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部分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该实验是用琼脂块(内含酚酞试液)模拟细胞,用NaOH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因NaOH溶液遇酚酞试液变粉红色,就可以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到NaOH扩散进入了“细胞”。再通过测量Na0H扩散进入了“细胞”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笔者在试做该实验时,感觉到由于NaOH属于强碱.有一定的腐蚀性.再加上用量较大,给实验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在分组实验时学生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完成实验。所以设想以淀粉代替酚酞,碘液替换NaOH来改进该实验.通过再次试做取得了较好效果.制备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乙酸锌溶液代替氯化钡、氯化镉混合溶液沉淀蛋白质,以活性炭代替氢氧化铝乳液吸附杂质,以恒温水浴代替摇床与震荡提取组织液,探讨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修1"制作泡菜并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实验的简化效果。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测得亚硝酸盐含量与教材方法相近,但能精简实验设备、简化实验准备、缩短实验时间,且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教材选用琼脂块(含酚酞)模拟细胞,NaOH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通过对实验的改进研究.提出以下改进方法:以“琼脂块-碘液”替代“酚酞-NaOH”;设计专门模具制作琼脂块;蒸发含碘的琼脂块以使琼脂块重复利用。通过改进,实验操作性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中,为了说明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限制,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该实验是用琼脂块(内含酚酞试液)模拟细胞,用NaOH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因NaOH溶液遇酚酞试液变粉红色,就可以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到NaOH扩散进入了“细胞”。再通过测量NaOH扩散进入了“细胞”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在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完成实验后,引导学生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探究。  相似文献   

5.
对"p 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活动中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检测酶活性无法获得预期实验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如下改进方案:1将0.01 mol/L HCl溶液、0.01 mol/L Na OH溶液设置为酸、碱环境条件;2检测试剂为碘液时的反应体系为:3%淀粉溶液与0.1%α-淀粉酶溶液各1 m L,25℃室温反应5 min;3检测试剂为斐林试剂时的反应体系为:6%淀粉溶液2 m L、0.1%α-淀粉酶溶液1 m L,25℃室温反应10 min。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花生果实大小变异"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效果的明确性,分析总结了教材实验中探究方案、绘图与数据、测量工具选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学案、改进实验测量工具、创新绘图与数据处理,提出"探究花生果实大小变异"实验方法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教材选用琼脂块(内含酚酞)模拟细胞,Na OH模拟细胞吸收的物质。对原实验提出以下改进:以内含碱性酚酞的琼脂块替代内含酚酞的琼脂块;白醋替代Na OH;将未完全褪色的琼脂块继续浸泡于白醋中以使琼脂块重复利用。改进后的实验可观察到琼脂块颜色变化的整个动态过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原教材中"动物学习行为"的实验因场地、材料、方法等的限制,在教学中很少开设。对实验材料和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后,便于学生动手实验,并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升。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的学习能力不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可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  相似文献   

9.
薄层层析法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脂类的薄层层析进行改进,用碘蒸气显色代替磷钼酸显色,脂类层析时间、斑点展开距离及显色结果令人满意。改进后的显色方法简便、快速、效果好,便于学生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学生以分组探究的方式完成"渗透作用"实验,实验时间缩短、实验效果更明显,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渗透作用原理及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开设价值,深入挖掘教材实验资源,组织本校学生对该实验进行了尝试。在尝试过程中,依循细胞周期及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化的原理对此实验的选材、诱导方式和课堂实验组织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调整,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与分组操作的可行性,体现了该实验所蕴含的内在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教材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并利用改进的装置对叶的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大胆质疑、深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析、辩、动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一节为例,从优选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案、拓展探究内容等方面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喻东经 《生物学通报》2011,46(11):35-37
进行科学探究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提高学生生物学知识水平及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好方法。改进人教版的初中生物学教材中3个科学探究活动后.实验步骤简单化、结果更准确、耗时减少,使得这些实验可在课堂进行,使学生更加直观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发散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践对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1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一系列的改进。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为主题设计了完整的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带食物材料,展开探究,并对教材中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方法做了一定的补充和改进,用多种食物材料进行了预实验,发现白萝卜适合做还原糖检验和维生素C检验的演示实验,提出用西瓜等非常规材料检验无机盐的新思路和用植物根、茎切片直接检验淀粉和蛋白质的简易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探究p 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不断质疑,从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实验效果更为直观、更有趣,不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能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效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人教版高二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问题探讨栏目中的"渗透装置演示实验"存在装置难获得、演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作出改进。将手动剥离的蛋壳内膜作为该渗透实验的主要装置,清晰、简便地演示什么是半透膜,什么是渗透作用,并用该装置演示淀粉-碘、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对物质进、出内膜的实验,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一概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改变了以往直接传授知识的做法,将探究实验放在前面,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和概念,为以后学习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本活动耗材多、用时长、操作繁琐。本文主要阐述该如何改进该实验、组织学生有效探究,以发挥其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模拟探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实验为例,讲述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实验为基础,灵活运用教材,对实验进行再加工,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生自主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使一个普通的实验变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笔者认为:领悟编者设计意图。因地、因时制宜地对教材相关实验进行改进。提升原有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提高学生实验成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