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_2H_2型锌指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信息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基因表达的调控 ,至今为止发现的转录调控因子中有很多含有锌指模体 (zinc fingermotif)结构。锌指蛋白是指含有通过结合Zn2 稳定的短的可以自我折叠形成“手指”结构的一类蛋白质。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特点 ,可以选择性的结合特异的靶结构 ,使锌指蛋白在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等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从 1 983年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发现第一个具有基因转录调控作用的锌指蛋白TFⅢA以来 ,在多种生物中发现的锌指基因已有约 50 0多个 ,其中人基因组中的锌指蛋白基因达 2 0 0多个。…  相似文献   

2.
Kremen2 (kringle-containing transmembrane protein 2)是经典Wnt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起初Kremen2蛋白仅被认为是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因子,但后期研究发现Kremen2蛋白在某些特定的生物环境中却发挥促进Wnt信号通路活化的作用。在对Wnt信号通路的调控过程中, Kremen2蛋白需要与多种蛋白质调控因子相互作用,以参与胚胎发育、骨形成、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通过对Kremen2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本文综述了Kremen2蛋白的发现与分子结构,以及其主要的相互作用因子和蛋白质功能,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位于线粒体外膜上,是线粒体外膜融合的重要蛋白之一。研究发现,它不仅参与调控线粒体形态结构,还与细胞代谢、增殖、凋亡密切相关。近年来资料提示,Mfn2参与调控内质网应激、自噬、线粒体自噬等方面。由于Mfn2作用复杂,生理状态下细胞内必定存在精细的调控网络以使其保持在稳定水平。本文概括介绍了Mfn2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闫琳  陈建  宁岩  韩春生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0):4108-4122
减数分裂起始是配子发生的关键步骤。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减数分裂起始所必需的基因,但是对于该过程的调控基因及其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本实验室先前建立了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体外培养以及体外诱导减数分裂起始的技术体系,为更好地探究减数分裂起始调控基因及作用机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RNA结合蛋白RBFOX2可能调控减数分裂起始,然而RBFOX2在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起始过程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技术产生了RBFOX2敲降的精原干细胞系;发现RBFOX2敲降后,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以及分化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减数分裂无法启动,分化型精原细胞发生明显凋亡。这一结果进一步显示了RNA结合蛋白在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起始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败血症由于不易早期诊断且病情发展较快,因而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某些创伤性败血症患者虽长时间应用多种抗生素,却得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可见,有其他因素在创伤性败血症中发挥作用。研究发现,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与创伤性败血症有关。本文就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与创伤性败血症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8(CDCA8)的转录调控机制,首先克隆了人类CDCA8基因5’端上游的1071 bp转录调控区。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此区域存在一系列已知转录因子的可能结合位点。联合运用DNA pull-down和转录因子芯片技术分析发现共有114种转录因子在人恶性多发性畸胎瘤细胞(NTERA-2)中与该区域结合, 其中某些转录因子有预测的结合位点,其他没有预测结合位点的转录因子可能是以复合物的形式结合到CDCA8基因的转录调控区。  相似文献   

