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企鹅广泛分布于南极大陆沿岸和南极半岛沿岸,特别是亚南极数目众多的岛屿上其群体数量之大,分布之广,使其在南极海洋生态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过去不少生物学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过观测,但对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岛(King George Island),西南部费尔德斯湾(Fildes Bay)沿岸和北部  相似文献   

2.
从南极海纽喀姆湾(南纬66°17′,东经110°32′)的南极鱼属Notothenia鱼体上得到两个海蛭标本。经鉴定为多皱海蛭Pontobdella rugosa Moore,1938和椎蛭属Notobdella的一新种。前者的环带后区环的分割明显并因许多大、小结节变得崎岖不平。在一完全体节(ⅫⅠ-ⅩⅫⅠ)里环的通常大小关系是8_2(?)a_1>b_5=b_(60)扭椎蛭新种Notobdella streptocheles sp.nov.呈S形弯曲井从稍膨大的中部向两端渐渐变细。在前吸盘上没有眼。尾吸盘与躯干部的最大体宽相等。在—完全体节(Ⅹ-ⅩⅩⅣ)里环的通常大小关系是a_1=a_2>b_3=b_(60)嗉囊有6对盲囊和一个后嗉囊盲囊。  相似文献   

3.
企鹅在南极海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曾有不少生物学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过观测。但对南设特兰群岛东北部的费尔德斯湾(Fildes Bay)沿岸和斯迪根特角(Cape Stigant)的企鹅群体尚未见有研究报导。作者于1982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曾数次去彭拉·阿里岛(Penla Arlley Island)和斯迪根特角对巴布亚企鹅(Pygoscelis papua),阿德雷企鹅(P.adeliae)和安达蒂卡企鹅(P.antarctica)的繁殖地进行考察,获得下列结果。一、工作地点彭拉·阿里岛方圆只有5公里,其西南部有一条长约500米,宽约4—8米的小径与费尔德斯半岛(Fildes Peninsula)…  相似文献   

4.
孙世春  许苹 《动物学杂志》2018,53(2):249-254
耳盲属(Ototyphlonemertes)是一类体型细小、具平衡囊、于海洋沙间隙生活的特殊的纽虫,在全球沿海、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广泛分布,但在中国沿海尚无报道。近年在青岛(36°03′N,120°21′E)潮间带粗沙中采到了耳盲纽虫标本,经形态鉴定包含长座耳盲纽虫(Ototyphlonemertes dolichobasis)和马丁诺夫耳盲纽虫(O.martynovi)两种。长座耳盲纽虫过去仅在模式产地日本大土湾发现,与原始描述相比,青岛的标本个体较大,针座及主针略小,但针座长与针座宽、主针长与针座长的比例与原始描述一致。青岛的马丁诺夫耳盲纽虫标本与原始描述形态一致,唯个体较小,其头触毛公式与在越南文峰湾报道的近似种Ototyphlonemertes cf.martynovi不同。标本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张剑  董路  张雁云 《生物多样性》2019,27(12):1291-1664
我国提议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新站址北侧3 km的阿德利企鹅(Pygoscelis adeliae)聚集繁殖地建立南极特别保护区, 对保护区边界的划分, 各国尚存争议, 尤其是对南湾(South Bay)的繁殖小种群是否具有遗传独特性, 是否应将其纳入保护区是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集了恩克斯堡岛海景湾(Seaview Bay)和南湾的阿德利企鹅样品, 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种群基因组学方法, 分析了恩克斯堡岛不同区域的种群遗传结构。发现恩克斯堡岛海景湾与南湾阿德利企鹅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 南湾阿德利企鹅不是独特的小种群; 海景湾高海拔区域个体与低海拔区域个体之间也没有显著的遗传差异, 推测该区域阿德利企鹅繁殖群体的分布格局与冰川堆积形成的阶地不具有显著相关性。本工作为恩克斯堡岛保护区和罗斯海新站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海洋局二所宁修仁同志于1982年去南极考察生物资源,采得外肛动物(苔藓动物Bryozoa)一号标本,经我们研究确认为一新种,定名为南极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antarctica,隶属于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唇口目(Cheilostomata)有囊亚目(Ascophora)拟小孔科(Microporellidae)。模式标本保存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1月,南半球的夏天,我国南极中山站近海,海冰还未消融。在离岸几百米的地方,几位考察队员铲去地上的浮雪,用铁钻钻透1~2米的厚冰,形成一个直径不足10厘米的冰洞,或者干脆找一个冰裂隙,垂下鱼钩和鱼线。等待不超过10秒钟,鱼竿上就会传来明确的拖拉和抖动的感觉,收起鱼线,鱼钩上总会挂着一条重约1 00克、体色稍黄、世界上除了南极海域外都不可能有的特殊鱼种——伯氏肩孔南极鱼(南极  相似文献   

