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蛋白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往往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些病毒致病和感染机制即为病毒抗原蛋白作用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导致宿主细胞内信号转导发生紊乱。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发慢性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但目前HCV的致病机制与宿主内持续感染机制尚不清楚。HCV致病机制可能与HCV表达的蛋白质干扰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而导致异常的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研究HCV蛋白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不仅有助于阐明其致病机制,还能为新药设计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CV蛋白作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HCV的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可以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HCV感染,但是患肝细胞癌的风险仍然存在。HCV诱发肝细胞癌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其可能是通过病毒因子直接作用和/或通过引起慢性炎症诱发肝癌。因此,需要更好地了解HCV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丙型肝炎病毒直接作用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具体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上皮 间质转化、脂肪变性和氧化应激6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了解HCV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HCV的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可以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HCV感染,但是患肝细胞癌的风险仍然存在。HCV诱发肝细胞癌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其可能是通过病毒因子直接作用和/或通过引起慢性炎症诱发肝癌。因此,需要更好地了解HCV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丙型肝炎病毒直接作用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具体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上皮 间质转化、脂肪变性和氧化应激6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了解HCV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曼  冯德云 《生物磁学》2011,(9):1797-1800
世界上有数亿的人口患有丙型肝炎,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易转为慢性,引起肝细胞炎性坏死及再生,导致肝纤维化、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卫生问题。HCV的感染可导致HCC的发生,但HCV相关性HCC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免疫逃避机制是感染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病毒通过其基因组编码的蛋白使肝细胞发生转化,可能是肝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有数亿的人口患有丙型肝炎,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易转为慢性,引起肝细胞炎性坏死及再生,导致肝纤维化、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卫生问题。HCV的感染可导致HCC的发生,但HCV相关性HCC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免疫逃避机制是感染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病毒通过其基因组编码的蛋白使肝细胞发生转化,可能是肝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由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流行性很强。HCV主要通过毒品注射、输血或器官移植传播;极少数情况下,HCV通过血透析、母婴垂直传染。少部分感染HCV的患者会产生急性丙型肝炎,而大多数人会转变成慢性肝炎,其中1/3的人群病情逐渐恶化,严重时导致肝癌。除了肝脏病变,HCV感染还会引起其他组织和器官的损害。因此,对于HCV感染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寻找参与HCV复制的关键性宿主因子已成为研究热点,磷酯酰肌醇-4-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phosphate,PI4P)就是其中之一。该文将着重介绍PI4P及相关蛋白参与HCV生命周期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总结相关的鞘脂和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姚文霞  蔡华  彭涛 《微生物学报》2015,55(8):983-990
摘要:目前全世界约有1.85亿人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除了引发肝脏疾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亦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作为转录因子的辅激活子,PGC-1α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脏中PGC-1α表达异常升高时,亦可以导致II 型糖尿病。此外,近些年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包装释放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紧密相关;另有研究发现,PGC-1α可以通过下游因子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的释放。基于上述阐述,我们推测,一方面HCV 感染可以上调PGC-1α的表达并进一步导致II型糖尿病,另一方面,PGC-1α可能通过调控极低密度脂蛋白进而影响HCV病毒颗粒的产生。本文结合Shlomai实验室和我们近期的研究成果,解答了上述推测,对丙型肝炎病毒与PGC-1α两者的关系以及HCV感染调控PGC-1α的具体机制进行了阐述,希望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性很高的疾病,有慢性化倾向,并与肝细胞癌有密切关系。了解其发病机理及病理过程对于HCV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免疫应答被认为在HCV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被认为是抵抗病毒感染的主要因素,而且参与了病理过程,虽然对HCV的分子研究已较广泛,但对CTL在HCV感染后的反应的报道则很少,因此,我们对9例慢性丙肝患者外周CTL对HCV核壳蛋白(NP)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持续感染可导致慢性丙型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V NS3/4A蛋白酶在HCV复制和致病机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已成为HCV研究热点。由于候选药物分子必须具有易进入细胞、稳定性好等特征,建立一种细胞水平上酶活性的测定系统对于筛选抗NS3/4A药物无疑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种NS3/4A蛋白酶筛选系统开发出来,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与感染》2010,5(2):125-125
