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癌痛是临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中,以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引起疼痛尤为严重。P2X7受体是ATP门控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的一个亚型,在脊髓背角主要表达在胶质细胞。P2X7受体激活可以促进胶质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介导脊髓中枢敏化。该受体在炎症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已多有报道,但在癌痛中的作用尚有争议。本研究采用C57BL/6J小鼠股骨骨髓腔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所诱导的骨癌痛小鼠模型,分析对比了野生型小鼠和P2X7受体基因敲除(P2rx7-/-)小鼠骨癌痛的发生、发展。野生型C57BL/6J小鼠股骨骨髓腔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患侧后肢分别在第7和14天开始出现明显的触诱发痛和热痛过敏,并呈进行性加重;Cat Walk步态分析显示骨癌第21和28天,小鼠患侧脚印面积明显减小,站立时相持续时间缩短,举步时相持续时间显著延长;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受累骨骨髓腔有大量肿瘤细胞浸润,骨髓质正常结构消失,伴有髓质骨和皮质骨的破坏。与研究设计时的预期相反,P2rx7-/-小鼠接种瘤细胞后,患肢痛行为检测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似,甚至在Cat Walk步态分析检测值变化发生的时间上较野生小鼠有所提前。这与本研究组前期在大鼠骨癌痛模型观察到的阻断P2X7受体明显对抗骨癌痛的结果完全不同,提示P2X7受体在大、小鼠骨癌痛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并再次提示疾病动物模型上的研究结果与人类疾病机理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IRM-2小鼠和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生物学特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取肿瘤组织研磨,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10^6/mL,取细胞悬液接种于IRM-2小鼠和C57BL/6小鼠腋下,0.2 mL/只。观察两品系肿瘤生长、荷瘤鼠生存时间,外周血细胞及病理指标变化。结果两品系小鼠成瘤率均是100%,荷瘤鼠存活时间无明显差异,IRM-2小鼠荷瘤鼠体重净增长明显高于C57BL/6荷瘤小鼠(P〈0.05)。白细胞分类及病理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IRM-2小鼠与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IRM-2小鼠可以建立稳定的Lewis肺癌肿瘤模型应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考察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受体)基因敲除后小鼠慢性炎症条件下机械痛阈的改变。通过足底注射给予完全弗氏佐剂(20μL)介导雌性小鼠慢性炎症痛的形成,利用弗莱毛测痛法测量TRPV1受体基因敲除型及野生型雌性小鼠在给药前1天和给药后8天内的机械痛阈。给药后第9天处死小鼠,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研究两组小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背角中c-Fos蛋白和P2X3受体表达的差别。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TRPV1受体基因敲除型小鼠基础机械痛阈明显增高(P0.05);足底注射CFA后第3天起,TRPV1受体基因敲除型小鼠机械痛阈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表明TRPV1受体基因敲除型小鼠DRG和脊髓背角中c-Fos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P0.05),TRPV1受体基因敲除型小鼠DRG中P2X3受体的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以上结果证明TRPV1受体可能通过调节DRG和背角中的c-Fos蛋白的表达以及影响P2X3受体在DRG中的表达从而影响外周机械痛阈。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MTHF纯体对C57BL/6鼠移植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MTHF抗肿瘤作用的机理。将42只接种Lewis肺癌LL2细胞的C57BL/6鼠随机分成对照组、MTHF组和顺铂组。分别处理后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于接种22 d后处死荷瘤鼠,收集肿瘤标本后测量瘤体质量,并进行电镜以及组织学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PCNA、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表明MTHF组、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46.2%、54.5%。电镜显示MTHF组出现细胞凋亡。MTHF处理Lewis肺癌细胞后,PCNA和Bcl-2基因下调,Bax基因上调。MTHF可显著抑制C57BL/6鼠移植瘤肺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有关,是一种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5.
