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描述了伞菌霉(Spinellus fusiger)子实体的宏观结构特征及孢子囊、孢囊梗、孢囊孢子的微观结构特征,并报道了该种的中国新记录寄主,包括小菇属3个种,金钱菌属4个种,同时金钱菌属为伞菌霉的新记录寄主属。标本采自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2.
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采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较多的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真菌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3个种,即雪白弯颈霉(T.niveum)、柱孢弯颈霉(T.cylindrospo-rum)及地生弯颈霉(T.geodes),其中(T.cylindrosporum)和(T.geodes)为中国新记录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真菌为喜冷真菌,表现出具有海拔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十年变化(2000-2010年)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建亮  钱者东  徐网谷  张慧  王智 《生态学报》2017,37(23):8067-8076
为揭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构成及变化状况,基于2000年和2010年31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数据,根据生态系统类型转化及其转化幅度,考虑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的重要性,构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指数,分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最大,2000年和2010年分别占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57.88%和57.74%,其次为荒漠生态系统,两期占比约17%,其他依次是湿地、森林、灌丛、农田、冰川/永久积雪、海洋、城镇等生态系统类型。2000-201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湿地面积明显增加,城镇有一定程度扩张,冰川/永久积雪略微减少。总体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基本维持的保护区数量219个,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的68.65%,生态系统格局改善的保护区数量略多于退化的数量,10年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保护取得一定效果。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在基本维持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地域不平衡性。生态系统改善的保护区多分布在秦岭、大巴山、大娄山、南岭一带,而东部省份、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一带生态系统退化的保护区数量较多,主要是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等类型自然保护区。最后,提出3点建议为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木本植物上的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采自湖南省木本植物上的10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即喜树拟茎点霉Ph. camptothecae、腊梅拟茎点霉Ph.chimonanthi、杜仲生拟茎点霉Ph.eucommiicola、紫薇拟茎点霉Ph.lagerstroemiae、红继木拟茎点霉Ph.loropetali、厚朴拟茎点霉Ph.magnolina、海桐拟茎点霉Ph.pittospori、竹柏拟茎点霉Phomopsis podocarpi、石榴拟茎点霉Ph.punicicola和酸枣拟茎点霉Ph.ziziphicola。对新种与其近似种在形态及ITS序列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文中附有新种的拉丁文、英文描述及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温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其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与地形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开展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研究,对于了解植被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VPM)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进行估算,并分析坡度、海拔、气温、降水、总辐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多年平均值为63~1706 g C·m-2·a-1,GPP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气温是影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GPP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与GP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研究期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年GPP整体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年均增加值为13 g C·m-2·a-1。年GPP增加的区域占总区域的79.9%,且各植物功能型年GPP增加面积的比例存在差异。年降水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3.2%区域的GPP呈显著负相关,而年均温和年总辐射分别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7.2%和82.4%区域的GPP呈显著正相关。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长白山...  相似文献   

6.
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金合欢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acacicola、叶子花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bougainvilleicola、樟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cinnamomicola、八宝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duabangae、杜鹃拟茎点霉Phomopsis rhododendri和黄花夹竹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thevetiae。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7.
腔孢纲一新属--类腊肠茎点霉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胡萝卜上发生一种叶斑病,严重时造成减产20%~30%.其病原物为丝分孢子真菌(半知菌)腔孢纲Coelomycetes中一未描述的真菌.该菌具有分生孢子器,但其形态与相似属茎点霉属Phoma、鞘茎点霉属Coleophoma和拟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psis不同,遂建立类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ides(新属);其模式种为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 carotae(新种).研究的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8.
近年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胡萝卜上发生一种叶斑病,严重时造成减产20%~30%。其病原物为丝分孢子真菌(半知菌)腔孢纲Coelomycetes中一未描述的真菌。该菌具有分生孢子器,但其形态与相似属茎点霉属Phoma、鞘茎点霉属Coleophoma和拟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psis不同,遂建立类腊肠茎点霉属Allantophomoides(新属);其模式种为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carotae(新种)。研究的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9.
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金合欢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acacicola、叶子花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bougainvilleicola、樟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cinnamomicola、八宝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duabangae、杜鹃拟茎点霉Phomopsis rhododendri和黄花夹竹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thevetiae。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10.
