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一文,命名为《太一生水》,其曰: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者,阴阳之所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相似文献   

2.
徐钦琦 《化石》2001,(4):24-25
在第8讲 ,我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揭示了生物进化之道”。具体地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究竟哪些论述揭示了生物的进化之道呢?我愿在此重申一遍 :它们是周易中的“与四时合其序”。黄帝内经中的“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始终也 ,死生之本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庄子中的关于“大年”的概念。难道这么简单的几段论述真的可以阐明生物史上的奥秘?难道西方那么多优秀的科学家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就靠这么几句话就可以获得成功?事实胜于雄辩 ,请看与宏年的四时变化相耦合的 ,生物界的三次大绝灭和三次…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哲学理论时期:心与脑,谁是生命的主宰我国古代长久以来认为"心之官则思"。《皇帝内经》中专论脑的内容不多,虽有"精明""神明"与"脑髓"相关的论述,但主导的体系是把心作为思维的器官。《灵枢·邪客篇》中明确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也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古希腊人也曾认为心理活动是心之功能,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思想过程主要  相似文献   

4.
承德原名热河,以水得名,最早以蒙古语命名为"哈伦告鲁",或"哈伦郭勒",汉语意译为"热河"。热河在一般地图上找不到它有踪迹,它是中国最短的河流。热河水清澈甘甜,滋润万物;热河水爱洒热土,品质人生;热河水自天地生成,千百年来涓涓不息,养育着一代代热河儿女,传承着不朽的热河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为什么需要水中国历来推崇水,称水为宇宙血液,生命源泉。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津液也。易经认为“天一生水”即“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还认为“天一藏于水”,即天地宇宙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全包幕、储藏在水中。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之于人不亦重呼?”  相似文献   

6.
“人体电磁兼容系统与电磁场处理水”一文分为三篇文章写,第一篇“I.人体电磁兼容系统”,已在《生物磁学》发表,本文是第二篇。水占人体总重量的70%左右,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人体的性能是由水的特性所决定。而我们研究电磁水之目的是为了人体的自然保健,因而本文专题讨论水。首先简介人们还不太注意的“水的异乎寻常的特性”,尔后讨论“电磁场对水的作用”,最后阐述“电磁水的特性”,尤其是“水感应电磁场”这一特性。有关水的问题广泛而且复杂,动态性强,太多数水的现象的研究应该服从于“统计学规律”,引入“量子力学”的处理方法是必要的,也简捷些。  相似文献   

7.
“人体电磁兼容系统与电磁场处理水”一文分为三篇文章写 ,第一篇“I.人体电磁兼容系统” ,已在《生物磁学》发表 ,本文是第二篇。水占人体总重量的 70 %左右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人体的性能是由水的特性所决定。而我们研究电磁水之目的是为了人体的自然保健 ,因而本文专题讨论水。首先简介人们还不太注意的“水的异乎寻常的特性” ,尔后讨论“电磁场对水的作用” ,最后阐述“电磁水的特性” ,尤其是“水感应电磁场”这一特性。有关水的问题广泛而且复杂 ,动态性强 ,太多数水的现象的研究应该服从于“统计学规律” ,引入“量子力学”的处理方法是必要的 ,也简捷些。  相似文献   

8.
基于根系诱导的细胞分裂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根系深度与旱后复水玉米(Zea mays)补偿性生长的关系。以苗期玉米为试验材料,从4月20日—6月3日,设置充分供水、充分供水且断根、旱后复水、旱后复水且断根4个处理。在玉米干旱胁迫结束时,即出苗后第28天对其进行断根处理,用薄背刀在盆纵向的中间位置水平横切,使根系完全断为两半以得到浅根系。结果表明:与充分供水相比,干旱抑制玉米生长,使其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大幅下降;未断根条件下,复水后,根系能感知水分刺激产生细胞分裂素,且细胞分裂素会经由伤流液转运至玉米叶片;叶片中细胞分裂素含量水平的增加能促进其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并可使玉米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增加,进而促进玉米复水后的较快生长;而断根条件下,深根被去除,复水后,浅根虽能感受水分刺激,但并不能产生大量细胞分裂素,进而导致叶片中细胞分裂素含量不能明显升高,净光合速率也不能明显增加,各部分生物量增加亦不明显,玉米不能够快速生长。总之,根系诱导的叶片细胞分裂素是旱后复水玉米补偿性生长的核心因素;而断根使得深根大量丧失,复水后玉米浅根系不易产生细胞分裂素,从而不能引起补偿性生长,即深根对玉米的旱后复水玉米补偿性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苗期有限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的补偿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作物调亏灌溉原理为基础 ,对夏玉米苗期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复水增加了夏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 ,提高叶片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复水 2天后 ,叶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即恢复到对照水平 ,部分时段 ,特别在下午 ,复水处理表现出高于对照的“反冲”现象。复水使苗期受旱的夏玉米株高、叶面积、地上 (下 )部分干物重和根系生长发育都恢复到或接近充分供水的植株生长水平。使其产量及构成因子与对照接近 ,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地提高了 2 4 7%。这为玉米中后期的水分管理 ,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也提供了一种便于广大农民掌握的简单易行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水,生命之源。在侗族同胞集居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平日村,有一个"感恩自然、架水祈福"的故事。这里每年正月初一,都要举行盛大的"架水节"活动,寨子里的长老说,这一习俗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沿袭了200多年。  相似文献   

