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篇关于宋延州永宁关“竹笋”化石考辨记实。据现在的延水关地形、地层和所采集的植物化石,作者肯定北宋进步的政治家、杰出的科学家沈括论述“竹笋”化石的正确方面,兼谈他在古生物学上的历史贡献,反映了宋朝时期儒法两条政治思想路线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金帆  邓建农 《化石》2004,(2):22-26
我国古代的先哲们很早就意识到沧海桑田的变迁,并把化石作为沧桑巨变的见证。晋代的道教祖师葛洪(公元2 84—36 4)在《神仙传·麻姑传》中,记载了麻姑与五方平的对话:“自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公元70 9—785年)在《麻姑仙坛记》中,根据他在今江西省南城县麻姑山顶一座古坛附近发现的化石推论:“高山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公元10 31—10 95 )在他的传世之作《梦溪笔谈》中,更为科学地依据化石推断了河北太行山的海陆变迁与华北大平原的成因:“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  相似文献   

3.
地海捞针     
正层层叠叠的地层就像是厚厚的书卷,沉积了地球亿万年来沧海桑田的历程,化石正是这部书卷中的独特文字。古生物学家的任务就是解读这些由化石所书写的地层,讲述地球的历史与故事。如何了解地球的过去?最简单的解读就是,如果在某地区发现了某种海洋生物的化石(比如某种贝壳),就可以因此而推断出该地区曾经是海洋。但是,古  相似文献   

4.
化石,奇妙的化石,它记载着地球的沧桑巨变,是研究地球历史的宝贵资料,被人们喻称为“特殊文字”。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位与化石打了近半个世纪交道,熟谙这种“特殊文字”的学者。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卢衍豪。与奇妙的化石结缘六十七年前,卢衍豪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县一个偏僻的山区。他从小热爱大自然,喜爱爬山、旅行,进龙岩中学后,特别爱听地  相似文献   

5.
陈哲英  王太明 《化石》2000,(2):16-19
化石是古代各种生物的遗体被埋在地下 ,经过矿物质的长期填充和交替等作用逐渐形成的。由于它和沧海桑田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成为古生物学、地质学、古气候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资料。一、化石的科学价值1960年12月31日 ,中国科学院在给国务院“关于保护古脊椎动物化石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是这样评价化石的作用的 :“古脊椎动物化石 ,是地质工作者鉴定和对比地层、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根据 ,是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动物和人类起源、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珍贵材料。同时 ,也是群众学习并认识自然和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学者在化石起源问题上是有过重要贡献的。最早发表这样意见并且提出历史证据的人是章鸿钊。他在1936年著成的“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中举出唐朝颜真卿,宋朝朱熹对螺蚌殼化石的理论作为证据来说明我国古代对化石起源很早就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来,1952年,方宗熙在他编的高中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1953,1955年本文著者在生物学通报中发表的两篇短文里,又举出了沈括关于螺蚌壳的正确理论。本文著者在收集生物学史资料时,经常注意这方面的古人贡献,并且积累了一些新的资料是以前没有被人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认识的。现在我把这些新的资料连同过去已知的资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外学者对我国南方石灰岩溶洞出土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按照以往的习惯,又可总称为广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广泛的研究。最近有人(计宏祥,1977;黄万波,1979)对这段历史作了详尽的总结。从历史的回顾中可以看到,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积累,华南溶洞出土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已由单一  相似文献   

8.
化石——一种奇特而美妙的文字李雅轩生物的进化是高中生物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对于生物进化的研究需要看懂一种特殊的文字,那就是化石,一种奇特而美妙的文字。它以一定的方式在地球上写下了我们所生存环境的变迁,记载了生物诞生、进化的历史。地层的每一层就好比...  相似文献   

9.
当你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陈列室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陈列室中央大厅上、威武地屹立着的庞然大物——恐龙,它庞大的躯体以及与之不相称的小小的头,长长的尾,常使我们惊讶。在陈列室除了恐龙之外,还有其它一系列的动、植物化石。这些化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几经“沧海桑田”而保存下来的。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化石是古代生物遗体或生活遗迹,埋葬在岩石或尚未形成岩石的成层堆积中,经过矿物质的长期交替、填充等作用而形成。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埋在西伯利亚冰川雪地中的猛犸象,就象保存在冷冻库中一样,发掘出来时,皮毛尚存,它的肉还可以吃。从化石的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能保存下来的化石究竟是很稀少,因此也是较为珍奇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元1074年的一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河北西部太行山区的大道上,尘土飞扬,只见群马撒蹄向北奔驰。为首一匹高大的骏马上,坐着一个威武而又身体结实的人。突然,他眼明手快,勒住缰绳,察看着路边一处好不平常的山崖,指着崖壁间象带子似地亘延的砂石,叫道:“你们看,那不是螺蚌壳化石和砾石吗?”……。他,就是被列宁赞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的亲密战友沈括。  相似文献   

11.
埃塞俄比亚发现古人类化石最近在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科学家们展示了大约在450万年前生活在埃塞俄比亚边远地区的人类最早祖先的遗骸化石。埃塞俄比亚的人类学家贝哈尼·网斯富说:“这些化石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直接祖先化石。”贝...  相似文献   

