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Zhang QJ  Wu ZH  Liu J  Wang T  Wang S  Han LN 《生理学报》2008,60(2):259-269
本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观察正常大鼠和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黑质致密部大鼠杏仁基底外侧核(basolateral nucleus,BL)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以及体循环给予选择性5-HT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对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大鼠BL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足(O.39±0.04)Hz和(0.83±0.16)Hz,6-OHDA损毁大鼠BL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足(0.32±0.04)Hz和(0.53±0.12)Hz,与正常大鼠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正常大鼠,所有投射神经元呈现爆发式放电;94%的中间神经元为爆发式放电,6%为不规则放电.在6.OHDA损毁大鼠,85%的投射神经元呈现爆发式放电,15%为不规则放电;86%的中间神经元为爆发式放电,14%为不规则放电,与正常大鼠相比无显著差别.静脉给予0.1 mg/kg体重的WAY-100635不改变正常大鼠和6-OHDA损毁人鼠BL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然而,0.5 mg/kg体重的WAY-100635却显著降低正常大鼠BL投射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P<0.01),明显增加6-OHDA损毁大鼠BL投射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P<0.004).高剂量WAY-100635不影响正常大鼠和6-OHDA损毁大鼠BL中间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结果表明,黑质多巴胺能损毁后内在和外在的传入调节BL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大鼠和6-OHDA损毁大鼠5-HT1A 受体调节投射神经元的活动,并且在6-OHDA损毁大鼠WAY-100635诱发投射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增加.结果提示,5-HT1A 受体在帕金森病情感性症状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刺激大鼠脚内核(EP)对大鼠脚桥核(PP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脑内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刺激(强度0.6 mA,波宽0.06 ms,时程5 s,频率5 Hz、10Hz、20Hz、50Hz、100Hz、150Hz、200Hz)大鼠EP对PPN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实验记录了大鼠33个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其放电频率在3.6~52.2Hz之间,平均为(15.95±8.56)Hz;当刺激频率为100Hz时,抑制效应最显著(P<0.05)。结论:高频电刺激大鼠EP对PP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主要为抑制作用,提示高频刺激EP可通过抑制PPN神经元活动参与PD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频刺激丘脑底核(STN)对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 (STR)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丘脑底核区插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刺激,采用细胞外单位记录的方法观察STR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改变.结果:正常大鼠刺激后STR神经元反应主要以兴奋型反应为主, PD大鼠STR神经元反应主要以兴奋抑制型为主,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抑制持续时间逐渐增加,持续时间与刺激时间密切相关(r=0.94).结论:刺激STN可使PD大鼠纹状体的异常放电得到改善,提示高频电刺激STN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PD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Liu H  Lin YH  Cheng JH  Cai Y  Yu JW  Ma J  Gao DM 《生理学报》2011,63(4):311-318
本文旨在观察低频电刺激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 nucleus,PPN)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丘脑腹外侧核(ventrolateral thalamic nucleus,VL)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以探讨低频电刺激PPN改善PD症状的作用机制。通过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PD大鼠模型。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电刺激及微电泳方法,观察低频电刺激PPN、微电泳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及其M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atropine,ATR)、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及其A型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对大鼠VL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低频电刺激PPN可使正常大鼠和PD大鼠VL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微电泳ACh对VL神经元具有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而微电泳ATR则主要抑制VL神经元,即使对被ACh抑制的神经元也产生抑制作用。微电泳GABA抑制VL神经元,而微电泳BIC则兴奋VL神经元。另外,在微电泳ACh的过程中微电泳GABA,被ACh兴奋或抑制的VL神经元放电频...  相似文献   

5.
Chu YX  Liu J  Feng J  Wang Y  Zhang QJ  Li Q 《生理学报》2004,56(5):597-602
实验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 观察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 DRN)5- 羟色胺(5-hydroxytrypamine, 5-HT)能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 对照组和 PD 组大鼠 DRN 中 5-HT 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为(1.61 ±0.56) Hz 和(2.61 ±1.97) Hz, PD 组大鼠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照组大鼠, 79% 的神经元呈现规则放电, 21% 为爆发式放电;在 PD 组大鼠,具有规则、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 36%、16% 和47%, 爆发式放电的 5-HT 能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帕金森病大鼠 DRN 中 5-HT 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 且爆发式放电增多。  相似文献   

6.
