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1型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能引发成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ATL)以及一种慢性渐进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热性痉挛性下身截瘫/白血病病毒相关脊髓病(TSP/HAM)。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表现为成熟T淋巴细胞恶性增生。由于HTLV-1 Tax蛋白与T细胞增殖调控有重要关系,本文将主要综述HTLV-1 Tax蛋白如何参与调变T细胞细胞周期从而探讨Tax在T淋巴细胞转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是与人类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逆转录病毒。该病毒的感染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等多种疾病的发生。Tax和HBZ(HTLV-1 basic zipper protein)是由HTLV-1前病毒编码的两个关键病毒蛋白,它们被认为在HTLV-1病毒的复制、生存和致癌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ax和HBZ的蛋白结构以及它们在调控病毒转录、细胞生长和凋亡、病毒潜伏期,最终协同促进成人T细胞白血病发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是与人类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逆转录病毒,HTLV-1的感染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HBZ(HTLV-1bZIP factor)是由HTLV-1前病毒反义链编码的病毒蛋白。在HTVL-1所编码的病毒基因中,HBZ是唯一一个在所有ATL病人样品中持续、稳定表达的病毒基因。而且,HBZ在HTLV-1诱发肿瘤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对HBZ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成为白血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本文就HBZ在HTLV-1致癌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抗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明胶凝集试验,对10,013份血清标本进行了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抗体的检测,发现8例阳性。其中3例为日本人,2例是中国台湾人,2例分别是上述日本人和台湾人的妻子,均为中国人,从未离开过大陆;另一例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人,原为浙江渔民,后当海员,常在日本港口居住。700例各类白血病病人和10例疑似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人的血清,HTLV-1抗体均为阴性。此结果证实,中国大陆正常成年人HTLV-1抗体阴性。少数阳性者均与密切接触日本人有关。HTLV-1病毒是由日本人传入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肿瘤治疗主要使用放疗、药物化疗,具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研发肿瘤靶向性药物是未来发展趋势.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 cell leukemia,ATL)是一种由HTLV-1病毒引起的人恶性CD4 T淋巴细胞白血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溶瘤性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是一种肿瘤治疗病毒载体,利用HIV-1囊膜蛋白gp160对野生型VSV病毒进行假型化改造,研制了具备人CD4受体靶向性的重组VSV病毒(VSV-△G-gp160G),在对ATL病人肿瘤细胞进行的体外杀伤实验(ex vivo)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1980年,美国的Poiesy和日本的Miyoshi等先后发现人类第一个C型逆转录病毒,后国际上统一命名为人嗜T淋巴细胞Ⅰ型病毒(HTLV-1)。这类病毒以人T_4细胞亚群为靶细胞,并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有病原学关系。1985年,Gessain等报告在热痉挛性瘫痪病人(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TSP)血清和脑脊液中查出HTLV-Ⅰ抗体,1986年又在Colombia、Jamaica、Trinidad、Tobago和Ivory Coast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某些慢性脊髓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相似于TSP病人)的血清和脑脊液中有HTLV-Ⅰ抗体存在。  相似文献   

7.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自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Aids)先兆症淋巴结病(LAS)分离到一种病毒,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美国Gallo自Aids患者分离出逆转录病毒。后来证明,两者是相同的,但与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Ⅰ、Ⅱ型不同,称为HTLV-Ⅲ病毒,是Aids的致病因子。 Aids是1981年发现的一种高死亡率疾病。HTLV-Ⅲ病毒侵袭人的OK74或辅助T细胞而  相似文献   

8.
1911年Peyton Rous发现禽肉瘤病毒,从而建立了肿瘤病毒学这一学科领域。20世纪30年代,Richard发现哺乳动物肿瘤病毒,60年代发现第一个人类肿瘤病毒--EB病毒,随后相继鉴定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乳头状瘤病毒(HPV)。肿瘤病毒的深入研究带动了癌基因概念的确立和抑癌基因功能的发现,促进癌症疫苗的研究,后者可以抑制病毒的传染性并降低肿瘤的发病率。20世纪80-90年代发现了人T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HTLV-1),丙型肝炎病毒(HVC)及卡波西肉瘤病毒(KSHV)。目前已知6种病毒(EBV、HBV、HPV、HTLV-1、HCV、KSHV)引起世界范围10%-15%的癌症,因此,病毒不仅是许多人类癌症的病原体,还可以作为揭示人类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9.
