鳟鱼类研究的较为深入,近来一些学者对鲇形目的胡子鲇科、(鱼危)科[1]和鲇科[2]做了一定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H分泌和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与鲤科鱼类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鱼类TRIM(Tripartite motif)家族的特异性扩张产生了一个硬骨鱼类特有的亚家族finTRIM (Fish novel TRIM, FTR),为探究finTRIM在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先天抗病毒免疫中发挥的作用,文章鉴定了1个与斑马鱼(Danio rerio) FTR67同源性较高的黄颡鱼finTRIM基因,命名为TfFTR67 (Tachysurus fulvidraco FTR6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FTR67在有些鱼类物种中发生了基因重复,导致基因拷贝增多。TfFTR67不受SVCV的诱导表达,是一个组成型表达的基因。过量表达TfFTR67抑制poly(I﹕C)及RLR信号分子诱导的干扰素反应,同时促进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鉴于TfFTR67与斑马鱼FTR67的表达特征和功能不同,研究结果表明,鱼类FTR67在不同物种中发生了基因重复和功能歧化。  相似文献   

13.
鱼类的诺卡氏菌病主要由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引起。为探讨鰤鱼诺卡氏菌的毒力因子及其感染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对鰤鱼诺卡氏菌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发现了一个编码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一个分泌蛋白,可能是鰤鱼诺卡氏菌潜在的毒力因子。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取了鰤鱼诺卡氏菌SOD基因(NsSOD),其长度为624 bp。利用双酶切技术在含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插入NsOD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其重组表达载体并命名为pGEX-SOD。将pGEX-SOD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获得了原核表达菌株BL21/pGEXSOD并对其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摸索,确定25℃、IPTG(1 mmol/L)诱导14 h,可成功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NsSOD重组蛋白。随后利用GST标签亲和柱纯化NsSOD重组蛋白,并进行酶活性质测定,确定NsSOD重组蛋白的活性为2.76酶活力单位。通过对NsSOD进行基因克隆、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及体外酶活性质测定,为进一步研究NsSOD的功能和深入了解鰤鱼诺卡氏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鱼的研究进展与商业化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e X  Tian YY  Gao FY 《遗传》2011,33(5):494-503
转基因技术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培育出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鲑和罗非鱼,转荧光蛋白基因斑马鱼与唐鱼等可稳定遗传的转基因鱼品系,其中快长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获得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与养殖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要综述了转基因鱼应用研究的成就、相关技术及生态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显微注射仍是目前基因转植的常用方法,应用转座酶或巨核酸酶介导的转基因新技术可提高基因转植效率与整合率。转基因元件的选择应尽量考虑"全鱼"基因或"自源"基因,以减少转基因鱼食用安全方面的顾虑同时也有利于转植基因的表达与生理功效的发挥。生态安全是转基因鱼商用化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有研究显示转基因鱼与传统的选育鱼类相比适合度较差,但由于环境与基因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实验室获得的转基因鱼对生态影响的结果,难以预测转基因鱼一旦逃逸会对自然水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应建立高度自然化的环境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客观评价生态风险,有效的物理拦截、不育化处理等生物学控制策略仍是保证转基因鱼安全应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采自云南曲靖龙华山下泥盆统徐家冲组顶部的一件大瓣鱼科化石,定名为龙华全瓣鱼,对新属种与其它瓣甲鱼类的比较表明全瓣鱼是原始的大瓣鱼类,它与其余的大瓣鱼类构成姊妹群。