苍白球γ-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  Yung WH 《生理学报》2004,56(4):427-435
苍白球是基底神经节间接环路的重要核团,在机体运动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苍白球在基底神经节正常及异常功能调节中的重要性已日渐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对苍白球内各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活动了解较少。GABA是苍白球主要的神经递质。采用电生理记录、免疫组织化学及行为测试等实验方法,人们对大鼠苍白球GABA能神经传递系统的受体分布及功能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形态学研究揭示,苍白球存在GABAA受体及其苯二氮卓结合位点和GABAB受体。在亚细胞水平,GABAA受体主要位于对称性突触(GABA能突触)的突触后膜,而GABAB受体则位于对称性突触和非对称性突触(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膜及突触后膜。功能学研究进一步揭示,激活苍白球突触前膜GABAB自身和异源性受体可分别减少GABA和谷氨酸释放;激活突触后膜GABAB受体,可引起苍白球神经元超极化。除GABAB受体外,激活苍白球GABAA受体苯二氮卓结合位点及阻断GABA重摄取可延长GABA电流持续时间,从而改变苍白球神经元兴奋性。与离体实验结果相一致,激活苍向球GABAB受体和苯二氮卓结合位点及阻断GABA重摄取可引起整体动物旋转行为。苍白球GABA神经递质系统与帕金森病病因学及癫痫发病有关。已证实,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的降低及簇状放电的产生与帕金森病运动减少及静止性震颤等症状直接相关。此外,电牛理及行为学实验发现,新型抗癫痫药物替加平可调节苍白球神经元功能活动.这为进一步了解苍白球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辣椒素对大鼠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Xue BJ  He RR 《生理学报》1999,(6):687-691
在35只切断两侧缓冲神经的麻醉大鼠,应用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颈总动脉注射辣椒素(capsaicin)对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巨细胞旁外侧核(PGL)自发电活动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颈动脉注射辣椒素(10μmol,01ml),MAP由1074±013升至1256±021kPa(P<0001);HR由374±4增至395±5bpm(P<0001);30个PGL神经元自发放电单位的放电频率由126±07增至209±11spikes/s(P<0001)。(2)在10个放电单位,应用辣椒素受体阻断剂钌红(rutheniumred;200mmol,01ml)后,明显抑制辣椒素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提示,辣椒素可能通过激活RVLM神经元上的辣椒素受体,进而兴奋PGL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RC orexin-A对胃传入信息以及胃运动的调控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外放电记录方法,鉴定ARC orexin胃牵张敏感神经元(Gastric distention sensitive neurons,GD),并探讨ARC内orexin-A对G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机制;采用ARC微量注射orexin-A和及其受体阻断剂SB334867,观察大鼠胃收缩幅度和频率的改变。结果:大鼠ARC共记录到149个GD神经元,其中GD-E神经元91个,GD-I神经元58个。ARC微量注射orexin-A,62个(62/91,68.1%)GD-E神经元兴奋性显著增加,其放电频率由4.27±0.58 Hz增加到8.46±0.95 Hz(P0.01);39个(39/58,67.2%)GD-I神经元兴奋性也显著增强,其放电频率由4.02±0.53 Hz增加到5.43±0.57 Hz(P0.05)。然而,ARC给予大鼠orexin-A受体拮抗剂SB334867,再给予orexin-A,orexin-A兴奋效应完全被阻断(P0.05)。胃运动实验结果显示:在ARC注射不同浓度orexin-A,大约5 min后,大鼠胃收缩幅度和频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0.01)。ARC注射SB334867,可完全消除orexin-A对大鼠胃运动的兴奋效应(P0.05)。结论:ARC orexin-A对大鼠GD神经元和胃运动有调控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调控Orexin A受体活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皮层抑制对正常及帕金森病(PD)大鼠丘脑底核(ST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观察正常和PD大鼠STN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及脑内微量注射KCl后,两组大鼠STN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PD组大鼠STN神经元放电频率分别为(9.78±0.71)Hz和(23.81±1.08)Hz,PD组大鼠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层注射KCl后,经过较长的潜伏期,两组大鼠STN神经元放电频率均明显降低,后缓慢恢复。结论:PD大鼠STN神经元放电频率增高,爆发式放电增多,而抑制皮层可使这种异常放电得到改善,提示皮层兴奋性的改变可能是PD中STN活动增强的另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6-羟多巴胺单侧毁损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后,脚桥核(PPN)和丘脑腹外侧核(VL)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变化,探讨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观察对照组和PD组PPN和VL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PD组大鼠PPN放电频率分别为(8.31±0.62)Hz和(10.70±0.85)Hz,PD组放电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相比,PD组PPN的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神经元构成比例明显增多(P〈0.01),同时规则放电频率增加(P〈0.01)。