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1871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地球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在我国分布广泛(侯进慧等,2004),是由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的类群,因此是研究动物进化的好材料。目前,有关大鲵内脏器官的组织形态学及结构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霍军,程会昌,2003;方展强,2006),本文报道对其肺脏超微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中国大鲵卵泡闭锁过程和闭锁小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 ,大鲵闭锁小体是卵泡细胞侵噬卵母细胞并增殖形成细胞团 ,膜细胞未参与。在大部分卵泡处于缓慢生长期时 ,未发现卵泡闭锁现象 ;在 5、 6月份 ,卵巢内大部分卵母细胞进入卵黄形成前期 ,部分卵泡闭锁 ,但闭锁小体细胞的类固醇激素分泌结构特征不明显 ;在 7、 8月份 ,大多数卵母细胞处于卵黄形成期 ,闭锁小体细胞具有管泡状嵴线粒体、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脂滴、发达的高尔基体等。这些细胞学特征表明闭锁小体可分泌类固醇激素 ,以调节正常卵子的成熟。在大鲵中观察到的闭锁小体属于排卵前黄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鲵肝脏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展强 《四川动物》2006,25(2):228-230
应用透射电镜对中国大鲵的肝脏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观察表明,大鲵肝不具肝小叶,与其他脊椎动物有所不同.肝细胞含有单个卵圆形的核;细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囊泡、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等细胞器和内含物.胆小管由两个相邻肝细胞质膜凹陷围成,而肝血窦则由内皮细胞的胞质构成.胆小管腔和窦周隙内浸润许多由肝细胞发出的微绒毛结构.还发现了枯否氏细胞和贮脂细胞.还讨论了中国大鲵肝脏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大鲵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精子的超微结构,大鲵精子由头部(head),中片(midpiece)和尾部(tail)三部分组成。头部有棒状细胞核,核内染色质高度浓缩,细胞核前方呈细丝状,但非顶体结构。头部后端凹陷,称为植入窝(implantation fossa),植入窝内有线粒体和中心粒等细胞器结构,此区域为精子的中片。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和附属纤维(accessory fiber)组成,轴丝的外面具有波动膜。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与卵母细胞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卫平  任兆瑞 《遗传》2007,29(12):1429-1433
卵子发育、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细胞核成熟和细胞质成熟过程必须同步化, 才能保证卵子的正常受精和进一步的发育。作为细胞质内最重要的细胞器, 线粒体在卵子成熟过程中的分布的变化、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的能力以及线粒体DNA的含量和拷贝数或转录水平对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对卵子成熟过程中线粒体的分布和功能状况及线粒体DNA的研究, 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生殖生理, 并为解决辅助生殖技术中及克隆胚胎技术所面临的困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鲵机械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华  程红  付宏兰  马淑芳  白焕红 《动物学报》2001,47(5):587-592,T001
首次以透射电镜研究了大鲵成体(实验材料共两条)皮肤侧线器官中机械受器即表面神经丘和陷器官的超微结构,并在这两种感受器官之间进行了比较。它们都由三种细胞组成:周围的套细胞,底部的支持细胞以及中央的感觉细胞;且感觉细胞的游离面均有一根动纤毛和几十根静纤毛。但这两种器官在大小、各种细胞的数量、形状和排列上下不同,尤其是表面神经丘感觉细胞游离面纤毛具有双向极性,而陷器官体现为多向极性;表面神经丘的突触球集中分布于一个特殊的感觉细胞,而陷器官的每个感觉细胞基部都有一个突触球。  相似文献   

8.
研究东北梅花鹿初级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目的是为探索东北梅花鹿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规律提供组织学和形态学依据。本研究于2003年和2004年的6月初到8月末取3只、9月中旬到10月初取4只,共计7只健康经产2~3胎的成年东北梅花鹿卵巢;卵巢经2·5%戊二醛固定液固定后,切取约1mm3的卵巢皮质和直径0·5~1·5mm及1·5~3mm的卵泡作为电镜观察用材料;该材料经0·1MpH7·2的PBS漂洗、1%锇酸固定、不同浓度乙醇脱水后,再经Epon812和丙酮等量混合液浸透,最后用Epon812包埋制块,并用半薄切片机切成0·5~2μm半薄切片;再经亚甲基兰-天青Ⅱ染色后,在光镜下进行卵泡分类和卵母细胞定位;将经定位的材料用超薄切片机切成厚度为700~800的切片,经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记录并照相。观察时将卵泡依其直径大小、透明带的形成、卵泡腔的出现等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4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卵泡阶段,卵母细胞为较规则的圆形,质膜与卵泡细胞膜紧密相贴,有时形成桥粒,细胞器多分布于近核区,高尔基体不典型,线粒体多为圆形,嵴较少;在次级卵泡阶段,2~4层的卵泡细胞局部开始形成透明带,4层以上时形成薄的透明带,微绒毛斜伸入透明带内,方向不规律;在直径为0·5~1·5mm的三级卵泡阶段,卵母细胞的透明带增厚,各种细胞器在皮质区内数量较多,皮质区内高尔基体的数目增多,粗面内质网明显减少;在直径为1·5~3mm的三级卵泡阶段,卵母细胞的透明带继续加厚,微绒毛缩短变弯,开始从透明带退出,许多皮质颗粒开始排列在卵母细胞膜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鲵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85-1988年,在陕西秦岭,大巴山中,先后10个月共采集中国大鲵标本71尾,其中幼林40尾,成体31尾。经过剖胃,观察胃容物并称重,分析中国大鲵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解剖中空胃40尾,实胃31尾,中国大鲵是肉食性捕食动物,幼体以螃蟹,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成体以螃蟹,鱼,青蛙和水麝鼯等水生动物为食。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大鲵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物种,也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野生大鲵多栖息在山区溪流里,喜穴居,怕光怕声,以鱼蟹等水生动物为食,从数量上看,以陕西秦岭山区居多.