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获自病人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H8205株感染Vero-E6细胞的培养液,感染1日龄小白鼠,自第3代起,感染鼠出现规律发病,潜伏期13~18天,个体瘦小,后肢麻痹,最后死亡。病理检查感染鼠脑有典型病毒性脑炎改变,免疫荧光及酶标抗体染色证实脏器中存在特异性抗原,血内有特异性抗体,感染鼠的血,尿及脏器悬液经Vero-E6细胞培养出病毒。电镜检查脑神经原细胞高尔基氏器内有病毒颗粒。实验结果说明1日龄小白鼠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敏感的,可以作为该病毒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对乳地鼠的致死性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柴建国  姚楚铮 《病毒学报》1991,7(3):231-234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乳小白鼠的病理组织学与病毒抗原定位研究郭广松,肖红,程丽,文莉,杨占秋(湖北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武汉430071)(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病毒抗原,流行性出血热,乳小白鼠,病理变化Huggirls(19...  相似文献   

4.
5.
空心莲子草口服治疗乳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空心莲子草经口服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感染的乳鼠。结果显示,5、7.5、10.0mg三个剂量组的存活率各为80%、72.2%和40.0%,平均存活天数(MTD)为56.5±0.9、53.5±1.1和41.5±2.7d,而病毒对照组的存活率为0.0%,MTD为26.3±0.8d,经该药治疗的感染鼠体内的EHFV抗原表达减少,而未经治疗的感染乳鼠体内的EHFV抗原则在全病程中都显示出较强的表述。治疗组抗病毒效果类似于病毒唑,且口服病毒唑毒性小。说明空心莲子草在体内对EHFV感染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收集了自病人及各种动物分离到的40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用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抗原分析,发现大多数省市分离的EHFV株能与MA25-1 McAb起反应,但湖北、湖南分离的EHFV不与之起反应,而该McAb对EHFVA9株抗原的滴度为1/2560。实验还发现,湖北省内长江以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Q25、J173。WP43和从江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A24和HA1018在抗原性上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流行性出血热R22和A9株病毒培养,同位素标记及核酸提取的初步研究,並获得了该病毒核酸的3个片段即L、M、S、分子量分别约为:3.8、1.9和0.86×10~5道尔顿,不论用20~7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病毒,或用30%蔗糖垫层离心的粗制病毒,均获同样结果,但多数情况下,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时,除病毒峰外,还发现主要由细胞组份(即线粒体和核糖体等)组成的另一峰,并经常影响病毒RNA的提取,对如何获得纯净病毒及其核酸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实验结果揭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酸性条件下可导致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细胞间隙消失,细胞界限不清,细胞和细胞连在一起,形成多核的巨细胞体,姬姆薩染色比未融合细胞浅。融合液(Eagle’s基础培养液,含0.2%BSA,20mmol/L HEPES),用1.0NNaOH调pH至5.0—6.0时,细胞融合最甚,几乎所有的感染细胞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s)—9—(2,3-dihydroxypropyl)adenine(简称(s)-DHPA)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J_(10)株感染小白鼠乳鼠的影响。实验表明,两个(s)-DHPA治疗组感染乳鼠的发病率(44.44%、55.17%)和感染率(44.44%、55.17%)均较对照组的发病率(83.33%)和感染率(86.96%)明显降低。实验结果提示,(s)-DHPA具有一定的抑制EHF病毒在小白鼠乳鼠体内复制的作用,为临床开发治疗EHF的抗病毒新药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对25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肝活检组织进行了病毒RNA及其囊膜G_2蛋白的定位检测,结合光镜,认为肝细胞的变性、胞浆疏松化、点状坏死是EHF病毒直接侵犯并在其胞浆内增殖表达所致,肝组织的灶状坏死则主要是肝窦狭窄、枯否氏细胞增生导致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性梗死。急性脂褐素沉积是病毒侵犯肝细胞的间接证据。研究还发现,肝细胞内病毒的多少与病程关系不明确,而与临床分型有一定相关,为探讨EHF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尸检材料中的病毒包涵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结合敏感的方法在尸检组织切片上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多克隆抗体可清楚地显示出尸检组织中病毒抗原阳性的包涵体结构。依光镜下染色的形态特点不同,可将包涵体分为四个类型即小泡型、大泡型、多泡型和实心型。单克隆抗体染色进一步证实,实心型及空泡型包涵体呈“N”抗原阳性,少数组织中空泡状包涵体也呈“G2”抗原阳性。病毒包涵体的出现可作为该病毒在人体细胞内感染及复制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疏水性荧光探针DPH(1,6,-苯基-1,3;5-已三烯)标记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正常人骨髓细胞的细胞膜,根据荧光偏振值的变化推导出膜脂流动性,同时通过细胞组化染色定量方法,测定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P)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动态观察1、6、24、72h培养后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发现感染后细胞膜脂的流动性明显降低,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通过组化染色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单细胞扫描定量认为:感染细胞在培养开始的72h内ACP、SDH升高,120h后明显下降,和正常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这与病毒侵犯和细胞机能的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碱性磷酸酶标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cDNA制备探针,检测恙螨、鼠肺中HFRSVRNA的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片段。结果表明:HFRSV抗原阳性鼠体螨50只组、10只组,游离螨50只组、10只组,HFRSV抗原阳性鼠肺1000mg、500mg,抗原阴性鼠肺1000mg检测结果为阳性,呈现明显紫褐色斑点,而RTPCR检测时未能扩增出HFRSV抗原阴性鼠肺1000mg和游离螨10只组中的目的条带。实验结果说明,斑点杂交检测方法比RTPCR敏感。  相似文献   

15.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病理及超微病理技术,对3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皮肤活检标本的病理变化及病毒抗原、免疫复合物进行观察,同时与血清病毒抗原、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在23例EHF患者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检出病毒抗原,部分组织中可同时检出免疫球蛋白及C3,少数组织仅能检出病毒抗原或免疫球蛋白。配对血清小也可检出EHF病毒抗原、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组织及血清免疫复合物形成与血清补体C3水平下降有关,组织内肥大细胞脱颗粒与血清IgE水平升高相关,提示多种变态反应参与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转印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患才血清中免疫合物组分进行了分析。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经SDS-PAGE分离,考马斯亮兰染色,显色主要有7条带,分子量分别为23kD,50kD,52kD,65kD,72kD,80kD及100kD。采用该病毒特异性抗血清、单克隆抗体以及人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抗血清识别,在其特环免疫复合物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在及相应的免疫球状蛋白和补体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H-114株的电镜形态。发现形态发生以内质网膜和胞浆膜芽生为主。病毒颗粒为圆形或卵圆形。具有双层膜结构,大小为90~120nm。提出了汉坦病毒形态发生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