膜周蛋白PICK1(protein interactingC-kinase-1)参与多种膜受体与膜上蛋白的运输并影响细胞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索小胶质细胞PICK1与P2Y6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可改变P2Y6受体在细胞膜上的表达,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脑内皮层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揭示,与PICK1敲除小鼠比较,野生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内存在PICK1-P2Y6受体相互作用。生物素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蛋白质印迹实验证明,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胶质细胞膜表面P2Y6受体表达水平降低。荧光胶珠吞噬实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胶质细胞对UDP(刺激)引起的荧光胶珠吞噬作用减弱。蛋白质印迹实验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PICK1基因敲除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的Akt 308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使用Akt抑制剂API-2能有效抑制Akt 在小胶质细胞内的(磷酸化)激活及UDP刺激引起的吞噬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敲除PICK1能下调小胶质细胞膜上P2Y6受体的表达,并降低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且这一过程依赖Akt磷酸化修饰。总之,PICK1可促进P2Y6受体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是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重要调节子|敲除PICK1可下调P2Y6膜受体表达,并降低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这一结果可加深对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及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疼痛多肽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在病理性疼痛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AM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在Sprague Dawley(SD)大鼠胫骨骨髓腔接种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术后15天鞘内插管给予选择性AM受体拮抗剂AM_(22-52),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检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CC趋化因子配体2(CC chemokine ligand 2,CCL2)m RNA表达变化,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CCL2和AM在DRG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肿瘤细胞接种第6至15天,骨癌痛大鼠接种侧后足机械痛阈降低;接种后第15天胫骨骨质明显被破坏、骨密度降低,DRG CCL2 m RNA表达相对对照组增加约3倍(P0.001)。鞘内注射AM_(22-52)能使后足机械痛阈值回升到正常,并抑制骨癌诱发的CCL2 m RNA增加(P0.001)。CCL2在正常大鼠DRG神经元有表达,且多与AM分布在相同细胞上。以上结果提示,AM在骨癌痛的产生中发挥作用;DRG中AM活动增加会上调CCL2的表达,可能是继发性骨癌时AM参与诱发痛觉高敏产生的细胞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周炎性痛小鼠痛行为以及脊髓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为阐明炎性痛的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16只,分为对照组8只和炎性痛组8只。小鼠右侧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外周炎性痛模型,对照组右侧足底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在造模前以及造模后第1、3、5、7天检测小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WT)和辐射热刺激缩爪潜伏期(PWL)的变化。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在炎性痛不同时程脊髓内的动态表达变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脊髓背角GFAP形态以明确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同时统计脊髓背角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C3与GFAP共定位水平。结果炎性痛小鼠造模后患侧MWT、PWL均明显下降,小鼠出现机械性痛觉超敏与热痛觉过敏;且在造模后第3天,脊髓背角GFAP表达开始升高,表达量为1.84±0.10 vs 1.08±0.22(P0.05);炎性痛第7天,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erping1、H2-T23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100a10、Ptx3的mRNA水平降低(P0.05);炎性痛组小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C3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炎性痛小鼠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向A1型极化增加,提示A1型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炎性痛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观察四君子丸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培土生金法中药复方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首先在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浓度为1×107个/m L的小鼠肺癌Lewis细胞悬液0.1 m L,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成瘤后,将小鼠分为3组:Lewis肺癌组、中药治疗组、顺铂组。中药治疗组每天采用四君子丸0.0936 g/10 g,灌胃一次,连续14 d;顺铂组每周一次腹腔注射顺铂0.05mg/10 g,持续2次。然后取材,采用TUNEL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测定肿瘤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TUNEL法荧光染色显示:和Lewis肺癌组比较,中药治疗组、顺铂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和Lewis肺癌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和顺铂组Bax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表明四君子丸能够干预Lewis肺癌小鼠模型肿瘤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Matrigel与Lewis制备细胞混悬液注射于小鼠左肺内,建立小鼠Lewis肺癌原位模型,评价其肿瘤生长情况、转移情况,以期建立更稳定、更接近于人肺癌生长情况的小鼠肺癌原位模型。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ewis肺癌细胞混悬于Matrigel中,接种于C57BL/6近交系小鼠左肺内。分别于第4、7、10、13、16天各处死5只小鼠,观察其局部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中位生存期及肿瘤转移情况,并对各阶段小鼠行肺部,肝脏,肾脏,脾脏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术后第7天解剖的5只小鼠中,3只小鼠肺上可见小的瘤结节形成,其余2只肺上未见肉眼成瘤,行病理HE染色检查在显微镜下可见2只小鼠肺脏有小的瘤结节形成。