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大熊猫排卵监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只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4只发情表现正常的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阴道粘液电阻值呈现相似的V字形变化曲线,V形曲线的谷底所代表时期恰好与尿雌酮峰值期吻合,其中3只大熊猫于秋后产仔,结果提示测定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可有效用于监测排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观察与相关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004年3月2004年5月以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11只3.5~17岁、体重约在80~115kg的成年雌性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雌性大熊猫的整个发情周期的行为和生殖系统外观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于2004年3月9日~5月10日测定了8只雌性大熊猫尿中雌二醇浓度;统计分析了1991~2004年间的雌性大熊猫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结果表明,除了大熊猫帼帼在2004年1月28日开始有发情行为表现外,其他10只均在3~5月期间发情,发情行为无异常现象,其中5只完成了配种;尿中雌二醇浓度均在发情高潮期的当天或头天达到峰值,并于发情后期迅速降至发情前水平;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变幅在39.0%~97.0%之间,也表现为在发情高潮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此值介于75%~90%被认为是最佳配种时期。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熊猫为单发情动物,仅在每年春季发情一次。因此,适时配种是人工繁育大熊猫的一个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大熊猫配种时机的把握主要是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大熊猫的行为变化。1991-1995年,笔者在进行大熊猫人工繁育研究中,对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录一只因环境、饲料等因素改变而2001年春季未能发情的雌性大熊猫,于秋季9月中旬发情,并与另一只同期发情的公熊猫自然交配,当年冬季12月17日成功产仔的这一世界首例圈养大熊猫秋季发情配种的行为表现和配种经过,并对该大熊猫秋季发情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专家学者为监测圈养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发情程度和排卵时间,进行了大量多学科研究,方法学的研究重点为对大熊猫的适时配种有实际指导意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光谱化学和组织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由于学科关联度低、研究深度不够、费用较高、测试时间较长等缺点,对实践指导作用有限,仅可作基础性研究。而行为学、细胞学和内分泌学等监测方法的应用更多、成效更高。大量实践也证实了通过发情行为、外阴形态、阴道细胞角化率和雌激素监测可以取得较高的受孕率,获得较好的监测效果。综合运用行为、外阴形态与雌激素监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本文旨在介绍圈养雌性大熊猫发情鉴定和排卵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论述各方法的实践效果,并探讨新方法的研究方向,以期更好把握大熊猫发情配种时机。  相似文献   

6.
爱在卧龙     
汤纯香 《生命世界》2007,(11):40-43
圈养大熊猫被认为是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三难"动物。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大熊猫性喜独居,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雌性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且其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由于这种天性使然,大熊猫种群的繁衍危机已迫在眉睫,为了挽救国宝,人工繁育己成重要手段。多年的实践证明,大熊猫人工繁育、移地保护是拯救大熊猫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佳佳”六月底发情配种、冬季产仔汤纯香,陈猛,张和民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汶川623006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季节性单发情动物,多在春季发情一次。但随纬度和海拔高度不同也有差异。在野外,多于4至5月中旬发情配种...  相似文献   

8.
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1990年对成都动物园和外地来园配种的5只正常发情大熊猫(年龄6—17岁,体况正常,其中1只为初情,其余的有过繁殖史),于每天活动量较大、人为影响较小的早晨和黄昏观察其行为和生理变化(外阴变化),并进行逐日记录,其中蹭阴、咩叫的描述及频率计算参照曾国庆等(1984)的方法。现将结果整理于后,为大熊猫适时配种提供行为参考。5只熊猫中有2只在咩叫高峰期自然交配,怀孕产仔,自然交配中的1只熊猫在咩叫高峰前两天作过一次人工授精,其余3只人工授精未怀孕。据观察雌性熊猫在发情期有蹭阴、咩叫两个高峰期,组成了发情高峰期,两者前后相差3—6…  相似文献   

