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汉坦病毒(HV)沟3株在以往报道的免疫学中和效价检测,为一株中和抗原广谱的毒株。本研究对这一毒株经过两次挑斑纯化,并经PCR方法进行分型检定,初步认为沟3毒株为SEO型HV病毒。  相似文献   

2.
一株广谱中和抗原性出血热病毒株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株分离自杭州市褐家鼠的出血热病毒Gou_3株的免疫血清对10株I型病毒的中和滴度除二株为160外均为320,而对4株Ⅱ型病毒的滴度为320—640,说明Gou_3株免疫血清对两型毒株中和效价大多数无差异或只差2倍,是一株中和抗原广谱的毒株。用I型和Ⅱ型毒株免疫血清对Gou_3株进行型别检定结果表明Gou_3株是Ⅱ型病毒。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毒力,多与毒株的大小空斑数的比例有关;同株内大斑小斑的特征各异。60年代和80年代的乙脑毒株,其毒力无明显差异。单克隆抗体(McAb)51~8对15株乙脑病毒的中和指数(log10)为:6.05~6.25者3株,5.08~5.67者5株,4.0~4.67者4株,1.95~3.83者3株。这种差别与毒株的分离年份和地区无关。多克隆抗体(PcAb)的中和指数(log10):5.0~5.33者11株,4.0~4.73者4株。可见McAb能较好地反映乙脑毒株的抗原性差别。文中讨论了毒力检查和McAb抗原分析的流行病学和免疫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属成员(Lyssavirus)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全球99%以上人狂犬病是由该属主要成员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近年来,我国RABV毒株多样性明显增多,但是现有狂犬病疫苗对不同毒株(特别是新出现的毒株)免疫保护效果尚不清楚。为研究目前商品化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对RABV街毒株是否具备交叉免疫保护能力,本研究通过制备不同进化群、不同宿主来源的3株街毒株GDMMD16、NMALSF01和NeiMeng927A的细胞毒,分别对免疫过aG株和/或PM株狂犬病疫苗的23份人血清进行狂犬病荧光抗体病毒中和实验,结果发现所有血清对GDMMD16、NMALSF01和NeiMeng927A街毒株的中和效价均高于WHO推荐的标准(0.5IU/mL),表明上述2种商品化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对3株RABV街毒株具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3种不同毒力型的新城疫病毒(NDV)为免疫抗原,获得21株特异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按其血凝抑制、溶血抑制和病毒中和能力的不同,将它们分成3组。21株单抗中有15株与所有被试的35个国内外分离的参考毒株起反应,另外6株单抗仅与部份毒株起反应。根据与上述单抗的不同反应谱,将这些NDV毒株分成7个群,同一群内的毒株在重要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特征方面一致。单抗LD_2、LC10-5只与疫苗毒株B1、La Sota及其克隆化毒株N79及1株生物学特性不明的野外分离物起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26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广西分离毒株以及参考株M41和常用疫苗株H120、Ma5和4/91共30个毒株,分别与根据这些毒株S1基因高变区Ⅰ的基因分型结果而选取的属于3个不同亚群的7个代表性分离毒株和常用疫苗株H120、Ma5和4/91制备的共10个单因子血清,在鸡胚气管环培养(TOC)上进行病毒中和试验,然后根据中和试验结果对1985~2008年间课题组所分离的26个IBV广西地方流行毒株与3个常用疫苗株H120、Ma5和4/91以及参考毒株M41的抗原相关性及其血清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0个试验的毒株分属7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26个分离株有两个优势血清型(占总分离株的68%),分别是血清1型(包含13个毒株)和血清2型(包含5个毒株)。此外,我们还将分离毒株的血清分型结果与重要抗原基因(包括S1、N、M和3′UTR)的分型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分型结果不尽相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西存在多个血清型IBV的流行而且不同时期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不同,分离毒株之间以及分离毒株与疫苗毒株之间的抗原相关性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伪狂犬病病毒(PRV)单克隆抗体,为PVR防控奠定基础。方法:用PRV疫苗毒株Bartha-k61免疫小鼠,取免疫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制备腹水,用病毒中和实验检测单克隆抗体(腹水)对PRV的中和作用。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共得到11株针对PRV的杂交瘤细胞。中和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对于PRV弱毒株Bartha-k61还是强毒株AV25,2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腹水都表现为明显的中和效应;但2株单抗的中和能力不同,其中1株杂交瘤细胞腹水的中和效价为1∶16~1∶32,另1株的效价为1∶4。交叉反应显示,11株单克隆抗体中,2株与单纯性疱疹病毒存在明显的免疫反应,1株与猴B病毒的gD蛋白存在明显交叉反应。结论:制备了PRV的单克隆抗体,并获得了对PRV具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以及能与其他疱疹病毒交叉反应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
人免疫球蛋白中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经典微量细胞病变法,应用近两年分离自中国手足口病(HFMD)高发区的3株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株,对中国不同血液制品厂家生产的35批人免疫球蛋白制品进行抗-EV71中和效价检测。结果显示,3株不同EV71病毒株间的抗-EV71中和效价差异均在4倍以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2.323,P0.05)。根据这3株毒株检测结果判定,35批人免疫球蛋白的抗-EV71均为阳性,肌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简称肌丙)的抗-EV71-GMTs(525.9)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简称静丙)的GMTs(252.3,F=66.518,P0.01)。30批静丙的抗-EV71-GMTs中和效价分布在128.0~384.0之间。应开展原料血浆中抗-EV71中和效价的筛选,研制高效价的EV7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品,用于HFMD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抗原表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间接免疫荧光与中和试验筛选出来的抗脊髓灰质炎2型与3型不同毒株的12个单克隆抗体,其中3个仅有免疫荧光活性,9个具有中和与免疫荧光活性。用免疫荧光活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试验,发现它们在识别特异性抗原表位方面与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相似,显示出株特异的、几个毒株共同特异的或型特异的抗原表位。