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在细胞死亡中占有中心地位,但其他细胞器影响线粒体启动细胞死亡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 近几年来,随着对溶酶体功能的不断了解,Alexei等提出了溶酶体线粒体轴理论.这一理论阐述了溶酶体与线粒体的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机理. 各种致凋亡因素作用于溶酶体,导致溶酶体膜通透性改变.溶酶体膜通透性改变能通过铁依赖的方式、脂褐素相关的方式、Bcl-2家族依赖的方式和Rho/ROCK途径-JNK信号通路的方式影响线粒体,造成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进而启动细胞死亡.而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能通过ROS依赖的方式和Bcl-2家族依赖的方式引起溶酶体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溶酶体线粒体轴理论还能用于解释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溶酶体贮积症的发病机制.本文将对溶酶体线粒体轴理论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Julesz的关于视觉心理物理的质地理论。Julesz从六十年代初提出质地检测的概念,到1981年形成质地子理论,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成熟过程。文中按时间顺序,较全面地描述了Julesz的质地理论在这二十多年里的演变历程。最后,对该理论作了简单的评论。  相似文献   

3.
视觉运动信息的感知过程,包括从局域运动检测到对模式整体运动的感知过程.我们以蝇视觉系统的图形-背景相对运动分辨的神经回路网络为基本框架,采用初级运动检测器的六角形阵列作为输入层,构造了一种感知视觉运动信息的简化脑模型,模拟了运动信息应该神经计算模型各个层次上的处理.该模型对差分行为实验结果作出了正确预测.本文并对空间生理整合的神经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医学超声成像系统中,帧速率由每帧图像的扫查发射次数所决定.同时发射多条波束可以提高图像的帧速率,但是这会带来不同波束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形成伪像.本文基于编码激励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帧速率成像方法.该方法通过发射一组线性频率调制编码信号,有效的降低了波束间的互扰.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成倍的提高图像的帧速率.  相似文献   

5.
田云  卢向阳 《生命的化学》2002,22(5):497-497
最近,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两个研究小组的Hao等8位研究者鉴别出世界上第22种由遗传基因编码的天然氨基酸—吡咯赖氨酸(pyrrolysine)。 从1995年以来,Krzycki研究小组在对产甲烷甲胺(MMA,DMA,TMA)甲基转移酶  相似文献   

6.
Science News2003年163卷7期110页报道:已知5-羟色胺存在于脑中。它是一种与抑郁和焦虑有关的化学神经递质,并且是由色氨酸羟化酶(TPH)制造的。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引入降水量、干燥度、蒸散发、坡度、植被覆盖度、集水区等6个因素,结合分区权重赋值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对中国水资源空间分配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二级流域的改进水资源空间分配模型对我国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其中在三级流域和省级行政单元上的空间分配总体误差分别为7.89%和7.25%。相比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西北诸河流域,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和东南诸河流域的水资源空间分配精度更优,其原因在于该区域的水资源空间分布受自然因素(降水量、蒸散发等)影响更为显著。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从西北到东南呈增长趋势,这与降水的空间格局基本吻合。南方诸河流域的水资源量主要来源于降水,而冰川融水则是西北诸河流域及多数内陆河流域的主要水源。水资源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密度之间的关系随城市规模和地理位置发生变化。这些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把对低级细菌的研究作为一种把太阳能转变成氢的方法,这种氢可用来维持美国航空和航天局梭式运输系统每年预期24次的飞行。以减轻依赖不可回收的氢源,如天然气或煤。美国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固氮细菌,即红螺菌。在本研究中,由该细菌产生的氢大约是每克细菌菌体每小时产200毫升氢(速率超过了科学家在文献上所报道的  相似文献   

9.
吴国凯 《遗传学报》2002,29(9):841-846
遗传负荷表示种群由于遗传变异能力的存在而在平均适宜度上的损失,定量讨论各种遗传负荷,对研究现实发生水平上的物种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遗传负荷理论从种群平衡出发,探讨现实发生水平上的物种进化,可是,进化是种群平衡的位移;这便构成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拓展以往的遗传负荷理论,给出了一个描述各种遗传负荷的普适理论框架,利用这个理论框架既能探讨平衡种群的遗传负荷,又能模写非平衡种群的遗传负荷及其变化,从而克服了以往的遗传负荷理论不能描述非平衡种群和不时与生物进化现实相悖的不足之处,为研究物种的进化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磁波非热效应机制的一种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理论的距离系数,这一新的信息系数是通过对信息论中的离散增量系数改进而得,并证明其满足距离系数的三个性质.将其应用于一组同源辅助蛋白的聚类分析,表明是可行的.与离散增量系数及经典的欧氏距离系数的聚类结果进行比较,应用相干系数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新信息距离系数所确定的聚类结构与聚类数据问的拟合程度最好.  相似文献   

