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吸烟与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之间的相关性尚未完全明确。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吸烟可能是血管钙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尼古丁在血管钙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应得到重视和阐明。本文就吸烟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简要作一综述,以期通过戒烟宣传防治血管钙化相关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
血管钙化是指体内钙磷在血管壁的异常沉积,是一个主动的、高度可调节的、类似于骨形成的生物学过程。血管钙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广泛存在的病理现象。近年研究表明,衰老与血管钙化存在密切关系,衰老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转化、内皮细胞释放囊泡、细胞外基质重塑、DNA损伤、炎症反应、磷代谢失衡以及抗衰老因子如Klotho和Sirtuin 1的表达减少而促进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3.
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可逆转的并且受到高度调控的病理过程,其特点是羟磷灰石结晶沉积于血管系统。血管钙化可分为血管内膜钙化和血管中膜钙化等。血管中膜钙化常见于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衰老的血管中。本文主要综述了血管中膜钙化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4.
Du YY  Wang X  Kong W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3):203-208
血管钙化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衰老的血管.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血管钙化的发生是一种类似于生理性矿化的主动调节过程,而非单纯的钙磷的被动沉积.血管细胞外基质是血管的主要组成成分,对血管起支持、保护作用,且与血管壁细胞相互作用影响其粘附、增殖、迁移、分化等功能,同时又是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储存库.目前的研究显示,在血管钙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表达可能发生了变化,并参与了对钙化进程的主动调节.基质水解酶可能通过基质降解依赖或非依赖的机制,在钙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血管钙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其对血管钙化的作用,以及基质水解酶对血管钙化过程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辛竹  刘佳  赵光本 《生命的化学》2021,41(5):1003-1009
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通常指机体钙磷代谢失衡导致磷酸钙盐在血管壁被动沉积而产生的一种病理过程.VC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CKD患者诱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导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大鼠血管钙化模型上,观察外源性补充硫酸镁对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以探讨硫酸镁在血管钙化中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维生素D3加尼古丁诱导大鼠血管钙化,von Kossa染色、钙含量测定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判断血管钙化程度;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血管钙化标志分子骨桥蛋白mRNA水平;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管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钙化组大鼠血压升高,收缩压较对照组高27%(P<0.05);血管von Kossa染色见血管中膜弹性纤维间可见大量棕黑色颗粒沉积,主动脉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对照高3.9倍和3.4倍(P<0.01),钙化血管组织骨桥蛋白mRNA表达上调40%(P<0.01),血管钙化后可加重血管组织过氧化损伤;而诱导钙化后外源性补充硫酸镁可减轻血管钙化程度,与钙化组比较,低、高剂量硫酸镁组均明显缓解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诱导血管钙化后外源性补充硫酸镁可以减轻大鼠血管钙化和血管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血管钙化是钙、磷等矿物质在血管壁的异常沉积,是一个主动的、活跃的、被高度调控的生物学过程,受到钙磷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机械应力和炎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外泌体已被证实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一方面,外泌体可以通过在细胞间传递蛋白质、microRNAs等信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成骨样表型转化以及矿物质沉积;另一方面,外泌体还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内皮-间充质转化,进而调控血管钙化的进程.但是,外泌体在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参与血管钙化进程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外泌体在调节平滑肌细胞的成骨样表型转化、矿物质沉积、microRNA转运以及内皮细胞的内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血管钙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进大鼠血管钙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ang Y  Yu F  Li JX  Tang CS  Li CY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20(4):333-336,F003
