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动物的生理应激反应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反应是哺乳动物的基本生理现象之一。目前,与应激有关的研究主要来自生物医学和神经内分泌学。虽然Hans Selye 提出了个体对应激的普遍性适应综合症概念,但目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应激对个体的负效应以及与应激相关的疾病研究。然而,从进化角度似乎很难理解在数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应激反应仅简单地
进化为影响个体健康并导致个体患病的一种生理过程。本文从进化的角度,综述了应激反应与动物繁殖对策的关系以及个体对环境应激源的应对类型,并阐述了动物应激反应的适应和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型哺乳动物的持续能量收支限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小型哺乳动物持续能量收支限制的研究概况和进展。最大持续能量收支在决定物种的地理分布、生存适应、繁殖成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许多条件下受到限制。食物的丰富度,或者动物自身的摄食、消化和吸收能力似乎不是主要限制因素。持续能量收支可能被外周组织和器官消耗能量的能力限制,即"外周限制"假说;或者机体的散热能力所限制,即"热耗散限制"假说。动物也可能通过衡量季节性繁殖投资的价值,实现最大繁殖输出,即"季节性投资"假说。尽管这些假说得到了一些研究的证实,但仍未阐明持续能量收支限制的机理。本文对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马立名 《昆虫知识》1992,29(1):40-41
在吉林省西部草原地区共调查小型哺乳类动物13种,获革螨39种。其中,优势种8种、常见种10种、稀有种21种。其与寄主的关系,多数螨为多寄主,?个别者为单寄主。优势种和常见种螨的巢内指数均大于寄主体上指数。  相似文献   

4.
代谢率是生理生态学中的重要指标,能反映不同物种和个体之间的能量消耗水平,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不同的物理和生物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动物的代谢特征。本文综述了体重和温度对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中缅树鼩、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代谢率的影响,比较了3种小型哺乳动物与其它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异同点,并给出了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特殊的一些代谢特征。最后,通过比较代谢产热特征探讨了中缅树鼩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赫  王德华  王祖望 《兽类学报》2001,21(4):301-309
乳动物能世的分配及权衡,尤时无刘不体现于繁殖乃至生活史的各阶段。相应的生活史及繁殖对策构成了繁殖能量收支的基本理论 文章从繁殖期能量蝴分人手。综述了小哺乳动物繁殖期间的能量分配埘策及哺乳期的能量权衡:其中繁殖期闯的能量分配对策包括时间的优化分配 提高能量的同化效宰、利用体内储存及能量的补偿等对策。阐述了哺乳期的能量权衡主要对母体的能量权衡对策咀及后代的权衡理论,较系境地分析了母体与幼体以及幼体之间的能量权衡 这些繁殖能量对策是小哺乳动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任何单一的繁殖对策都不可能总是最优的,物种在不同的条件下会采取不同的对策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6.
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周期性波动的自我调节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04,24(3):260-266
种群调节是种群生态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在其低数量期自我调节的4 种可能假说和相关的实验证据。其中, 有关衰老—母体效应假说近年已受到普遍重视, 而支持多态行为假说、社会生物学假说和远交假说的证据较少, 尚需更多的实验来加以验证。衰老—母体效应假说是在应激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该假说认为, 母体质量会在整个高峰期的动物中发生改变, 并能够延续到衰减期和低数量期。在低数量期, 种群内的老年个体增多, 导致它们不能维持内分泌的自稳态, 可能通过影响后代的存活和生殖而维持低数量, 进而起到调节种群周期的作用。针对国际上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们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11,31(1):15-19
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主要是啮齿动物)的几个主要领域(方向)的研究进展,如
对环境的适应和瘦素的生理功能。根据国际发展动态,对未来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觅食的功能反应模型及其机制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鲜苜蓿叶片密集的食物斑块 ,测定和检验根田鼠觅食苜蓿叶片功能反应模型及其机制。苜蓿叶片大小可调节根田鼠口量 ,进而控制其瞬时摄入率 ;根田鼠觅食苜蓿叶片的口量 (S)与其瞬时摄入率 (I)为渐进函数关系 ,属Ⅱ型功能反应 ,回归方程为I =0 0 94S/(0 0 0 1 +S) ;根田鼠收获率 (B)随其口量 (S)的增加呈非线性递减 ,回归方程为B =0 0 95 /(0 0 0 1 +S) ;最大处理速率的测定值与模型预测值极为近似 ;瞬时摄入率测定值与预测值之间存在极显著 (P <0 0 1 )的线性回归关系。结果验证了植食性哺乳动物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其瞬时摄入率动态 ,收获与咀嚼间的竞争可调节其收获率及瞬时摄入率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动物的繁殖活动关系到整个种群的生存与灭绝, 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是繁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繁殖投入的划分入手, 综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的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等, 阐述了小型哺乳动物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每次繁殖活动中的时间投入和能量分配, 采取不同的繁殖对策。这些繁殖对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并且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将大大加快这一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系统研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横断山脉等地理分布区的代表性物种的生理适应性,研究主题包括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冬眠(蛰眠)、水代谢、生态免疫、肠道菌群与宿主的能量代谢和产热调节,研究物种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在新时期除了进一步加强对极端环境的生理适应研究外,也需关注大型动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发展新兴领域如保护生理学等,同时要借助多组学技术、同位素技术、遥感技术、红外技术等,加强对动物生理适应的机理性探究。本文回顾了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主要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包括初级性别决定和次级性别决定,是以SRY基因为主导,其他多个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SRY、DAX1、SOX3等性染色体基因和SOX9、MIS、WT1、SF1等常染色体基因都参与性别决定的级联过程。结合中学生物学教材及发育生物学相关原理,从性染色体上和常染色体上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阐述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并简述了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模型。  相似文献   

12.
