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研究报道产自川西松潘县红土坡的中新统马拉墩组孢子花粉植物群。迄今为止,人们关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新近纪古植被的所知甚少。红土坡马拉墩组孢粉组合的总体特征是榆科(Ulmaceae)、桦木科(Betulaceae)以及松科(Pinaceae)花粉比较丰富,蕨类孢子稀少。被子植物花粉在整个组合中含量最高,占孢粉总数的52.4%—84.4%;其次是裸子植物花粉,占13.8%—44.1%;蕨类孢子仅占1.2%—5.1%。被子植物中以榆科和桦木科花粉最多。榆科花粉可达孢粉总数的14.7%—28.8%,其中绝大多数是榆属(Ulmus),其他可能包括少许榉属(Zelkova)。桦木科花粉含量也很高,达12.6%—25.7%,主要为桦木属(Betula)和桤木属(Alnus)。此外,杨柳科(Salixaceae)、山毛榉科(Fagaceae)以及胡桃科(Juglandaceae)也有一定含量。这样的孢粉组合代表了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与此组成相同或相近的森林在我国现代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植被中很难见到。根据和同期与红土坡纬度相当地区的孢粉组合的对比,推测在早中新世当地的海拔高度已经超过1000 m,甚至达到2000 m左右,也即已经接近或仅略低于当地现今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炭系孢粉组合带序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中唯一的在石炭纪发育有欧美植物区,华夏植物区,安加拉植物区和风瓦纳植物区植物群的国家,并以欧美-华夏植物群最为发育,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华北和西北(新疆,甘肃,宁夏)的石炭系孢粉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古物 系孢粉组合带序列方案(计15个孢子带),描述了各带的特征,依据孢子带的对比和同层所产动物化石,讨论了它们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文中研究报道产自川西松潘县红土坡的中新统马拉墩组孢子花粉植物群。迄今为止,人们关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新近纪古植被的所知甚少。红土坡马拉墩组孢粉组合的总体特征是榆科(Ulmaceae)、桦木科(Betulaceae)以及松科(Pinaceae)花粉比较丰富,蕨类孢子稀少。被子植物花粉在整个组合中含量最高,占孢粉总数的52.4%—84.4%;其次是裸子植物花粉,占13.8%—44.1%;蕨类孢子仅占1.2%—5.1%。被子植物中以榆科和桦木科花粉最多。榆科花粉可达孢粉总数的14.7%—28.8%,其中绝大多数是榆属(Ulmus),其他可能包括少许榉属(Zelkova)。桦木科花粉含量也很高,达12.6%—25.7%,主要为桦木属(Betula)和桤木属(Alnus)。此外,杨柳科(Salixaceae)、山毛榉科(Fagaceae)以及胡桃科(Juglandaceae)也有一定含量。这样的孢粉组合代表了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与此组成相同或相近的森林在我国现代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植被中很难见到。根据和同期与红土坡纬度相当地区的孢粉组合的对比,推测在早中新世当地的海拔高度已经超过1 000 m,甚至达到2 000 m左右,也即已经接近或仅略低于当地现今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南部重庆合川炭坝剖面须家河组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共计73属150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孢子41属89种,裸子植物花粉29属56种,苔藓植物孢子1属3种,藻类化石2属2种。建立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Lunz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组合(简称DLC组合),并进一步分为下亚组合和上亚组合。根据孢粉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代延限及与国内外有关孢粉组合的对比,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晚期,相当于诺利期—瑞替期(Norian—Rhaetian),并且倾向于瑞替期(Rhaetian)。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南部重庆合川炭坝剖面须家河组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共计73属150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孢子41属89种,裸子植物花粉29属56种,苔藓植物孢子1属3种,藻类化石2属2种。建立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Lunz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组合(简称DLC组合),并进一步分为下亚组合和上亚组合。根据孢粉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代延限及与国内外有关孢粉组合的对比,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晚期,相当于诺利期—瑞替期(Norian—Rhaetian),并且倾向于瑞替期(Rhaetian)。  相似文献   

