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SPF级CBA/Ca J小鼠的基础生物学指标,为更好利用该品系小鼠,从事生物医药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选取6周龄和12周龄的CBA/Ca J雌性和雄性小鼠,分别称量不同性别小鼠的主要脏器重量,应用全自动血液生理、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结果主要脏器重量显示同周龄(6周或12周)雌雄小鼠相比较,雄鼠体重、心脏、肝、肾重量均显著高于雌鼠(P0.01);同性别CBA/Ca J小鼠,12周龄雄鼠体重显著高于6周龄(P=0.000)。血液学生理指标显示6周龄雄鼠MCV、RDW、PLT、PLCR、BUN及CHOL均显著高于雌鼠(P0.01),而雄性的MCHC显著低于雌鼠(P=0.000)。血液学生化指标显示12周龄雄鼠的ALKP显著低于雌鼠(P=0.001),CHOL显著高于雌鼠(P=0.000)。12周龄同性别CBA/Ca J小鼠MCV、RDW、MCH及ALKP明显低于6周龄(P0.01),而BUN显著高于6周龄(P0.01)。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显示该品系小鼠B细胞、T细胞、NK细胞和粒细胞都占有一定比例。结论建立了CBA/Ca J小鼠的基础生物学数据。CBA/Ca J小鼠是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其龄期和性别因素对其基础生物学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断奶后Zmu-1:DHP和DHP两个品系豚鼠屈光状态和眼球径的发展规律。方法首先进行3周龄两品系豚鼠屈光检测,然后选择Zmu-1:DHP品系豚鼠12只,DHP品系8只,按品系分成两组。在4~12周龄,每隔一周检测屈光度、眼轴长和角膜曲率等参数。结果 3周龄,327只Zmu-1:DHP品系豚鼠,屈光度为-5.19±3.92 D,近视率达85.1%;而117只DHP品系豚鼠屈光度为2.13±4.40 D,近视率仅为22.6%。4~12周龄,Zmu-1:DHP品系豚鼠近视不断加深,屈光参差1.5 D;DHP品系豚鼠屈光发育稳定。t-检验,Zmu-1:DHP品系豚鼠眼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显著高于DHP品系,视力低于DHP品系。多因素方差分析,Zmu-1:DHP品系豚鼠散光随时间变化显著(P0.01),而DHP品系不显著(P=0.07)。相关性分析,Zmu-1:DHP品系豚鼠屈光状态与眼轴长相关系数为-0.79(P0.01)、与玻璃体腔深度相关系数为-0.75(P0.01);而DHP品系相应相关系数为-0.19(P=0.09)和-0.34(P0.01)。结论 Zmu-1:DHP品系豚鼠近视高发,正视化过程难以完成,其近视与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深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外侧膝状体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比较不同近视模型的中枢发病机制。方法 24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3组(n=8):频闪光照(FLM)组、形觉剥夺(FDM)组、对照组,各组均饲养8周。在造模前后分别测量各组豚鼠右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8周实验结束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对左脑外侧膝状体DA进行定量。结果造模前,各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第8周,与对照组相比,FLM组和FDM组右眼屈光度变化值(P0.001)、眼轴长度变化值(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近视建模成功。HPLC-ECD结果显示:豚鼠左脑外侧膝状体DA含量FLM组对照组FDM组;对照组为(37.04±1.18)pg/μL;FDM组为(24.27±3.46)pg/μ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1);FLM组为(45.58±1.98)pg/μ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频闪光诱导性近视模型外侧膝状体DA含量增加,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DA含量减少,说明DA在两种实验性近视外侧膝状体中的表达不一致,两种近视模型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度选择性M4受体阻滞剂MT3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理。方法 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形觉剥夺组、形觉剥夺+MT3组。实验前后使用带状光检影测量屈光度,A超测量眼生物学参数,RT-PCR检测视网膜和脉络膜中TGF-β2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右眼相比,形觉剥夺+MT3组豚鼠右眼形成了(-1.44±0.50)D相对近视(右眼-左眼),玻璃体腔和眼轴长度分别延长(0.10±0.02)mm和(0.14±0.07)mm(P=0.001,P0.001,P0.001),但近视量、玻璃体腔和眼轴长度增加量均显著小于单纯形觉剥夺组(P0.001,P0.001,P0.001)。单纯形觉剥夺可引起视网膜和脉络膜TGF-β2的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P0.001,P=0.014);而玻璃体腔注射MT3可导致形觉剥夺眼视网膜和脉络膜TGF-β2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0.001,P0.001)。