术后第10天以后处死的所有小鼠肺上均有肉眼成瘤,术后第13天,所有小鼠肺原位成瘤并伴有血性胸腔积液、胸腔内转移。术后第25天,有1只小鼠出现上述转移的同时还出现了心包膜转移及肾脏远处转移。5只小鼠生存期分别为17 d、20 d、22 d、22 d、25 d,小鼠中位生存期为21.2 d(17~25 d)。成瘤率100%。结论利用Matrigel法成功建立小鼠Lewis肺癌原位模型,稳定性好,成瘤率高,并具有远处转移的特性,更接近于人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以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内卫星胶质细胞及其P2X7受体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抗大鼠炎性痛的外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将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on group,n=12)、炎性痛组(CFA group,n=12)、炎性痛+电针组(CFA+EA group,n=12)、炎性痛+假电针组(CFA+s EA group,n=12)。炎性痛大鼠于右后足掌侧正中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d’s adjuvant,CFA)每只0.1 m L构建模型;电针处理取穴"足三里"、"昆仑",电针参数为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0.5-1-1.5 m A(每个强度治疗10 min),每日1次,连续7 d。检测造模前和造模后1、3、7、8、10、12、14 d各组大鼠机械痛阈,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4 d各组大鼠患侧DRG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P2X7受体活化情况。第二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炎性痛+DMSO组(CFA+DMSO group,n=8)、炎性痛+P2X7R抑制剂A740003组(CFA+A740003 group,n=10)、炎性痛+电针+生理盐水组(CFA+EA+NS group,n=8)、炎性痛+电针+P2X7R激动剂Bz ATP组(CFA+EA+Bz ATP group,n=12),分别鞘内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手术前、造模前、造模后和给药后各时点检测大鼠PWTs变化。结果 (1) CFA致炎性模型大鼠痛阈显著下降(P 0.01),电针治疗后其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 0.01)。CFA足底注射14 d后,大鼠患侧L4-6 DRG中GFAP、P2X7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 0.05);电针显著抑制大鼠患侧L4-6 DRG中GFAP、P2X7蛋白表达(P 0.05),而CFA+s EA组却无明显变化(P 0.05)。(2)与CFA+DMSO组比较,鞘内注射P2X7抑制剂A740003显著提高CFA大鼠机械痛阈(P 0.01); CFA+EA+Bz ATP组大鼠PWTs明显低于CFA+EA+NS组(P 0.01)。结论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和P2X7受体表达参与电针抗慢性炎性痛,可能是电针镇痛外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ATP门控离子通道P2X受体家族中,P2X7受体由于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P2X1-P2X6)受体的显著差别而备受关注.P2X7受体是由3个同源亚基组成的多聚体,其C端为P2X受体家族中最长的,与其他已知蛋白没有同源性.P2X7受体具有独特的双功能性,被ATP激活后形成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允许钾、钠、钙等阳离子跨膜流动,而对二价阳离子表现出相对较强的选择性,在低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及ATP的持续刺激下,激活的P2X7受体能形成大的孔通道.P2X7受体广泛分布在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骨组织等多种组织器官中,通过信号转导参与细胞增殖、蛋白合成和细胞凋亡等事件.近年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发现,P2X7受体参与神经突触传递等生理过程,并在神经性退变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多种假说支持它与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旨在制备与鉴定鼠抗P2X7受体的蛋白单克隆抗体.以人P2X7受体的胞外段制备短肽作为抗原,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分离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并培养,挑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制备和鉴定P2X7其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人P2X7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单抗类型重链为IgG1,轻链为κ;该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效价为1∶6.4×104;传30代及液氮中保存6个月,抗体效价稳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明该单抗与人细胞表面的P2X7受体蛋白特异地结合.所制备的抗人P2X7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稳定性,为针对P2X7受体为靶点的抗体药物的开发应用、疾病的辅助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探讨 IL -4对 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将 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 C57BL /6小鼠皮下。将 2 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 ,接种后第 5天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 IL-4。第 1 8天处死动物 ,测两组肿瘤的平均体积 ,平均瘤重及肺转移灶。 、 组肿瘤的平均体积为 ( 2 .0 0 7± 0 .0 0 6) cm3 ,( 0 .4 0 4± 0 .0 1 0 ) cm3 ;平均瘤重为 ( 2 .83 3± 0 .0 74 ) g、( 0 .586± 0 .0 4 0 ) g,肺转移灶为 ( 5.50 0± 0 .92 6) ,( 3 .3 75± 1 .0 61 )。 组与 I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平均潜伏期为 :8.3 0± 0 .4 9;1 0 .56± 0 .3 6。 IL-4能抑制 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对人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雄性ICR小鼠46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6只进行模型复制,然后将造模成功的3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模型组,每组15只。实验组予以尾静脉注射杀伤细胞1×107个/0.2 m L,1次/d,模型组与对照组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ELISA方法测定TNF-α、IL-2和IL-4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癌细胞抑制率。