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在体内实验,MSCs都可以向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细胞分化,但争议颇多。因为功能性神经元不仅要具有典型神经元的形态、特异性标记,还要求具有可兴奋性、能和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产生突触电位等,所以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诱导出真正具有功能的神经元存在很大分歧。在此对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的现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给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的持续积累,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分子、细胞、系统和个体等多层面的生命系统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提高了研究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为生命健康、动物科学、工业科学和农业科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驱动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态势,重点介绍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诞生了大量科学大师和伟大科学家。许多工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一些未获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同样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比如在RNA表达和调控的研究领域,20世纪50~70年代的RNA结构解  相似文献   

4.
美国生命科学两用性研究监管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基因改造研究及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咨询委员会的监管建议引起广泛争议,美国发布了生命科学两用性研究监管政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美国生命科学两用性研究监管政策进行分析,探讨两用性研究发展和监管趋势。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取生命科学两用性研究监管政策相关的情报源,对美国政府生命科学两用性研究监管的政策背景、主要内容、政策评论、政策动因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结果:美国政府出台的生命科学两用性研究监管政策,有助于美国对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周期(从最初提交资助申请到研究结论和研究成果交流)潜在的误用风险进行管理。结论:美国生命科学两用性研究引发极大争议,两用性研究监管主要依靠生命科学团体的自我管理,政策具有指导性而非强制性。  相似文献   

5.
黄禹锡事件不但重新挑起国际学术界就如何加强创新研究成果的审核,防止不真实的研究蒙混过关,还加深了国际学术界对第三世界国家科研的质疑,就人类基因组和干细胞研究方面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来说,这些置疑显得更加突出。事实上,多年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亚洲国家如中国、韩国等参与人类基因组和相关研究就已经产生过很多疑虑,尤其是研究伦理方面。相关的伦理可分为两方面:研究目标和研究过程中的伦理争议。针对研究目标的疑虑,比如人类生命之生殖性复制(reproductive cloning,即生殖性克隆)、人兽混种生物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和研究所产生的“物种”存在有相当大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测序技术又称为第二代测序技术,是对传统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改变,其特点是测序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第一台新一代测序仪在2005年上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测序成本直线下降,已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对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和转录组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多足动物可能是最早入侵陆地环境的无脊椎动物之一。随着泛甲壳动物大类的确立,多足动物亚门的谱系发生问题已成为节肢动物研究中的焦点。基于表型性状的系统学研究中,多足动物亚门在节肢动物门中的系统分类和单系性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化石记录的稀少又使多足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历史变得迷雾重重。近年来分子系统学的进展为深入探讨多足动物谱系发生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分子定年的应用为探讨多足动物起源、登陆等早期演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谱系年代学综合了化石记录和分子定年两方面的优势,为更加精确地讨论多足动物起源、内部类群分歧时间及其地质背景奠定了基础。谱系年代分析显示,多足动物类起源于寒武纪晚期或更早;多足动物内部类群的分歧不晚于奥陶纪;而化石证据显示,多足动物的登陆事件也可能发生在这一时期,多足动物内部类群的分歧事件(及食性分化)可能与登陆过程有关。精确的多足动物亚门谱系发生关系以及谱系年代学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综合系统学、多基因和多重化石参照点的合理分析加以深入和完善,进而为早期陆地复杂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利用非天然的分子使其出现生命的现象,也就是―人造生命‖;二是―改造生命‖,比如利用一种生命体的元件(或经过人工改造),组装到另一个生命体中,使其产生特定功能。无论是哪种目的,对生命遗传物质DNA的操作都非常关键,其具体包括DNA的从头合成、组装和编辑等。同时,这些使能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合成生物学其他领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DNA操作相关的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支撑条件之一,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起步较晚,总体滞后,适应不了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需要,亟需政府各相关部门领导,各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交流与探讨,齐心协力,共同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层出不穷。目前,用于体外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已相对成熟,比如:流式细胞术、TUNEL检测法、DNA片断检测等。而用于体内细胞凋亡检测的试剂则正在研究之中,各种检测试剂不断出现。其中,Annexin V、Synap-totagmin I-C2A、ApoSense家族分子与其他检测试剂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该文在介绍几种常用的体外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同时,重点介绍上述三种试剂。  相似文献   

11.
郭晓强 《遗传》2009,31(9):873-874
今天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单克隆抗体成为最普遍的试剂之一,但这在三十多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可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无法在体外长期培养,因此根本不可能获取足量的抗体用于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诞生了大量科学大师和伟大科学家。许多工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一些未获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同样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比如在RNA表达和调控的研究领域,20世纪50~70年代的RNA结构解析与Z-DNA的发现就是重要的基础。做出这些重要发现的就是美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亚历山大·里奇(AlexanderRich)(图1)。  相似文献   

13.
193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Warren Weaver在理事会年终报告里提到: 渐渐地,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这是揭开许多生命细胞基本单元奥秘的开端……基金会正在给予资助的这些研究属于一系列新的领域(可以称之为分子生物学)。目前,正采用精密的现代技术研究某些生命进程中更微妙细节。上述报告似乎是将“分子生物学”一词搬上书刊的首例,尽管对此还有争议。譬如英国晶体X光衍射学家Bill Astbury就指出,是他1950年在Harvey的演讲上才普及这个术语的。  相似文献   

14.
正苏州科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Cominbio~R生化试剂盒,现拥有26个系列200种检测指标300种检测试剂盒。其中80余种为独家产品。基因通过代谢控制性状现在国内过于关注基因克隆和表达,相对忽视了代谢的研究。其实,生命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了解某种性状是如何产生和改变的,从而希望人为干扰性状变化,以实现预期目的。基因要实现对性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能够促进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对宿主健康或生理功能产生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生命健康领域、科学研究、生物工程、工农业以及食品安全。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益生菌在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过敏、抗炎、调节免疫、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多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免疫以及肠道微生物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益生菌通过多种机制介导,在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为完整机体的过程中,具有相同基因的未分化干细胞如何产生形态和 功能各异的许多细胞?这是数十年来生物学家所一直关注的细胞分化问题。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现在普遍认为细胞分化是基因差异性表达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哪些基因被激活,在什么时间和空间被激活。哺乳动物胚胎体积小,又在子宫内发育,实验研究较困难。在八十年代初,从小鼠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mass)或桑椹胚分离建立了具发育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简称ES细  相似文献   

17.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学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突飞猛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实验动物福利倍受人们的关注。进入21世纪后国际上又对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动物实验的工作人员的防护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我们必须考虑到人与实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促进科学发展。既要做到加强动物福利,又要注意人的保护,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加快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生命科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10项获得诺贝尔奖涉及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中,色谱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电泳技术与色谱技术的结合更使生命科学研究如虎添翼,解开了许多生命之谜。从色谱法源于对生命的研究、色谱技术与生命科学发展、电泳层析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突出作用3个方面,对色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做了回顾。  相似文献   

19.
<正>沃特世公司近日发布了最新Waters SYNAPT G2-Si质谱系统和基于UNIFI软件平台的CCS软件,用于分子在气相条件下碰撞横截面积相关研究。此外,沃特世还推出了用于组学研究的TransOmics 2.0版信息学软件,该软件配合新的SYNAPT G2-Si质谱,在小分子领域的不同应用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的"组学"领域具有独特的优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的出现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必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中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的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代谢组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