12.
从石炭纪到白垩纪跨度长达3亿年的这段漫长时空 ,地球上出现大大小小近800种的各种“龙”。其中不少“龙”的背脊上都长有各种“帆状物”。从现有资料来看 ,这些“背帆”龙的颈部似乎都不很长 ,颈椎很少超出20节。最近在贵州龙动物群中 (贵州关岭 )发现一条有背帆的“龙”。这是一条全长仅6公分的幼体 ,颈椎较长超出24节。用放大镜可清晰观察到从胸椎到肋外有一排长棘 ,棘条长度都大大超出肋条长度。不仅如此 ,该“龙”可贵之处还在于其内部的许多结构并未因长达2亿多年的漫长化石过程而受到破坏。今将其躯干部分的照片供化石爱好…  相似文献   

13.
澄江印象     
许治军 《化石》2009,(4):14-21
近年来云南这块热土为世人所熟悉,大多因为1999年园艺世博会,还有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云南映像》、《云南的响声》等一系列作品。作为中国西南部高原的主体,云南给人以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神秘典雅的感觉。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的安排下,我终于有幸亲临其境,并从此次云南澄江的游历中得到了关于沧海桑田的慨叹和原始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近来笔者喜欢收藏古生物化石,每逢节假日便外出采集化石。由于有了这个爱好的原故,便对邮票上的古生物化石产生了收藏兴趣。化石邮票作为专题性的收集,对收藏化石标本必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化石邮票的图案具有知识性、史料性和观赏娱乐性。我国邮电部于1958年4月15日发行了一套志号为特双的“中国古生物”的邮票,全套三枚。邮票上的图案分别是“蒿里山三叶虫化石”,“禄丰恐龙化石”,“肿骨鹿化石”(见上图)。笔者最近收集了外国化石邮票,图案分别为“恐龙化石”、“鱼化石”、“鸵鸟化石”、“始祖鸟化石”、“蜘蛛…  相似文献   

15.
潘云唐 《化石》2012,(4):50-52
"化石与地理课"(有时也叫"沧海桑田"、"地理课辅导"等),主要由我们编委中的刘时藩研究员负责。他从《化石》1998年第2期到2000年第2期共发表了"唐时上海是扬州"、"反思长江水患,忆及洞庭兴衰"、"板块相撞大地动,神  相似文献   

16.
同志,您访问过龙骨山的地下博物馆吗?下面,听我们讲述它的故事中的几个片断吧! 没有文字的“史书”在伟大祖国首都西南郊周口店镇近旁,巍峨的西山脚下,有两座小山头。东边那座,林木葱郁,显得格外庄重。它,就是“北京人”之家——龙骨山。“龙骨”,是群众对哺乳动物化石的俗称。在这座小小的石灰岩山丘的洞穴和裂隙的堆积物里,埋藏有许多“龙骨”,很早就被采石工人所发现。于是,“龙骨山”一名,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叫开了。1921年,根据采石工人提供的线索,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遗址。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东京都西北约200公里的沼田市南郊,有一座遐迩闻名的“大理石村”,这里是沼田市萨波艺术公司的工艺品及石材展览贸易中心。“大理石村”四周群山环抱,附近又有利根川(日本第二大河)流过,景色秀美。“村”园内,有一所建筑别致的展览馆,当地人称它为“石学馆”(Stone academy),馆的南侧是岩石矿物展厅,馆的北侧则是古生物化石陈列厅——这便是著名的“大理石村”化石馆。“大理石村”化石馆创建于1989年夏天。它是由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前日本古生物学会会长木村达明教授倡导,由萨波艺术公司精心兴建的。它既是一个古生物化石科  相似文献   

18.
张法奎 《化石》2001,(2):35-37
陈文敏先生在《化石》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四篇文章 :〈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7年第四期) ,〈再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一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四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2000年第一期)。四篇文章讲的是同一个邪说“人是外星人的后裔” ,后三篇是第一篇的扩写。陈先生以分析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为切入点 ,开始宣讲他的邪说。他说“我经多年研究商代甲骨文体系(其中包括金文)发现 ,整个甲骨文体系有一个核心系统 ,我称之为‘帝系…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30年楊鍾健教授在他所著:“脊椎动物化石之采集与修理”一书中曾提出利用各种酸溶液溶解包裹于骨化石外的岩体以取得完好标本的方法。最近几年我們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黄土中采集了不少嚼齿类、兔形类化石。这些化石以头骨为主,常被保存于埋藏土壤淀积层的鈣貭結核中。因为被坚固的鈣貭所包裹,所以化石保存良好,但  相似文献   

20.
寨梁山上逢石器扒楼沟内解蛇谜晋西北到处都是红土,如果是没有黄土覆盖的话,那这里就变成了红色的“海洋”。越发使人惊愕的是,这里红土中有取之不尽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当作“龙骨”开采。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保德红土”就名扬于世了。由于“保德红土”中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