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26例经血培养证实的蜡样芽胞杆菌败血症。婴儿占50%,院内感染发生率88.5%,全部病例均继发于基础病上,88.5%病例发病前均使用过1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菌株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提示该菌为临床感染不可忽视的菌。  相似文献   

2.
13年败血症的致病菌变迁和耐药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阐明败血症多得耐药菌分布。方法 对我院1986年1月至1998年12月13年住院的1705例经血培养阳性证实的败血症进行致病菌分布与年代比较、耐药性分析。结果 发现以金葡萄为主的G^+菌占49.55%、大肠杆菌为主的G菌占49.06%、L型菌0.93%、真菌0.44%,复数菌4.51%。葡萄球菌725(40.00%)占首位,有上升趋势;不动杆菌、克雷伯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等崛起并增多;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3.
成人败血症与院内感染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成人败血症与院内感染发展的趋势、致病菌的变迁和菌谱耐药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3月~1999年3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104例109次败血症。结果104例109次败血症中院内感染占52.9%(55/104),院外感染占47.1%(49/104)。本组败血症有严重基础病与易感因素占88.5%(92/104)。致病菌分布特点有(1)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败血症与医院感染发展的趋势、致病菌的变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综合性ICU的27例31次败血症。结果27例31次败血症中院内感染占74.19%,院外感染占25.81%;有严重基础病与易感因素占92.59%;致病菌分布特点有G 菌呈上升趋势,G-菌则有下降趋势,但仍以G-菌为主;条件致病菌、复数菌和真菌感染发生明显增加;本组院内感染病死率高(37.04%)(不包含4例自动出院者),这往往与宿主防御机能低下或诱发因素有关。结论G 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G-菌则有下降趋势,条件致病菌和真菌败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多;应注意合理用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5.
钟秀珍  刘应金 《蛇志》1998,10(3):33-34
1987~1997年我院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2例,74例采用蓝光照射结合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4例,男45例,女29例,男∶女=1.5∶1。第一胎53例,非第一胎21例,早产儿7例,新法接生56例,旧法...  相似文献   

6.
败血症及发热待查患者血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败血症及原因不明发热疾病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由于培养前常用过抗生素,常规培养不易生长,L型培养虽可提高阳性率,但返祖鉴定时间较长,加做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试管定量测定可供参考。结果败血症或发热待查117例平均效价1∶261.60疑为钩体感染110例平均效价1∶157,大学生对照组42人平均效价1∶28.75,P<0.01三者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院内感染复数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2004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126例院内感染的复数菌败血症。结果 院内感染复数菌败血症均发生在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上.创伤性手术和操作、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放疗与化疗为该病的危险因素。院内感染复数菌败血症感染病死率达52%,致病菌以G^-菌占多数,合并真菌感染者死亡率高。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结论 院内感染复数菌败血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多系耐药菌株感染。应尽早治疗原发基础疾病,避免危险因素,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重视院内环境卫生,严格做好洗手、消毒等是防止耐药菌播散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158例血液中厌氧菌分离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58例血液标本中厌氧和需氧细菌培养,结果有39例培养阳性,总检出率24.7%,其中单一厌氧菌和单一需氧菌阳性者,分别占阳性标本的53.9%和41%,两者混合阳性占5.1%。共检出细菌41株(厌氧菌23株,需氧菌18株)。其中以消化链球菌(60.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7.8%)多见。表明厌氧菌在菌(败)血症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感染机制和药敏试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的致病菌特点与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院内败血症病原学特点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4年6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30例老年院内败血症。结果本组老年院内败血症有严重基础病与易感因素占93.3%(28/30)。30例老年院内败血症共分离出致病菌41株,以非发酵菌为主,其中G-菌27株,占65.9%;G 菌6株,占14.6%;真菌8株,占19.5%。复数菌败血症1例,占2.4%。本组病例病死率高,达26.7%。结论G 菌败血病呈上升趋势,G-菌则有下降趋势,条件致病菌和真菌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多;本组院内感染病死率高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注意合理用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根据其病原学特点进行基础疾病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疗法,严密观察病情,侵袭性诊疗操作护理及抗菌药物应用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控制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蛇毒血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海泉  林新华 《蛇志》1999,11(1):25-26
1995年3月至1998年8月,梅州市蛇伤防治网络共收治毒蛇咬伤患者271例,均采用抗蛇毒血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蛇伤患者271例,其中男183例,女8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31岁;农民221例,...  相似文献   