结论 MT3能抑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其可能通过上调视网膜和脉络膜中TGF-β2的mRNA水平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和形觉剥夺近视模型中短波视蛋白(S-opsin)表达差异,并初步探讨原因。方法 36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三组:频闪组(FLM组,n=13),形觉剥夺组(FDM组,n=12),对照组(n=11)。FLM组,饲养笼具安装有频闪仪(频率0.5 Hz),笼具内装有发光二极管;FDM组豚鼠右眼用半透明眼罩遮盖,并确保豚鼠眼睑能正常活动;对照组豚鼠不予特殊处理。在造模第1天(0周)和第6周测量豚鼠右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半径,并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S-opsin表达。结果第0周,FLM、FDM组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造模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FLM组、FDM组屈光度变化值、眼轴长度变化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角膜曲率半径变化值差异无显著性(P=0.358),提示成功建立近视模型。FLM组与FDM组相比,屈光度变化值、眼轴长度变化值、角膜曲率半径变化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LM组视蛋白灰度值对照组视蛋白灰度值FDM组视蛋白灰度值,任意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频闪光和形觉剥夺均能建立近视模型,频闪光诱导性近视模型中S-opsin产生增加,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S-opsin产生减少,说明两种近视模型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6.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是否会增进高龄小鼠的运动生理功能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以80周龄大的C57BL/6J与CBA混种品系小鼠12只为实验对象,进行各项生理数值检测后,于小鼠22月龄时,以随机的方式分成运动组(每周5 d;每天50 min跑步机训练;共8周)与对照组,观察小鼠在训练后的各项生理数值变化,包含基础代谢率、最大摄氧量、血压及血液生化值等数据。本研究以SPSS 18.0统计软件为工具,以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与前测比较,运动组小鼠在最大摄氧量、基础代谢率与高密度脂蛋白维持不变,但对照组皆显著下降;运动组血液中甘油三脂降低,但对照组则维持不变;运动组血压维持不变,但对照组却显著上升。8周有氧运动训练可推迟小鼠因老化所引起的基础代谢率与有氧能力衰退,并可通过稳定血压与降低血脂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系小鼠对代谢性高尿酸血症造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以昆明种小鼠及ICR、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比较在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时可能的小鼠品系差异,并通过降尿酸药物别嘌呤醇与非布索坦验证选择降尿酸药物筛选时选用不同品系动物造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次黄嘌呤腹腔注射联用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皮下注射给药,测定不同造模时段各品系小鼠血清尿酸值。结果:ICR、C57BL/6J小鼠对高尿酸血症造模耐受显著高于昆明种小鼠,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500mg/kg,皮下注射氧嗪酸钾300mg/kg时,才可获得稳定的可用于药物筛选的高尿酸血症模型。结论:选择高尿酸血症在体模型时,昆明种小鼠灵敏度高于ICR小鼠以及近交系的C57BL/6J小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以昆明种小鼠及ICR、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比较在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时可能的小鼠品系差异,并通过降尿酸药物别嘌呤醇与非布索坦验证选择降尿酸药物筛选时选用不同品系动物造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次黄嘌呤腹腔注射联用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皮下注射给药,测定不同造模时段各品系小鼠血清尿酸值。结果:ICR、C57BL/6J小鼠对高尿酸血症造模耐受显著高于昆明种小鼠,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500mg/kg,皮下注射氧嗪酸钾300mg/kg时,才可获得稳定的可用于药物筛选的高尿酸血症模型。结论:选择高尿酸血症在体模型时,昆明种小鼠灵敏度高于ICR小鼠以及近交系的C57BL/6J小鼠。  相似文献   

9.