隋文  黄敏  孙长凯 《生命的化学》2006,26(3):210-213
人类嗜T细胞病毒I型(HTL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CD4 T细胞后,已感染细胞通过病毒突触(virologicalsynapse)的方式与其他未感染的T细胞接触,将病毒颗粒直接传递到未感染细胞体内。这一新近发现的逆转录病毒感染方式涉及连续发生的一系列分子识别事件。目前对于病毒突触形成过程的分子识别机制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其分子细节的深入研究必定会为人类攻克病毒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人类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HTLV-1)感染的T细胞克隆扩增和转化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T-cellleukemia,ATL)中的表达分析,探究HTLV-1在T淋巴细胞中发生克隆扩增和转化的机制,为ATL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AT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病程差异将其分为急性ATL组(20例)和慢性ALT组(18例),分别采集其血样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样中HTLV-1病毒载量的差异性,对比两组患者样本中Tax蛋白和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就两组患者血样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1)急性ATL组患者HTLV-1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慢性ATL组患者HTLV-1病毒载量(P<0.05);(2)对比显示,急性ATL组患者血样中Tax蛋白和HMGB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慢性ATL组患者(P<0.05);(3)急性ATL组患者中TNF-α和CEA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ATL组患者(P<0.05)。结论:HTLV-1感染ATL患者病程的差异会影响T淋巴细胞的克隆扩增和转化进程,分析其机制可能与HTLV-1能够调控Tax蛋白和HMGB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自从Rous肉瘤病毒被发现以来,许多学者们曾致力于研究肿瘤病毒病因,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虽然目前仅有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可以肯定为肿瘤的病因外,许多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EB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与Kaposi肉瘤间的高度相关性已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2.
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院病毒学教授园田俊郎于1991年4月5日在病毒学研究所介绍了他们在Ⅰ型嗜人T细胞病毒(HTLV-1)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简讯二则     
哈佛大学公共保健学院的Max Essex最近在美国微生物学会会议上报道,发现了一个种新的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它可能是HTLV—Ⅲ的祖先。这种被称为HTLV—Ⅳ的病毒是从塞内加尔健康人中分离出来的。它的抗原与猿的T细胞病毒表面抗原相似程度高于与人类HTLV-Ⅲ表面抗原的相似程度。然而,它不象爱滋病毒,它不杀死T细  相似文献   

14.
Friend 白血病毒(FLV)是有双层套膜的C 型 RNA 肿瘤病毒,由受感染的细胞芽生。成熟的病毒颗粒呈圆形,直经约100毫微米,电子密度深的拟核含 RNA 和蛋白质,RNA 单链,约占病毒的1%。成熟的小鼠白血病病毒有类似鸟类髓细胞白血病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两个35S 亚单位约为3×10~6道尔顿,RNA 分子量为10—12×10~6道尔顿。这类 RNA 肿瘤病毒(Oncorna 病毒)都含有反转录酶,它的合成受病毒基因组中 pol 基因的控制。基因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一个瞬时转染系统将H5N1亚型鹅源禽流感病毒囊膜表面的血凝素(HA)糖蛋白整合到鼠白血病病毒(MuLV)颗粒表面并进行了感染性测定。将包含H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HA与MuLV假病毒构建体系的两种质粒pHIT60(包括MuLV的结构蛋白基因,即gag和pol)和pHIT111(为MuLV的基因组,还包括一个报告基因LacZ)瞬时共转染转化了SV40大T抗原的人胚肾细胞293T,48小时后收集假病毒上清进行了一系列鉴定。将假病毒上清超速离心后用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多抗通过Western-blot证实HA 蛋白能够在此假病毒颗粒表面表达,表明HA能够整合到此病毒粒子表面。通过感染293T、COS 7和NIH3T3 三种不同的靶细胞,均能检测到LacZ基因的表达,证实所构建的假病毒粒子具有感染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MuLV-HA假病毒,为研究鹅源禽流感病毒侵入细胞的机理及其组织嗜性的变异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研制灵敏、特异的抗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抗体诊断试剂,将一段HTLV-Ⅰ和HTLV-Ⅱenv区嵌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的重组抗原具有良好活性.将该抗原作为酶标记抗原建立双抗原夹心法ELISA(dsELISA),对31份HTLV-Ⅰ型血清和19份HTLV-Ⅱ型血清均能100%检出,而在5 065份各种阴性血清中特异度为99.94%.用dsELISA试剂与进口间接法试剂(GeneLabs试剂)平行检测18份HTLV-Ⅰ参比血清、17份HTLV-Ⅱ参比血清和1 024份献血员血清,结果dsELISA试剂正确率为100%,对HTLV-Ⅰ型血清和HTLV-Ⅱ型血清的反应性基本相同,平均s/co值显著高于GeneLabs试剂.而GeneLabs试剂对HTLV-Ⅱ型血清的反应性显著弱于Ⅰ型,并有2份BBI参比血清中的Ⅱ型血清漏检.另外,GeneLabs试剂在献血员血清中出现9例假阳性,特异性显著低于dsELISA试剂.这些结果表明:所研制的dsELISA试剂可用于HTLV-Ⅰ型和Ⅱ型血清的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进口间接法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7.