结果:1实验组小鼠右腋下瘤体重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透射电镜下观察实验组人Lewis肺癌细胞出现大量凋亡,而模型组人Lewis肺癌细胞几乎未凋亡,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小鼠脾上清液中IL-2、TNF-α和IFN-γ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杀伤细胞能够通过活化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来抑制体内、体外人Lewis肺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剂介导SHP2(Src homology phosphatase 2)酪氨酸磷酸酶真核表达(pcDNA3.1SHP2)载体在小鼠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细胞中的转染,观察SHP2过表达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初探。方法分别于接种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6孔板中每孔加入200μL造影剂和5μL脂质体,以诊断超声剂量辐照60 s,细胞转染48 h后,Western-blot检测细胞转染前后SHP2及P38蛋白表达量的变化;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系统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转染组与未转染组比较,转染SHP2真核表达载体后,LLC中SHP2和磷酸化P38表达明显上调;LLC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结论 SHP2过表达可提高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初步证实SHP2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系统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塞来昔布对C57BL/6小鼠肺癌移植瘤生长、COX-2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影响,探讨塞来昔布对C57BL/6小鼠肺癌移植瘤淋巴管生成可能作用机制及量效关系。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株接种于C57BL/6小鼠左侧腹股沟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塞来昔布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观察荷瘤小鼠生存状态,瘤体积变化,种瘤42天后牺牲小鼠,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COX-2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结果:Western blot半定量显示:塞来昔布高、中剂量组COX-2的表达水平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微淋巴管密度计数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略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程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塞来昔布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及淋巴转移,可能与下调COX-2的表达,阻遏了淋巴管生成的信号通路,抑制微淋巴管生成有关,该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小鼠去细胞拟胚体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在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先制备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拟胚体,然后用SDS去细胞处理。实验分成3组:小鼠Lewis肺癌细胞与去细胞拟胚体培养组,癌细胞与Matrigel培养组和单纯癌细胞组(每组n=12)。培养3天后注射入裸鼠体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28天取出瘤体,Ki67和CD31免疫组化染色(n=12)检测细胞增殖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组织Paxillin,E-cadherin和β-actin水平(n=6)。结果:去细胞拟胚体组肿瘤生长明显较单纯细胞组和Matrigel组慢。去细胞拟胚体组Ki67指数((17.1±2.6)%)明显小于单纯细胞组((34.5±4.7)%)和Matrigel组((48.4±8.6)%)(P0.05);去细胞拟胚体组的MVD(18.7±3.6个/mm2)明显小于单纯细胞组(32.1±6.4个/mm2)和Matrigel组(42.6±7.1个/mm2)(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去细胞拟胚体组的Paxillin表达小于单纯细胞组和Matrigel组(P0.05),而E-cadherin表达大于单纯细胞组和Matrigel组(P0.05)。结论:小鼠去细胞拟胚体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在体内有明显的促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细胞系来源的P2X7受体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X7受体是ATP门控的离子通道。从白血病细胞系J6-1细胞中扩增P2X7受体编码区全序列,克隆到pTARGET真核表达载体,经DNA序列分析后转染Ramos细胞,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应用RT-PCR、Western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2X7受体在Ramos中的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P2X7受体介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J6-1细胞来源的P2X7受体在第559位有一个A→G的有义突变,导致Asn187→Asp187,可在Ramos细胞中表达,在特异性激动剂BzATP作用下可引起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但所需激动剂浓度高于常规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C57BL/6小鼠皮下肺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VEGF反义寡核苷酸(ASPODN)治疗组、VEGF正义寡核苷酸(SPODN)治疗组及对照组。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24h内,分别皮下注射ASPODN及SPODN进行治疗,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所有C57BL/6小鼠于接种后第25天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肿瘤的实时图象,利用脉冲多普勒获取血流频谱,获得收缩期峰值速度(PS),阻力指数(RI)。断颈处死小鼠,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对照组瘤重比较(7.83±0.78)g、VEGF-ASPODN组(4.49±0.43)g能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生长(P<0.01)、VEGF-SPODN组(7.73±0.69)g则无明显作用(P>0.05)。VEGF-ASPODN组、VEGF-SPODN组抑瘤率分别为42.7%、5.9%。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VEGF-ASPODN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VEGF-ASPODN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S及RI有明显差异(P<0.01);VEGF-SPOD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原位注射VEGF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小鼠肺癌生长。  相似文献   

20.
P2X7受体与炎症密切相关,且在肠道细胞广泛表达。动物实验表明,ATP/P2X7信号主要介导加重肠炎,众多细胞参与这一作用,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以及肠道神经元等。也有证据表明在弓形虫引起的肠炎中,P2X7信号则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P2X7受体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P2X7受体与IB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