小鼠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及其运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索小鼠基因组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评价微卫星在小鼠遗传检测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梯度法探索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选择本中心不同来源及引种时间的C57BL/6、BALB/c、DBA/2J、CBA/N、FVB/NJ、ICR共6个品系(8个组)小鼠,每组采用10只个体的鼠尾,提取DNA并混合成DNA池,用39个微卫星扩增后电泳观察、比较种系纯度.结果小鼠微卫星的PCR条件差异较大,Mg2+浓度多数在1.5 mmol/L左右,退火温度多数在59℃左右.在6个品系小鼠的39个微卫星位点中,C57BL/6、BALB/c、DBA/2J都是纯合的; 其余品系有1~3个杂合位点. BALB/c在D5Mitl68、D8Mit320、D13Mit262三个位点,DBA/2J在D14Mit205位点与数据库记录有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小鼠39个微卫星提供了候选的PCR条件,并对6个品系小鼠的微卫星概貌及微卫星的运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豚鼠眼球形觉剥夺后恢复期的生物学参数变化规律。方法普通级2~3周龄豚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①实验组:20只,右眼采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进行形觉剥夺4周,随后去遮盖3周,左眼作为自身对照;②正常对照组:10只,双眼不进行任何干预,开放饲养7周。形觉剥夺前、形觉剥夺4周后及去遮盖后第2、6、10、14和21天,测量豚鼠双眼生物学参数:睫状肌麻痹后行带状光检影测量屈光度;A超测量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计算出玻璃体腔长度。结果经过4周形觉剥夺,实验组豚鼠右眼向近视漂移,屈光度为(-2.88±2.30)D,诱导了(-5.50±1.9)D相对近视。去遮盖后,豚鼠右眼重新正视化,屈光度恢复的快速期发生在6 d内,14 d时双眼屈光度差值差异无显著性(t=-2.049,P=0.080),为(-0.18±0.26)D;右眼玻璃体腔长度缩短,14 d时双眼玻璃体腔长度差值差异无显著性(t=1.652,P=0.14),为(0.0234±0.0400)mm;右眼眼轴长度缩短,14 d时双眼眼轴长度差值差差异无显著性(t=1.443,P=0.192),为(0.0183±0.0359)mm。与正常对照组右眼相比,去遮盖6 d,屈光度差异为(-0.48±0.36)D,差异无显著性(t=-1.325,P=0.206),而2 d时玻璃体腔和眼轴长度差异分别为(0.0961±0.0630)mm、(0.0621±0.0386)mm,差异无显著性(t=1.652,P=0.14;t=1.607,P=0.125)。结论 2~3周龄豚鼠去除形觉剥夺后可以重新进行正视化,伴随玻璃体腔和眼轴长度缩短;去遮盖6 d内为眼生物学参数恢复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0.5mm超薄层水平板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A/wy,AKR/J,A2G/J,BALB/cA,CBA/N,C3H/HeJ,C57BL/6N,DBA/2J,129/J等9个近交系小鼠品系的MEs,MEm,ADH,LDH,MDHs,MDHm等6种脱氢酶同工酶作了等电点测定和分析。依据等电聚焦酶谱,比较研究了酶谱类型和酶活性差异与代谢功能的关系以及与基因变异的关系。结果显示:ADH-r1酶谱型为对乙醇低氧化能力型,ADH-r2酶谱型为对乙醇高氧化能力型。C57BL/6N的胃ADH同工酶谱与众不同,特征酶带p16.87为r2型,属酒精高嗜性品系;其余品系的胃ADH同工酶谱为ADH-r1型,均为酒精低嗜性品系。DBA/2J的肾MDHs同工酶谱为基因变异引起酶活性改变的类型,其中p14.90,p14.99,p15.05等 3条酶带较其它品系的同位酶带活性高,由此推断DBA/2J的肾具有更强的糖异生能力和机体抗饥饿能力。 LDH同工酶等电聚交酶谱表现出极丰富的多态性,鉴于LDH在生物进化中具有的重要地位,作者认为LDH可作为实验动物育种、保种、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遗传质量监测的生化标志基因临界位点。超薄层等电聚焦技术具有其它电泳所不具备的优点,作为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监测技术更其精确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 探讨此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对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近视眼患者24例(48眼)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每天9次0.1 %氟美童滴眼液点眼, 3周后改为每天4次逐周递减再治疗4周.治疗后进行了6个月的临床观察, 评价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度改变.结果:LASI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病例经激素治疗后视力得到改善, 屈光状态得到改变, 治疗后3周与7周的效果差异不显著.药物治疗中有激素性高眼压和其他激素副作用产生, 经降眼压治疗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并发症安全有效, 是再次LASIK手术治疗屈光回退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视力,研究各组的视觉电生理表现,探讨单眼睑缝合1周是否可以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方法分析三组PVEP的波形变化、潜时及完成一次诱发反应的时间;比较各组由SVEP得出的客观视力。结果①正常组PVEP由2个波峰组成“M型”(正向波向上),模型组及对照组出现波的分离—波形由多个波组成,而且完成一次反应的时间延长。②缝合侧的N75延迟,SVEP视力较正常组差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未缝合侧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缝合侧视力仍差且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形觉剥夺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是弱视猫的一种表现,单眼睑缝合1周即可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猫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在动物体内主要由松果体合成和分泌,具有调节昼夜节律的重要作用,包括卵巢生物钟系统。褪黑素在外周组织器官如女性生殖器官卵巢中也发挥重要生理作用。女性生殖过程中,卵泡不断产生并累积活性氧,进而造成组织细胞损伤。褪黑素可通过受体依赖或者受体非依赖的机制参与卵巢功能调节。最近研究发现,褪黑素还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机制发挥效应。该文就褪黑素对卵巢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绒猴是小形体的灵长类动物,David L[1]对生后7~14 d的恒河猴,单眼形觉剥夺2周就能有眼球运动功能和视力的异常。