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李崇荣,彭辉银,周显明,陈新文,谢天恩(贵州省铜仁地区林科所,铜仁554300)(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11)关键词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柏毒蛾(Parocene... 相似文献
2.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新分离的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eneria orient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其多角体为四边形、五边形、大小在1.06—2.42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385×55nm。室内感染蜀柏毒蛾幼虫其死亡率达9S%具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3.
4.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对舞毒蛾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1.3X104-1.3X106多角体/毫升对舞毒蛾(Lymantri dispar)五龄雌雄幼虫分别进行感染后发现,除获得死亡率的不同外,存活个体化蛹数及雌雄比例亦发生变化。雌雄比例倾向于雄性。电镜照片显示在雌性幼虫中被侵染的组织包括脂肪、气管基底膜、腹神经节、胸腺、卵巢及大脑,而胸腺、卵巢和大脑被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报道很少。使用免疫金颗粒标记技术测得细胞核中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其抗体间具有强烈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5.
从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采集并纯化了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NEFU)。用蛋白酶K消化,提取了病毒基因组DNA。用PCR方法,克隆出了该病毒的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是一个含有735个碱基对的开放阅读框(ORF),该阅读框编码245个氨基酸。有5对碱基与加拿大病毒株LdMNPV-G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存在差异。LdMNPV-NEFU分离株的多角体蛋白基因的第54,109,379,508和701位(从起始密码子中的A开始)分别是C,G,T,C和G,而LdMNPV-G分离株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RF)相应位置上的碱基分别是G,C,C,T和T,两个ORF编码的对应位置的氨基酸绝大多数相同,只有一对不同,即由LdMNPV-NEFU编码的天冬氨酸和由LdMNPV-G编码的对应位置的组氨酸。以质粒pT-7-7为载体,多角体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进行了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6.
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结构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昆虫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多粒包埋型。在扫描电镜下,多角体呈不规则多面体,大小下一,平均直径为1.4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约为394×56nm,经SDM-PAGE分析,病毒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30.5kD,病毒粒子结构蛋白由19条多肽组成,分子量范围在88-17kD之间。多角体富含Glu、Val、Leu、而Cys、Met、和His含量较少。其酸碱氨基酸之比为1.26。病毒核酸为一环状DNA,长度约为38μm,经HindⅢ、PstⅠ、EcoRⅠ和BglⅠ单酶切以及BamHⅠ+HindⅢ、BamHⅠ+PstⅠ、BamHⅠ+BgIⅠ和Xhol+EcoRⅠ双酶切分析,DNA总分子量约为71.6×10 ̄6Daltons。 相似文献
7.
【目的】木毒蛾是福建沿海地区防护林树种木麻黄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成为国际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潜在可能性。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xylin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LyxyMNPV)是高效控制木毒蛾的优良天敌资源,具有高度安全性。建立LyxyMNPV的PCR快速检测技术,有利于该虫防治技术及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方法】根据LyxyMNPV基因组中的特有基因gp13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法扩增该目的基因片段并测序检验,建立LyxyMNPV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结果】以GAL为引物的PCR检测技术对LyxyMNPV基因组的灵敏度可达1 fg·mL-1,对多角体悬液浓度检测最低量可达5.0 PIB·mL-1,可明确区分LyxyMNPV和其他7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该体系同时适用于感病木毒蛾的不同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检测,以及环境样本(包括土壤、树枝和寄生蜂)的检测。【结论】成功建立了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性的LyxyMNPV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LyxyMNPV的快速检... 相似文献
8.
川尾尺蠖 (OurapteryxebuleatMoore) ,属鳞翅目 ,尺蛾科。又名寸寸虫 ,拱拱虫。川尾尺蠖食性杂 ,最近发现在贵州危害茶树。川尾尺蠖一年发生两代 ,以老龄幼虫在枝条或叶片上越冬 ,越冬代成虫在湄潭地区于 5月上旬出现 ,第二代成虫于 9月上旬至 1 0月下旬陆续羽化产卵 ,9月下旬至 1 1月上旬孵化进入越冬。 1 995年 8月于贵州湄潭茶园获得自然死亡的川尾尺蠖幼虫 ,经分离鉴定是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1 材料与方法1.1 多角体的分离纯化将自然死亡的病死虫体充分捣碎 ,以 50 0r/min离心 3min ,除去沉淀 (细胞碎片… 相似文献
9.