8.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1981年开始派员去南极参加生物资源考察,采得不少苔藓动物,其中有七种采自南极达恩利角海区水深414米和726米处,是南极的新纪录,属于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裸唇纲(Gymnolaeinata),兹简述如下。1.斑枝胞苔虫Cellaria punctata(Busk,1852)(图1)形态特征群体白色,高20毫米左右,常左右二分支,形如木贼草,分支常在节间,并有几丁质丝状体,黏住二分支,系保护作用。个虫六角形,长0.36—0.4毫米,宽0.25—0.27毫米,相互密接,周围较隆起,分界线明显,中央较低洼。口半圆形,宽0.1毫米左右,口盖同形,由几丁质而成,左右两下缘略…  相似文献   

9.
南极风大最高每秒可达百米,南极寒冷最低可选零下892摄氏度.南极雪多.遇有阴天随时雪花飘飞。在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中国南极考察队员要生存要坚持常年考察必须拥有能够依身的站房。可以说把国内的任何建筑模式照搬到南极都是行不通的,不仅影响考察任务的完成.还会对考察队员生命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动态     
《化石》1987,(1)
南极发现树化石一提起南极,人们就会想到那里是冰的世界。南极冰层最厚处可达4000米以上,平均气温低于摄氏零下60度,树木花草荡然无存。但是美国考察队韦布等人最近意外地发现了属于三百  相似文献   

11.
正南极大陆的总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50米,其中98%以上的表面都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全球90%以上的冰雪总量都储存在南极,占全球淡水总量的72%,因此,南极冰层的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许多人对于南极冰盖是否会融化以及冰盖融化后会对地球上的其他地区产生多大的影响表现出极大的关切。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南极冰盖与全球海平面变  相似文献   

12.
海冰中的旺盛生命--南极冰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冰藻对南极海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直接贡献率超过20%,是南极磷虾等南极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地球上能够在海冰中旺盛生长的罕见的生物群落。单细胞的南极冰藻,在低温的海冰盐囊中能够生存,必须保证在温度下降时能够抑制冰晶的生长,避免冰晶生长破坏冰藻细胞(膜)的结构。因此,南极冰藻能够合成并分泌胞外的抑制冰晶生长的冰活性物质,是南极冰藻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黄海北部发现的两种纽鳃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5年9—11月,我们在黄海北部(38°30'—39°30'N、121°—124°E)发现大量的浮游被囊动物(Tunicata)。将采集的数千标本进行鉴定的结果,系梭形纽鳃樽(Salpa fusiformis)和贝克环纽鳃樽(Cyclosalpa bakeri)两种。鉴于贝克环纽鳃樽是我国的新纪录;这两种纽鳃樽是暖流的指标种,有助于了解我国近海海流和水团的动向;纽鳃樽的大量聚集与渔业有一定关系。现将所获资料报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极冰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冰鱼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白血鱼",其科学研究意义和商业价值也为全球所关注,但其年龄与生长研究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50年来南极冰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南极冰鱼基本分类及其在南极海域的地理分布。在总结南极冰鱼年龄与生长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渔获物体长频度法及钙化组织分析法等)的基础上,着重对南极冰鱼耳石处理及研究进行了归纳,通过耳石前处理(直接观察、燃烧和切割打磨)和轮纹鉴定等,对耳石研究中的耳石鉴龄方法、耳石形态学及耳石日轮等做了总结。通过总结南极冰鱼年龄与生长研究方面的困难和不足,如幼鱼耳石的处理方式及首轮形成的时间等,对今后中国开展南极冰鱼年龄与生长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米氏谜蚤在我国之发现及缩栉属(新属)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kwartz(1960)根据从苏联自鼠兔体上采到的一只雄蚤记述了米氏谜蚤(Aenigmopsylla mikulini Schwartz,1960)。雌蚤迄未发现。 著者于1958年10月自祁连山(海拔3,200米)大耳鼠兔(Ochotona macrotis)体上检获雄蚤一只;继于1959年9月复自甘肃酒泉北湾地区(海拔2,600米)藏仓鼠(Cricetuluslama)体上检获雌雄蚤各一。经鉴定均为米氏谜蚤。此乃本种在我国之新纪录,亦是雌蚤的旨次发现。为此,本文特将其形态加以记述。  相似文献   

