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C(Protein 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它在凝血酶或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的作用下转变为活化蛋白C,即APC(activated protein C),APC有灭活Va、VIIIa及增加纤溶的活性,因此具有抗凝作用。蛋白S是蛋白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C/S缺乏是由编码蛋白C/S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引起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易产生深静脉血栓,特点是首次发生血栓的年龄小,血栓发生次数多,且静脉血栓形成易造成肺栓塞,所以当临床上遇到有上述特点的静脉血栓患者时,应进行血浆蛋白C系统检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对遗传性蛋白C/S基因的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治疗上无临床症状的PC缺乏症者无需治疗,在术前或分娩前的抗栓治疗中,可输注PC浓缩剂、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或肝素,血栓形成时需做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血浆蛋白C、蛋白S抗凝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糖蛋白,它为血浆丝氨酸蛋白酶酶原;凝血酶能将蛋白C转化为活化蛋白C(APC),在一种叫蛋白S(PS)的APC协同因子存在时,APC发挥抗凝活性,蛋白C和蛋白S缺陷或缺乏可引起动、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血浆蛋白C抗凝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蛋白 C 系统是近年发现的血浆中新的抗凝血系统,由血浆及血管内皮的诸多因子组成。凝血过程中产生凝血酶活化血浆蛋白 C,它能灭活Ⅴa 和Ⅷa因子,反馈地控制凝血过程的扩展,提高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力,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蛋白 C 的活化和活化后的作用受血管内皮的血栓调理蛋白、血浆蛋白 S、活化的蛋白 C 抑制物、因子Ⅴa 等的调节。蛋白 C、蛋白 S 的遗传缺陷可造成严重的血栓性疾病。在妊娠、DIC、冠心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等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蛋白 C 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Protein C为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的血浆蛋白,常以无活性的酶原状态存在于血浆中。它可以由凝血酶(thrombin)激活为活性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作用在内皮细胞上的Protein C通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细胞Protein C受体、Protein C及蛋白酶激活受体。活性Protein C在缺血性缺氧、中风和感染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抑制凝血,限制感染反应,有效的降低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张世  张根葆  包丽丽  吴娟  王海华 《蛇志》2010,22(4):332-33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H组)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右侧颈总动脉取血,离心后取血浆50μl,于-20℃冰冻保存,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活性;余血浆2 h内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结果 IR组大鼠蛋白C活性较NC组及SH组明显降低(P0.01),SH组PC活性较NC组也降低(P0.05);IR组较NC组及SH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C活性明显改变,检测血浆PC活性的变化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天然防御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最突出的代表,在机体遭受损伤后,它在体内会急速上升,因而被认为是感染和炎症的早期指示灯。CRP是属于古老并高度保守的“pentraxin”蛋白家族,是由5个非共价联合的单体(protomers)组成。CRP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能与多种糖蛋白和磷酸酯类结合,能对补体系统进行调节,对机体具有调理作用,对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影响等等。CRP检测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CRP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越来越了解,更认识到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致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蛋白C活性(PC:C)、蛋白S活性(PS:C)以及抗凝血酶活性(AT:C);PCR法分别扩增患者PC、PS、AT基因序列,寻找突变点。结果:蛋白C合并蛋白S合并抗凝血酶AT缺乏患者PC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C4867T杂合突变(NG_016323.1),为蛋白C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在蛋白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有G68395T杂合突变(NG_009813.1),导致Arg90Leu(NP_000304.2),为国际首次报道。遗传性PS缺陷在家系:四名家系成员均检测到P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一个杂合(错义)突变,G68395T(NG_009813.1)。结论:PC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C4867T杂合突变(NG_016323.1),P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的G68395T杂合突变(NG_009813.1),可能是导致患者PC、PS联合缺乏的原因。PS基因第四号外显子区域G68395T(NG_009813.1)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PS缺陷症家系成员PS缺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Xie LQ  Wang X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2):113-118
