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004年1月~2007年2月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发病时间均为48 h以内,其中有50例为24 h以内就诊,13例为6 h以内就诊.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定位体征.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无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出血性疾病,近期无外伤及手术史.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8~75岁,平均63岁.既往有高血压史20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5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0~73岁,平均6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8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首次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急性期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特点.方法:从44例脑出血患者选择20例符合HRT分析条件的患者为脑出血组,选择无心脑器质性疾病且符合HRT分析条件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发病5天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并分析HRT指标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TO、TS比较,脑出血组TO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TS值降低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TO及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渐进显著性>0.01).结论:脑出血组患者急性期的HRT减弱,自主神经功能受到损害,推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心脏意外发生可能性大.左右半球、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自主神经损害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仍待探讨.  相似文献   

3.
满志玲  陆高参 《蛇志》2001,13(4):50-5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 40岁~ 6 0岁多见。典型病例诊断及治疗并不困难 ,但一些不典型病例 ,主要症状不明显或被其他症状掩盖 ,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为此 ,我们将我院 1 980年至 2 0 0 1年收住院的 3 0例中老年 SAH作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0例患者中 ,男 1 8例 ,占 6 0 % ,女 1 2例 ,占 40 %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2岁 ,其中 40~ 5 0岁 1 0例 ,占 3 3 % ,5 0~ 6 0岁 1 7例 ,占5 7% ,6 0~ 72岁 3例 ,占 1 0 %。既往有高血压病2 4例 ,占 80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次造影对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5例,在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天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并3D重建和颅脑CT平扫.首次DSA结果阴性者于2-8周行二次全脑血管造影.结果:115例中83例共发现颅内动脉瘤87个,9例为脑血管畸形、Moyamoya病等,23例首次造影阴性.但23颅脑CT显示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局限于一个脑池或脑叶内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脑CT阴性1例.二次造影后在16例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共发现动脉瘤3例.结论:二次造影对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首次造影高度怀疑动脉瘤的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二次造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彭桂芝  赵静 《蛇志》2000,12(4):47-48
为了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单个或多个脏器系统衰竭的临床特点 ,作者分析近几年来本院住院患者中因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的 93例患者及其多系统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   93例中男 52例 ,女 41例。脑梗死 2 4例 ,颅内出血 69例 ,其中脑出血 52例 ,小脑出血 5例 ,脑干出血 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8例。发病前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单个或多个脏器系统衰竭。发病 1 2 h内急诊住院 ,并经 CT及临床确诊为脑血管病。同时严密观察各脏器系统功能状况 ,直至死亡。按脑以外其他单个或多个脏器系统衰竭的数量分为 3组 :(1 )无脏器系统衰竭组 ;(2 )单个脏器系统衰…  相似文献   

