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尾尺蠖 (OurapteryxebuleatMoore) ,属鳞翅目 ,尺蛾科。又名寸寸虫 ,拱拱虫。川尾尺蠖食性杂 ,最近发现在贵州危害茶树。川尾尺蠖一年发生两代 ,以老龄幼虫在枝条或叶片上越冬 ,越冬代成虫在湄潭地区于 5月上旬出现 ,第二代成虫于 9月上旬至 1 0月下旬陆续羽化产卵 ,9月下旬至 1 1月上旬孵化进入越冬。 1 995年 8月于贵州湄潭茶园获得自然死亡的川尾尺蠖幼虫 ,经分离鉴定是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1 材料与方法1.1 多角体的分离纯化将自然死亡的病死虫体充分捣碎 ,以 50 0r/min离心 3min ,除去沉淀 (细胞碎片…  相似文献   

2.
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属鳞翅目毒蛾科,是福建省沿海木麻黄(Casuarinasp.)防护林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年来在4—6月间,特别是在5月底至6月初,木麻黄林内出现大量木毒蛾幼虫自然感病死亡,经鉴定主要病原体是核多角体病毒。现将其形态,感染力测定和病毒保存等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呈不规则多面体,大小差异较大,大多数在0.8-2.1μm之间;病毒粒子在多角体内随机分布,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结构,有12个顶体,每个顶上均有一个球状结构,平均直径约为60nm。经SDS-PAGE分析,多角体蛋白由一条分子量为31kD之间。多角体蛋白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及酪氨酸,而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较少,其碱性氨基酸与酸性氨基酸之比为1.43。病毒核酸对RNase和DNas  相似文献   

4.
松茸毒蛾Dasychire axutha Collenette是广东马尾松的另一重要害虫。1980年7月,我们在阳江林场东岸分场的马尾松林中,发现松茸毒蛾幼虫暴发性流行罹病死亡,流行面积达2000余亩。患病死亡之幼虫,有一部分为核多角体病毒所致(苏星等,1983);但在死亡幼虫中有相当一部分虫体萎缩,尾部多粘留一粒灰白色粪便,多掉落在树头周围,这种萎缩型的松茸毒蛾虫尸,经解剖观察,体壁完好、坚韧,中肠呈现乳白色;用中肠作涂片并以苦味酸——氨基黑染色,置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含有大量的染成深蓝色的多角体,经室内感染试验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证明此病原物为质型多角体病毒。该病毒病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现将其形态、室内外感染试验及超低容量试验等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酵母基因组DNA的两个简易制备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酵母基因组DNA的制备一般需要制作原生质体。我们基于丝状真菌的方法[1,2 ] 发展了 2个酵母基因组DNA的制备程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菌种 野生酿酒酵母菌种G1M 2 34为本中心周惠副教授惠赠。1.2 方法1.2 .1 酵母基因组DNA制备方法 ①方法 1:接种酵母菌种于无菌的 5 0mLYPD或SD培养基 ,在30℃生长至对数生长晚期。滤液 4 0 0 0r/min离心10min。菌体用液氮碾磨破壁。加 7mLDNA缓冲液 (10 0mmol/LTris HCl,pH 8.0 ,10mmol/LED TA ,1%SDS)。混匀 ,6 5℃保…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Spodopteraexiguanuclearpolyhedresisvirus,SeN PV)美国分离株的形态学观察、宿主范围的测定、活体生物测定及其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山大学分离株的毒力、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比较等研究结果。以喂饲法用SeNPV美国分离株感染 4龄初甜菜夜蛾幼虫 ,收集具典型病症的虫尸并提纯多角体。取纯多角体进行包埋、切片。电镜观察表明 ,此甜菜夜蛾NPV为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用SeNPV美国分离株以 1 .3× 1 0 7PIBs/mL分别感染甜菜夜蛾…  相似文献   