通过对大瓣鱼科的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认为,瓣甲鱼目起源于华南,而大瓣鱼科的祖先几乎是广布的,大瓣鱼科隔离分化模式显示,在泥盆纪期间,华南区与东冈瓦纳区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坡松冲组华南鱼目一新属、新种——剑裂甲鱼(Rhegmaspis xiphoidea gen.et sp.nov.)。新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鱼雷形头甲,细长吻突,眶孔位于头甲腹侧位,鳃穴向头甲腹面弯曲,角、内角和腹环丢失。鉴于以上特征,新属被归到了包括鸭吻鱼和乌蒙山鱼在内的鸭吻鱼科。根据新材料提供的信息,修订了鸭吻鱼科,包括鸭吻鱼和乌蒙山鱼的鳃穴、腹环、角、内角等特征。裂甲鱼属是该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具有流线形体型的盔甲鱼类,指示了该地区一些盔甲鱼类可能开始了一种营上底栖的生活方式,具有更加主动的取食行为。新属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地区华南鱼目的多样性,而且提供了盔甲鱼类在早泥盆世布拉格期通过占据新的生态位而发生的最后一次辐射演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蓝太阳鱼第一次性周期性腺发育的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是广东省于1997年从北美引进的小型淡水鱼类,本文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蓝太阳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蓝太阳鱼的性腺发育程序可以分为5个时期。在1月龄,卵巢和精巢处于第Ⅰ期;2~3月龄时,卵巢和精巢发育到第Ⅱ期;4月龄时发育到第Ⅲ期;5~6月龄时发育到第Ⅳ期;7~8月龄时达到性成熟第Ⅴ期。过冬时,卵巢退化到第Ⅱ~Ⅲ期,而精巢仍停留在第Ⅴ期。成熟卵巢的成熟系数为2.80%~8.10%,成熟精巢的成熟系数为1.45%~3.45%。精巢和卵巢发育都为不完全同步型,且精巢发育比卵巢稍快。蓝太阳鱼的繁殖期在广州地区为3~11月,为多次产卵类型。本文从生殖和生长的关系上对蓝太阳鱼生长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将蓝太阳鱼作为一种鱼类实验动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异齿裂腹鱼幼鱼模拟麻醉运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是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高原特有鱼类。受人类活动影响,异齿裂腹鱼自然种群资源迅速下降。作为鱼类保护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鱼类麻醉运输技术在高原鱼类中的运用还没有公开报道。本研究观察了8种MS-222浓度(0、10、20、30、40、50、60、70 mg/L)模拟麻醉运输条件下,异齿裂腹鱼幼鱼(全长17~25cm)的行为表现及运输水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在0~4 h内,各处理组的水体溶解氧和总氮含量大都呈上升趋势,pH呈下降趋势,4~12 h期间各处理组的溶解氧、pH和总氮无统一的变化趋势。MS-222浓度为0~30 mg/L时,试验鱼均未进入麻醉状态;MS-222浓度为40~50 mg/L时,试验鱼在0~8 h内保持深度麻醉或轻度麻醉状态,8~12 h麻醉剂逐渐失效,试验鱼可慢慢恢复正常活动,12 h内没有出现死亡情况;MS-222浓度为60~70 mg/L时,试验鱼进入过度麻醉状态,并出现了死亡。本研究表明,适宜异齿裂腹鱼的MS-222浓度为40~50 mg/L,麻醉运输的时间应控制在8h内。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鱼     
引言 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一些转基因动物种,而这项技术在鱼类上的应用也正在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研究用于鱼类的最佳显微注射技术及探讨一种用于大批量培养的改良方法终将导致在商业生产规模上出现转基因鱼品种,这种鱼能将所需要的特性如快速生长,疾病抗性等转递给后代。  相似文献   

20.
盔甲鱼亚纲(无颌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基于对53个形态学特征的讨论,首次开展了无颌类儒甲鱼亚纲的简约性分析,获得了3 个最简约的分支图,其步长为126,一致性指数为0.508,保留指数为0.801。在此基础上,修订了盔甲鱼亚纲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至温洛克世的汉阳鱼类、修水鱼类和大庸鱼类属于盔甲鱼亚纲的基干类群。在其余盔甲鱼类中,识别出3个大的单系类群, 分别是真盔甲鱼目、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在盔甲鱼亚纲中,头甲背窗的起源至少发生了两次,一次在多鳃鱼目支系中,另一次在华南鱼目支系中。基于背窗特征而建立的大窗鱼类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盔甲鱼类的年代分布指示该类群的两次辐射演化,分别是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基干盔甲鱼类和真盔甲鱼目的辐射演化,和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的辐射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