6.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249井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249井九佛堂组孢粉材料是目前所知辽河盆地孢粉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且保存最完好,可确定63属,包括蕨类植物孢子40属和裸子植物花粉23属;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可称其为Cicatricosisporites Concavissimi sporites Classopollis孢粉组合,具有裸子植物花粉相对含量明显较高、分异性较低,而蕨类植物孢子分异性明显较高、相对含量较低的特点;该组合与辽西九佛堂组、内蒙古二连盆地赛汉塔拉组一段的孢粉组合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本文资料可弥补辽河盆地九佛堂组孢粉组合的空白,并为深入认识我国北方区九佛堂组沉积时期植物群特征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云南禄劝大根村一平浪煤系舍资组孢粉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占54.5%,稍为超过裸子植物花粉(45.5%)。孢子中以 Leiotriletes,Concavisporites,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Gra-nulatisporites,Converrucosisporites 和 Cibotiumspora 为主;花粉中以 Ovalipollis,Ricciisporites,Alisporites,Cycadopites 和 Psophosphaera 为主,尚有一定数量的 Rhaetipollis,Taeniaesporites,Protohaploxypinus 和 Striatopiceites。由于欧亚和北美大陆晚三迭世诺利-瑞替期孢粉组合通常都具有上述特征,笔者认为禄劝舍资组的地质时代应属诺利-瑞替期。当时的气候湿热,与现今东南亚相似,属热带-亚热带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钱家店盆地早白垩世协尔苏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钱家店盆地协尔苏组孢粉组合(共有孢粉化石40属、62种)进行了分析研究。组合是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平均占70—72%),其中以松柏目两气囊花粉含量较高,松柏目无囊花粉含量次之,松柏目单囊花粉含量较少;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较少(平均仅占28—30%),以海金沙科孢子种类多种多样,含量较高为特征,桫椤科光面孢子的含量次之。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协尔苏组组合的时代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Barremian)。根据孢粉植物群反映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型。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分布广泛,在库车凹陷和塔西南区发育最好。目前对库车凹陷的三叠纪和侏罗纪孢粉植物群研究较为深入,而对塔西南区侏罗纪孢粉化石专题研究不多,尚未建立孢粉组合。作者基于塔西南区乌恰中侏罗统塔尔尕组发现的孢子花粉33属48种的研究,建立了塔尔尕组孢粉组合。该组合以掌鳞杉科花粉Classopollis的优势和真蕨目桫椤科孢子Cyathidites的繁盛为特征,并含有丰富多样且颇具侏罗纪色彩的孢子花粉化石类型。该组合与西欧和俄罗斯巴柔期至巴通期孢粉组合以及北美和澳大利亚巴柔期至卡洛夫期孢粉组合可以进行对比;与我国新疆库车恰克马克组、陕西延安直罗组和湖北兴山沙溪庙组等孢粉组合也可对比。根据孢粉学证据,塔尔尕组的时代应属于中侏罗世晚期(巴通期至卡洛夫期)。当前孢粉植物群支持我国侏罗纪南北植物地理区系之西端分界之划分方案,即塔西南乌恰处于界线以南,而库车处于分界以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描述的二迭纪、三迭纪腕足类化石,是祁连山地质志第四卷第四分册的补遗部分,对过去已发表的某些属种提出修正的意见。材料是杨遵仪教授带领的祁连山上古生代地层队,于1957年在青海天峻县羊康盆地采集的。该队所实测的二迭系和三迭系剖面,位于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羊康盆地南二公里布哈河东西两岸。河的西岸主要发育石炭系,河的东岸主要发育二迭系和三迭系。石炭系形成低山丘陵,二迭和三迭系形成中极山区。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北倾,倾角一般在20°左右。