6.
詹美树  刘应聚 《蛇志》2000,12(4):24-26
我院从 1 996年以来分别应用克塞灵、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62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发病 6h以内 ,经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等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70岁以下 (克塞灵组放宽为 75岁以下 ) ,无溶栓禁忌症。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将患者分为克塞灵组与尿激酶 (UK)组。克塞灵组 36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9.5± 1 2 )岁。梗死部位 :前间壁 6例 ,前壁 1 1例 ,后壁 2例 ,下壁 1 1例 ,复合梗死 6例 (下壁 前间壁 2例 ,下壁 广泛前壁4例 )。 UK组 2 6例 ,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血管畸形致猝死的法医病理理论。方法:选择法医学工作中31例脑血管畸形致猝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的猝死原因以及病理类型等情况。结果:31例中有25例有明显的外伤史,其中大部分为斗殴造成的外伤,脑血管破裂出血之后导致死亡。脑动脉或静脉畸形是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病理类型,28例患者为此类病理类型,畸形的主要发生部位有脑底部、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脑干;最为常见的出血类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4例。结论:就法医病理学研究而言,脑血管畸形致猝死的鉴定具有一定的难度,再结合法医病理学特点的同时可以联合脑血管造影、磁共振检查等措施,确保得到科学、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阿热艾 《蛇志》2000,12(4):17-18
为探讨降纤酶在急性脑梗死 2 4 h内用药和2 4 h以后用药的治疗效果 ,将本院收治的 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 ,A组发病 2 4 h内用降纤酶治疗 ,B组发病 2 4 h以后用降纤酶治疗。现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1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入选条件 :(1 )无出血性疾病史和出血倾向 ;(2 )无重度肝、肾功能障碍 ;(3)无溶栓药物禁忌症 ;(4) CT排除脑出血。 71例中男 39例 ,女 32例 ;年龄 47~ 76岁 ,平均 64.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发病 2 4 h内 ,共 40例 ,B组发病超过 2 4 h,共 31例。两组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9.
王玉梅  张秀萍 《蛇志》2003,15(1):42-43
心理护理是护士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以利于疾病转归的护理过程。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心理护理 ,护理便不完整。我院从 2 0 0 0年至今共收治脑血管病患者 80 8例 ,现将我们对患者施行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0 8例患者中 ,脑血栓形成 30 4例 ,脑栓塞 60例 ,脑出血 2 0 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 2 2例 ,高血压脑病 60例 ,一过性脑缺血 60例。临床表现 :肢体不同程度瘫痪 5 0 0例 ,肢体瘫痪与语言功能障碍1 0 0例 ,头痛剧烈 1 0 0例 ,精神障碍 48例 ,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镇静、给予氨甲环酸止血、脱水降颅压、防治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德国拜尔公司)持续微泵静脉注射20 mg·d-1,连用14 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40 mg,qid,至第21天,根据监测血压调整剂量。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内脑血管发病情况、CT评价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1.3%;对照组有效率73.9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脑血管痉挛4例,占8.7%;对照组发生脑血管痉挛26例,占56.5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显著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对脑血管再出血具有积极防治作用,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洪明山  金玉芝 《蛇志》2000,12(4):15-16
为了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我院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4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 ,均发病 72 h内入院 ,全部符合 1 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 CT检查证实。凡有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的患者均未入选。其中男 51例 ,女 2 9例 ,平均年龄 (62 .3± 1 0 .2 )岁。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及 CT改变经 χ2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介入手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3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介入手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及时发现脑动脉瘤,及时进行脑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和有效护理可明显降低死亡率。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行脑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指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的异常收缩状态,目前已知CVS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当中,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急性颅脑损伤、脑手术后、脑部炎症等.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和脑损害,是增加病人死亡和致残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更多重视,并且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对SAH所致CVS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更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冯岗 《蛇志》2000,12(3):36-36
溶栓疗法使血栓溶解 ,血管再通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措施之一 ,我们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2 8例 ,并对治疗后引起的副作用观察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男 1 6例 ,女 1 2例 ,均为住院病人 ,年龄 46~ 78岁 ,平均年龄 59.2岁 ,入选标准 :(1 )脑梗死发病 6h以内 ;(2 )发病 6~ 1 2 h,脑 CT检查无异常 ,病情进行性加重 ;(3)年龄小于 80岁 ;(4)血压低于 2 4 /1 4.7k Pa;(5)排除有活动性出血倾向 ,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1 .2 方法 入院后给予尿激酶 (UK) 30万单位缓慢静脉推注 ,随后给予 UK50万单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2年收治的49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预后。结果:49例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6例,Ⅴ级15例,其中14例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1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2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6月,根据ADL量表评价预后(ADL≥60分为预后良好):内科保守治疗者仅3例预后良好,手术及栓塞术者17例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而言,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导致的脑损伤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通过手术或栓塞术积极治疗破裂动脉瘤是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院应用降纤酶治疗高粘滞综合征 1 8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0例中 ,男 1 0 6例 ,女 74例 ;1 8~ 30岁 1 1例 ,31~ 40岁 30例 ,41~ 50岁65岁 ,51岁以上 74例 ;单纯高粘滞血症 83例 ,合并高血脂症 37例 ,冠心病 31例 ,脑血管破裂或脑血栓后遗症 1 9例 ,脉管炎 4例 ,糖尿病 6例。1 .2 治疗方法 用降纤酶 5u加入生理盐水1 50 ml中静滴 ,1 h内滴完。每天 1次 ,1 5天为 1疗程。隔 1 5天后再用第 2个疗程。用前作皮试 ,阴性者用药。全部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 1个月随访检查血脂、血糖、血细胞、心电图…  相似文献   

17.
脑血栓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致残率极高。为了探讨蛇毒降纤酶(Defibrase,Df)对脑血栓病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12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CT确诊;脑卒中首次发作或过去卒中留有后遗症,排除出血病灶。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50~60岁2例,>60岁10例。急性起病5例,缓慢起病7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其他治疗,疗效欠佳而转入本院治疗。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停用其他溶栓、抗凝药物。检查血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影响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437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脑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癫痫、血管炎等的患者接受脑血管造影,观察术后24h以内发生的神经系统和局部并发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因素。结果:15例(3.43%)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脑卒中并遗留永久残疾;2例死亡。手术造影侧穿刺部位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增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频繁TIA发作。结论:诊断性脑血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并发症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尽量减小手术创伤,加强术后观察。  相似文献   

19.
透明贴预防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引起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玉琴  田兔红 《蛇志》2009,21(1):68-69
尼莫地平注射液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的改善。临床上应用尼莫地平时常选用酒精作溶媒,对血管壁刺激较大,周围小静脉注射易引起局部疼痛及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尼莫地平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我们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6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对其中34例患者采用透明贴(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进行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镇痛镇静对急诊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就诊的急诊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镇痛剂选用舒芬太尼,镇静剂选用咪达唑仑治疗。对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前、镇痛镇静后2h、镇痛镇静结束后1h、3h、6h的颈动脉、颈静脉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脑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镇痛镇静前后颈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依次为0.88±0.19、0.80±0.15、0.82±0.12、0.84±0.15、0.85±0.15。颈静脉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镇痛镇静前偏低(0.48±0.07;0.50±0.05),镇痛镇静后2h恢复正常(0.65±0.11;0.69±0.13),在镇痛镇静结束后1h(0.58±0.090.61±0.10;)、3h(0.51±0.08;0.56±0.10)及6h(0.49±0.03;0.52±0.07)逐渐下降,接近于镇痛镇静前水平。所有患者镇痛镇静前后Ca O_2无明显改变(P0.05)。Cjv O_2在镇痛镇静后均显著高于镇痛镇静前(P0.05),Da-jv O_2和CERO_2镇痛镇静后均显著低于镇痛镇静前(P0.05)。结论:镇痛镇静可降低急诊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氧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