11.
母骡产駏     
马和驴是马属动物里的两个生物种。马和驴杂交,称为种间杂交。母马公驴所生的第一代杂种称为骡,母驴公马所生的第一代杂种称为駃騠。駃騠一词现多不用,一般称为驴骡,以和母马公驴所生之骡相区别。在我国古籍中,最先提及骡的是<吕氏春秋>。唐代出土的彩陶骡,可以说是骡的最早模型。在外国,<圣经>里也提到过骡。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看出,骡在当时已是普通的役畜了。  相似文献   

12.
关于睡眠,前文(见《化石》1990—3期:“人类睡眠之谜”)已作过一些介绍。其实,睡眠之谜还远未揭开,而且一直在困扰着人们。人为什么要睡眠?睡眠是怎样发生的?诸如此类的简单大问题,就连学者和科学家们也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但人类对于睡眠的研究和探索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坚持不懈的热情与努力业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展示给我们的前景是极为可观的。一、从阴阳消长到本能适应受古代哲学和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我国古代一些学者曾试图从阴阳平衡的观点来认识和解释睡眠现象,提出过阴阳睡眠学说。认为“天”有昼夜(阴阳),人有阴阳(人体昼夜),人通过觉醒与睡眠之态与日月阴阳相应和协调一致,以达到阴阳消长平衡。如《灵枢·口问篇》中就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之说,并认为如此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共阴阳,则有益于健康。否则,若阴阳(昼夜)失调,睡眠异常,“昼不精,夜不瞑”,不利于健康。可见,古人是强调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喀斯特地区适生种青冈栎幼苗对“干旱-复水”环境的适应机制,以当年生青冈栎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4 种土壤干旱胁迫强度[对照(–0.1 MPa)、轻度干旱(–0.5 MPa))、中度干旱(–0.9 MPa)和重度干旱(–1.5 MPa)]及复水处理对叶片的水分状况、光合、叶绿素荧光和解剖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干旱胁迫加剧,叶片相对含水率、水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显著降低,而气孔限制值(Ls)显著增加;轻度胁迫下各光合参数以及轻中度胁迫下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均不受显著影响。复水后,各干旱处理叶片水分参数、Pn、Tr、Gs、Ci、WUE均比复水前提高,Ls比复水前降低;轻度胁迫复水后叶片水分和光合参数均优于对照,中度胁迫仅Ls未恢复到对照,重度胁迫复水后叶片水分和光合参数均未恢复。(2)随干旱胁迫加剧,叶片初始荧光(Fo)显著增加,而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显著下降,且在轻度胁迫下均与对照显著差异。复水后,各干旱胁迫Fm、Fv/Fm和Fv/Fo比复水前提高,而Fo均略低于复水前,轻度胁迫复水后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恢复到或优于对照,中度和重度胁迫复水后Fo未恢复到对照,且重度胁迫复水后Fv /Fm仅为0.75。(3)随干旱胁迫加剧,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气孔密度、主脉导管直径均显著增加,叶片气孔器长度、宽度、开口面积、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降低,而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和主脉厚度均表现为中度>轻度>对照>重度。复水后,仅各干旱胁迫处理的气孔开口面积和主脉厚度比复水前显著提高;轻度胁迫复水后叶片结构参数也均恢复到或优于对照,中度胁迫复水后气孔开口面积仍显著低于对照,重度胁迫复水后气孔开口未能恢复打开,主脉厚度也低于对照。因此,青冈栎幼苗有耐旱性和旱后恢复能力,适合作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树种,但在青冈栎幼苗抚育阶段应免受中度以上干旱胁迫(–0.9 MPa),以利于其旱后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4.
Liu JC  Zhong ZC  He Y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836-2840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适生物种柏木对“干旱-复水”环境的适应机制,以柏木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其活性氧清除系统及复水后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随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柏木幼苗相对含水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胁迫初期(2周)复水后,MDA含量下降到对照水平,而胁迫中期(4周)和末期(6周)的严重干旱复水后不能降至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持续上升,复水后,SOD活性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POD和CAT在轻度干旱下复水降至对照水平,而重度干旱后复水则下降幅度较小.轻度胁迫能够提高柏木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膜脂过氧化,抵抗水分胁迫,且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严重干旱会使其膜结构严重受损,无法完成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选用2个抗旱能力相似但旱后恢复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玉米品种‘P3’和‘郑单958’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在苗期进行干旱及复水处理,通过测定其生长、水分状况、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生理生化响应与旱后恢复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抗旱性相同的2个玉米品种在干旱复水后的生长恢复能力表现为‘P3’显著强于‘郑单958’。(2)干旱胁迫后,‘郑单958’和‘P3’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但‘P3’能维持较高的叶水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含量。(3)经干旱胁迫复水后,‘P3’的净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气孔导度恢复速度快于‘郑单958’,说明‘P3’光合损失恢复能力高于‘郑单958’。研究表明,玉米品种‘P3’的旱后复水生长恢复能力较强,因‘P3’在干旱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Fv/Fm值和叶绿素含量,光系统的损伤较轻,而且复水后也能较快的恢复;在干旱过程中减轻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系统的伤害是旱后复水快速恢复生长的基础,而在复水后快速修复光系统损失能够加快植物复水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块茎膨大期不同程度干旱后复水的源库补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后复水的补偿效应在多种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都存在,是植物抵抗逆境胁迫和伤害的重要自我调节机制,也是对有限水分高效利用的体现.本研究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进行两轮干旱后复水处理,明确马铃薯补偿效应产生的干旱胁迫阈值,并从源-库角度探索马铃薯旱后复水补偿效应产生的缘由.试验选取‘大西洋’马铃薯脱毒组培苗为材料,设置充分供水(W)、轻度干旱后复水(D1-W)、中度干旱后复水(D2-W)和重度干旱后复水(D3-W)4个水分处理并经过两个循环.结果表明:在经过两轮轻度干旱复水后,马铃薯产量表现出超补偿效应,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比充分供水分别提高了17.5%和6.3%;中度水分胁迫表现出近等量补偿效应,产量与充分供水差异不大,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8.4%;而重度水分胁迫没有表现出产量补偿效应.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均降低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面积等源的大小和活性,而在复水后,轻度和中度胁迫出现了超补偿和补偿效应,增强了源的供应能力.同时,适度干旱后复水显著增强了块茎(库)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提高了库活性,进而表现为块茎平均重量的增加.综上,马铃薯块茎膨大期适度的水分亏缺在复水后源-库均存在补偿和超补偿效应,以此来弥补干旱带来的损失,最终在产量上表现为补偿或者超补偿效应,并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金钟藤和葛藤在干旱与复水条件下的生理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来入侵种金钟藤和本地种葛藤进行干旱胁迫和水分恢复处理,比较了两种植物抗氧化酶(SOD、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两种植物SOD、CAT活性均高于复水后,金钟藤高于相同处理下的葛藤;金钟藤在干旱与复水条件下的MDA含量无差异,而葛藤干旱下高于复水后,不同处理下葛藤均高于金钟藤;干旱条件下金钟藤比葛藤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膜脂过氧化水平明显较低,MDA与SOD、CAT呈明显的负相关。两种植物在复水后Fv/Fm、ETR与ΦPSⅡ值均显著高于干旱时,葛藤变化程度略大于金钟藤。复水后金钟藤的NPQ值增加而葛藤降低,且干旱时葛藤大于金钟藤,复水后金钟藤大于葛藤。综合比较,金钟藤比葛藤对干旱的生理适应能力强,这可能是其入侵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竹子和松、梅被并誉为"岁寒三友",和梅、兰、菊一样有"君子"之称。它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审美价值,是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植物,也是庭院观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历代诗词书画的绝妙题材,也是人格模拟的特别对象。笔者曾于2012年12月创作《咏竹》一首,试图简要概括竹子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四时常青笑岁寒,百年披翠话荫凉;高风亮节凌云志,虚怀若谷君子量;扶老携幼胸怀广,遮风挡雨情意长;爆竹呈瑞送吉祥,凤尾罗拜报平安。  相似文献   