本实验试图阐述单眼形觉剥夺1周以后能否实现棉耳绒猴PVEP的变化,以探讨形觉剥夺1周制作弱视模型的可行性。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8~10周棉耳绒猴2只,氯胺酮全麻状态下,分别于枕骨粗隆上方2·5 mm、前额鼻根上方、左耳放置作用电极,参考电极,地电极。1.2电生理记录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evoked potential,PVEP)[2]采用棋盘格反转刺激,距离50cm,刺激模式空间频率为1,°15′,时间频率是1Hz,对比度97%,记录时间300 ms,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川续断皂苷Ⅵ(asperosaponin Ⅵ,ASA Ⅵ)对睡眠剥夺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对C57BL/6J小鼠进行睡眠剥夺,期间腹腔注射ASA Ⅵ进行干预,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认知功能,运用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小鼠海马区的炎症水平、神经发生及信号通路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中的小胶质细胞呈激活状态,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新生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并导致认知功能下降。ASA Ⅵ干预显著改善了睡眠剥夺小鼠的认知功能,抑制海马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表达(P<0.05),同时显著提高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和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P<0.05)。ASA Ⅵ干预还显著提高了睡眠剥夺小鼠海马中的p-PI3K、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及新生神经元数量(P<0.05)。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显著降低ASA Ⅵ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ASA Ⅵ可改善睡眠剥夺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相关。因此,作为抗炎、神经保护药物,ASA Ⅵ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提前接受光照对小鼠视网膜TH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通过手术使小鼠提前睁眼接受光照,并成功诱发近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H和bF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早产近视的发病机理.方法实验用新生第4d的C57BL/6J小鼠,通过手术分离单侧上、下眼睑,使之提前睁眼并接受正常光照,在第14d检查两眼屈光力,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中bFGF和TH的表达.结果提前接受光照能诱导形成-9.77±0.09D的相对近视.RT-PCR结果显示提前光照小鼠视网膜TH和bFGFmRNA含量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4.316和12.189,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H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节细胞层、内网层和内核层,bFGF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及其两侧的部分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另在内网层和视锥视杆层也有微弱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提前光照小鼠视网膜中TH和bFGF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研究表明新生小鼠提前光照后,其视网膜TH和bFGF的表达都明显下降,提示TH和bFGF与早产近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系小鼠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不同基因型小鼠对胚胎玻璃化冷冻的影响。方法 采用 6 5mol L的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 ,采用二步法对CBA、NOD、C57BL 6J、ICR及CD1小鼠 3 5d的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 ,并比较了不同品系小鼠胚胎的复苏率及移植受孕率。结果和结论 CBA、NOD、C57BL 6J,ICR及CD1的复苏率分别为 5 7 6 %、4 8%、31 3%、86 5 %及 88% ,移植受孕率为 2 1%、2 3 5 %、11%、38%和 35 5 % ,封闭群小鼠的胚胎复苏率、移植受孕率均显著高于近交系小鼠。这提示胚胎的复苏率及移植受孕率可能与小鼠的不同基因型有关。五个品系中 ,桑椹胚及早期囊胚的体外复苏率均显著高于扩张囊胚。这说明不同基因型及胚胎的不同发育阶段对胚胎玻璃化冷冻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性发育相关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DXMit68-rs29053133)在近交系小鼠A/J和C3H/HeJ(C3H)中是否存在影响表型的序列差异,以帮助对候选基因进行筛选。方法利用A/J和C3H构建了针对该区段的特异区段替换系小鼠,并对其雌鼠的性发育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 A/J和C3H在这一QTL中染色体的序列差异,没有引起相关性状的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显示,A/J和C3H小鼠中该QTL区段中存在序列差异的基因并不是引起性发育表型产生差异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多重PCR在几个近交系小鼠遗传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多重PCR方法在小鼠微卫星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用 34对特异性引物对AKR、BALB c、C57 BL、DBA 2、CBA、A WY、6 15、T739、BALB cJ和AKR J 10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用PCR方法进行遗传检测 ,并从中选用 4对引物 ,对这些品系小鼠进行二重和多重PCR检测。结果 二重PCR在与单一PCR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扩增出两条与预期条带相同的带 ,而三重PCR则没有得到三条预期的条带 ,出现了干扰现象。结论 通过二条条带的距离可以鉴别出不同的近交系小鼠 ,二重PCR可应用于近交系小鼠的遗传检测 ,具有方便简单、省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