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瞻  石丽君  吴迎 《生命的化学》2020,40(4):474-482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运动作为改善这一病理过程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其干预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尚未明确。MG53(mitsugumin 53)是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骨骼肌细胞膜修复蛋白,有研究表明其不仅是"效应分子",同时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介导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综述MG53调控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MG53介导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信号转导机制,为运动辅助治疗胰岛素抵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白脂素(Asprosin)是2016年由Romere,C.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肪因子,由白色脂肪分泌,到达肝脏,促进肝糖释放,具有昼夜节律,其分泌水平受饮食和运动影响,在胰岛素抵抗的人和鼠体内升高。Asprosin以嗅觉受体OLFR734为受体调节肝脏葡萄糖生成,促进肝糖释放,维持葡萄糖稳态;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神经元促进摄食;作用于胰腺介导β细胞炎症和β细胞功能障碍;作用于骨骼肌引起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近几年,很多研究提示asprosin与糖尿病、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相关,有望成为这些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Zhu B  Wang XR  Li J 《生理科学进展》2009,40(4):329-332
心肌能量代谢状况是其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调节能量代谢是心脏疾病的有效疗法之一.脂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组具有复杂功能的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与脂肪形成、糖脂代谢、炎症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过程有关.PPARs可通过调控编码脂肪酸与糖类氧化相关酶的基因转录而调节心肌代谢,在心脏多种疾病病理过程中其表达与活性均有明显变化,因此已被作为心脏病的治疗靶点之一.本文对PPARs在心脏生理与病理中的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病例数的90%,目前研发的其新型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调节糖代谢通路来控制血糖水平,它们可通过激活 G蛋白偶联受体尤其是G蛋白偶联受体40,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G蛋白偶联受体40作为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以其潜在优势,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简介G蛋白偶联受体与其配体游离脂肪酸, 重点综述不同结构的G蛋白偶联受体40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细胞在应激情况下通过溶酶体或液泡高度保守的降解途径将细胞内异常蛋白和细胞器降解为生物大分子,重新被细胞利用的过程。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诱导机体多种组织细胞自噬的激活,增强机体的活力,延缓机体的衰老。运动训练可以刺激骨骼肌细胞自噬水平上调,延缓骨骼肌衰老;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机械性刺激可以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自噬激活调控长寿命或错误折叠心肌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代谢,延缓心肌衰老;此外,细胞自噬与糖尿病、肿瘤、脑血管疾病、衰老及心脏病等密切相关,运动训练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类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通过调控细胞自噬来预防与治疗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现主要论述细胞自噬的涵义与分类,细胞自噬不同阶段的分子机制,以及运动训练通过调控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调控骨骼肌、心肌和自噬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为使用科学的运动训练方式来提高机体功能及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ITIM) domain,TIGIT]是新型T细胞或NK细胞抑制性受体,可通过与肿瘤细胞、被感染细胞表面的多种配体相结合,激活免疫细胞内部负性刺激信号,从而抑制细胞过度活化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在肿瘤、病毒感染以及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阐明TIGIT在免疫应答中的机制将有助于揭示多种疾病免疫应答中的T细胞功能低下,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我们就TIGIT在慢性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猪心肌凋亡的影响及阿片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e RQ  Cui W  Hao YM  Liu F  Li BH  Wu JF  Du GY  Zhang T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6,22(4):474-478,I0003
目的:确定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猪心肌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Bax的影响,并探讨阿片受体在此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开胸法建立猪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通过球囊堵塞左股动脉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分别使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以及神经节阻断剂六烃己胺进行干预。采用末端探针标记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及调控基因Bcl-2/Bax,确定各组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①和缺血对照组(CONT组)相比,远端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4.43%±0.74%vs15.4%±1.15%,P<0.05),提示骨骼肌远端预适应(RP)可减少心肌凋亡。②和CONT组相比,远端预处理后Bcl-2/Bax比值明显增高(1.36±0.09vs0.56±0.08,P<0.05),提示RP对心肌凋亡的影响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进行调控。③预处理前使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使以上保护作用减弱(P<0.05),但纳洛酮对CONT组无影响。④预处理前使用神经节阻断剂六烃己胺,不影响R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论: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进行调控;阿片受体可能参与此保护作用,且不通过神经反射进行。  相似文献   

8.
Exosome(胞外体)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膜性小泡,直径为40~100 nm,其中含有细胞特异性的信号分子、蛋白质、m RNA和mi RNA。这些成分因为有脂质膜的保护而具有充分的生物学活性,可以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从而有效发挥对受体细胞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exosomes的研究成果,从exosome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exosomes介导的细胞通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潜能四个方面,对exosomes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旨在探讨exosomes在细胞通讯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以exosomes作为调节靶点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Chemerin是2007年新确认的一种脂肪因子,其主要功能受体为ChemR23。近期研究发现chemerin可能是联系肥胖、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因子,有望为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然而,chemerin及其受体ChemR23参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就目前研究中chemerin及其受体ChemR23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作一综述,并从免疫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噬、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分析chemerin分别对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及骨骼肌细胞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述chemerin及其受体ChemR23参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具体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骨骼肌是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代谢、利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是胰岛素抵抗发生最早和最重要的部位。研究表明,骨骼肌葡萄糖摄取障碍、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线粒体生物合成受阻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当骨骼肌发生胰岛素抵抗时,多种microRNAs (miRNAs)表达上调(miR-106b,miR-23a,mi R-761,miR-135a,Let-7,miR-29a)或下调(miR-133a,miR-149,miR-1),它们参与对骨骼肌葡萄糖摄取、胰岛素信号通路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的调控,在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miRNAs可作为治疗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它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脂联素是脂肪细胞介导的分泌蛋白,在体内和体外的大量实验中,都被证实具有多种功能: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作为生物标记物,脂联素在临床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脂联素的主要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参与胰岛μ细胞的功能和存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以及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为唯一一个在肥胖患者体内水平下调的脂肪因子,脂联素对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相关研究也为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下游靶点。  相似文献   