11.
复数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耐药菌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复数菌败血症发病原因、透发因素、致病菌和耐药菌谱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70~2000年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91例复数菌败血症。结果:91例复数菌败血症中都有基础疾病,多系耐菌株感染,医院内感染占多数75.8%(69/91),医院外感染占24.2%(22/91),其发病率同期单-败血症的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相同,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从9.2%升至13.5%,诱发因素有恶性疾病、免疫抑制、化疗和放疗,操作不当、住ICU、滥用抗生素等,致病菌的特点,耐药菌或条件致病菌增多、合并真菌感染明显增加。结论:复数菌败血症危重,难以控制,病死率高,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合理用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2.
库特氏棒状杆菌败血症1例报告云南省玉溪地区医院,云南省医学微生态研究中心653100陈宗淦,鲁慎文,朱江,刘姝惠云南省玉溪地区卫校史云丽我们从1例发热、贫血患者骨髓和血液中均分离出库特氏棒状杆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回族,工人,...  相似文献   

13.
陆美琼 《蛇志》2002,14(3):43-45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为了解目前新生儿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用药 ,现将我科 1 999年 1月至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 [1 ]的、资料完整的 9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6例患儿中男 73例 ,女 2 3例 ,发病时间 :0~ 7天 (早发性 ) 37例 (占 38.5% ) ,该组患儿中有 1 6例具有高危因素 (如胎膜早破、孕妇感染等 ) ,胎龄 <37周 8例 ,≥ 37周 2 9例 ;8~2 8天 (晚发性 ) 59例 ,(占 61 .5% ) ,胎龄 <37周1 1例 ,≥ 37周 48例。 96例中 ,来…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1978年1月至1993年2月住院有明确诱因的急性重型肝炎并肝性脑病80例进行诱因分析,以期能使临床上重视该病的诱因,减少其发生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中,男42例,女38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18~50岁,其中20~40岁6...  相似文献   

15.
输液后败血症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后败血症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直接将细菌输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繁殖,引起毒血症状的全身感染。该病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本文收集了输液后败血症5例,结合文献报道,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输液后败血症中4例为男性,女性1例,年龄最大为...  相似文献   

16.
陆火珍 《蛇志》1995,7(4):31-32
大面积烧伤的手术配合体会陆火珍贵港市人民医院537100我院于1991年1月至1995年4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160例,除3例严重感染、败血症死亡外,其余经手术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60例,男93例,女67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疑有细菌感染的新生儿的血细菌L型培养结果分析,现其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有下列三方面的价值:(1)新生儿细菌L型败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型败血症,为22.1%(2),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大多耐药,第一代头孢菌素部分耐药,但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大多敏感,氨基糖甙类大部分有效;红霉素较敏感;氟霉素的耐药菌株最少。(3)根据细菌L型的药敏试验临床上采用头炮菌素与氨基糖甙类或  相似文献   

18.
用地乳生态制剂治疗加德纳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道是一个闭合的体腔,其深部几乎没有空气,所以寄生菌是以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菌株为主,正常阴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为2∶1至5∶1[1]。当阴道内菌群失调时乳酸杆菌的优势地位则被大量的加德纳菌或混合性厌氧菌群所代替,尤其是厌氧菌可增加上千倍,病原体数量在每克阴道分泌物中可高达109,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可达100∶1至1000∶1[2]。这种严重的厌、需氧菌失调是引起加德纳菌性阴道炎及其它阴道炎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采用地乳生态制剂来纠正这种厌、需氧菌失调症。通过用两种方法对46例加德纳菌性阴道炎…  相似文献   

19.
1 276例新生儿临床血液培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生儿血液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培养方法(需氧、厌氧培养)。方法血标本在mini VITAL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采用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结果1276例新生儿血中共分离出细菌95株,阳性检出率为7.37%。95株菌分属37个菌种。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1株,占74.74%,革兰阴性杆菌20株,占21.05%,专性厌氧菌1株,占1.05%,感染率最高的前3位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1149例新生儿中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结果,阳性83例,阳性检出率为7.24%,其中需氧和厌氧均生长者34例,占40.96%;仅需氧生长者21例,占25.30%;仅厌氧生长者28例,占33.73%。结论快速血培养技术是血液感染病原学诊断必要手段,同时做需氧、厌氧培养对培养结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G6PD缺乏症是小儿贫血和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我科于1993~1996年收治G6PD缺乏患儿8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2例,女12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其中小于1岁54例(占70.2%);壮族5例,余均为汉族;有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