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诱导乳腺癌细胞耐药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培养CAFs,获取条件培养基,并纯化外泌体。使用CAFs条件培养基或CAFs外泌体与CD44+的乳腺癌干细胞(CSCs)和CD44-的非干细胞亚群共培养,并用5氟尿嘧啶(5-FU)处理共培养的细胞,通过成球实验和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存活能力。抑制细胞中ABCB5的表达,检测5-FU对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CAFs条件培养或外泌体处理的CSCs自我更新能力和对5-FU的耐药能力更强,成球能力和对5-FU耐药性上升约1.5-2倍。CAFs外泌体可提高CSCs中ABCB5的表达水平约4-5倍,抑制ABCB5可降低CSCs的耐药性至原来的约60-80%。结论:CAFs通过旁分泌外泌体增强CSCs的自我更新能力并通过上调CSCs中ABCB5的表达水平促进其对化疗药物的抵抗。  相似文献   

2.
肿瘤常对临床上传统使用的多种化学治疗显示其内源性或获得性的药物耐受性即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这种多药耐药性主要是由一类称为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体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引起的,它们结合并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来转运药物,导致肿瘤细胞呈现抗药性.半分子转运蛋白ABCG2是近年来才发现的可归于ABC转运体大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在肠、肝、胎盘和血脑屏障等部位大量表达,与全分子转运蛋白如P-gp (P-glycoprotein)和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MRP)相似,可以主动地把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和作用于细胞内不同靶位点的化疗药物泵出胞外,从而引起肿瘤对多种抗癌药物(包括最新开发的药物)产生抗性.最近的一些十分有趣的研究还表明,ABCG2可能与干细胞分化状态和保护干细胞发育过程中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而且还发现,它在侧群骨髓和神经干细胞内大量存在,因此,ABCG2可能在基因治疗中作为选择性的蛋白质标记正受到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同时,ABCG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其结合并转运不同的底物/药物.鉴于ABCG2在肿瘤抗药性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一些新功能的初步研究表明,对ABCG2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以及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必将受到更大的关注.主要阐述了半分子ABC转运蛋白ABCG2的发现、重要的生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的新研究进展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5-FU富集人白血病细胞系KG-1a中肿瘤干细胞样亚群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利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从人白血病细胞系KG-1a中富集肿瘤干细胞样亚群细胞.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确定5-Fu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KG-1a细胞经5-FU药物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存活细胞群中CD34+CD38-亚群细胞比例;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内的核酸组成;RT-PCR半定量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mRNA的表达;半固体培养观察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显示,50 μg/ml 5-FU作用KG-1a细胞4天后,CD34+CD38-亚群细胞比例提高10倍以上;吖啶橙染色可见大部分细胞核酸以发出绿色荧光的DNA为主,RNA含量低;此类细胞高表达ABCG2 mRNA水平;而药物处理后细胞集落形成数量较未处理细胞明显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5-FU能够杀死增殖期细胞的性质,成功建立体外药物筛选富集人白血病细胞系KG-1a中肿瘤干细胞样亚群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L-3是近年发现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成员,能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型,提示PRL-3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诱导肿瘤干细胞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侧群(SP)细胞具有许多干细胞的性质,SP细胞分选是目前筛选和分离获得干细胞或前体细胞常用的有效方法.为探讨PRL-3在诱导干细胞生成中的潜在作用,本文在建立过表达PRL-3的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基础上,通过SP分选和CCK-8的方法分析PRL-3对BGC823细胞中SP细胞的比例以及对化疗药物耐受性的影响.结果提示,高表达PRL-3提高BGC823中SP细胞的比例(2.5% vs 9.4%),同时增加BGC823对化疗药物紫杉醇和顺铂的耐受性(相对于对照细胞,其耐药指数分别为1.75和1.29).