对照组和PD组大鼠VL的放电频率分别为(6.25±0.54)Hz和(5.67±0.46)Hz,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VL神经元放电形式表现为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两组间构成比也没有明显差异,但PD组爆发式神经元放电频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PD状态下,PPN神经元活动增强,PPN可能参与了PD的病理生理过程,VL神经元放电可能受PPN神经元投射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实验采用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箝记录方法 ,观察了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IL 1β)和IL 2对大鼠离体脑片视上核神经元膜电位及自发放电的影响 ,以期探明免疫应答大鼠视上核神经元对细胞因子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用 10 0U/mlIL 1β灌流脑片 ,正常对照的 (n =15 )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注射 9d的大鼠视上核神经元 (n =2 0 )超极化 ,同时伴有自发放电频率的下降 ;应用 10 0U/mlIL 2 ,大部分正常对照视上核神经元 (n =14)表现为超极化 ,自发放电减少 ,剩余部分 (n =3)变化不明显 ;在LPS免疫 9d大鼠离体脑片上的 45个视上核神经元中 ,10 0U/ml的IL 2使其中 19个表现为去极化并伴有自发放电频率增加 ,16个变化不明显 ,其余 10个表现为超极化伴放电频率下降。以上结果表明 ,在免疫应答中 ,视上核神经元对细胞因子IL 2的敏感性 ,在一定的程度上发生了改变 ,细胞因子IL 2可能参与了视上核神经元的功能调节 ,进而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Ji SM  Yue H  He RR 《生理学报》2003,55(4):395-400
在63只切断两侧缓冲神经的麻醉sprague-Dawley大鼠,应用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颈内动脉注射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对最后区(area postrema,AP)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在记录到的78个自发放电单位中,颈内动脉内注射AM(0.3 nmol/kg),引起其中47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由2.99±0.24增加到4.79±0.29 spikes/s(P<0.001),20个单位自发放电频率由3.24±0.46下降至1.97±0.37 spikes/s(P<0.001),另外11个单位自发放电频率无明显改变;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2)颈内动脉注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阻断剂CGRP_(8-37)(3 nmol/kg)不能改变AM对自发放电的兴奋效应;(3)颈内动脉注射L-精氨酸(30 mg/kg)可减弱AM对自发放电的兴奋效应。以上结果提示,AM对最后区神经元有兴奋作用,此作用不是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介导,但可被NO前体L-精氨酸所减弱。  相似文献   

13.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共记录277个细胞,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大都在每秒0.5—20次之间,平均为6.41 Hz。其中221个神经元被电刺激尾所激活,35个被抑制,21个无明显变化。NRM 神经元对躯体刺激的反应类型与自发放电的特征有关,兴奋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较低((?)=4.96Hz),而抑制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较高((?)=15.03 Hz)。在24例兴奋型神经元中,刺激尾核头部能够激活大多数 NRM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抑制其伤害感受性反应。导水管周围灰质微量注射纳洛酮(2.5ug/0.5μl,n=15)。能够明显阻断刺激尾核头部激活 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和抑制伤害感受性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伤害性刺激和电针对大鼠中缝大核内缝-脊神经元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中缝大核神经元放电,刺激脊髓胸段背外侧部诱发逆行动作电位,根据其潜伏期恒定性,能跟随高频刺激以及可与自发放电碰撞而消失等标准来鉴定缝-脊神经元。共记录45个缝-脊神经元,其传导速度多在15—60m/s 范围。对伤害性刺激发生兴奋性(增频)反应的31个,抑制性(减频)反应的6个。两个类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5.74±0.96Hz 和12.03±2.68Hz。另有3个为兴奋抑制转化型,反应的转化与背景自发放电水平有关,即放电频率低时,对伤害性刺激为兴奋性反应,而当自发放电频率增高时,则转化为抑制性反应。此外还有5个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无明显反应。电针“足三里”对兴奋型的缝-脊神经元(n=13)能明显激活并抑制其伤害性反应,后者可能是由于下行抑制而产生的继发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利用微电极技术在大鼠下丘脑共记录到118个自发放电单位,其中84个位于室旁核(PVN)内,34个位于 PVN 邻近部位。侧脑室注入心房钠尿肽(ANP)后,受其影响的 PVN神经元和 PVN 邻近部位神经元,分别有91%(P<0.005)和71%(P>0.05)表现为自发放电频率减少;侧脑室注入高渗 NaCl 溶液则分别使64.7%(P<0.005)和61.1%(P>0.05)的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增加。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入 ANP 对 PVN 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45只切断双侧缓冲神经的SpragueDawley大鼠,应用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了颈动脉内注射腺苷对76个最后区(AP)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在记录到的42个自发放电单位中,颈动脉内注射腺苷(25μg/kg)引起其中29个单位的放电频率由626±075下降至474±076spikes/s(P<001),6个单位放电频率由413±077增加至472±083spikes/s(P<005),另外7个单位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而血压和心率在实验中无变化;(2)在应用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拮抗剂8苯茶碱(8phenyltheophylline,15μg/kg)的10个单位,腺苷对放电的抑制效应可被完全阻断;(3)应用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8环戊1,3二丙基黄嘌呤(8cyclopentyl1,3dipropylxanthine,50μg/kg)亦可有效地阻断腺苷对12个单位的抑制效应;(4)应用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500μg/kg)的12个单位,腺苷的上述效应也被消除。