根据表位分布关系及特征,可以用来鉴别型内毒株的特征、毒株的抗原分析、抗原变异的研究以及疫苗相关病例的鉴别。所得结果与中和性单克抗隆抗体及T1-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一致。而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表位的活性范围比中和性单克隆抗体更广。另外还发现某些兼有荧光与中和两活性的同一个单克隆抗体,用不同方法(IF与NT)进行试验时,与相同毒株出现不同表位反应,这点是值得引起注意需待进一步证实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性与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变化以及基因特性,阐明其基因特性与麻疹流行的关系,以及抗原性变化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我们从麻疹患者含漱液中分离麻疹病毒株,制备大鼠免疫血清,与疫苗株沪191和Edmonston株等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测定各毒株之间抗原比;并采集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前后血清,分别测定其对不同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采用RT-PCR法扩增麻疹毒株血凝素蛋白(H)及核蛋白(N)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99-1和浙江02-2株与沪191株之间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7.3;儿童免疫后血清对浙江02-2株的麻疹中和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为15.03,明显低于沪191疫苗株(GMT为68.12);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8%,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8.5%~100.0%;与沪191疫苗株的H基因和N基因相比较,分离株与其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5.5%~95.7%和95.9%~96.3%。从基因进化树显示,1999~2003年浙江省分离到的麻疹毒株属于H1基因型,但与疫苗株沪191在抗原性和基因特性上已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姚智慧  朱智勇 《病毒学报》1999,15(3):199-204
为测定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Gou3株的M片段全基因序列,了解该株分子基础,并分析其瑟其他病毒株的差异,将提取的感染了病毒的Vero-E6细胞总RNA进行逆转录PCR扩增,产物直接或纯化后克隆T载体并测定序列,结果测得Gou3株M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3651个核苷 ,最大读码框架从47到3448,共编码1134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来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文报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76-118株能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本文报道76-118株和另11株不同来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537、A9、H5、R178、HB55、R22、Z10,沟3、L99、A16和J10)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CPE )。其中除沟3株外,大部分毒株在感染Vero细胞后的第一代即可见明显的CPE。CPE的特点与76-118株相似,主要是感染细胞粘聚、融合,形成网状结构。CPE能被特异性抗HFRS病毒血清和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中和抑制,但不能被特异性抗呼肠孤病毒Ⅲ型免疫血清所中和抑制。HFRS病毒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对进一步研究HFRS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实验方法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同一菌根真菌不同菌株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选用采集于内蒙古阴山山脉不同地区的粘盖牛肝菌(Suillus bovinus)的不同菌株进行研究。首先,在不同浓度Zn^2 、Cd^2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菌丝体,以了解各菌株菌丝体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吸附能力,采用烘干法和原予吸收法分别测定菌丝体的生物量和菌丝体、培养液中Zn^2 、Cd^2 含量,结果表明:劈柴沟粘盖牛肝菌在Zn^2 、Cd^2 胁迫条件下,生物量、吸附能力约为其余各菌株的1.5~2倍。其次,为了探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形成菌根后对Zn^2 、Cd^2 胁迫的耐受性及其耐受机理,采用一次性定量浇灌不同浓度Zn^2 、Cd^2 溶液的方法,测定了菌根化油松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及Zn^2 、Cd^2 含量的分配,结果表明:菌根形成后能显著促进油松的生长及对Zn^2 、Cd^2 胁迫的耐受性,并且菌根能够帮助油松吸收基质中大量的Zn^2 、Cd^2 ,根中重金属的含量是茎叶中的2~3倍以上,非菌根苗在重金属浓度稍高(Zn^2 400mg/kg;Cd^2 40mg/kg)时就会死亡。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证实,劈柴沟粘盖牛肝菌对Zn^2 、Cd^2 的耐受性及对油松的促生效果与其它各菌株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它通过把吸收的Zn^2 、Cd^2 最大限度地输送到根中的同时,也输送到了茎叶中,使重金属在体内得到一定程度的稀释,使自身免受毒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MCPENT)对我国22株不同来源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进行血清分型研究结果除一株具有广谱抗原性外,所有毒株均可准确地被分为血清1型和血清2型,其分型结果与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完全一致。此外,MCPENT法还能对不同流行区EHF病人血清进行分型诊断。此法简便、经济、准确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王宁  郭冬生 《动物学杂志》2015,50(6):838-838
<正>灰林鸮(Strix aluco)是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西北部温暖森林地带的鸮形目(Strigiformes)鸱鸮科(Strigidae)猛禽(del Hoyo et al.1999)。2008年出版的鸮形目鸟类专著Owls of the World将分布于南亚、东亚、东南亚的原属Strix aluco的种群划分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种Strix nivicola(K?nig et al.2008),其英文名为  相似文献   

17.