由于SP细胞的产生和细胞耐药性的提高与ABC家族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密切相关,通过定量 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PRL-3能上调ABCB1和ABCG2的表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RL-3有可能通过上调ABCB1和ABCG2的表达,增加胃癌细胞BGC823的SP细胞比例并增加其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nail的抑制是否能增加耐药结肠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评估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使用5-氟尿嘧啶耐药HCT116细胞(HCT116/5-FU),评估细胞形态及分子的变化。通过靶向人Snail基因小干扰RNA(si RNA)抑制Snail的表达。Annexin V/PI染色用于评估5-FU诱导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以及可能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线粒体途径。结果:HCT116细胞对5-Fu耐药性的获得诱导了与EMT一致的形态学变化。RNA干扰沉默Snail逆转HCT116/5-FU细胞EMT并增加了5-FU耐药HCT116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可能的机制涉及JNK与线粒体途径的激活。结论:EMT样表型的改变与HCT116细胞对5-FU耐药相关;si RNA介导的Snail下调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克服5-FU化疗耐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ABCG2)是新近发现的ATP结合盒(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ABC)膜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它作为细胞膜上的药物排出泵,可以将一系列细胞毒药物转运至胞外从而介导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在很多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中均检测到ABCG2表达。ABCG2在肿瘤的多药耐药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ABCG2的发现、基因表达特征、与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关系、转运底物及其耐药逆转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采用叶酸靶向化的聚乙烯亚胺包被的磁性纳米复合物(Fa-PEISPIO)携带HIF-1α-si R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Dl33+Hep3B肝癌干细胞,观察其对肝癌干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效果并探讨其起效机制。方法采用CD133-PE荧光抗体流式分选Hep3B细胞中的CD133阳性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前后细胞CDl33表达量。将Fa-PEI-SPIO纳米复合物与含HIF-1α小干扰RNA(HIF-1α-si RNA)、阴性对照(NC)-si RNA的真核表达质粒复合,分别形成Fa-PEI-SPIO/HIF-1α-si RNA和Fa-PEI-SPIO/NCsi RNA两种靶向化纳米复合物。分别应用两种纳米复合物转染CDl33~+Hep3B肝癌干细胞,建立Fa-PEI-SPIO/HIF-1α-si RNA(FH)组和Fa-PEI-SPIO/NC-si RNA(FN)组,另设立未转染对照(CT)组。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HIF-1α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CD133阳性细胞比例、蛋白平均相对表达量、有效克隆形成数量和细胞周期等实验数据以x±s表示,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分选前Hep3B肝癌细胞检测CD133阳性率为(2.95±0.04)﹪,分选后CDl33阳性率增加到(92.5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8,P=0.00)。FH组CDl33~+Hep3B肝癌干细胞HIF-1α、cyclin D1蛋白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2、0.38±0.03,CT组分别为0.38±0.07、0.59±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SD-t=15.88,23.75;P=0.01,0.00)。FH组和CT组CDl33+Hep3B肝癌干细胞的有效克隆数量为分别为(25.92±5.22)个/孔和(364.00±13.93)个/孔,FH组的有效克隆数量明显低于CT组(LSD-t=-37.67,P=0.00)。与CT组相比,FH组细胞G0/G1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大,出现了明显的G0/G1期阻滞,S期和G2/M期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分裂活跃性较CT组降低。结论纳米复合物Fa-PEI-SPIO可高效负载HIF-1α-si RNA真核表达质粒抑制细胞内HIF-1α表达,进而通过降低cyclin D1表达水平影响细胞周期,并抑制CDI33~+Hep3B人肝癌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近年的研究表明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系中存在着少量具有肝癌干细胞功能的细胞群。有研究指出肝癌干细胞存在于侧群细胞(sidepopulation,SP)中,另有研究则发现CD133+细胞是肝癌干细胞的特征。本研究以三种肝癌细胞系(Hep3B、Huh-7和PLC/PRF/5)为对象,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其中的SP细胞与CD133+细胞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检测了它们的增殖能力、表型及耐药性等特性。结果显示,肝癌细胞系中存在不同比例的SP细胞和CD133+细胞,且大部分SP细胞呈CD133阳性表达。