目的:在大鼠血管钙化模型上,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维生素D3加尼古丁诱导大鼠血管钙化模型,并给以高蛋氨酸饮食六周诱导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血管组织vonKossa染色、钙含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OC)含量测定以判断血管钙化程度,同时测定血浆脂质共轭烯(Diene键)含量反映其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钙化组大鼠血管yon Kossa染色可见大量黑色颗粒沉积,其血管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8.09倍、45.57%和2.81倍(P<0.01).高蛋氨酸饮食的钙化组大鼠血管内钙含量较单纯钙化组增高了34.29%,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则较单纯的钙化组降低29.13%和74.69%(P<0.01).钙化组大鼠血浆脂质共轭烯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单纯高蛋氨酸饮食和钙化加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浆脂质共轭烯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93和2.89倍(P<0.01),而钙化加高蛋氨酸饮食大鼠血浆脂质共轭烯含量较单纯高蛋氨酸饮食大鼠又增加了32.90%(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促进血管的钙化,可能与其所致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钙化是诸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和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心血管系统分泌的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在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内源性活性多肽及其受体在血管钙化中一般作用规律和个体化调控特征尚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综述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如皮质抑素、血管紧张素1-7、Aplin和瘦素等,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新进展,有助于揭示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从而为血管钙化的防治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血管钙化发病的新假说--血管破骨细胞样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 ,血管钙化不是钙盐在血管组织的被动沉积 ,而是类似骨形成和骨质疏松发生的主动的调节过程。血管平滑肌细胞由肌细胞表型转变为成骨细胞表型 ,是血管钙化的细胞学基础。但最近DohertyTM等提出了一个新假说 ,他们认为在血管中存在与骨组织相似的调节钙盐代谢的机制 ,成骨样细胞调节血管钙沉积 ,而调节血管钙吸收功能则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的前体衍生而来的破骨细胞样细胞 (OLCs)执行。动脉粥样硬化中钙沉积是由于成骨样细胞所致的钙沉积与…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成本高的健康负担。慢性肾脏病首要的死亡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而血管钙化是引起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当体内的促钙化因子与抑钙化因子失衡时,会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系列反应,从而促进血管钙化。最近研究发现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脂肪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各种脂肪因子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为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国内血管钙化领域临床工作者和基础科研人员的深入交流与广泛合作;提升我国在血管钙化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凝练血管钙化的转化医学研究队伍,由教育部分子心血管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人民医院、《生理科学进展》杂志、中日友好医院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肾衰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使用腺嘌呤饮食喂养的方法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大鼠模型。将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饮食+正常饮水)、肾衰组(腺嘌呤饮食+正常饮水)和肾衰+别嘌呤醇组(腺嘌呤饮食+别嘌呤醇饮水),喂养6周后进行取材,用邻甲酚酞络合铜法和Von Kossa染色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钙含量,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成骨基因(Cbfα1、Msx2、Osx和Sox9)、平滑肌细胞标志物(SM22a和Acta2)和钙化抑制因子Opn和Mgp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肾衰组大鼠血磷、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和血尿酸水平均显著升高,别嘌呤醇治疗可显著降低肾衰大鼠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和血尿酸水平,但是不影响血磷水平。肾衰组大鼠的腹主动脉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衰+别嘌呤醇组显著低于肾衰组(P0.05);肾衰组大鼠腹主动脉Cbfα1、Msx2、Osx和Sox9的m RNA水平较对照组出现显著上调,而SM22a、Acta2、Mgp和Opn的m RNA水平出现下调,在肾衰+别嘌呤醇组Msx2、Osx、SM22a和Opn的m RNA表达变化被逆转。在高磷(3 mmol/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钙化模型中,抗氧化剂Mn TMPy P显著抑制VSMC钙化,而别嘌呤醇则无显著作用;当尿酸水平达到6和7 mg/d L时可以显著加重高磷诱导的VSMC钙化(P0.05)。以上结果提示,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的高尿酸血症可以促进VSMC向成骨/成软骨样细胞转分化,进而加剧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血管钙化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血管钙化发病机制复杂,尚未研究清楚。近年来,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信号传递分子,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在血管钙化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综述将简述近年来EVs(主要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在血管壁钙化过程中的作用,着重围绕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 SMCs)分化、钙磷平衡的具体机制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关联,同时预测EVs可能成为一些心血管疾病中的预后标记物以及具有潜在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16.
