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桂靖  林成新 《蛇志》2008,20(1):54-58
颈椎手术部位常涉及颈髓及延髓等重要区域,故对手术和麻醉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对颈椎稳定性差、头颈部活动受限、脊髓受到不同程度压迫的患者,麻醉和手术操作均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在术中或术后危及患者生命.颈椎手术围手术期麻醉处理对减少颈椎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对颈椎手术围手术期麻醉的处理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纯全麻者为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为治疗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T及CD8+T细胞亚群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2的浓度.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的CD4+T细胞、CD4+/CD8+比值和血清IL-2浓度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CD4+T细胞及IL-2下降程度不如对照组患者明显,且恢复较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在麻醉手术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复合麻醉较单纯全麻的免疫抑制效应低且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复发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GCT)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例复发AG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14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共收治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患者97例,复发AGCT患者24例,复发率24.7 %。初次复发距离初次治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69个月(24月-144月)。24例复发AGCT初发平均年龄42.8岁(24岁-60岁)。初诊时肿瘤最大直径<10 cm 15例,肿瘤最大直径≥10 cm 9例。初次FIGO分期:I期14例,占58.3 %,II期3例,占12.5 %,III期7例,占29.1 %。I期患者中肿瘤破裂8例。所有病例初次治疗时均接受手术治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8例,接受非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16例。初次手术后14例患者接受了化疗,其中I期患者14例,有4例接受辅助化疗,有10例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复发后有7例患者发生多次复发。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FIGO分期、I期患者肿瘤破裂为导致复发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GCT为低度恶性肿瘤,有远期复发和多次复发的风险,FIGO分期是影响复发的因素,晚期的患者更易复发。对于部分临床早期患者,肿瘤破裂也会增加复发的风险。AGCT患者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护理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禤其桂 《蛇志》2009,21(2):132-134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360°椎体切除治疗胸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后路360°椎体切除治疗胸椎肿瘤的9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察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感觉功能,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进行出院指导、随访。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15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除1例术前即有截瘫的患者无恢复外,其余8例脊髓功能完全恢复。9例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结论:对后路360°椎体切除治疗胸椎肿瘤的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一例1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护理病例讨论,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经验总结。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和治疗,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加强桥小脑角占位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惠珍  罗琼  杜秀琴 《蛇志》2014,(4):430-431
目的总结高龄骨科患者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拟行下肢手术的26例患者给予术前访视、麻醉配合、手术体位及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26例患者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手术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防止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蔡晓敏  林连珠 《蛇志》2014,(4):436-437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完善术前准备,全面术后护理,合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4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连续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梁金镇  韦桂莲  汪梦云 《蛇志》2014,(4):432-433
目的总结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对40例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的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病情和引流管的观察、体位护理、康复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无感染,无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防止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手术疗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小儿患者采取系统的整体健康宣教,使得患儿疗程缩短,治愈率高,复发率降至最低,功能康复效果良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疗法切除部分狭窄腱鞘,围手术期实施系统的全面的功能康复训练及宣教。结果:54例患儿完全治愈,随访3~2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愈后功能良好。结论:细致、周密的做好围手术期对家长及患儿的双重健康宣教工作,使得护患关系融洽,患者自护能力大大加强,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倪晓威  韦亚红  杨洵  蔡雅贤  邵兵 《生物磁学》2011,(8):1567-1568,1575
目的:对手术疗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小儿患者采取系统的整体健康宣教,使得患儿疗程缩短,治愈率高,复发率降至最低,功能康复效果良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疗法切除部分狭窄腱鞘,围手术期实施系统的全面的功能康复训练及宣教。结果:54例患儿完全治愈,随访3~2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愈后功能良好。结论:细致、周密的做好围手术期对家长及患儿的双重健康宣教工作,使得护患关系融洽,患者自护能力大大加强,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某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监管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方法对某院干预前(2012年6~8月份)出院的32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和干预后(2013年6~8月份)出院的32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得到改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由51.22%上升至68.44%。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通过药学干预达到改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林军  姬瑞霞 《蛇志》2004,16(1):61-6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确诊后应首选手术治疗.据资料记载,手术切除肿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约有2/3患者肿瘤复发,故一般术后采用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以防复发[1].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3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卡介苗(BCG)灌注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少,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抗对于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由于术前贫血、术中失血或术后炎症,可能导致贫血状况愈加严重,而旨在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异体输血的妇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措施越来越被重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升高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输血需求,其应用于围手术期贫血的纠正,已成为临床研究的新热点。综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妇科围手术期贫血的作用机制、国内外临床研究及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杰 《蛇志》1997,9(2):23-25
高血压是常见病,在外科领域围手术期尤为多见,发生率约占30~60%.也有报道术前高血压占30%以上.我院1996年7253例麻醉病人中有原发或继发高血压595人,占8.2%.高血压是手术和麻醉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麻醉医师做好高血压病人围术期的诊断、监测和麻醉管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8,(3)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水平的要求日益增长,高龄患者手术治疗的比例逐年升高,并且其中很大部分患者会采取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全身麻醉的初始阶段是麻醉诱导,由于传统的麻醉诱导会引发患者交感神经抑制,从而影响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流循环。而且高龄患者通常心肺功能较差,心血管循环代偿功能减弱,对麻醉药物的承受能力下降,会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增加了高龄患者全身麻醉风险。因此,选择麻醉药物种类及麻醉方法对高龄患者来说至关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治疗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纤溶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诱导后患者的MAP与HR值与诱导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MAP与HR值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诱导后5 min与术毕的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值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诱导前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能改善胃癌根治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从而减轻患者高凝状态,安全性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骨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研究其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患病情况、置入假体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症情况进行回归分析,明确患者围术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入组200例行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发生脑梗死患者5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超过65岁、吸烟与否、疾病类型、麻醉方式、有无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的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脑梗死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过65岁、吸烟、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为全麻、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是影响行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超过65岁、吸烟、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为全麻、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的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更易发生脑梗死,对有上述特点患者应密切注意预后情况,给予精细的护理措施,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4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7例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57例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及语言陈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h、3h、6h及12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椎管内麻醉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肿瘤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临床上,实体瘤治疗仍以手术切除、放化疗和靶向治疗为主,但这些方法往往不能根除肿瘤病灶,易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增强或恢复抗肿瘤免疫力实现控制和杀伤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肿瘤免疫治疗能够在众多患者中产生持久反应,过继性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均可产生显著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一种存在于肿瘤组织内部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在宿主抗原特异性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生和治疗过程中,TILs的亚群组成和数量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抗肿瘤的TILs介导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已在多种实体瘤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文中就实体肿瘤中TIL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