表型特征分析显示SP细胞表达CK7和CK19,不表达AFP,而CD133+细胞则表达AFP和CK19,却不表达CK7。SP与CD133+细胞都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另外,相比于其它细胞,SP细胞具有最强的化疗药物抗性。结果表明,肝癌细胞系中SP细胞与CD133+细胞整体特征有一定的区别,提示了它们不同的分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肿瘤干细胞具有肿瘤形成、自我更新和抗化疗的特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CD133作为重要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与肿瘤细胞的干性与恶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并且鉴定了CD133的3个H2-K~d限制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表位,分别是CD133_(419–428)、CD133_(702–710)和CD133_(760–769)。将重组热休克蛋白gp96为佐剂联合CD133表位制备表位疫苗,将疫苗免疫CD133~+白血病移植的小鼠后引发抗肿瘤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转输CD133表位特异的T细胞同样可以抑制小鼠淋巴瘤的生长。该研究为设计抗CD133~+的白血病和其他肿瘤的表位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L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人类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发现在多数肿瘤中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可能作为肿瘤诱导凋亡治疗的新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si RNA-Livin和夫拉平度(Flavopiridol,FP)协同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两种方式有效抑制Livin表达,诱导非小细胞肺癌SPC-A1凋亡并增强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方法:si RNA-Livin转染SPC-A1,Real-Time PCR检测L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MTT检测干扰组和干扰加药组肿瘤细胞的增殖及活性;TRAIL、FP单独及联合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水平,MTT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增殖及活性。结果:100 nmol/LFP处理组(F)细胞存活率为(84.30±1.34)%,100 ng/m LTRAIL处理组(T)为(93.40±1.56)%,FP和TRAIL联合组(F+T)为(48.02±1.35)%,si RNA-Livin处理组为(50.88±1.14)%,1.2μg/m L Cisplatin处理组为(19.30±0.89)%,si RNA-livin+Cisplatin组为(14.37±0.81)%,FP+T+Cisplatin组为(10.86±0.87)%,C组存活率为100%。F+T组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si RNA-livin+Cisplatin与si RNA-Livin组相比、FP+T+Cisplatin与FP+T组相比都显著增强了化疗药物对SPC-A1的杀伤作用。50μmol/LZ-VAD-FMK预处理后联合用药组细胞的存活率为(88.16±1.64)%,caspase抑制剂能明显抑制F+T联合处理组的凋亡效应。结论:RNA干扰和F+T联合用药都能显著降低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并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为肺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25,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和CD44+细胞的Oct4、CD133、CD44和GAPDH的m RNA表达;检测和比较CD44-和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CD44+细胞用阿霉素或β-catenin抑制剂LF3进行处理,分别使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一步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B检测β-catenin和TCF-4的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成功分离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细胞高表达Oct4、CD133和CD44 m RNA,CD44-细胞弱表达Oct4m RNA,不表达CD133和CD44 m RNA;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示显著强于CD44-细胞(P<0.05)。阿霉素显著降低了CD44+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P<0.05),显著提高了CD44+细胞的凋亡率(P<0.05);阿霉素显著降低了CD44+细胞β-catenin和TCF-4的蛋白表达(P<0.05),LF3对β-catenin和TCF-4蛋白表达的影响与阿霉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霉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肿瘤干细胞的多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鉴定和明确耐药性肺癌干细胞亚群(cancer stem-cell subpopulations)的特征和机制是当前的热点。该研究从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中分离出一个高表达CDl33和ABCG2蛋白的细胞亚群。发现该CDl33+/ABCG2+肺癌细胞高表达干细胞的生物标志,如:Nanog、Oct4、Sox2、Nestin、CD44、CDll7、CDl33和ABCG2等。