7.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新分离的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eneria orient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其多角体为四边形、五边形、大小在1.06—2.42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385×55nm。室内感染蜀柏毒蛾幼虫其死亡率达9S%具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8.
木毒蛾复合病毒制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对木毒蛾幼虫的复合感染试验,以及三种病毒最佳配比的筛选试验,发现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核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按6:3:1混合后防治木毒蛾效果最佳。同时通过添加适量936乳油和人工大田繁殖木毒蛾病毒,较好地解决了病毒制剂的室温保存问题和毒源生产问题。复合病毒制剂的林间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防治效果好,配制容易,成本低廉,不污染环境,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9.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对舞毒蛾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翠  马可 《昆虫学报》1993,36(3):272-276
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1.3X104-1.3X106多角体/毫升对舞毒蛾(Lymantri dispar)五龄雌雄幼虫分别进行感染后发现,除获得死亡率的不同外,存活个体化蛹数及雌雄比例亦发生变化。雌雄比例倾向于雄性。电镜照片显示在雌性幼虫中被侵染的组织包括脂肪、气管基底膜、腹神经节、胸腺、卵巢及大脑,而胸腺、卵巢和大脑被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报道很少。使用免疫金颗粒标记技术测得细胞核中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其抗体间具有强烈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木毒蛾是福建沿海地区防护林树种木麻黄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成为国际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潜在可能性。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xylin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LyxyMNPV)是高效控制木毒蛾的优良天敌资源,具有高度安全性。建立LyxyMNPV的PCR快速检测技术,有利于该虫防治技术及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方法】根据LyxyMNPV基因组中的特有基因gp13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法扩增该目的基因片段并测序检验,建立LyxyMNPV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结果】以GAL为引物的PCR检测技术对LyxyMNPV基因组的灵敏度可达1 fg·mL-1,对多角体悬液浓度检测最低量可达5.0 PIB·mL-1,可明确区分LyxyMNPV和其他7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该体系同时适用于感病木毒蛾的不同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检测,以及环境样本(包括土壤、树枝和寄生蜂)的检测。【结论】成功建立了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性的LyxyMNPV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LyxyMNPV的快速检...  相似文献   

11.
甘蓝夜蛾(Barathra brassicae Linnaeus)为分布较广的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和棉、麻、豆类等作物。1979年6月,从泰安市省庄公社油菜地自然病死的甘蓝夜蛾幼虫上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室内感染和田间试验表明毒力较强,对家蚕安全。对该病毒的多角体观察国内已有报道,四年来,我们又对此株病毒的分离、形态特征和杀虫效果等方面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金颗粒标记鉴定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翠  马可 《昆虫学报》1991,34(1):7-12
用免疫电镜金颗粒标记技术准确、快速地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核型多角体病毒抗原进行了定位和鉴定.舞毒娥病毒的多克隆抗体与同源的多角体抗原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亲和性,但与不同源的松柏锯角叶蜂(Neodiprion sertifer)病毒多角体抗原仅有极微弱的交叉反应.舞毒蛾病毒粒子和核衣壳抗原也能与同源的多克隆抗体作用.在被病毒感染的舞毒蛾脂肪体细胞核中,成熟的多角体被金颗粒重重标记,其外缘的游离病毒粒子和核衣壳亦被标记,但亲和力较弱.在被感染的脂肪体细胞核和质内发现一种与多角体蛋白晶体不同源的菱形结晶体.  相似文献   

13.
对蜀伯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clear polyhedrovirus,简称PaorNPV)形态结构、结构多肽、限制内切酶图谱等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不连续系统垂直板SDS-PAGE分析了PaorNPV的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应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aorNPV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多角体蛋白仅有一条带,分子量为31.5kD,不  相似文献   