血管钙化是糖尿病、尿毒症和衰老等疾病共同的临床病理过程。临床资料显示,80%的血管损伤和90%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伴有血管钙化。既往认为,胰岛素通过具有维持血糖平衡、抗钙化作用的“良性”的磷脂酰肌醇激酶(phosphatidylinoesitol 3 kinase,PI3K)途径和促细胞有丝分裂、增  相似文献   

17.
血管钙化是一种细胞介导的主动生物学过程,类似于骨重塑,在急慢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有关血管钙化的机制与防治研究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但遗憾的是,精准的分子与细胞靶向治疗尤其是能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成果却罕有出现。新近的研究显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成骨细胞表型和功能失调的破骨细胞表型,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调控的失衡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钙化形成的关键环节。已知由巨噬细胞分化而来的破骨细胞是机体内唯一有骨吸收特性的细胞,具备促钙化消退的潜能。因此,探索促斑块内巨噬细胞源性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的研究是一个有望为钙化防治带来新突破的方向。然而,目前关于破骨细胞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和相关调控机制仍存在争议。基于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本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本文凝练出了羧甲基赖氨酸(CML)通过STAT3调控NFATc1-GNPTAB信号介导斑块内巨噬细胞破骨化吸收障碍的假说,并从血管钙化的概念与机制、破骨细胞与血管钙化间的关系、血管钙化中破骨细胞的调控机制以及破骨细胞作为血管钙化治疗靶点4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希望为后续血管钙化的精准防治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心血管钙化的关系。我们选取了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我院各科室接受治疗的ESRD患者68例为实验组,选取46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使用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对心血管和腹主动脉血管钙化情况进行评定,同时测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清肌酐(Scr)、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i PTH)各项指标的含量。ESRD组患者FGF-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D组患者FGF-23水平与Scr、P、iPTH、ALP呈正相关(r=0.423~0.687),与Ca、TC、TG、HB无相关性(r=-0.014~-0.113)。钙化组患者FGF-23水平高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D患者血清FGF-23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血管钙化是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肾脏功能紊乱以及继发的内分泌调节紊乱,慢性肾病病人常常发生高磷血症。众多的研究表明,升高的血清磷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而促进血管钙化。目前的研究显示,高磷能够通过诱导平滑肌细胞分化为软骨/成骨样细胞、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激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多方面促进血管钙化。本文主要综述高磷导致血管钙化机制的研究最新进展,以及控制患者血清磷对于防治血管钙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在血管钙化消退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n=8),分别为对照组、钙化组和消退组。钙化组和消退组制作血管钙化模型(vitamin D3 plus nieotine,VDN),对照组生理盐水和花生油灌胃。钙化组和对照组于实验第8周处死,消退组继续饲养至16周处死,测定各组大鼠动脉组织钙含量并作病理检查。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将消退组和钙化组大鼠血管cDNA作差减杂交,分离消退组较钙化组高表达或低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建立消退组和钙化组的差异表达文库,扩增、鉴定文库并测序阳性克隆,BLAST比对测序序列。随机挑选4个基因进行RT-PCR验证和DNA条带半定量分析。结果:①血管组织钙含量测定显示钙化组((15.34±2.51)mg/g)较对照组((5.20±0.75)mg/g)血管组织钙含量明显升高(P〈0.01);消退组((12.73±1.89)mg/g)较钙化组降低(P〈0.05);②构建了血管钙化的差减文库,对所获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获得28个表达上调基因和22个表达下调基因。RT-PCR验证示Prdx3,Ank2,Ror2,Abcel等基因在消退组和钙化组间差异表达,消退组较钙化组表达增高,平均约为后者的1.7倍。结论:VDN模型诱导的大鼠血管钙化可以发生主动消退。钙化消退过程中焦磷酸合成相关基因、谷氨酸信号相关基因、还原及凋亡调节基因表达上调,同时见较多骨化相关基因及氧化活性等基因表达下调。钙化抑制基因的表达增多而钙化促进基因表达的下降可能是钙化发生主动消退的内源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