不仅如此,这群细胞在体外具有高增殖性和高侵袈性,对于多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顺铂和吉西他滨等)都具有耐受性。而且,少量的CDl33+/ABCG2+肺癌细胞即可以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形成肿瘤。为了研究耐药性机制,我们检测了CDl33+/ABCG2+中ABCG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cpGislands)DNA甲基化修饰状态。实验结果表日月,该细胞中,ABCG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处于去甲基化修饰状态。综上所述,作者成功地从肺癌病人肿瘤组织中分离、富集得到了CDl33+/ABCG2+细胞亚群,并利用该群细胞在体外建立了肿瘤耐药性研究模型。对于肺癌CDl33+/ABCG2+细胞的研究可为开发肺癌个体化治疗和新型化疗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性和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红细胞(RBC)膜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经青海省人民医院确诊为AD的患者40例,根据年龄将AD患者分为迟发性AD患者(年龄≥65岁)23例和早发性AD患者(年龄65岁)17例。选取同期同医院19名年龄≥65岁的健康体检者为迟发性AD对照组,16名年龄65岁的健康体检者为早发性AD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样本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cose transporter1, Glut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超家族G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超家族B成员6 (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6, ABCB6)等转运蛋白以及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NSR)、质膜钙泵(plasma membrane Ca2+ATPase, PMCA)等这些RBC膜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对比,早发性AD患者RBC膜Glut1和INSR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而ABCA1、ABCG2、PMCA和ABCB6表达无显著差异。与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对比,迟发性AD患者RBC膜Glut1、INSR、ABCA1和ABCG2的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而PMCA和ABCB6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RBC膜Glut1、INSR、ABCA1和ABCG2蛋白表达的检测可能可作为AD病程诊断的新的参考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质双向转运蛋白Importin13(IPO1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翼状胬肉"并行手术切除患者标本5例作为翼状胬肉组,收集人正常球结膜组织5例作为人正常结膜组织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结膜上皮和翼状胬肉组织IPO13、核转录因子p63、ABCG2、CD133的表达。结果:IPO13及p63表达定位于结膜上皮和翼状胬肉组织上皮基底细胞核内,ABCG2表达定位于结膜上皮和翼状胬肉上皮基底细胞层细胞浆及细胞膜,CD133表达定位于结膜上皮和翼状胬肉上皮基底细胞层细胞膜。IPO13、p63、ABCG2及CD133在人正常结膜组织中均呈低表达(光密度OD值IPO13:0.43±0.30;p63:139.09±40.15;ABCG2:63.63±22.56;CD133:70.31±33.41);在翼状胬肉中表达均明显增高(OD值IPO13:155.1±21.80;p63:617.35±87.43;ABCG2:214.03±34;CD133:201.05±46.38)。两组之间差异显著(IPO13:t'=15.87,P0.005;p63:t'=11.92,P0.005;ABCG2:t=8.15,P0.005;CD133:t=5.08,P0.005)。结论:IPO13、p63、ABCG2及CD133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在翼状胬肉异常增殖性病变中起着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CD133分子与造血干/祖细胞和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实体瘤癌干细胞(CSCs)研究中鉴定分离出含有CD133+的CSCs亚群。深入了解CD133+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细胞与肿瘤信号转导、药物耐受和放化疗抵抗等的相关性,将有助于靶向治疗CSCs。本文就CD133分子与造血干/祖细胞(HSPC)和CSCs之间的关系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制备可追踪CD133阳性神经干细胞分化谱系的小鼠模型。方法:将两种C57B16背景的转基因小鼠CD133-Cre-ERT2和Rosa26-CAG-LSL-ZsGreen杂交,获得CD133-Cre ER;CAG-ZsGreen小鼠模型。结果:免疫组化和激光扫描共焦成像分析表明,经Tamoxifen作用后,该杂交小鼠在侧脑室SVZ区、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室管膜区域均表达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且这些区域的绿色荧光与CD133~+红色荧光重合。结论:在室管膜区CD133~+是静息态神经干细胞的标志,因此,通过分析CD133-Cre ER;CAG-ZsGreen小鼠中的ZsGreen阳性细胞可追踪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分化谱系。