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辣椒材料离体再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辣椒(Capsicum annuumL.)纯系为材料,对不同材料、外植体种类和激素组合等因素对辣椒植株离体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6-BA/IAA值有利于辣椒外植体的分化再生,而6-BA/IAA值较低则适合于再生芽的伸长;不同辣椒材料的再生能力差别较大;辣椒带柄子叶再生能力比下胚轴强,是较好的外植体材料;12~16 d苗龄的外植体分化频率较高;在供试的8个辣椒材料中‘2096’、‘B4’和‘B7’的再生能力较强。高频率的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B(MS无机成分 B5有机成分) 0.8 mg/L IAA 5.0 mg/L 6-BA 4.0 mg/L Ag-NO3;不定芽伸长的培养基为MB 0.8 mg/L IAA 2.0 mg/L 6-BA 2.0 mg/L GA3 4.0 mg/L AgNO3;高效生根诱导培养基为MB 0.2 mg/L IAA 0.1 mg/L NAA。  相似文献   

2.
辣椒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再生技术与遗传转化技术促进了传统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并定向改良了辣椒性状.但由于辣椒较其它茄科植物再生困难,导致在利用DNA重组技术改良辣椒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时增加了难度.近年来,辣椒器官再生、花药培养、胚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离体培养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就辣椒离体培养及相关生物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辣椒离体再生的特点,以辣椒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对子叶离体再生的诱导及其发生发育过程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 表明,以MB为基本培养基,适宜的再生诱导培养基激素配方为3.0~9.0 mg/L ZT+5.0~9.0 mg/L 6-BA+0.05 mg/L IAA,子叶离体再生率高达100%,其再生形成的叶状体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牡丹品种“太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牡丹胚初代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胚初代培养在1.0mg/L6-BA+0.25mg/LTDZ的MS培养基上,牡丹胚诱导率最高可达96.1%;剪取无菌子叶转接到附加含有2.0mg/L6-BA+2.0mg/L2,4-D+0.2mg/LTDZ的MS培基养上进行愈伤组织培养.诱导率可达100%;愈伤组织在MS+0.5mg/LKT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分化率达26.6%:不定芽在1/2MS+1.0mg/LNAA+4.0mg/LIBA生根培养基上的生根率达27%.  相似文献   

5.
以辣椒子叶为外植体,比较不同浓度BA和IAA激素组合对辣椒再生芽诱导的差异,利用筛选出的高效芽诱导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了赤霉素、芽诱导时间、培养基有机成分、不同激素组合和品种等因素对辣椒不定芽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辣椒子叶再生能力不同,BA3.0mg.L-1 IAA0.5mg.L-1的激素配比对不定芽诱导频率最高;不定芽的伸长百分率随着GA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GA3的适合浓度为1.0~2.0mg.L-1;不定芽诱导时间对不定芽的伸长有一定的影响,诱导21d的不定芽,其伸长频率明显高于诱导14d的不定芽;B5有机成分在辣椒不定芽的伸长中效果优于MS有机成分;激素组合对不定芽伸长有一定的影响,Zeatin GA3激素组合对伸长效果最好,BA IAA GA3伸长效果较好,BA PAA(苯乙酸,phenylaceticacid) GA3伸长效果次之;不同品种辣椒不定芽的伸长能力有一定差异,楚风和苏椒五号再生芽伸长能力最佳。与IAA和NAA相比,IBA对再生芽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党参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德水  邵启全 《遗传学报》1991,18(2):168-174
在附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党参下胚轴和无菌芽切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且再生植株。经过两年多(15个世代)的继代培养,建立了党参体细胞无性系。实验结果表明:(1)培养基MS 0.4mg/L 2,4-D 0.8mg/L Kt 2.0mg/L IAA对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MS 0.2mg/L 6-BA诱导外植体产生丛芽和愈伤组织再分化,MS 0.5mg/L NAA 0.2mg/L 6-BA及MS 0.2mg/L NAA诱导生根效果最好。(2)愈伤组织再分化经过胚状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草莓"达斯莱克特"的离体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明显,且不及6-BA.另外,叶片再生能力远大于叶柄和根,根未诱导出不定芽,以继代28~35 d的试管苗幼嫩、平展叶片作为接种外植体为宜,获得了草莓高效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8.
甜椒的离体再生及基因转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相似文献   

9.
唐巍  欧阳藩  郭仲琛   《广西植物》1998,18(1):65-69
马铃薯3个品种虎头,克4和Favorita的茎叶外植体在MS+1mg/LNAA+1mg/LBA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在MS+02mg/LNAA+1mg/LB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分化产生不定芽。在MS+005mg/LNAA培养基上,不定芽生根形成再生完整植株。02~03cm大小的不定芽反复继代可持续增殖。有3个以上叶片的不定芽在MS+5mg/LBA+005mg/LIBA培养基上和黑暗条件下,在侧芽或顶芽部位形成微型薯。用4%海藻酸钠和2%氯化钙溶液包裹02~03cm大小的不定芽或直径为02~03cm的微型薯制成微芽人工种子和微薯人工种子。在4℃下贮存2个月后,微芽人工种子和微薯人工种子在有菌腐殖土壤中播种21d的萌发率分别是157%和962%。  相似文献   