大鲵经济价值极高,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因而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对大鲵的科学研究涉及多个...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大鲵肠道中发现卷尾属线虫三新种。它们是:大鲵卷尾线虫,新种Spironoura andrias sp.nov.;佛坪卷尾线虫,新种S.fopingensis sp.nov.;城固卷尾线虫,新种S.chenggu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和鲢鱼肉对大鲵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99±0.15) g的大鲵幼体48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55.67%,粗脂肪6.83%)和鲢鱼肉(粗蛋白18.03%,粗脂肪4.11%)共92d。结果显示:(1)饲料组大鲵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肌肉蛋白质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鱼肉组,饲料系数(FCR)和存活率(SR)在两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在大鲵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后,全鲵粗蛋白、皮肤胶原蛋白及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鱼肉组(P<0.05),而全鲵水分、粗脂肪与肌肉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鱼肉组(P<0.05)。(3)饲喂鲢鱼肉的大鲵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而两个试验组的胃H+-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饲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大鲵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鱼肉组(P&l...  相似文献   

14.
大鲵的水下发声与相关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丁 《水生生物学报》2005,12(5):544-549
无尾类两栖动物的复杂的声行为对其繁殖与物种的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有尾类除了少数种类可以发出 微弱的“吱吱”声或吠声外,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基本不发声的。但是,最近的基于解剖学的证据的研究显示隐腮 鲵科(Cryptobranchidae)可能是一个例外。为了检验这一假说,作者对实验室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的4只中国大鲵(An- drias davidianus)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不仅表明动物在水下发声,同时也观察到了与之相关联的行为。作者对进 一步在野生条件下开展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常和蛙病毒感染后大鲵血清和黏液蛋白图谱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鲵在感染蛙病毒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抗病毒反应, 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辅以密度分析, 对大鲵正常血清和感染血清、正常黏液和感染黏液的蛋白图谱分别进行测试比较。结果显示: 在正常血清(CS)、包括自然感染血清(NS)和人工感染血清(AS)在内的感染血清中,蛋白带集中在6080 kD, 其含量超过血清蛋白总量的42%; 正常血清在1457 kD 之间有16条蛋白带: 57、53、50、43、40、38、36、31、27、26、25、22、16、15.5、15 和14 kD, 其中正常与感染血清(包括NS和AS)比较, 有10条共有蛋白带: 57、43、40、31、27、26、25、15.5、15 和14 kD和4条差异蛋白带: 53、33、22 和16 kD。正常黏液(CM)和感染黏液(NM或AM)共有11条蛋白带: 116、100、75、57、53、45、27、18、17、16和15 kD, 但感染黏液多出7 条蛋白带: 90、52、43、32、26、20 和13 kD。还有些蛋白带含量出现变化, 如45 kD条带在CM中占总蛋白量的19.3%, 而在AM中仅占总蛋白的3.8%。研究证实蛙病毒感染能导致大鲵黏液和血清蛋白图谱发生变化, 也为深入探寻两栖类抗病毒相关的蛋白生物标记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山溪鲵卵黄发生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育辉  贾林芝 《动物学报》2002,48(4):534-542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不同发育时期卵母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特别注意了与卵黄发生相关的细胞器变化。结果表明,类核周体为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聚集的场所;线粒体自身也可演变成卵黄前颗粒,参与构成卵黄小板的成分;吞饮泡和髓样小体是卵母细胞利用外源卵黄物质的中间媒介。经过与其他动物卵黄发生过程相比较,认为非哺乳脊椎动物卵黄发生是卵母细胞在多种细胞器参与下整体活动的结果,不是经由单一的模式或途径形成,因此呈现发生上的多元化;不同物种在卵黄发生中分别采取与各自相适应的模式或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大鲵自然种群在河北省(含京津)分布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对野生动物种群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检索河北省(含京津) 境内92 个市县, 自明清时代至今的近200 卷册地方志和走访有关学者, 分析并确定在河北省境内并无大鲵自然种群的分布。在部分地区偶见大鲵成体, 乃为幼鲵自繁殖地被偶然携带至该地而异地育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黄山市大鲵资源古今及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程炳功 《四川动物》1998,17(2):56-57
本文记述了黄山市大鲵资源分布及其演变概况,大鲵资源枯竭的原因和对保护大鲵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野生大鲵及其人工繁殖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属Andrias“。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现存的两栖动物中最大的一种。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膨胀及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强度的增强,大鲵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内年龄结构趋向小型化。特别是由于大鲵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人为的捕杀导致了它的天然资源严重衰竭。随着大鲵人工繁殖及规模化繁育技术的成功,我国大鲵人工繁殖种群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开展大鲵保护遗传学的研究,对大鲵的人工增殖和种质资源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