肝纤维化是一个渐进的沉积过程,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的慢性肝炎具有共同特征,并可能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虽然肝纤维化进程似乎与HCV蛋白的表达和复制的间接作用有关,如病毒介导的炎症,但HCV的直接作用从未被完全排除。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除可致丙型肝炎外,尚可引起Ⅱ型冷球蛋白血症及非霍奇金病恶性淋巴瘤等.同为HCV感染,但却为何表现以不同细胞(肝细胞、淋巴细胞)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形式?目前认为此因HCV在不同类型细胞内引发信号转导途径不同所致,因而继"病毒增殖侵害"与"宿主免疫病理反应"的致病机制之后,又提出了细胞异常信号转导为HCV致病模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HCV感染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HCV非结构蛋白5A是近年来HCV抑制剂研究的重要靶点及热点,本文对NS5A的三个结构域以及各个结构域在丙肝病毒复制、病毒颗粒组装及释放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NS5A抑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思路,有利于对NS5A抑制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7):1403-1404
<正>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钟劲研究组通过表达突变型的MAVS蛋白,构建了丙型肝炎(HCV)病毒感染可诱导固有免疫反应的新型细胞系,发现RIG-I并不是HCV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关键模式识别受体。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肝脏病学杂志》。HCV是人类的重要病原体,能够通过逃逸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来建立持续性感染,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病毒在感染过程中被宿主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从而激活固有免疫系统产生抗病毒反应。研究表明RIG-I样受体解旋酶家族中的宿主蛋白RIG-I在肝细胞中转染HCV基因组的3'UTR RNA可以被RIG-I识别并激活干扰素的表达,是HCV的模式识别受体,但该现象从未在HCV病毒感染过程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4.
高荣  徐力  徐杰  任浩 《微生物与感染》2017,12(5):310-319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CV诱发的HCC是由病毒和宿主免疫介导的多步骤复杂过程,从慢性炎症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病毒和宿主因子共同参与此过程。其中,宿主基因突变是导致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全面了解HCV诱发HCC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全球流行、危害严重,合适的小动物模型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该文介绍丙型肝炎危害与病毒复制特点,以HCV入胞受体为重点,通过比较现有丙型肝炎动物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树鼩作为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丙型肝炎是世界性流行疾病,危害很大,中老年患病率较高,正常人群中平均0.3%抗—HCV阳性。主要以接触、输液方式传播,在输液性肝炎中,90%以上是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后,潜伏期为2—26周不等,急性丙型肝炎临床症状较轻,重症丙型肝炎较为少见,但发展成慢性肝炎的比例较大,并可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过去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采用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重要传染病,有效的治疗性和预防性疫苗目前均尚未研制成功.HCV的高变异性及多种免疫逃避途径是疫苗研制的主要障碍.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HCV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或临床前期试验阶段,但其有效性、安全性等还不能令人满意.随着对HCV相关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了解,有望研制出相应的治疗性和预防性疫苗.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丙型肝炎流行广泛,慢性化率高达50%~85%,并可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 )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约50%的HCV 1型感染者不能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研究发现,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以及宿主的性别、年龄、乙醇摄入量、肝纤维化程度、合并感染、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可影响治疗效果。其中,HCV病毒载量、HCV基因型及宿主基因多态性是预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重要因素,可用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的TT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 ,了解延边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合并TTV感染状况。采用ELISA检测抗TTVIgG和巢式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患者血清中TTVD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 (AST)。 4 5例丙型肝炎患者抗TTVIgG阳性率为 37.8% (17/45 ) ,巢式PCR阳性率为 4 2 .2 % (19/45 )。延边地区HCV感染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细胞肝癌发生密切相关,推测与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也有关系。该研究发现,感染HCV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存在高频染色体异常,且用HCV体外感染B细胞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