成功制备了内源CD133~+细胞示踪小鼠模型,为探讨大脑中CD133~+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和分化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靶向survivin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和(氟尿嘧啶)5-FU联用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5-FU处理组、siRNA转染组、5-FU+siRNA转染组。转染采用脂质体法。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survivin mRNA转录水平;MTT法检测靶向survivin的siRNA和5-FU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5-FU处理组survivin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siRNA转染组、5-FU+siRNA转染组survivin mRNA表达明显下降(F=280.326,q=4.72~7.34,P<0.05)。5-FU+siRNA转染组增殖抑制率为51.58%±1.35%,与其它各组相比抑制率明显增高(F=280.326,q=5.27~9.84,P<0.05)。5-FU+siRNA组与其它各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F=13568.68,q=110.47~327.16,P<0.01)。结论:将靶向survivin的siRNA和5-FU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并协同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共同发挥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肿瘤干细胞具有肿瘤形成、自我更新和抗化疗的特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CD133作为重要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与肿瘤细胞的干性与恶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并且鉴定了CD133的3个H2-Kd限制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 (CTL) 的表位,分别是CD133419–428、CD133702–710和CD133760–769。将重组热休克蛋白gp96为佐剂联合CD133表位制备表位疫苗,将疫苗免疫CD133+白血病移植的小鼠后引发抗肿瘤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转输CD133表位特异的T细胞同样可以抑制小鼠淋巴瘤的生长。该研究为设计抗CD133+的白血病和其他肿瘤的表位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IV(AS-IV)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RP3)的调节作用,为AS-IV可能引发的药物相互作用阐明机制。方法:培养HepG2细胞,用不同浓度AS-IV进行干预,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MRP3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5-羧基荧光素(5-CF)的荧光强度,反映MRP的功能;给予MRP3 si RNA干扰,观察AS-IV诱导的MRP3蛋白表达是否增加其外排转运功能;提取胞核、总蛋白,检测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总Nrf2蛋白水平;给予Nrf2 si RNA干扰,观察AS-IV诱导的MRP3蛋白表达是否依赖于Nrf2。结果:200μmol/L AS-IV作用48 h后,细胞MRP3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胞内5-CF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单独给予AS-IV组相比,给予MRP3 si RNA干扰显著增加了胞内5-CF的MFI(P0.05)。AS-IV增加了胞核内Nrf2的蛋白水平(P0.01),亦增加了总Nrf2的蛋白表达(P0.01)。给予Nrf2 si RNA干扰后,AS-IV诱导上调的MRP3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AS-IV可通过上调MRP3的蛋白表达,增加其外排转运功能,Nrf2的激活在AS-IV诱导MRP3蛋白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提示,AS-IV与MRP3底物合用时,可能会产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制LRP16的表达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抑制LRP16表达的小干扰RNA:negativecontrol-si RNA(NC)、si RNA-374(si374)转染入Siha宫颈鳞癌细胞系中,通过顺铂(DDP)和紫杉醇(TAX)的处理后,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顺铂作用宫颈癌细胞系Siha48 h后,计算出细胞被抑制一半时顺铂、紫杉醇的药物浓度(IC50);使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IC50作用Siha细胞48小时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紫杉醇IC50作用Siha细胞之后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CCK-8检测转染的Siha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Hoechst33342染色观察转染的Siha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显示,si374+顺铂的早期凋亡率22.15±2.24,NC+顺铂12.45±2.72,流式细胞仪检测周期显示G2/M(%),si374+紫杉醇29.94±1.87,NC+紫杉醇17.66±2.32。结论:LRP16基因表达下调之后,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使细胞周期滞留于G2/M期,从而提高Siha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