现将地层剖面和化石层位(插图1)自新而老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提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风城组主要形成于碱湖环境,含有优质生烃母岩。对玛页1井风城组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建立了Protohaploxypinus perfectus–Lunatisporites tersus (PT)孢粉组合。该组合包括20属29种孢粉化石。PT组合以双气囊具肋花粉占主导,蕨类孢子含量很低为特征;孢粉母体植物类群以裸子植物门种子蕨盾籽目为主,其次为松柏纲松柏目。该组合与准噶尔盆地南缘塔什库拉组上部至乌拉泊组的Crustaesporites–Protohaploxypinus–Hamiapollenites孢粉组合可以对比,均以双气囊具肋花粉为主要特征,又同时出现重要的属种Gardenasporites bilabiatus,Triangulisaccites boleensis和Hamiapollenites saccatus。孢粉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玛页1井风城组PT组合的时代很可能属于石炭纪宾夕法尼亚亚纪卡西莫夫期至二叠纪乌拉尔世阿瑟尔期,玛湖凹陷区整个风城组沉积时代晚于宾夕法尼亚亚纪巴什基尔期,其上部可能包含部分乌拉尔世阿瑟尔期沉积。风城组黑色页岩中...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盆地东北缘宣汉七里峡剖面须家河组进行了详细的孢粉学研究,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共计59属113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孢子35属62种,裸子植物花粉22属47种,苔藓类植物孢子1属3种,以及藻类化石1属1种。据此建立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Lunz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组合(简称DLC组合),并进一步分为上、下两个亚组合。根据孢粉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代延限及与国内外有关孢粉组合的对比,提出其地质时代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Norian—Rhaetian)。该孢粉植物群反映了一个以蕨类植物的真蕨类、石松类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类和苏铁类群等占主导且较为繁盛的植被面貌,揭示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内蒙古准格尔旗黑岱沟太原组上部6号煤层3个煤样中的孢粉,共发现孢粉27属43 种,包括藻类胞囊3属3种,称之为Punctatosporites minutus-Thymospora thiessenii-Laevigatosporites minutus组合.组合以蕨类植物孢子占绝对优势(98%),其中以真蕨类(尤其辉木Psaronius之类)的小单缝孢子(约>50%)为主,种子蕨次之,楔叶类居第三位,乔木石松类孢子和科达类花粉极少.这种情况在华北"太原期"甚至整个二叠纪煤层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与华北几个地点已知煤核中植物化石以鳞木类或/和科达类占优势形成鲜明反差,也与欧美区晚石炭世早期煤层孢粉有重要区别,但却与美国晚石炭世晚期(Stephanian)煤层孢粉植物群近似.结合已有原位孢子资料,推论有关母体植物的古生态和华北二叠纪的成煤植物,并尝试解析形成上述反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西部石炭纪和二迭纪动物羣在从前几乎没有做过研究。有关该地区腕足类化石描述的著作很少,并且所描述的化石通常都是采自各另散露头,往往与剖面对不起来。值得提及的是:凯德尔(Keidel,1906)和葛罗伯(Grober,1908,1909)关于天山的著作;德提拉(De Terra,1932)关于昆仑以及杨遵仪(1948)关于天山东部的著作等。在赵亚曾(1927,1929)的著作中亦曾描述了一些甘肃的种类。近年来,在中国西部广大地区,主要是新疆展开了1:200,000的地质测量工作。在测  相似文献   

15.
南昌西山泥炭沼泽分布甚为广泛。是我国南方较为典型的泥炭沼泽之一。我们进行了三个钻孔的泥炭孢粉分析,找到种类众多的孢粉,孢粉组合中以松属(Pinus)和栲属(Castanopsis)花粉占优势,枫香属(Liquidambar〕、桤木属(Alnus)、柃木属(Eurya)、柳属(Salix)、冬青属(Ilex)、栎属(Quercus)、杨梅属(Myrica)、乌桕属(Sapium)、杉木属(Cunninghamia)等也有相当数量。草本花粉和孢子在组合中属于次要地位,草本花粉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为主,水生植物花粉也有一定的数量。孢子是以蕨属(Pteridium) 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占多数。孢粉组合反映常绿阔叶-常绿针叶和杂有少数阔叶落叶的混交林。洗药湖泥炭的孢粉分析,清楚地反映了全新世时期西山地区森林发展史具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栲属为主的森林,第二阶段以松属为主的森林,第三阶段以桤术属和松属为主的混交林,第四阶段混有栲属、栎属的松树混交林。从森林演替的历史看出,西山泥炭沼泽的形成开始于全新世的大西洋期。  相似文献   

16.