9.
人工繁殖大熊猫主要是通过检测尿液雌激素峰值和观察行为来判断配种时间,适时进行合笼配对或人工授精。本研究追踪了大熊猫“乐乐”发情期间,尿液中雌激素(E2)的变化和唾液涂片结晶情况。研究首次发现雌激素峰值出现后,唾液涂片上会生成的羊齿结晶图像。表明大熊猫唾液涂片出现羊齿结晶显示该个体处于发情配种高峰期,为判断雌性大熊猫配种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雄性大熊猫配种期的性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凤歧  卜华 《兽类学报》1994,14(2):81-85
本文通过对西安动物园大熊猫雄兽弯弯于1986-1991年与3只雌兽相继本交,爬跨33次,交配21次,产5胎,获6仔,育成6仔的性行为观察。获得雄兽在发情季节的爬跨与酱姿式,交配的时间与叫声,配种期的食量下降与活动量变化等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健康与患炎症奶牛阴道菌群进行比较研究,为研制开发防治奶牛阴道炎症制剂奠定基础。方法本实验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屠宰场采集健康奶牛的阴道40个,其中未配种奶牛阴道20个,配种期奶牛20个;并再采集患炎症的奶牛阴道20个。采用经典的微生物学方法,将阴道内黏膜以及粘液中的细菌分离、纯化、鉴定及计数,并对它们进行比较。结果未配种奶牛阴道内菌体生长极少,配种期奶牛阴道内菌群数量比例趋势为乳酸菌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菌群,患炎症奶牛阴道菌群内优势菌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大肠菌群与乳酸菌,而后为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菌群。结论实验表明健康奶牛阴道内优势菌群为乳酸菌,患炎症奶牛阴道优势菌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比其他菌株更易在阴道粘液中生存,而大肠菌群虽为条件性致病菌,但是在患炎症的奶牛阴道中并未有很高的菌株分离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巴马小型猪发情和产仔特性,对广西大学巴马小型猪场未育和经产雌猪与哺乳雌猪的发情、配种和产仔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表明(1)巴马小型猪雌猪初情期在120日龄(即4月龄)左右;(2)69%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可以正常发情、排卵,配种后也可以正常受胎产仔;(3)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发情周期(21.1±2.2)d,比未育和经产雌猪的(19.0±1.5)d长,差异极显著(P<0.01);(4)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n=5)发情配种的产仔数(9.4±1.1)头/窝,与未育和经产雌猪(n=46)的(7.9±2.2)头/窝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仔猪出生重(0.61±0.15)kg(n=47),比未育和经产雌猪的仔猪出生重(0.53±0.13)kg(n=363)要重,差异极显著(P<0.01);(5)初步确定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发情配种后所产雄雌仔猪比例(68%∶32%),高于未育和经产雌猪的(47%∶53%),差异极显著(P<0.01);(6)拟出巴马小型猪雌猪整个发情周期中阴道上皮细胞核固缩指数变化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判断巴马小型猪处于发情周期的具体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发情期,对动物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认识将有助于濒危动物繁育质量的提高。大熊猫为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雄性发情期可持续30 d左右,而雌性大熊猫为几天至十几天,高峰期仅为1~3 d,且有与雄性不同步发情的现象。因此,进行发情期行为学方面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于2013年3月1日—4月30日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8只发情期大熊猫进行行为时间变化和活动节律研究,每只每周记录2 d数据。结果表明:休息行为是发情期最主要的行为方式(雄性约46%,雌性约53%),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行为,而探究、求适和发情行为则较少,发情行为主要出现在00∶00—03∶00、09∶00—11∶00和15∶00—17∶00等3个时段,可配对交配;发情期雌雄个体在休息、求适、运动和发情行为上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探究行为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摄食行为上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且发情、探究行为与运动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对发情期圈养大熊猫昼夜活动行为的研究将为大熊猫的人工繁育及其配种提供行为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986年1—12月,饲养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6只雌性大熊猫,在发情期间阴道角化细胞率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行为变化观察结果。它表明:当熊猫到发情高峰时(自然交配时),角化细胞率可高达97%,而活动量与蹭阴频率均下降;咩叫高峰的出现则是在发情高潮,自然交配时或交配之后。所观察的熊猫中有1只于当年8月顺产1仔,另有1只虽怀孕,但因它原因而流产。  相似文献   