以上结果提示,腺苷对AP区神经元自发放电有抑制作用,而此作用与A1受体介导的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在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皮层脑电和基底节场电位的异常变化。方法: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并经阿扑吗啡注射诱发旋转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多导宏电极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正常大鼠和6-OHDA大鼠PD模型进行苍白球场电位和皮层M1、M2区脑电的多部位24小时同时记录。功率谱分析和相干分析用于揭示快动眼睡眠状态下各记录位点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不同记录位点神经元集群之间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在REM期间的皮层脑电在θ和γ频段上都有变化:初级运动皮质M1区的θ频段成分消失,辅助运动区M2的θ频段成分略有增加,患侧苍白球的θ频段成分增大显著;M1区的γ频段成分增大,而γ频段成分在苍白球基本没有变化。结论:6-OHDA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可造成大鼠双侧皮层M1区θ节律的消失和γ节律的增强,以及对侧M1-M2区之间在γ节律上的同步被显著增强,而γ节律在苍白球没有变化。这些异常电活动可能是由于VTA受损引起从而与帕金森病的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Wang S  He RR 《生理学报》2002,54(1):47-54
本研究旨在观察17β-雌二醇(E2)对雄性大鼠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在切断双侧缓冲神经的麻醉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上,同步记录血压、心率和RVL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颈动脉内注射E2 (10 ng/kg),30个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单位中有25个单位的放电频率由14.46±0.47降至9.73±0.33 spikes/s (P<0.05),与此同时血压和心率无明显改变.E2的抑制效应在1 min内起效,持续时间长于5 min.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 (5 mg/kg)不能阻断E2 的抑制效应.预先给予一氧化氮(NO)合酶阻断剂L-NAME (2.7 μg/kg)能明显阻断E2的抑制效应.应用NO供体SIN-1 (0.5 μg/kg)可增强E2的抑制效应.以上结果提示,E2可通过非基因组效应激活RVLM神经元的NOS而引发NO释放,进而抑制其自发放电活动.  相似文献   

19.
胍丁胺对大鼠穹隆下器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ang ZM  Ji SM  Zhang H  Sun GQ  Wang ZA  He RR 《生理学报》2004,56(4):493-497
应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73个大鼠穹隆下器脑片上观察了胍丁胺(agmatine,Agm)对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在28个穹隆下器脑片上灌流Agm(1.0μmol/L)2min,有24个单位(85.7%)自发放电频率明显降低,4个单位(14.3%)无明显变化:(2)预先用L-谷氨酸(0.3mmol/L)灌流,24个放电单位中有19个单位(79.2%)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表现为癫痫样放电,5个单位(20.8%)的变化不明显,在此基础上灌流Agm(1.0gmol/L)2min,有15个单位(78.9%)的癫痫样放电被抑制,另外4个单位(21.1%)无明显变化:(3)灌流L型钙通道激动剂Bay K-8644(0.1μmol/L),在12个神经元放电单位中有10个单位(83.3%)的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另外2个单位(16.7%)变化不明显,然后灌流Agm(1.0μmol/L)2min,有8个单位(80%)的放电频率被抑制,其余无明显变化;(4)9个单位在灌流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methyl ester(L-NAME,50μmol/L)后,其中6个单位(66.7%)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另外3个单位(33.3%)放电频率变化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再给予Agm(1.0μmol)2min,增加的放电频率被抑制。上述结果提示:胍丁胺可抑制大鼠穹隆下器神经元自发放电以及由L-谷氨酸,Bay K-8644和L-NAME诱发的放电,这一效应可能与胍丁胺阻断了神经元的NMDA受体,从而减少钙离子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75只清醒麻痹大鼠身上,记录了下丘脑弓状核(ARC)区的166个单位放电。单位自发放电频率最幔的不到1次/s,最快的很少超过10次/s。所记录的单位放电的平均频率白天(1.83±0.2次/s,n=75)低于晚上(2.70±0.3次/s,n=91)。观察了129个单位对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其中发生兴奋反应的有56个(43.4%);抑制反应的有46个(35.7%);不发生反应的有27个(20.9%)。电针和电刺激中缝背核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能改变 ARC 区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并明显削弱 ARC 区单位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结果提示,ARC 区神经元在痛觉整合过程和针刺镇痛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