四味镇痛中药对内腓肽降解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四味镇痛中药对内腓肽降解酶的作用。方法 :从大鼠的肾脏制备含有内腓肽降解酶的物质 ,建立内腓肽降解酶活性检测模型 ;并用此模型观察四味镇痛中药提取物对内腓肽降解酶特别是对中性内肽酶活性 (NEP2 4 .11)的抑制作用。结果 :(1)钩藤和羌活的水提物显示很强的NEP2 4 11酶抑制作用 ;(2 )无论是有机提取物还是水提物 ,延胡索和川芎对NEP2 4 11的抑制作用都弱于钩藤和羌活 ;(3)钩藤和羌活不仅是氨肽酶和中性内肽酶的双重抑制剂 ,而且是氨肽酶、中性内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三重抑制剂。结论 :四味镇痛中药具有不同的镇痛机制 ,其中 ,钩藤和羌活通过抑制氨肽酶和中性内肽酶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经典重配技术制备高产H1N1流感疫苗病毒株。方法以野生型A1/云南昆明/03/2009(H1N1)作为HA及NA基因的供体株,以WHO疫苗株A/Perth/16/2009(H3N2)作为高产基因供体株,共同感染SPF鸡胚,经抗H3及抗N2血清中和筛选法及终末稀释法筛选高产重配H1N1病毒。结果获得一株重配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血凝滴度为1∶4 096,病毒滴度为7.8 lg EID50/mL,显示为鸡胚高产病毒株;血凝抑制结果为1∶1 024,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结果为阳性,证明抗原性与野生株一致;基因测序结果表明重配株的HA及NA基因序列与野生株序列一致。结论构建了高产重配H1H1流感疫苗病毒株,并应用经典重配技术建立了制备高产流感疫苗病毒株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 ,PRRS)是引起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及仔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新发现的病毒性传染病[1] .该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约15kb ,含有 8个开放阅读框架 (ORFs) ,ORF1编码病毒非结构蛋白 (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 ,ORF2 ORF7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 .其中ORF3含有 2 6 5个氨基酸 ,编码的GP3蛋白为高度糖基化的结构蛋白 ,有 7个糖基化位点 ,具有免疫原性[2 ,3 ] .目前 ,用于预防PRRS的疫苗主要是弱毒苗和灭活苗 ,虽然都有一定的免疫效果 ,但由于PRRS抗体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Infectious cDNA corresponding to the entire genome of the attenuated Sabin strain of type 1 poliovirus has been inserted into EcoRI site of bacterial plasmid pBR325. Two consecutive PstI fragments (nucleotide positions 1814 to 3421) of the infectious cDNA of the Sabin 1 strain were replaced by the corresponding DNA fragments prepared from an infectious DNA clone of the genome of the virulent Mahoney strain of poliovirus type 1. The exchanged segment encodes capsid protein VP1 and part of capsid protein VP3, a region in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amino aci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ttenuated Sabin and the parental, neurovirulent Mahoney strain cluster. The recombinant virus was obtained by DNA transfection of HeLa S3 cells, and several in vitro phenotypes of the viru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arental viruses. The recombinant virus was recognized by a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y specific to the Mahoney strain. Growth of the Sabin strain of poliovirus has been shown to be quite dependent upon the bicarbonate concentration (d marker). The growth of the recombinant virus, however, was not highly dependent upon the concentration of bicarbonate in cell culture media, and thus resembled that of the Mahoney strain.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mperature-sensitive multiplication (rct marker) and the small-plaque morphology of the recombinant virus corresponded to the phenotype of the Sabin 1 strain. The in vitro recombination of infectious cDNA clones of genomic RNA and subsequent analysis of the growth properties of the recombinant virus have allowed us to correlate specific mutations in the genome of an RNA virus with certa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vi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