14.
纯化的多角体碱解释放多角体蛋白,经等电点沉淀和柱层析对多角体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合SDS-PAGE、免疫双向扩散、免疫电镜等方法,证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的多角体蛋白以聚集体形式存在。用ELISA法检测包涵体蛋白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果表明,与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AsGV)和粘虫颗粒体病毒(PsGV)颗粒体蛋白相比较,HaNPV多角体蛋白与葡萄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rNPV)和黄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AsNPV)多角体蛋白之间的血清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张传溪  林欣大  吴峻 《昆虫学报》2000,43(3):233-241
用PCR方法扩增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几丁质酶基因,测定了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全序列。基因编码区全长1.713 bp,可编码5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预计分子量为63.6 kD。将所推导的HaSNPV几丁质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已知杆状病毒几丁质酶氨基酸序列进行联配比较,结果表明HaSNPV 与谷实夜蛾H.zea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HzSNPV)的氨基酸序列非常相似,同源性高达90.7%,与苜蓿丫纹夜蛾Autographa californic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家蚕Bombyx mori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黄杉毒蛾Orgyia pseudotsugat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OpMNPV)和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核型多角体病毒(CfMNPV)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4.4%、64.9%、64.2%、62.9%、66.2%和61.5%。根据氨基酸序列用PC\GENE程序绘制已知杆状病毒几丁质酶的分子系统树,并与杆状病毒中最为保守的多角体蛋白基因系统树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几丁质酶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进化速率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用1%UBL荧光增效剂作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剂,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UBL对Parocneria orienta NPV有较强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克隆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HaSNPV)C1株基因组DNA ,并通过随机测序的方法测定了经XbaI酶切后的H片段的核苷酸全序列。序列比较和分析发现该片段中ORF1 3与苜蓿丫纹夜蛾Autographacalifornic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基因组ORF1 47(ie 1 )同源。ie 1基因编码区全长 1 986bp ,根据推测的氨基酸序列 ,可编码 6 6 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预计分子量为 76 .5kD。将所推导的HaSNPVIE 1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已知的杆状病毒IE 1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HaSNPV和谷实夜蛾H .zea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IE 1氨基酸序列最为相似 ,同源性高达 98%。与AcMNPV、家蚕Bombyxmori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fu miferan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CfMNPV)、舞毒蛾Lymantriadispar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黄杉毒蛾Orgyiapseudotsugat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OpMNPV)、甜菜夜蛾Spodopteraex igua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SeMNPV)、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颗粒体病毒 (PxGV)和Xestiac ni grum颗粒体病毒 (XcGV)的IE 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 ,分别为 2 3 %、2 3 %、2 3 %、2 5 %、2 3 %、1 4%、2 7%和 7%。根据氨基酸序列由GENETYX  相似文献   

18.
赵同海  陈昌洁 《昆虫知识》2004,41(3):212-216
综述了松毛虫CPV不同分离株基因组电泳图谱的研究状况。松毛虫CPV是松毛虫Dedrolimusspp .的重要病原微生物 ,在松毛虫灾害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病毒基因组电泳图谱是CPV重要的分类依据和研究基础。到目前为止 ,全世界范围共分离报道了 1 0株不同的松毛虫CPV ,基因组电泳图谱研究表明CPV -1型是松毛虫CPV的主要类型。PAGE分析显示 ,松毛虫CPV不同分离株中至少存在有 3种不同CPV -1的型内变异 ,它们有时以纯一型或混合型的形式出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马尾松毛虫CPV分离株 ,其存在有 2种不同形态的病毒多角体 ,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以分为上下 2条带 ,上带多角体为锥形 ,基因组dsRNA电泳图谱显示 1 3条带 ,不属于目前已确定的 1 4种电泳型中的任何一种 ;下带多角体为六边形 ,基因组为纯合的CPV -1型 ;另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感染马尾松毛虫也分离得到了纯合型的马尾松毛虫CPV -型  相似文献   

19.
两株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来源不同的两株菌麻蚕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一株为较长期饲喂马桑叶的蓖麻蚕从自然罹死的幼虫和蛹中分离的多角体病毒(简称ArscsNPV);另一株为饲喂蓖麻叶的蓖麻蚕从幼虫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rscsNPV);另一株为饲喂蓖麻叶的蓖麻蚕从幼虫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rNPV)。两株核型多角体病ArNPV多角体大小约1.2-2.0μm最大的可达2.9μm。两株NPV病毒粒子均为杆状,ArscsNPV病毒粒子大小平均为310×50nm;ArNPV病毒粒子大小为350×50nm。两株NPV均为多粒包埋型。两株NPV的多角体蛋白均为单一组分,ArscsNPV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7.5kd;ArNPV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8kd。两株NPV的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均含有21条多肽,其中各多肽分子量有所差异。ArscsNPV的病毒粒子多肽分子量范围为11-130kd;ArNPV病毒粒子多肽分子量范围为11-96kd,其中有11种多肽了量彼此相同包括两种主要多肽(54kd和33kd)。用SDS-苯酚提取的病毒核酸,经实验证明均为双链DNA型使用几种内切酶酶解,求得两株NPV的核酸分子量,ArscsNPV为52.4×10^6d;ArNPV为73.5×10^6d。  相似文献   

20.
用1%TinopalLPW荧光增白剂作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剂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TinonalLPW对ParocneriaorientaNPV有较强的增效作用。使用3.6×1011PIB/hm2 1%TinopalLPW、1.8×1011PIB/hm2 1%TinopalLPW、9.0×1010PIB/hm2 1%TinopalLPW和3.6×1011PIB/hm2、1.8×1011PIB/hm2、9.0×1010PIB/hm26种处理对林间越冬代2-3龄幼虫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结果表明除9.0×1010PIB/hm2 1%TinopalLPW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外,其余剂量有增效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