岩石组合特征和同位素数据表明,松辽盆地来D13井137.0—142.0m井段属于早白垩世晚期(Aptian—Albian期)营城组。104.2—137.0m井段光山核桃粉(Caryapollenites simplex)-拟榛莫米粉(Momipites coryloides)-朴粉未定种(Celtispollenites sp.)-具缘铁杉粉(Tsugaepollenites igniculus)组合特征可以与前人的大安组孢粉组合特征对比,反映的都是暖温带至北亚热带中生气候,而与晚白垩世嫩江组的孢粉组合特征截然不同,应该确定为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的大安组。54.2—104.2m井段小蒿粉(Artemisiaepollenites minor)-拟桦粉未定种(Betulaceoipollenites sp.)-枥粉未定种(Carpinipites sp.)-水龙骨单缝孢未定种(Polypodiaceaesporites sp.)组合特征可以与前人的泰康组孢粉组合特征对比,反映的都是暖温带至北亚热带中生偏旱气候,这与前人依据岩石组合特征确定为泰康组的结论一致,孢粉组合时代分析表明,该井段沉积的时间为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初期。研究结果丰富了松辽盆地新近纪孢粉地层学内容,为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井下新近纪孢粉地层学对比提供了新资料,也为邻区新近纪生物地层学对比以及古植被和古气候分析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热带地区环境变化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显得越来越重要,热带地区的古环境记录,特别是孢粉记录是恢复过去气候的重要方法,东亚热带地区在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影响下,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山地植被带的垂直升降,因此,定量恢复热带地区第四纪植被垂直移动的幅度,以及作为古气候的替代性指标进行数量化转换是热带地区孢粉研究的关键,然而,我国热带地区现代孢粉雨和植被的关系研究程度较低,给热带第四纪孢粉古生态的恢复和对比带来困难,本研究较系统地总结了海南岛从低地平原到五指山1860m的垂直植被带表土的孢粉散布规律,为热带地区孢粉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孢粉组合的变化与垂直植被带紧密相关,孢粉的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其中针叶类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蕨类孢子则相应减少,在低地和低山丘陵,孢粉组合显示出为干扰的影响,如防风雨的主要树种木麻黄(Casuarina),行道树台湾相思(Acacia richii)和人为砍伐后大面积生长的芒箕(Dicranopteris)群落等在一些孢粉谱中特别高,尽管如此,孢粉组合反映的垂直植被带变化仍然是清楚的,海南岛由下至上可划分出5个表土孢粉组合带-低地人类强烈干扰带(<400m):Mallotus,Casuarina,Pinus,Myrica,Palmae,Poaceaae,Dicranopteris:--低地质陵地带(400-800m):Quercus,Castanopsis,Mallotus,Myrica,Platea,Meliaceae和大量孢子(包括Dicranopteris);--山地下带(800-1200m):Castanopsis,Quercus,Podocarpus,Dacrydium,Cyathea和单缝孢子;--山地上带(1200-1600m):Dacrydium,Pinus,Altingia,Quercus,Castanopsis;--山顶带(>1600m):Pinus,Rhododendron,Dacrydium,Symplocos.  相似文献   

18.
在长白山北坡5个垂直植被带的林下采集29个表土(苔藓)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同时将其结果作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除个别样品,在长白山垂直植被带的孢粉组合中乔木花粉占优势,其中以松属和桦木属最多,在各植被带均有分布.松属花粉最高含量出现在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带的孢粉组合中;桦木属花粉则大量见于亚高山岳桦林带和以栎桦为主的阔叶落叶林带,但前者伴有耐寒、早的小灌丛杜鹃花属花粉,而在后者中则见有大量蕨类孢子.阔叶落叶林带的孢粉组合是以类型多、百分含量高的落叶乔木花粉和大量蕨类孢子为特征.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孢粉组合中出现数量众多的云杉属花粉.在高山苔原带孢粉组合中虽然乔木花粉略占优势,但极少或不见蕨类孢子,与其他植被带比较,草本植物和小灌丛花粉明鲜较多,其中杜鹃属花粉含量在草本中占优势,其中出现苔原带的指示花粉--仙女木属.  相似文献   

19.
朝鲜安州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朝鲜安州盆地下白垩统龙盘组孢子花粉34 属59 种(包括2 新种),并根据孢粉组合讨论了地质时代和古气候特征。龙盘组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次之,出现少许原始被子植物花粉。松柏纲花粉在组合中占绝对优势;海金沙科和莎草蕨科孢子则在蕨类中占优势。根据孢粉组合,龙盘组的时代应属早白垩世巴列姆期至阿普第期;安州盆地当时气候温暖偏干,属亚热带半干旱型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下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下亚群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次对青海中部下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下亚群孢粉组合进行综合研究。共发现孢粉:下岩组59属89种(包括1新种),按在组合中百分含量的平均值,蕨类植物孢子占55.71%,裸子植物花粉占36.3%,疑源类9属2种占7.36%,称之为Lundbladispora-Cycadopites-Veryhachium组合;上岩组86属119种(包括3新种),蕨类植物孢子占46.03%,裸子植物花粉占31.91%,疑源类13属16种占21.64%,称之为Limatulasporites?Cycadop-tes?Tubermonocolpites-Micrhystridium组合。上述孢粉组合特征,大体可与国内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对比,因此,巴颜喀拉山群下亚群的时代应属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