李平华  马翔  张叶秋  张倩  黄瑞华 《遗传》2017,39(11):1016-1024
二花脸猪是我国太湖流域以产仔数高而闻名于世界的优质猪种。已有的研究发现,二花脸猪排卵数高、胚胎死亡率低和子宫容积大是其高产性能的重要生理特征,通过候选基因法鉴别到其高产的重要候选基因——促卵泡素β亚基(follicular-stimulating hormone beta, FSH?),采用QTL定位方法在猪第2、6、7、8、12、13和15号染色体上定位到影响其产仔性状的QTL。但是,目前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尚不清楚。本文主要介绍了二花脸猪的高排卵数、低胚胎死亡率和高子宫容积特性对高产仔性能形成的生理作用;概括了基于传统方法鉴别出的影响二花脸猪高产仔性能的候选基因和QTL,以及基于组学方法鉴别出的二花脸猪高产候选基因;探讨了如何利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功能组等多组学手段深入研究二花脸猪高产性能的成因,以期为深入解析二花脸猪高产性能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植物化学防卫与植食性哺乳动物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俊年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0,20(3):225-232
植物化学防卫与植食性哺乳动物的适应是动物—植物系统协同进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植物次生化合物可降低动物的食物摄入量及消化率、蛋白质可利用率。某些次生化合物还影响植食性哺乳动物的正常繁殖活动。单宁是动物的重要觅食阻遏剂之一。动物在学习食物选择的过程中,通过认知过程和感知过程处理食物信息,选择食物项目。幼体在胚胎期和哺乳期能从母体获得食物信息,或向有觅食经验的同胞伙伴学习处理食物的经验。动物亦可通过形成络和物,改变体内环境,通过微生物降解、氧化还原、基础代谢率等降低生理对策,以降低植物次生化和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资料收集相结合,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年蒸发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相关性不明显;影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以年降水量、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年蒸发量为主的要素所构成的基本景观因子,其次是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5.
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周期性波动的外因调节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王德华 《生态学报》2004,24(6):1279-1286
对小型哺乳动物种群数量周期性波动的外因调节假说进行介绍 ,概述了食物假说、捕食假说和复合因子假说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在少数生存环境严酷的小型哺乳动物种群中 ,食物假说能解释它们的周期性数量波动现象 ,可能作为调节因子起作用 ,但难以说明低数量期的确切机制 ,对于大多数小型哺乳动物而言 ,它更可能作为限制因子。捕食假说解释了北欧芬诺斯坎底亚地区某些种群的周期性波动 ,尤其是捕食的间接效应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但也有不支持该假说的证据。对于复合因子假说 ,近年颇受学者重视 ,其中验证食物和捕食交互及累加作用的实验证据较多 ,有的研究还包括气候、种间竞争、空间或社会行为等因素。有关复合因子的实验研究 ,尽管工作是困难和艰巨的 ,花费也是巨大的 ,但所得结果却极有价值 ,为深入理解种群动态调节理论提供了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冷季型草坪草对高温胁迫的生理生态适应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是制约草坪草(尤其是冷季型草坪草)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然而,草坪草本身都具有一定的耐热性,特别是通过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和生化机制能够抵御和适应一定程度和时间的热胁迫,比如通过植物体内细胞膜膜脂组分的变化、抗氧化系统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热激蛋白的合成以及一些其它物质代谢的渗透调节以获得耐热性,从而缓减高温对其的伤害。本文结合作者数年的研究成果,就这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有关这些方面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以便为揭示冷季型草坪草在夏季所受高温伤害机理以及热适应机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党凯  高云芳 《动物学杂志》2016,51(3):497-506
非冬眠动物的骨骼肌在废用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萎缩。冬眠动物在历经数月的冬眠期骨骼肌废用后,仍能保持较完整的形态结构与良好的收缩功能,成为天然的抗废用性肌萎缩动物模型。探明冬眠动物骨骼肌对废用的生理适应机制,是生理生态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形态结构、肌纤维类型和收缩功能等方面综述了冬眠动物对冬眠期骨骼肌废用状态的生理适应,并从蛋白质代谢、生长与分化的调控、代谢类型的调控、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结构与氧化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冬眠期骨骼肌生理适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氧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存的必要因素。低氧环境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也是许多重大疾病(如癌症)发生过程中基本的病理生理特征。生物包括昆虫在其生存和发育过程中经常面对低氧的挑战,它们发展出了各自的适应策略以求得生存和繁荣壮大。昆虫对于低氧环境适应包括在气管系统通气量、气体交换模式、体型大小和发育时间等生理机制上的改变。为揭示昆虫低氧适应机制,研究人员针对不同昆虫采用了来自人工选择或者自然选择的品系(种群),使用了基因芯片表达和转录组测序、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基因操作等技术。基于这些方法研究发现,在分子机制方面,昆虫可以通过抑制能量代谢、提高氧气利用率来适应低氧环境;还可以通过胰岛素通路、低氧诱导因子(HIF)信号通路等来调节自身代谢活动从而适应环境低氧;除此之外,昆虫的气管系统可以在基因调控下通过代偿性生理和形态变化来适应低氧环境。昆虫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为探求昆虫数亿年进化过程中体形改变、物种形成、种群动态等提供提供新的视野,也增进对动物应对低氧或缺氧机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为研究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水生植物的奇妙生态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植物次生代谢物对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营养和生理生态效应是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植食性哺乳动物处理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一般途径,着重阐述了植物次生代谢物对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营养和生理特征的限制方式,并对决定植食性哺乳动物处理植物次生代谢物能力差异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国际上的研究趋势,论述了国内开展此类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