采自西双版纳的三个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三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猴面包树拟茎点霉Ph. adansoniae、橡胶生拟茎点霉Ph. heveicola和蒲桃生拟茎点霉Ph. syzygiicola。猴面包树拟茎点霉分生孢子梗较长且宽,甲型分生孢子纺锤形,不同于木棉科植物上已报道的拟茎点霉种。橡胶生拟茎点霉与橡胶拟茎点霉Ph. heveae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分生孢子梗较宽,甲型和乙型分生孢子较窄。蒲桃生拟茎点霉与蒲桃拟茎点霉Ph. syzygii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分生孢子梗合轴分枝,甲型分生孢子具2个油球。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及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半巢式LP-PCR-SSCP技术,对中国吉林长白山不同海拔生境下3种赤杨共生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赤杨属东北赤杨、西伯利亚赤杨及色赤杨共生丛枝菌根真菌在科乃至种的水平上并未随宿主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3个树种在自身属的水平上与共生的球囊霉科(Glomaceae)至少1种AMF,即G.intraradix,在种的水平上表现出不相关于宿主海拔高度的某种相互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东北阔叶红松林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对我国东北阔叶红松林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对乔木层树种进行聚类,并对东北地区长白山、大秃顶子山、平顶山和丰林保护区4个样点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4个样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64种,隶属于64科147属.经过聚类,将阔叶红松林划分为3个群落类型组和7个群落类型;同时,将33个乔木树种间的关联性划分为8组.阔叶红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4个样点中,长白山的样地平均物种丰富度最高,为63.长白山和大秃顶子山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平顶山和丰林保护区;丰林保护区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为2.83,高于其它3个样点.平顶山灌木层和长白山草本层的均匀度最低,分别为0.71和0.80.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熊类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境内熊类主要是黑熊和棕熊,黑熊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山脉、张广岭山脉和老岭山脉,分布密度大约0.01-0.133只/km^2。棕熊主要 分布在老爷岭、摩天岭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周围,目前野生棕熊在吉林省的数量不足50只。野生黑熊和棕熊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北坡鹀属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家 《生态学报》1983,3(4):383-392
鹀属(Emberiza Linnaeus)鸟类种类繁多,仅我国就有26种(郑作新,1973),它们分布广泛,数量较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这些鸟类和人们的经济关系较为密切。有关它们和农业方面的关系已有过报道(贾相刚等,1973)。但是,和森林的关系,资料并不多。 关于鸟类群落的研究,对鸟类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工作,国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区野生草本观赏花卉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繇 《广西植物》2004,24(6):515-523
长白山区野生草本花卉有 98科 31 5属 60 1种 73变种。其中宿根花卉 40 8种 ,球根花卉 82种 ,一、二年生花卉 68种 ,草质藤本花卉 43种 ,珍稀濒危花卉 43种。长白山区草本花卉的丰富度依次为安图、抚松、长白、临江、和龙、敦化、汪清、珲春、通化、集安等 ,海拔 45 0m以下和 45 0~1 0 0 0m的地段花卉植物较为丰富 ,珍稀花卉主要集中在海拔 2 0 0 0~ 2 30 0m和 1 80 0~ 2 0 0 0m两个地段。按花色分类 ,则以橙黄花种类最为丰富 ( 1 2 2种 )、紫蓝色花次之 ( 1 1 7种 )、白花较少 ( 97种 )、红花最少 ( 95种 )。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2年和2007—2009年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岳桦林带所采集的标本,报道了长白山亚高山岳桦林带分布的大型真菌10目29科57属114种,包括中国新记录种5种,吉林省新记录种4种。采集地点包括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西坡和南坡的岳桦林带。本名录共引证标本180余份,所有标本均为首次被引证,保藏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北落叶松属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用RAPD方法对中国东北落叶松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41个引物,检测出120个多态位点。应用UPGMA法计算了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系统树。实验结果表明,分布在长白山的落叶松与分布在大、小兴安岭的落叶松之间的差异,在遗传距离上还不能达到种间分化水平。分布在长白山的落叶松应视为兴安落叶松种下的变种,分布在东京城的落叶松可能是兴安落叶松与长白山落叶松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笔者2007—2009年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高山苔原带所采集的标本,报道了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分布的大型真菌4目13科19属37种,标本采集地点包括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北坡、西坡和南坡苔原带。本名录共引证标本100余份,绝大多数标本为首次被引证。其中,中国新记录种1个,吉林省新记录种2个。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树木年轮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迄今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为了弄清当前长白山树木年轮研究的进展,阐明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本文总结了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关文献,依据研究的树种、采样点海拔和去趋势方法等,对比分析了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总的来看,长白山树木径向生长受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且温度的影响更大;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关系具有明显的树种和海拔差异.大多数研究支持: 针叶树主要受当年生长季前(4—5月)温度和生长季(6—8月)降水的显著影响;阔叶树则主要受当年、上年生长季温度和休眠期(上年11月至次年3月)、当年生长季降水的显著影响;上年9月降水对针、阔叶树种径向生长均有显著作用.同时,许多研究也出现了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差异最大的多出现在低、中海拔,表明在低、中海拔,采样点的选择可能对研究结果有较大影响.另外,年表去趋势方法也是造成研究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较而言,采用线性或负指数去趋势方法在研究结果中显著增加了降水的作用,尤其是显著增加了休眠期降水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同时也显著增强了当前生长季末期(9—10月)温度的作用.本研究表明,采样点的小生境和年表构建时采用的去趋势方法是造成研究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长白山开展树木年轮学研究,应增加采样点的数量,慎重选择去趋势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白红景天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颜廷芬  周福军 《植物研究》1999,19(2):189-194
本研究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于黑龙江省大海林业业局平顶山及吉林省的长白山北坡的四个海拔梯度的长白红景天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