7.
<正>长非编码RNA是一种新的调节RNA,包括长200至1000000个碱基对的由DNA转录而来但无蛋白编码能力的RNA。最近,高通量转录组分析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中大量的lncRNA。人类基因组中只有1.5%的蛋白编码蛋白,而大部分非编码调节原件都转录为非编码RNA。其中,lncRNA在发育、分化、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各个水平都起调控作用。已有的报道发现,lncRNA可作为信号、脚手架以及基因转录和翻译中各种修饰过程的抑制剂或激活剂,并通过这些途径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lncRNA被视为基因转录调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lncRNA在各种生理过程中的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观察了早期、晚期败血症休克大鼠肝细胞质膜钙ATP酶磷酸化、去磷酸化的改变。败血症休克模型由结扎大鼠盲肠并穿孔(CLP)的方法复制,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细胞质膜,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S-PAGE)鉴定肝细胞质膜钙ATP酶磷酸化中间产物。结果发现,肝细胞膜钙ATP酶磷酸化能力在败血症休克早期降低32.3%,晚期降低46.6%(P<0.01)。动力学分析发现,早期、晚期败血症休克时,钙离子使钙ATP酶磷酸化的最大反应速度都明显降低,而Km值无明显变化。SDS-PAGE分析证实,肝细胞质膜钙ATP酶磷酸化的中间产物是一个分子量为107ku的蛋白质。结论认为:败血症休克时,肝细胞质膜钙ATP酶磷酸化能力明显减低,去磷酸化能力无明显变化,可能是败血症休克时肝纳胞钙稳态失衡,进而引起机体代谢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发微生物食源性疾病的首要病原菌,其在临床上主要引起3种疾病,即胃肠炎、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着重介绍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毒力基因表达调控及常用的毒力表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真核细胞中,各细胞器之间的物质交流主要是通过膜泡运输完成的。膜泡运输依赖多种跨膜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协同作用来完成。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的拟南芥MAG2是在高尔基体与内质网之间的膜泡运输过程中起作用的拴留因子,MAG2与MIP1、MIP2和MIP3形成拴留复合体,对种子储藏蛋白从内质网的运离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深入了解MAG2参与的膜泡运输途径的分子机制,我们制作了mag2-1xmip3-1双重突变体。通过一系列观察分析发现,当MAG2和MIP3同时缺失,不仅种子储藏蛋白质的运输受到严重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更加敏感。研究结果表明,MAG2复合体不仅调控蛋白质的运输,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数项基于遗传家系的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基因下游的远端增强子元件调控区域的异常重复是A2型短指(趾)症(brachydactyly type A2, BDA2)的致病原因,但是这段调控区域的确切分子功能尚不明确,甚至出现有相互矛盾的结果。本研究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CR技术扩增了该调控区域的不同长度的目的片段,包括高度保守的2.1 kb核心序列和3个能够完全覆盖该2.1 kb片段的不同长度的截短体片段,进而构建基因重组载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对这些片段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度保守的2.1 kb片段并不具有增强子活性,而3个截短体片段均表现出强烈的增强子活性。这表明BMP2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非常复杂,对其下游的这段调控区域而言,选取不同长度的片段,其对BMP2表达调控的效果可能并不一致,这很可能是由于不同长度的片段所携带的调控元件数量或种类不同所致。此项研究初步揭示了BMP2基因调控元件的复杂性,为后续深入探究BDA2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4):I0004-I0004
日本筑波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实验医学期刊》网络版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免疫细胞中一种蛋白质会促进败血症的发病。这一发现有望帮助开发败血症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生物磁学》2013,(11):I0001-I0001
败血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一种疑难杂症。经过两年半的实验研究。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发现。败血症小白鼠接受LECT2激活巨噬细胞的治疗后,存活率从原先的12.5%提高到75%。该生物疗法有望攻克败血症这一国际难题。该成果已于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实验医学杂志》上。并引起了国际专家的关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席TsveeLapidot对这一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纺锤体和动粒相关蛋白2(spindle and kinetochore associated 2,SKA2)是2006年首次发现的参与纺锤体与动粒相关复合物组成的重要蛋白质。传统观点认为,SKA2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新近研究发现,ska2在肿瘤细胞和组织中异常表达,发挥着癌基因的作用,且在不同肿瘤中存在多种调控机制。该文结合我们的实验结果,对SKA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癌基因ska2的深入研究及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简要叙述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发育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是如何调控的,人们从了解微生物的简单调控系统开始,在近40年中,对植物和动物发育过程中更复杂调控系统进行探索,发现了许多调控方式。本文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4):I0001-I0001
近日,日本筑波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美国《实验医学期刊》(JEM)网络版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免疫细胞中一种蛋白质会促进败血症的发病。这一发现有望帮助开发败血症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通报》2011,(3):48-48
利用大规模“外显予组”测序,Andrew Futreal及其同事在“透明肾细胞癌”(最常见的肾癌类型)中发现了第2个经常发生突变的基因(第1个为VHL)。PBRM1(转录调控中所涉及的SWI/SNF复合物的一个成员)在约40%的病例中发生突变,被发现发挥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群体感应(QS)是细菌根据种群密度的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协调群体行为的机制。除具有种特异性的信号分子AI-1外,近年来发现一类新的信号分子AI-2在调控细菌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AI-2的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已被确定,其产生依赖于一种称为LuxS的蛋白。目前认为AI-2在细菌种间交流中起通用信号分子(universalsignal)的作用。了解细菌的QS调控过程以及种间细胞交流的新机制,有助于对细菌病害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β-拘留蛋白2(β-arrestin2)是arrestins家族的一个成员,广泛表达于全身组织,其不仅可以调节大多数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的脱敏、内化,还能调节多种非GPCRs的内化,或作为支架蛋白质参与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β-arrestin2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纤维化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进展过程中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β-arrestin2功能的发挥不仅与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有关,更依赖于对其活性的调控。但对于β-arrestin2的活性如何被调控,以及其活性如何影响其生物学功能的关注较少。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报道了β-arrestin2可发生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S-亚硝基化等翻译后修饰,探讨了其翻译后修饰的可能位点,并发现翻译后修饰可影响β-arrestin2的细胞定位、调节受体内吞的作用、β-arrestin2与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及下游信号通路,对了解β-arrestin2活性调控在细胞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  相似文献   

20.
败血症大鼠肝细胞核Ca^2+转运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培勇  叶赤 《生理学报》1997,49(2):191-196
本实验观察败血症时肝细胞核钙转运的变化。早期败血症(结扎盲肠及穿刺后,9h)大鼠肝细胞和肝细胞核钙含量分别增加20%和36%(P〈0.05)。败血症大鼠肝细胞核Ca^2+-ATPase活性增加94%(P〈0.01),核^45Ca^2+转运显著增强(增加32%,P〈0.01)。核^45Ca^2+转运与Ca^2+-ATPase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0.914,P〈0.01)。加入钙调素显著刺激而加入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