19.
在土壤干旱胁迫进程中,白桦实生苗叶片的自然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含水量的总的变化趋势与自然含水量相同;束缚水含量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显著升高,复水后,三者又重新恢复至正常水平。随着土壤水分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现减少趋势,复水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又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白桦实生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复水后可溶性糖含量降至趋于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通过10% PEG-6000短期处理水培7~8 d的玉米(Zea mays L.)幼苗以及水分胁迫处理48 h后短期复水两个过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水分胁迫及复水处理数小时后成熟根段和幼嫩根段中4种主要玉米质膜水通道蛋白(ZmPIPs)的mRNA相对含量变化,以研究环境水分条件变化对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结果显示:正常水分条件与胁迫48 h后根成熟区和幼根区段的4种ZmPIPs的mRNA含量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周期规律,成熟根段中ZmPIPs的mRNA相对含量峰值出现在白天中午,而幼嫩根段中则在中午左右最低.水分胁迫后数小时内根中ZmPIP2;5明显下调而其他ZmPIPs变化不大;复水后幼根区段4种ZmPIPs的mRNA相对含量均大幅上调,而根成熟区的ZmPIP1;2和ZmPIP2;5却下调.研究发现,玉米植株对环境水分条件适应后,根成熟区段和幼嫩区段中4种PIPs转录调节的昼夜日变化规律相反;短期水分胁迫及复水时其根不同区段中ZmPIPs也进行着差异性转录调节;推测玉米根不同区段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可能是这些差异的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