人类C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 ,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 ,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关于CRP的研究已经有 70多年的历史 ,传统观点认为CRP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 ,但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RP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人蛋白C具有抗凝,促纤维蛋白溶解和潜在的抗炎作用,本在简要介绍了人蛋白C的结构,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对哺乳动物细胞和转基因动物表达重组人蛋白C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e colitis,UC)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蛋白C(protein C,PC)系统在UC小鼠中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1)体内实验:采用饮用4%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复制小鼠UC模型,造模后1周观察体重、结肠长度、脾重变化,并进行大体积分、组织学积分,免疫荧光法观察结肠平滑肌组织巨噬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活体荧光显微镜观察结肠黏膜微血管循环,免疫比浊法观察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免疫组化观察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表达。(2)体外实验:分离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6水平;分离、培养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TNF-α、IL-6刺激后,检测其PC、PS、激活的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活性及EPCR、TM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体重减轻(P0.05),结肠缩短(P0.05),伴脾重增加(P0.05),结肠组织学积分升高(P0.05),结肠组织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活体显微镜结果显示,DSS组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大大升高(P0.01),同时,血浆PC、PS活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肠组织EPCR表达下调(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结肠炎症程度与PC活性呈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SS小鼠结肠组织中分离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TNF-α或IL-6与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内皮细胞APC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表达EPCR的能力均有所降低(P0.05)。以上结果提示,UC时PC系统被抑制,其可能的机制是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进一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抑制PC系统。提高PC系统水平可能是治疗UC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血栓调节蛋白是分布于血管内皮表面的质膜蛋白,其理化性质极稳定。在体内参与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的调节,通过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改变后者作用的特异性,加速抗凝因子蛋白C的活化,并且抑制血小板在微循环中的聚集释放反应。它有较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作为蛋白C体外活性检测的工具酶,用于临床各疾病中高凝状态的观察。在某些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特异性的表面标志物,指导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张浩  程景  林戚  金威  周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3):4502-4504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L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体内的变化,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入选住院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68例,对照组62例。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比浊法检测,并血清瘦素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分析瘦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瘦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血浆瘦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间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简单相关分析显示瘦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相关,r值分别为5.241和4.025,均P0.05。结论:瘦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关系密切,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蛇毒蛋白C激活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宋国明  任晚琼 《蛇志》1999,11(4):8-11
目的: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方法:经DE52-纤维素、CM-Sphadex C-50、G-75柱层析,从安徽芜湖产蝮蛇(Agkistrodon halys)蛇毒中纯化一种均一的蛋白C激活物(PCA)。结果:SDS-PAGE测定分子量约为155000Da,IEF-PAGE测定等电点为4.8。它能使人血浆的KPTT明显延长,显示出强烈的抗凝活性。通过中和试验与显色肽定量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4.
近年对蛋白C(PC)的认识逐步深入。PC是一种VitK依赖的糖蛋白。一旦激活便具有抗凝血和促纤维蛋白溶解特性。有许多文献报道,PC缺乏与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关,但关于它与动脉血栓的关系资料较少。已有大量证据说明,冠状动脉疾病或中风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凝血因子Ⅶ,纤维蛋白原,肝素辅因  相似文献   

15.