15.
圈养的适龄雌性大熊猫,通常每年会出现发情特征显著、一般、不显著等行为表现;但也有少数育龄雌性大熊猫有的年度根本就小发情。据本研究中心1991~1999年对16只育龄雌性大熊猫的59次发情行为统计,有19次发情行为不显著或一般;有3次属不正常发情,发情行为不显著或不正常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35%)。  相似文献   

16.
对野外大熊猫的产仔、育幼,至今仍是一知半解。大熊猫在人工饲养下的配种难,受孕率低,雌兽育幼也差,截至1990年9月7日发稿时止,在世界范围内,大熊猫共产仔79胎次,幼仔119只,成活至3岁以上的共计20只,1—3岁的4只,16—76天的3只。过去大熊猫雌兽无论一胎产一仔或是二仔,一般只能带活一仔,甚至一仔也带不活,如压死,窒息死,带不好生病致死等,更没有二仔同时吃过一天初乳的。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饲养繁殖的雌性大熊猫“庆庆”,于1989年4.5岁时用激素诱导排卵,受孕产仔养活后,今年5月6日和7日发情,进行了自然交配和冷冻精液人工授…  相似文献   

17.
李长生  王桂武  周虚 《四川动物》2008,27(1):120-122
通过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左家校区动物实习基地进行试验,研究了野生狍(中国亚种)在人工驯化饲养条件下的发情配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狍属于短日照繁殖动物,发情和配种在秋季进行,每年有一个发情周期,性成熟是14±2月龄;雄狍在整个发情配种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随时可以与达到发情旺期的雌狍进行交配,发情的雌狍外观没有明显表现,当对雄狍表现好感、主动亲近雄狍时,就是交配的最好时机;狍配种方式采用单雄群雌的同期复配方式,性别比例为雄性狍∶雌性狍=1∶4.  相似文献   

18.
雌性大熊猫发情期与妊娠期尿液性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两头雌性大熊猫发情期尿中雌二醇与孕酮含量及妊娠期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发情期开始,雌二醇量逐渐升高,在发情高潮期达高峰值。孕酮量则在发情高潮期下降,在发情后期上升。在发情高潮期雌二醇出现高峰的当日和次日配种,获致妊娠产仔。妊娠期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特点是:在妊娠早期与晚期升高,晚期最高,妊娠中期停滞在低水平上波动,分娩前孕酮值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19只圈养大熊猫的体重进行分析,发现圈养大熊猫初生幼仔的体重为(0.16±0.04)kg,其与母兽的体重相关性不显著;幼仔期平均体重为(13.74±10.64)kg;亚成体期平均体重为(78.30±27.05)kg;成年个体平均体重为(112.25±12.04)kg;老年个体平均体重为(100.75±15.79)kg。初生幼仔体重雌、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幼仔、亚成体、成年及老年个体的大熊猫,雌性个体体重均小于雄性个体(P0.05)。雌、雄大熊猫幼仔生长曲线均接近幂函数(Power),雌性亚成体大熊猫体重增长曲线接近三次方(Cubic)函数,雄性亚成体大熊猫体重增长曲线则呈S型;无论雌性和雄性,幼仔和亚成体期间均保持线性增长(P0.05)。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年度和季节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进入成年后期时体重会下降。进入老年期后,雄性大熊猫的体重在后期有显著性下降(P0.001)。本研究补充完善了大熊猫整个生活史的体重增长规律,为大熊猫迁地保护中饲养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园人工饲养大熊猫已有27年历史,但从事人工饲养下的繁殖研究起步较晚,现就我园几年来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繁殖生态的一些观察叙述如下:大熊猫的年龄结构与性表现年龄:重庆动物园现饲养大熊猫8只,年龄分别为1至27周岁,雄性2只,雌性6只。年龄在4.5至15岁间的雌性熊猫3只,具有繁殖潜力。(其中2只已有生育,1只于1986年初开始发情,另3只年龄为1岁、2岁和27岁)。性表现的年龄与徐启明报道基本一致,但本园所繁殖3胎的生育年龄分别始于9岁和12岁,看来有性表现不等于具备繁殖能力,故可不必急于实施人工授精。人工饲养下的发情(持续)时间:雌性大熊猫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