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化理论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理论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孙毅一、引言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来,物种的形成与进化研究一直成为生物学界关注的中心理论研究问题。美国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Dobzhansky1941)著的“遗传学与物种起源”,美国生物学家迈那(Mayer1942)著...  相似文献   

2.
自达尔文进化沦问世以来,物种的形成与进化一直成为生物学家关注的中心理论研究问题之一。美国生物学家迈耶(Mayer 1942)著的“系统学和物种起源”,英国辛普松(Simpson1944)的“进化速度和方式”和“进化的意义”,美国植物学家史旦宾斯(Stebbins 1957)著的“植物的变异和进化”,以及美国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Dobzhansky 1941)的“遗传学和物种起源”等是60年代以前生物系统学和细胞遗传学对物种问题研究的总结。他们的研究已经证明动植物  相似文献   

3.
黄慰文 《化石》2012,(2):12-18
引言 1857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回复一位朋友来信问他是否在即将出版的《物种起源》(On c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里谈“人类”时写道:“我想我应该回避一切有关‘人’的话题,因为关于它有着这么多的偏见。尽管我公开承认它对博物学家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达尔文对于物种发展渐进的没有飞跃的理解的错误是不可讳言的。他的这些观点,非常清楚地表现在他的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他写道:“自然界里没有飞跃。”(周建人等译“物种起源”第二分册223页)。又写道:“我认为物种这个名词是为了便利而任意加于一群互相密切类似的个体的,它和变种这个名词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变种是指区别较少而徬徨  相似文献   

5.
龚缨晏 《生物学通报》1994,29(5):24-24,27
现代人类起源的“夏娃”理论龚缨晏(杭州大学历史系310028)从上个世纪开始,人类一直在寻求人类起源问题的科学答案,并形成了许多理论。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现代人类起源理论,被称为“夏娃”理论,从而引发了一场颇为热烈的讨论。“夏娃”理论是...  相似文献   

6.
淮沙 《生命世界》2009,(11):18-21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进化论思想。在书的结尾,他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然而,一百年后的1959年,美国著名遗传学家H.J.穆勒在纪念《物种起源》发表100周年大会上与另一位知名学者却发出不约而同的感慨:“这一百年来没有达尔文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黑穗薹草组植物的外部形态、细胞染色体特征与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结合地质历史事件推测了黑穗薹草组Sect.Racemosae G.Don.的起源、进化和迁移等问题。推测黑穗薹草组可能在早第三纪的始新世起源于我国的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可能的迁移路径为:由起源中心向北部迁移至欧洲、中亚、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并通过格陵兰岛和白令陆桥到达北美洲地区;经过第四纪冰川后,一些分布于北美洲的物种又通过白令陆桥回迁到亚洲东部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最终形成该组植物的现代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梁仁君  林振山  韩洪凌  陈成忠 《生态学报》2007,27(12):5390-5397
建立了集合种群物种在两个斑块中对资源竞争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通过R^*来预测竞争物种的结局,存在几种可能性:一是具有低R^*值的物种竞争取代高R^*值的物种;二是具有不同R^*值的物种,甚至是具有相同R^*值的物种也存在共存的可能性;三是具有高R^*值的物种也可以竞争排斥低R^*值的物种,结论存在不确定性。(2)竞争物种的随机迁移形成了源一汇结构,对物种竞争共存具有促进作用,但弱的资源利用者(较高的R^*)的迁移率不宜过高。(3)在种群统计率相同的条件下,资源增长率差异越大,越不利于消费者物种的共存;若种群统计率不相同,在资源增长率相同的情况下,物种共存又是不可能的,在自然界中,物种共存需要资源增长率的差异。(4)不同类型的资源增长对竞争物种的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有鸟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雁云 《生物学通报》2004,39(3):22-25,F004
特有种(endemicspecies)是有关物种的地理分布和起源进化研究的一个名词术语,指“在地理分布上只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而不见于其他地区的物种”(Darlington,1957;Brown&Gibson,1985;张荣祖,1999)。在有关动物类群的起源、进化和分布的研究中,人们所关注的是特有种、特有属和特有科的起源中心、扩散格局以及分布区的扩散、退缩、断裂,直至灭绝的历史进程,以从中探究自然历史事件以及人类活动对动物分布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特有动物的分布规律研究是以自然地理要素为基本着眼点,严格按照“特有(endemic)”的定义进行的。例如新大陆、澳…  相似文献   