整合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糖蛋白的假型鼠白血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一个瞬时转染系统将H5N1亚型鹅源禽流感病毒囊膜表面的血凝素(HA)糖蛋白整合到鼠白血病病毒(MuLV)颗粒表面并进行了感染性测定.将包含H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HA与MuLV假病毒构建体系的两种质粒pHIT60(包括MuLV的结构蛋白基因,即gag和pol)和pHIT111(为MuLV的基因组,还包括一个报告基因LacZ)瞬时共转染转化了SV40大T抗原的人胚肾细胞293T,48小时后收集假病毒上清进行了一系列鉴定.将假病毒上清超速离心后用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多抗通过Western-blot证实HA 蛋白能够在此假病毒颗粒表面表达,表明HA能够整合到此病毒粒子表面.通过感染293T、COS-7和NIH3T3三种不同的靶细胞,均能检测到LacZ基因的表达,证实所构建的假病毒粒子具有感染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MuLV-HA假病毒,为研究鹅源禽流感病毒侵入细胞的机理及其组织嗜性的变异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TL)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与H IV类似的逆转录病毒HTLV-I感染CD4+T细胞而诱发的恶性肿瘤。HTLV-Ⅰ导致ATL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ax蛋白,其反式激活作用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途径。PI3K/Akt/mTOR被认为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信号调节通路,研究表明该信号传导通路是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关系最密切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其在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已经成为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以及与ATL关系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比利时路德维希癌研所的Thierry Boon及其同事声称,已在人黑素瘤细胞中分离到3种未曾见于正常细胞中的相关基因。特别是其中一种基因的蛋白产物能诱导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的抗肿瘤反应。这一发现一旦被证实,将找到第一种认定为只特异于癌细胞的抗原,今后亦将有希望用它作为疫苗来诱导免疫系统破坏肿瘤。 Boon氏是在本月初一次由通用汽车公司发起的会议上介绍其研究结果的。他所发现的抗原看来是由上述三种相关基因(Boon氏称之为Mage)的一个表达出来的。研究者宣称该抗原(Mage-1基因的产物)能激活杀伤性T细胞,这种细胞负责催毁肿瘤组织。对皮肤、肝脏、肺和其它正常人组织进行检测,未能  相似文献   

20.
业已有一名患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一种常见的成人白血病)患者的细胞中检出一种正常细胞蛋白质的变异。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Owen Witte说:“由于这种蛋白质及其生物化学活性的检出,很可能找到了确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生物化学标志”。这个发现还促进了对遗传改变如何诱发癌症的了解。它把引起动物癌症的病毒基因的研究和癌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的临床研究结合在一起。科学家在研究一种引起小鼠白血病的病毒时发现,称为V-abl的关键基因会编码一种能够催化在蛋白质的某些位点(酪氨酸)上增加一个磷酸基的蛋白质。业已证明,这种磷酸化(或激酶)活性亦与其它癌症的恶性有关。病毒基因V-abl与细胞基因C-abl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