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大鼠和人的心房中分离、提取、纯化出一类活性多肽,分别被命名为心钠素、心房肽、心房利钠多肽等,证实它们具有激素样的强大生物学活性,为心脏功能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目前世界上几百个实验室正从事心脏内分泌功能的研究。心脏内分泌功能的发现,深化了人们对心脏功能的认识,使内分泌学涉及到更加广泛的内容,逐步扩展了内分泌的领域,还将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许多心、肾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多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期刊出了一则科研新闻,介绍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基因定位已获成功。AD 是一种神经退行性变引起的疾病。随着传染病的控制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这种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死亡病因中,AD 已跃居第4位。  相似文献   

3.
心脏每天消耗的能量足以把900公斤重的物体升高1.2米。一个人活到50岁时,其心脏所做的功,相当于把18,000吨的物体升高20多万米。此数超过人类送入地球轨道最重的负载的100倍。  相似文献   

4.
1984年以来,加拿大和美国学者从大鼠心房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类生物活性肽,称心钠素或心房肽(cardinotrin,atriopeptin)。日本学者从人体心房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促进尿钠排出的多肽,称α-人心房利尿多  相似文献   

5.
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把心脏看成是人体内单纯完成射血功能的一个重要器官。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这一传统观念正发生转变。心脏本身不仅是一个射血动力器官,而且是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这一新概念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人们已经从哺乳动物的心脏分离、提取到几种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肽类激素,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种作用于肾脏和循环系统,有较强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血作用,从而控制钠排泄量、血容量和血压的利钠激素。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的发现是生物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维生素发现的艰辛历程,以及应吸取的教益和启迪:科学问题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定向和指导作用;科学的发现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善于学习和鉴别,对已有的结论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才能进行创造和创新。找到问题,提出假设,否定假设,再提出假设,否定之否定,是科学研究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8.
广东北部湾所发现的儒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懦艮(Dugong dugong)俗称海牛,属儒艮科(Dugongidae=Halicoridae),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古书称为人鱼,见于史记、山海经、临海异物志和太平御覧等书。  相似文献   

9.
10.
郭晓强 《生物学通报》2007,42(10):61-62
逆转录是在研究病毒致癌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假说——前病毒假说,而1970年逆转录酶的发现标志着逆转录现象的证实?逆转录的发现过程是一种教科书式的程序,从科学难题到提出假说到最终证实假说,是一个基本的科学探索过程,通过对逆转录过程的回顾能够从中得到许多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医药研究虽然需要严格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新思维、新思想常常也会给科研人员带来意外的成果,令他们乐在其中,且使患者受益.在生物医药研究历程中就有这样一些经典案例,而且十分贴近生活.将通过解读宝塔糖、单克隆抗体、万艾可等几种药物的研发案例,去感悟它们为科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信号转导、突触传递以及代谢等多个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1-4]。近期,美国诺特丹大学Cody J Smith研究团队[5]应用时移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和命运谱系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斑马鱼的心脏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神经胶质细胞,命名为连接胶质细胞(nexus glia)。这类胶质细胞可通过Meteorin蛋白介导的Jak/Stat3信号通路来调控自身的发育和分化,  相似文献   

13.
<正>7月20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a hybrid myocardial zone in the mammalian heart after birth"。该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心脏发育过程中心肌致密化的细胞和分子新机制。在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心肌细胞增殖形成向心腔内突起的网状心肌小梁。心肌小梁担负着  相似文献   

14.
霉菌无处不有,危害甚大,但由于它的特殊生理,属于微观世界,平时人的肉眼不能看见,只有它们群体堆积和进行生命活动代谢出现某种症状时才能被人们所认识,此时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玉米是辽东地区的主要农作物,霉菌在玉米中不仅数量大、品种多,而且很多霉菌代谢有毒物质,损害粮食质量,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玉米霉变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食用生霉玉米造成中毒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为了缩小其危害,对霉菌必须制定一个限收标准,把其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为了掌握和了解霉菌在玉米中的消长以及对其危害的程度,从2012年起对辽东地区的玉米进行了霉菌的实验分析工作,初步得出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自暴发至今,已经造成数百人死亡、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同SARS斗争的同时,应该想到生物技术发展对人类产生的双重效应,以及如何防止生物科学新突破被误用和滥用;也应该想到生物恐怖对人类可能的威胁,因此应积极保护我们的基因资源。SARS除了带给人类灾难以外,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并可能会促成我们建立相应的机制,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灾难。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11-I0012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纤维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内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即所谓的EMT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心脏在胚胎发育期间,房室瓣也会发生与之类似的EMT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明尼苏达大学Masonic癌症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MYC,一个与高达20%癌症相关的关键致癌基因,和PVT1,一个非编码RNA的相互关系可能是理解MYC如何助长癌症细胞的关键.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上."我们知道MYC的扩增导致癌症.但我们同时也知道MYC并不单独扩增.它经常与邻近的染色体区域相配对.我们希望知道临近的基因是否具有作用."身为主要作者,明尼苏达医学院生物科学院的助理教授Anindya Bagchi博士如此说."我们冒险一试并吃惊地发现MYC与其邻居PVT1这出乎意外而非直观的相互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00年,有人发现,胰岛内有淀粉样的蛋白质存在。但近一个世纪来,对它的化学性质、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却一直不十分了解。1987年,美国Westermark等从胰岛瘤患者的胰岛淀粉样蛋白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3850、由3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称其为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或Amylin),结构如下:Lys—Cys—Asn—Thr—Ala—Thr—Cys—Ala—Thr—Gln—Arg—Leu—Ala—Asn—Phe—Leu—Val—His—Ser—Ser—Asn—Asn—Phe—Gly—Ala—Ile—Leu—Ser—Ser—Thr—Asn—Val—Gly—Ser—Asn—Thr—Tyr  相似文献   

19.
转座因子的发现与进展及其科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座因子(TEs)被誉为科学史上“超时代”的伟大发现,但这一科学发现经历了近40年的曲折。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TEs的研究已经在TEs的普遍性和应用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对TEs的发现过程及其研究进展的探讨,能够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科学启示。  相似文献   

20.
徐岳敏 《生物学通报》2006,41(10):45-46
通过阐述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模式,从意外发现、质疑、合作和探索4方面提出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