10.
曹颖 《化石》1997,(1):31-32
尽管有大量证据,但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目前通常归之为“非洲起源论”和“多源论”两种观点。“多源论”是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人类进化理论。它解释了现代人类自更新世的起源及随后出现的地区多样性。“多源论”的首创者魏敦瑞认为亚洲和澳洲人形态的差异源于相对独立进化的中国猿人(Sina—nthroPus)和猿人(Plthocanthropus)。最近沃尔波夫(Wolpoff)等提出了一种早期多源说的修正版,认为“基因流”(geneflow)从中起了主导作用。“非洲起源论”要更新一些,它是基于在非洲和其他地区发…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群落物种共存的进化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概述了目前对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动、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群落的物种共存主要介绍与环境、种子再迁移、生态位分化、竞争平衡理论、种库假设、再生生态位等有关的几种假设、生态学上相似种的共存及“原”群落概念等。动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叙述:(1)异质环境中的资源分割,主要指动物斑状滋养的不同利用;(2)避免竞争排斥的行为机制,如边缘效应、聚群效应、扩散行为、相互作用和干扰;(3)特化者和泛化者的共存,包括:竞争是物种向多功能进化的作用力、最佳觅食理论与生态学特化及特化概念的发展。最后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类和现代猿类的关系,早在十六、七世纪时就有人提到了。十九世纪初法国的拉马克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某些早期类人猿的意见,但由于论证不足,没有能获得人们的承认和产生大的影响。1859年达尔文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揭露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1871年达尔文的名著“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出版,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四月十九日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现代进化论的伟大奠基人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发表,标志着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重大进步。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科学地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和发展,阐明了生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在生物学领域中完成了一次伟大革命。达尔文的进化论以丰富的材料和雄辩的事实有力地冲破了“神创论”的一统天下,改变了人们对“上帝创造万物”和“物种不变”的宇宙观,为生物科学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成年白腰文鸟端脑新生神经元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光镜和电镜放射自显影方法,对成年雄性鸣禽白腰文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起源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端脑室带区(VZ)中存在不均匀分布的(^3H)标记细胞,大量标记细胞分布在端脑尾侧新纹状体水平(L1-L14)的VZ,形成标记细胞的“热点”区1(2)标记细胞经两次有丝分裂后,大约在肌肉注射(^3))的第6天后开始从VZ向外迁移,在30天左以达目的脑区分化成为成熟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不均匀分布在端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曾提到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这一历史功绩。达尔文是怎样研究物种起源和创立科学进化论的?现在我们来回顾这段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一、决心探索进化的奥秘达尔文在环球旅行的科学考察中大大丰富了对物种的认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达尔文从他的科学旅  相似文献   

16.
以“免疫调节”的单元教学为例,从“追求理解”出发,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的重要概念指引下,设计包含“确定预期成果(学什么)—确立评估证据(学得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怎么学)”的单元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构建,提升学生迁移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陈建华 《遗传》1985,7(3):41-46
严格地说,“分子进化”有两层含意。一层含意是 指生命起源时期的化学进化,即有机分子由简单向复 杂的演变〔们;另一层含意是指生物进化过程中,构成生 物体的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演变。由于分子生物 学研究的迅速进展,已经搞清了许多生物大分子的一 级结构。从某些同源蛋白质(或核酸)的比较中,人们发 现,不同生物之间,同源蛋白质(或核酸)结构上的差异 各不相同,亲缘关系近的差异较小,反之则差异较大, 即这些生物大分子象生物的表型一样,能反映物种间 的亲缘关系,体现物种的演化过程。现在,当提及分子 进化时,一般都是指后一层意思。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1,(10):I0001-I0002
美国研究人员在一项通过大规模基因重测序分析稻米进化史的研究中确认,亚洲栽培稻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能8000多年前就出现在中国长江流域。亚洲栽培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物种之一。此前曾有研究认为,亚洲栽培稻有两个起源地,印度和中国。但5月2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一项新研究说:”分子学证据表明(亚洲)栽培稻只有单一起源……最早出现在中国长江流域。”亚洲栽培稻具有籼稻和粳稻两个主要亚种,其起源相应也出现两种理论,其中一种为单一起源理论,即籼稻和粳稻均由野生稻栽培而来;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绘制我国有尾两栖类的地理分布图,分析该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与可能的起源和扩散路线。研究结果表明,有尾两栖类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格局,有三个关键区域:1.位于长江上游的、有尾两栖类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横断山区,是有尾两栖类的分布中心,该区域很可能亦为有尾两栖类的起源中心及主要特化中心;2.三个次级分布与特化中心,大别山-淮河流域区、南岭-珠江流域区、浙闽山地-江南水乡区;3.四个小型的三级分布与特化中心,台琼海岛区、东北长白山-三江流域区、秦巴山地-汉江渭河流域区、天山-伊犁河流域区。另外,该类群可能的迁移和扩散路线可归纳为:沿着各水系,从分布中心分别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迁移和扩散,其中以向北和向东为主,向南和向西扩散的种类较少。向北扩散的主要是小鲵科(Hynobiidae)的一些种类,向东扩散的种类则以蝾螈科(Salamandridae)物种为主。广布于我国东部的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种类,极可能是该类群向北和向东这两个方向扩散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东亚两栖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即东亚两栖动物区系是单源的、本地起源的。本项研究结果支持中国日本界假说。  相似文献   

20.
赵汉雄 《化石》2002,(3):28-30
《物种起源》问世时 ,曾有激烈争论。作者在第6版(1872)记载了“一位练达的自然学者仔细挑选了一些情况来证明自然选择不足以解释有用构造的初期阶段。现在我对他提出的这些情形已作了足够的讨论 ,或者已经讨论得过多了 ;并且我已指出 :如我所希望的 ,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大的难点。”读完全章(第7章) ,可以明白达尔文信心所在 :他是从极微细但已能从表象察觉的构造和功能起步 ,排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梯阶 ,用自然选择贯串起来。以今天知识看 :这种极微细的表型必已有某个基因支持着。有基因在 ,自然选择是能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