12.
正本月正式发表的,由Robertson和Baron-Cohen撰写的《孤独症的感知》(Sensory perception in autism)一文,对孤独症的感觉信息加工和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孤独症在感觉信息加工方面的特征,同时,也讨论了感知特征作为孤独症的诊断标准~([1]).文章指出,在视觉行为的检测方面,孤独症往往表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特征.他们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球视力受损或失明人数已超2亿,长期以来各类人工视觉系统被广泛研究。人工视觉系统的研发主要有两种技术路径,第一种是各类植入式人工视觉装置,第二种是各类非植入式、可穿戴装置。本文展示了一种非植入式、基于可穿戴头部触觉激发装置的系统原型,能够帮助盲人和视觉障碍者完成行走等复杂任务。方法 该系统采集受试者周边环境图像信息并无线传输到后台,操作人员分析处理图像信息后,将指令以触觉编码形式无线传输到头套等可穿戴装置,由驱动电路激发多点位头部触觉,从而为受试者提供准确的行动指令。系统并辅助以语音信息,让其了解更多道路状况和环境信息。结果 用原型系统对5名(2男3女)在读大学生健康志愿者和1名年轻盲症患者(男)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原型系统充分利用了头部对前后左右的天然区分能力和对触觉的快速反应,具备直行、左右调整、转弯等明确指令功能。受试者对指令的响应时间约0.5 s,直线行走约7 m距离的偏差量标准差平均值相比未佩戴装置的情况下降低到(16±10)cm。结论 该系统可隐蔽、准确地提供环境图像信息,有效帮助视觉障碍人士完成行走、避让障碍物、上台阶、进入咖啡厅等公共场所、桌上取物等日常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今后对原型系统作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小型化、智能芯片化,把触觉装置制成颈环、腰带、手环、脚环等,将能够广泛应用于盲人出行辅助、夜间野外旅行、深海潜水等多种工作场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广义Gabor(EQ)函数作为视觉系统进行初级信息加工的核函数.所谓广义Gabor函数,就是把原始Gabor函数中的一个独立变量扩展到三个(即空间变量从一维推广到二维,再加时间变量),并相应地引入一些参数.本文中EG取二大类形式:各向同性系统中表达式和各向异性系统表达式.当EG取某一特定形式,而且其中参数取某些特定值时,本模型可分别定性描述电生理实验中发现的几种主要感受野类型(Kuffler,Hubel和Wiesel型等).在空间频率域中引入对数变换假设后,EG经付里叶变换后可很好地合成人眼调制传递函数(MTF)  相似文献   

15.
p^19ARF:INK4α编码的另一种细胞周期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楠  曹世龙 《生命科学》1999,11(2):78-80
INK4α的重叠编码框架编码产生出两个不同的蛋白p16^INK4a和p^19ARF。p19^ARF在最近的研究中表明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它发挥作用时依赖于p53。  相似文献   

16.
刘娟  邢金良 《生命科学》2010,(9):919-924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化结构,由简单呈串联线性排列的核酸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其核酸序列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均富含GC。在人类为TTAGGG的高度重复序列具有维持基因组完整性的作用。端粒功能异常会导致染色体失去稳定性,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往认为端粒附近区域不具有转录活性,但最近在Science杂志上Azzalin等首次报道了该区域可以转录一种非编码RNA,即端粒RNA(telomeric RNA)。该分子具有特殊的UUAGGG重复序列,在调控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上具有重要作用,在发育、衰老和肿瘤发生发展等研究中已成为热点。该文将对近期有关端粒RNA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一种国药——巴戟天——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文〔1〕在研究树木材积与胸径或树高的关系时,应用了具有附加信息的一种线性模型(称为随机限制模型).本文对这种模型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统计量H及τ的分布密度函数,给出了分位数H-α及τ-α的简单近似算法,并证明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古生物学这门古老的学科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已从经验描述阶段进入到理论综合阶段.新理论与新假说层出不穷,不同学派的激烈争论已成为当代古生物研究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新形势给中国古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古生物学研究中出现的理论和假说数量之多、所涉及的领域之广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为此,我们出版了由穆西南主编的《古生物学研究的新理论新假说》一书,比较集中地向国内古生物工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国外流传着一种新的古生物演化理论——间断平衡论(Punctuated Equilibrium),这个理论目1972年由艾尔德菜奇和戈尔德提出后,迅速传播欧美。1980年在芝加哥召开的有西方各国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参加的专题讨论会上,压倒多数的意见支持这一理论。这个理论的英文含义是“不时被打断了的平衡”,平衡指演化的渐变期,间断指演化的突变期,间断平衡论即指演化是突变与渐变的交替出现。它与传统的演化论区别有三: 首先,传统学说强调演化是物种在自然选择下的渐进演变过程,在时间(纵向)-性状演变(横向)座标上呈斜线的形式(图1b);间断平衡论则认为演化是突变与渐变的结合。强调大多数物种是在地质上可忽略不计的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个迅速的过程叫成种作用,在上述座标上表现为接近水平的横线。物种形成后,在选择作用下作十分缓慢的变异,叫种系渐变,在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