对蜀伯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clear polyhedrovirus,简称PaorNPV)形态结构、结构多肽、限制内切酶图谱等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不连续系统垂直板SDS-PAGE分析了PaorNPV的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应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aorNPV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多角体蛋白仅有一条带,分子量为31.5kD,不 相似文献
10.
栗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属卷叶蛾属,危害10多种果树和林木花卉。1989年我们从四川大学校园内自然罹病死亡的大量栗黄枯叶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栗黄枯叶蛾病原物。经纯化后,通过感染试验,涂片染色,电镜形态观察,超微结构研究,组织病理研究等,确认 该病原物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1.
用1%TinopalLPW荧光增白剂作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剂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Tinonal LPW对Parocneria orienta NPV有较强的增效作用.使用3.6×1011PIB/hm2+1%TinopalLPW、1.8×1011PIB/hm2+ 1%TinopalLPW、9.0×1010PIB/hm2+1%TinopalLPW和3.6×1011PIB/hm2、1.8×1011PIB/hm2、9.0×1010PIB/hm26种处理对林间越冬代2-3龄幼虫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结果表明除9.0×1010PIB /hm2+1%TinopalLPW 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外,其余剂量有增效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异源多角体蛋白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的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方法从AcMNPV基因组DNA中分离出多角体蛋白基因 ,将该扩增片段克隆到转移载体pBacPAK8中 ,得到重组转移载体pOAc。将该质粒DNA与线性化的Bm BacPAK6病毒基因组DNA共传染BmN细胞 ,得到了能形成多角体且不产生蓝色空斑的重组病毒hp BmNPV。纯化该重组病毒的多角体颗粒 ,并对多角体蛋白、病毒核酸及多角体病毒颗粒进行分析 ,发现AcMNPV的多角体蛋白能在家蚕细胞中大量表达且能在细胞内识别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并组装成多角体颗粒 ;病毒基因组DNA因部分交换 ,其酶切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电镜观察发现经AcMNPV多角体蛋白包装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颗粒大小为1 2 μm~ 2 9μm ,明显小于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颗粒 相似文献
13.
14.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多肽及基因组酶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clear polyhedrovirus,简称PaorNPV)形态结构、结构多肽、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不连续系统垂直板SDS-PAGE分析了PaorNPV的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应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aorNPV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多角体蛋白仅有一条带,分子量为31.5 kD,不经热处理的多角体蛋白有三条带,分子量分别为31.5 kD、29.1 kD、28.6 kD;病毒粒子包含有25种结构多肽,分子量范围在17.6-114.6 kD之间.PaorNPV DNA经BamH I.EcoR I、HindⅢ、Pst I和Xho I酶切分别产生9、12、12、12和14条片段.基因组大小平均为124.6 kb.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免疫反应检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方法,以纯化后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及克隆得到了一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7D3。同时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EoNPV多角体蛋白基因,获得重组多角体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该抗体可与EoNPV的多角体蛋白特异性结合。利用制备EoNPV多角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ELISA测定EoNP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eucoma selicis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在病虫脂肪体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描述了病毒粒子的形成和包被,包含体的沉积过程以及相伴随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18.
19.
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cu)定位在2.3kb的BamHl—H片段上,用xho1、sma1、HindIII和PstI构建了H片段的物理图谱,并测定了两端636bp序列。在5’端发现了杆状病毒ocu基因共有的典型特征,即:ATG起始区;启动子区(14bp保守序列);TATA box和CATA box区等。单一xhoI位点在ATG上游-15bp处,适于作为构建ocu基因转移载体的插入位点。在这一基因5’端序列中发现了五个反转重复单元CGAGC GCTCG,讨论了这一单元在杆状病毒ocu基因高效表达中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iNPV)蛋白质特性,用反复调等电点法,从AciNPV的多角体蛋白中分离到A,B两种蛋白,Sepharose 6B柱层析和超离心沉降分析表明,两者均为一个峰纯,沉降系数(S20w)分别为4.9和8.9,对A蛋白进行了16种氨基酸组成分析,Glu、Asp和Leu含量高于其它氨基酸,不含Cys,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双扩散法分析表明,用两倍体积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制备的多角体蛋白,与提纯的多角体A、B蛋白之间无差异,多角体蛋白结构多肽由6种组成,分子量在12500—54000道尔顿范围内,其中32000是多角体蛋白的主要多肽,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和核衣壳蛋白分别由19和7个多肽组成,分子量范围分别在89000~13000和34000~13000之间,间接试验结果表明,在AciNPV中有碱性蛋白酶活性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