经亲和层析纯化的河蚌 C反应蛋白 ( CRP)具有 SDS- PAGE纯度 ,用经改进的双偶联 Ed-man方法测得其 N端残基为谷氨酸 ,而不是高等动物 (人与家兔 ) C反应蛋白 N端的焦谷氨酸 .河蚌 C反应蛋白 N端的一级结构由固相 Edman方法测得 ,依次为 H2 N- E- T- A- Y- S- C- I- T- A- V- ;C端的一级结构由羧肽酶 A降解法测得 ,依次为 - L/V- S- S- T- Y- COOH,也不同于人和家兔的 C反应蛋白 .在河蚌 CRP的胰蛋白酶酶解肽段中 ,其 N端及 C端的结构也得到了证实 .河蚌 C反应蛋白经 V8蛋白内切酶酶解 ,溴化氰裂解 ,肽段经 HPLC反相柱分离 ,共得到 35个肽段 ,所有肽段的氨基酸序列均由气相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得 .结合河蚌 C反应蛋白的胰蛋白酶酶解肽段的分析结果 ,其一级结构已初步拼接完成 .在其一级结构中发现有类似于其它 CRP的 Ca2 + 结合部位和磷酸胆碱结合部位 .河蚌 C反应蛋白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微观不均一性 .从已知河蚌 C反应蛋白的分子特点 ,包括分子量 ,糖基化比例 ,一级结构不均一等特点 ,可以推测它与高等动物的免疫蛋白有许多相关之处 .对于河蚌 C反应蛋白分子结构的分析 ,将有助于免疫系统蛋白的发生 ,进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水痘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水痘患儿血浆CRP值与45例正常对照组(无感染)儿童血浆CRP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水痘患儿中合并细菌感染组CRP值明显高于单纯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CPR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纯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痘患儿血浆CRP水平对鉴别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判断病情变化与疗效、从而指导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冰冻人血浆37℃融化后,经钡盐吸附沉淀、硫酸铵分步盐析、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制备性PAGE和肝素亲和层析分离,得到蛋白C。经鉴定,所得蛋白C分子量约为62kD,pI为4.69,PAGE分析高度均一,KPTT法证实其延长凝血时间,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18.
马开然  张根葆  黄璐  郑汝琦 《蛇志》2012,(4):337-339,351
目的探讨脑梗死大鼠血浆蛋白C(PC)活性变化与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对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脑梗死组(CI组)、阳性对照组(UK组)和实验组(PCA组),每组8只。采用血管内直接线栓闭塞法制备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UK组和PCA组分别静脉注射UK和PCA。实验1h后于颈总动脉取血,以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测定APTT值;观察血浆PC活性和凝血功能的变化。24h后处死大鼠,开颅取脑TTC染色且行HE染色。结果 CI组大鼠血浆PC活性明显低于C组(P<0.01),APTT无明显改变(P>0.05);PCA组PC活性较CI组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CI组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形态发生改变,形状不规则,细胞固缩、深染;UK组与PCA组注射药物后脑梗死病变区表现近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缺血性脑梗死与血浆PC活性显著降低有关;PCA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提高PC的活性,降低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在DVT 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 法:选取2013 年9 月至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DVT 患者113 例,按病变部位分为中央型、周围型以及混合型,按发病时间分为 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s-CRP水平。结果:DVT 患者血浆hs-CRP 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不同临床分型DVT 患者血浆hs-CRP 水平不同,混合型最高,周围型最低,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时期DVT 患者血浆hs-CRP 水平不同,急性期最高,恢复期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溶栓治疗的DVT 患者术后3 天血浆hs-CRP 水平持续升高,术后第5 天开始快速下降。结论:hs-CRP 可作为DVT 诊 断的参考指标,DVT发生及发展与炎症反应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C2H2型锌指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指基因家族是人体中最大的基因家族,它参与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相关.根据半胱氨酸(c)和组氨酸(H)的数目和位置可将锌指蛋白分为c2H2、c2Hc2、c2c2 CHCC2C2、C2C2C2C2等亚类.c2H2型锌指是最普遍的类型,它们作为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许多的生理过程.c2H2型锌指蛋白包含的锌指数目从1个到30多个不等.依据锌指的数量以及在蛋白中的分布情况,大多数c2H2型锌指蛋白属于下列3类之一:1)含3个c:H:锌指的蛋白(tC2H2);2)含多个锌指的c2H2型锌指结构蛋白(mac2H2);3)锌指成对间隔排列的c2H2型锌指蛋白(spC2H2)、一些c2H2型锌指蛋白能识别并结合特异性RNA或DNA片段.另一些则只能与RNA结合.通常锌指蛋白含锌指数目越多。它选择结合的能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