16.
南大洋生态系统的特异性极为显著,栖息在该海域的鱼类资源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本地特征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耳石微化学记录了鱼类完整生活史过程,可以揭示鱼类生活史过程中经历的时空变化。利用耳石中微化学元素,可以解决鱼类生态学中,如产卵场和洄游路径推测、生活史过程重建、种群划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随着耳石微化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耳石微化学研究在海洋鱼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其他海区,目前南大洋鱼类耳石微量元素研究相对较少,仅涉及3科11种鱼类,约占南极鱼类总数的5%,且主要研究集中于商业性价值较高的鱼类,包括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鳞头犬齿南极鱼(D.mawsoni)、次南极电灯鱼(Electrona carlsbergi)、南极电灯鱼(E.antarctica)、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和侧纹南极鱼(Pleuragramma antarcticum)等11种南极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鱼类栖息环境重塑、种群划分以及生活史过程重建等三个方面。今后,更为先进的技术,如微计算断层扫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将为南极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撑。考虑到南大洋鱼类多数具有典型的环南极分布特征,可通过耳石微化学技术进一步探究鱼类产卵场推定以及环极连通性等,并进一步阐释南极鱼类的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关工作也将为南大洋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有效管理提供支撑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正帝企鹅以其神圣庄严而黑白相间的外观而知名,一般身高1.3米,重25~45公斤。野生个体寿命约20岁,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活到50岁。帝企鹅在外观上和王企鹅很相似,后者体型较小,生活在南极诸多偏远地带,而帝企鹅则沿着南极布满冰雪的海岸线集中为40个大群左右。帝企鹅是世界上潜水最深的鸟类,可达550米,在水下能待22分钟。它们的猎物有磷虾、鱼类和鱿鱼,而自身是虎鲸、  相似文献   

18.
《化石》1978,(2)
1975年,在南极谢伊木尔岛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组织的地质考察队发现绝灭了的企鹅化石。该化石高达1.8米,而现生的各种企鹅高仅0.3—1.0米。此外,地质学家们还发现了温带特有的枝叶繁茂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线状溶酶体(nematolysosome)的形成与分布及其与细胞骨架蛋白-纽蛋白(vinculin)的关系.方法用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D)及佛波醇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处理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纽蛋白及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酸性磷酸酶(ACPase)、电镜细胞化学及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方法研究线状溶酶体与纽蛋白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对照组神经元,组织蛋白酶D(标记溶酶体)与纽蛋白分布于胞质及突起内;在CD及PMA处理神经元,纽蛋白及组织蛋白酶D的分布呈向心性移动,但集聚的部位不同;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显示CD组及PMA组神经元内线状溶酶体均增多.结论组织蛋白酶D及纽蛋白在培养脊髓神经元内协同分布,CD及PMA均可引起二者分布的变化,提示纽蛋白可通过增强细胞内吞体/溶酶体系统活动而使线状溶酶体增加,也可通过促进丝状肌动蛋白聚合而影响线状溶酶体的形成及运动.  相似文献   

20.
正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它孤独地坐守在地球的最南端。其中,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被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故有"白色大陆"之称;其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人类已知的最为寒冷的高原大陆。南极大陆总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位于南极大陆边缘、与大陆相连的浮动冰层,即陆缘冰,又称"冰架",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另外,南大洋面积约为77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22%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