12.
骨骼肌是人体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主要贮存、代谢库,其正常功能和代谢过程受到多种病理因素的影响。骨骼肌萎缩发生于骨骼肌稳态严重失衡状态下,对患者生活和社会医疗造成了沉重负担。近年来,由于世界肥胖人群数量激增,肥胖诱导的骨骼肌萎缩正日益成为公共卫生的严峻挑战之一。肥胖诱导的骨骼肌萎缩过程涉及多种信号分子或通路的改变,如泛素蛋白酶系统、自噬溶酶体系统、胰岛素/IGF1-PI3K-Akt、肌肉生长抑制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或通路在肥胖状态下被激活或抑制后,可共同影响蛋白质合成/分解平衡进而造成骨骼肌萎缩。基于上述信号分子或通路,系统总结并讨论了肥胖诱导的骨骼肌萎缩机制,以期为寻找缓解/治疗肥胖诱导的肌萎缩靶点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天然植物化学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庄兆辉  仲永  陈月婵  张志威 《遗传》2018,40(9):733-748
Krüppel样因子(Krüppel-like factors, KLFs)是一类C-末端含有3个C2H2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N-末端为转录调控结构域,能够结合多种特异蛋白质,介导转录调控。目前在人体基因组中共发现18种KLFs,它们在多种类型人类细胞的分化、表型维持和生理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多个KLFs参与了对人和动物的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的发育和功能的调控。在心肌中,KLF4、KLF10、KLF11和KLF15参与心肌肥大的负调控,KLF6参与调控心脏纤维化,KLF13调控胚胎时期的心肌发育。在血管平滑肌中,KLF4受促增殖或促分化因子调控,介导调控血管平滑肌表型转换;KLF5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KLF8和KLF15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在骨骼肌中,KLF2、KLF3、KLF4、KLF10和KLF15调控骨骼肌发育,此外,KLF15是肌肉组织能量代谢的调节因子。本文综述了KLFs在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中的功能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揭示KLFs在肌肉组织中的作用和肌肉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因蛋白错误折叠、聚积影响神经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AD病理过程中,根据其激活状态的不同小胶质细胞发挥神经保护或神经毒性作用。小胶质细胞上表达各类神经递质受体,这些受体参与介导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双向沟通,在AD的病理进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该文重点介绍了小胶质细胞表面的γ-氨基丁酸(GABA)能、谷氨酸能、大麻素、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及它们与AD之间的关系,即小胶质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可以介导或影响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神经保护或毒性作用,从而影响AD病理。阐明小胶质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在AD中的作用机制将会为探索合适的AD治疗靶点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在体内代谢旺盛的组织和细胞大量表达,尤其在骨骼肌的慢肌纤维。机体营养状况、运动训练调节VEGFB的mRNA表达。其通过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VEFG受体1和NRP1,上调脂肪酸转运蛋白的表达,刺激骨骼肌脂肪酸摄入,导致脂肪的异位沉积,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此外,VEGFB与心肌缺血性疾病及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将着重对其新发现的生物学功能及病理生理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革兰阴性病原体,能够引起人类多种疾病。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能够抵抗多种凋亡刺激,并且通过抑制宿主细胞凋亡从而完成自身的复制与发育。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节宿主细胞MAPK信号途径、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上调凋亡抑制蛋白IAPs和降解促凋亡蛋白等多种机制有关。最新研究发现沙眼衣原体可以通过HDM2/MDM2与p53相互作用,促进p53蛋白水解,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导致持续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和临床资料表明,胰岛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动物脑内有高水平的胰岛素,而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均存在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第二信使系统。很多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都和胰岛素水平或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同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神经元功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胰岛素和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内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被人类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8.
张磊  杨永杰  张燕君 《生物学杂志》2011,28(5):70-72,76
骨骼肌能够根据环境刺激的变化改变其质量,可以通过细胞融合或提高蛋白质水平来增加它的大小。介绍了参与骨骼肌生长发育调控的两个关键性信号通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肌肉生长抑制素信号通路中新的且重要的研究结果,这对于了解肌肉的发育和成年期肌肉稳态的维持,并寻找肌肉相关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观察十子代平方对原代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对原代骨骼肌细胞应用5×10-7mol/L胰岛素干预12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应用十子代平方高、中、低浓度(400、100、25μg/m L)(SZDP-H、SZDP-M、SZDP-L)对造模成功的骨骼肌细胞进行干预,同时另设正常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40μmol/L)作对照,药物干预24 h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骨骼肌细胞上清液葡萄糖剩余量,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该方药物干预后骨骼肌细胞AKT、GSK-3β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十子代平方可以改善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代谢,增加AKT和磷酸化位点Ser473蛋白表达,降低GSK-3β蛋白表达,增加其磷酸化位点Ser9蛋白表达。十子代平方可能通过调节AKT/GSK3β通路的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模型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代谢。  相似文献   

20.
14-3-3蛋白家族是一组高度保守的可溶性酸性蛋白质,分子量在28~33kD之间,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生物之中。该蛋白能够特异地结合含有磷酸化丝氨酸或苏氨酸的肽段,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14-3-3蛋白调节着许多重要细胞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发育、细胞的存活和凋亡以及基因转录,该蛋白家族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14-3-3蛋白在脑脊液中的分布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14-3-3蛋白已成为一些疾病的临床诊断指标,其作为疾病治疗的靶点也在研究之中。主要阐述了14-3-3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