10.
山苍子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植物名称 山苍子 (Litseacubeba) ,又名木姜子。2 材料类别 成年植株带芽茎段。3 培养条件 所使用的培养基为 :( 1 )MS 6 BA3.0mg·L- 1 (单位下同 ) IBA 0 .5 ;( 2 )MS 6 BA2 .0 IBA 0 .5 ;( 3)MS 6 BA 1 .0 KT 1 .0 N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辣椒子叶不定芽的伸长率和遗传转化效率,本研究以保加利亚尖椒子叶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影响保加利亚尖椒子叶不定芽伸长的激素组合以及遗传转化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诱导不定芽伸长的最佳激素组合为0.2mg/LIAA+1.0mg/LGA3+0.1mg/LPBU,不定芽伸长率最高为60%;以5mg/L潮霉素为选择压,预培养时间为4d、共培养时间为2d、侵染时间为20min时,诱导的抗性不定芽比率最高。本研究建立的辣椒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为辣椒转基因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长心卡帕藻RAPD-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20%)法提取了大型海藻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基因组DNA.通过单因子梯度试验,确定了影响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扩增结果的模板、Mg2 、dNTPs、S22引物、Taq的适宜浓度、退火温度和反应的最佳循环次数;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模板、Mg2 、dNTPs、S22引物、Taq的配比浓度.结果表明,在进行长心卡帕藻的RAPD扩增时,在总体积为25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Mg2 、dNTPs、S22引物、Taq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ng、2.0mmol/L、0.2mmol/L、0.25μmol/L、2.5U;退火温度为37℃.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经94℃变性30s、37℃退火1min.72℃延伸2min,进行30次循环,最后在72℃再延伸10min.  相似文献   

13.
正交设计优化玉米SSR-PCR反应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建立适宜玉米SSR-PC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利用正交设计L16(45)表,对反应体系的模板DNA、dNTPs、Primers、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进行4因素4水平优化筛选和扩增程序的优化,确立了最优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在10 μL体系中,模板DNA 20 ng,1×PCR buffer,dNTPs 62.5 pmol/μL,Primers0.25 pmol/μL,Taq DNA polymerase 0.5 U.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60℃退火45 s,72℃延伸1 min,32个循环;72℃延伸5 min,4℃保存.使用300对SSR引物对重组近交系的两亲本扩增,筛选出条带清晰,有差异的引物94对,用于基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定位.  相似文献   

14.
正交设计优化落叶松ISSR-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该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落叶松ISSR-PCR反应的5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建立了落叶松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50-200 ng,0.5μmol/L的引物,1×反应缓冲液,dNTP为0.15mmol/L-0.2mmol/L,1U的TaqDNA聚合酶,Mg2 2.0mmol/L-2.5 mmol/L。并进一步进行梯度退火试验,找到了最适的落叶松ISSR退火温度为56.4℃。  相似文献   

15.
正交设计优化缩叶藓属植物的ISSR-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伟  王助文  曹同 《生物技术》2009,19(5):32-34
目的:建立缩叶藓属(Ptychomitrium)植物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方法:利用正交设计实验的方法,采用引物562,10号材料Ptychomitrium gardneri为模板对缩叶藓属植物的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Mg2+d、NTPs、引物、模板量、Taq酶量)在4个水平上进行体系优化。结果:确定了缩叶藓属(Ptychomitrium)植物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5μl)为:Mg2+浓度为3.2mmol/L、dNTPs浓度为0.96mmol/L、引物浓度为1.04μmol/L、模板量10ng、Taq酶量1.5U。利用该体系,采用引物564在16个材料中能有效扩增。结论: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以后缩叶藓属植物的ISSR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卓  沙伟  于冰 《生物技术》2012,22(3):61-65
目的:建立紫萼藓科(Grimmiaceae)植物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dNTP浓度、镁离子浓度、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这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ISSR-PCR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紫萼藓科ISSR-PC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其中dNTPs浓度为0.8mmol/L、Mg2+浓度为3.0mmol/L、模板为15ng、引物浓度为1.4μmol/L、Taq酶量2U,总体积为25μl。反应程序为: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48~52℃退火1min,72℃延伸2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采用引物UBC812等均能够得到有效扩增。结论:该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对紫萼藓进行ISSR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产氢影响因子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 系统考察了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初始pH值、光照方式、接种量等因素对产氢量的影响, 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 采用3号菌群, 碳源为葡萄糖, 碳源浓度为3 g/L, 氮源为尿素, 氮源浓度为9 g/L, 接种量为10%, pH值为8.5, 光照方式为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光照, 培养温度为30°C。菌种、碳源、碳源浓度、氮源是影响产氢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个旧黑籽南瓜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固定反应程序,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ISSR-PCR反应的五因素(dNTPs,Mg~(2+),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在四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建立起了适于云南黑籽南瓜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μl、0.15mmol/L dNTPs、2.5mmol/L Mg2+、0.40μmol/L引物、1.5U Taq DNA聚合酶、DNA模板15ng。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2℃退火45s,72℃延伸90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该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黑籽南瓜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皮SRAP反应体系优化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皮(Clausena lansium)‘甜黄皮’品种为试材,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黄皮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5因素(Taq聚合酶、Mg2+、模板DNA、dNTPs、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黄皮SRAP反应体系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g2+和Taq聚合酶> 模板DNA> 引物> dNTPs;初步确立了适合黄皮的SRAP-PCR扩增体系为: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包括10×PCR buffer 2.5 μl、Taq DNA聚合酶0.75U、Mg2+ 2.0 mmol/L、模板DNA 60 ng、dNTPs 0.2 mmol/L、引物0.2 μmol/L。  相似文献   

20.
正交设计优选橙皮苷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醇提酸沉法提取陈皮中橙皮苷,首先针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碱液料液比、醇液料液比、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并进一步利用正交实验对橙皮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浸提条件为:陈皮粉与食用乙醇料液比为1:10、与0.5%NaOH溶液料液比1:1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 h,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