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胚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受精鸡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能产生多种氨基酸、激素、酶免疫球蛋白、及多种RNA等生物活性物质.以鸡胚为营养添加剂,能促进生物体的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本实验探索不同发育时期的鸡胚营养成份对尼罗罗非鱼的发育生长的影响,并研究鸡胚在各时期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变化状况.这能使我们找出鸡胚营养物质的最盛时期,便于开发利用,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鸡属于卵生动物,整个胚胎发育过程是在一个受精的鸡卵中完成。用鸡胚做实验材料有活体下容易观察、重复性好、经济、卫生等优点,适合学生掌握鸡胚的早期发育和致畸实验。将新鲜受精种蛋按计划好的不同时期放入38℃恒温培养箱中,箱内置一杯水(2~3日更换1次),以维持60-70%的相对湿度,每日开箱通气4次以上保持箱内的氧含量。  相似文献   

3.
鸡胚模型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模型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鸡胚发育过程清楚,利用鸡胚本身的结构特点,可作为研究与胚胎发育相关的生物学实验模型。另外,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丰富,是天然免疫缺陷宿主,可作为血管药理学、肿瘤学等方面研究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实验模型。本文综述了鸡胚模型在生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记录到鸡卵和鸡胚四种直流电值,包括:正快,正慢,负快,负慢电位。电位出现存在活动期和静息期。降温可使电位数量减少或消失,随复温逐渐出现并增大。据微电报测定结果提示:直流生物电位的产生可能是酶促反应所导致的电位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鸣胚发育后期心电图,测定鸡胚发育后期心率及其变化.方法:利用壳膜外电极测量鸡胚心电图,根据RR间期计算鸡胚心率。结果:引出了具有较为清晰Q波、R波(振幅在8—20μV波动)、S波的鸡胚心电图。鸡胚的QRs间期在发育后期无明显变化,心率在D14~D20早期的心率变化较小,在D20后期和D21显著增加(P〈0.01)。结论:建立了壳膜外记录鸡胚心电图的方法,鸡胚在啄壳期心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宫颈癌鸡胚模型,探讨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Hela细胞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观察影响宫颈癌鸡胚移植瘤成活可能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生物学特性。结果成功建立了人宫颈癌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后瘤易于生长,具有较强的血管诱导作用。光镜下显示移植后瘤具有与人宫颈癌相似的组织结构。结论该模型容易建立,能动态观察宫颈癌诱导血管生成的全过程,可用于宫颈癌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取鸡胚不同组织细胞,利用M199培养基进行原代、传代培养,经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绘制、分裂指数测定等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实验表明,鸡胚不同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从形态结构到生长周期都有明显差异。获得的躯体来源细胞、心来源细胞为成纤维型,肺来源细胞为上皮型;其中,躯体来源细胞生长能力最强,心来源细胞次之,肺来源细胞最慢,躯体来源细胞倍增时间最短;核型分析表明,该实验体外培养的鸡胚细胞染色体数目为78条。上述结果可为今后鸡胚不同组织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Wang W  Wang SS  Li H  Wang N 《遗传》2012,34(1):19-26
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核蛋白"帽子"结构,其长度由端粒酶来维持。端粒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防止细胞衰老和肿瘤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鸡是遗传和发育研究的经典模式动物,随着鸡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鸡的端粒和端粒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鸡的端粒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鸡胚肝脏液晶类脂滴冰冻蚀刻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胚肝脏组织中液晶类脂滴在不同温度及不同降温速度等条件下,呈现出液晶、结晶及各向同性态,并且三相之间可以互相转变.以冰冻蚀刻复型的方法,证实鸡胚发育中肝脏类滴液晶态为迟晶型液晶,并对0℃处理后的类脂满结晶进行了观察.最后对鸡胚肝脏液晶类脂滴与低密度脂蛋白的相似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鸡是多精受精的动物,通常孵一个鸡蛋发育出一只雏鸡。在鸡胚发育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二个或三个原条,曾经有人报导过,这样的鸡卵如能顺利地继续发育下去,可能会孵出2只或3只雏鸡来。但是发生3个以上原条的情况则不多见了。我们在制作鸡胚标本时,曾获得一个有9个原条的标本,它们均匀分布于卵黄的表面,打开卵壳之后,先将整个卵黄  相似文献   

11.
鸡蛋作为生物学的实验材料,其历史已经相当悠久。鸡蛋取材方便,孵化条件简单,且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材料可取,是胚胎学,发育生物学教学、科研的良好材料。但鸡胚在壳内发育,观察、实验又有其不便之处。鸡胚体外无壳培  相似文献   

12.
鸡胚是胚胎学、发育生物学教学及科研的良好材料.鸡的种蛋作为生物学的实验材料,其历史已经相当悠久.鸡的种蛋取材方便,不受季节限制,只要有适当的温度(37.5°-38℃)、湿度(55-70%)、空气就能孵化,继续它的胚胎发育,供教学、科研使用.以前用鸡胚做研究,一般是鸡胚发育不脱离蛋壳,这就需要在蛋壳上开天窗进行手术和观察,不太方便,观察也有局限.如果能在壳外培养,那将提供很大方便.这  相似文献   

13.
鸡胚发育肝脏组织中,特定时期大量出现的液晶态类脂滴(liquidcrystallipoiddroplet,LCLD)脂组分主要由卵磷脂、胆固醇和油烯基胆固醇酯等组成。本文中,我们以此三组分在体外进行了模拟构建,结果表明构建的类脂滴具有与LCLD相同的光学织构(马尔它十字),其冰冻蚀刻复型膜的电镜观察显示其结构也为同心圆片层;构建的类脂滴与鸡胚肝LCLD具有相似的相变特征,经冷冻处理也形成结晶,并在室温下保持这种状态,该结晶的冰刻结构也与胚肝LCLD类似  相似文献   

14.
蛋壳膜在鸡胚发育中具有保护胚胎,维持鸡内渗透压和呼吸功能。它是一种纤维性质的结构。如图,鸡胚发育第四天时,蛋壳膜的超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5.
鸟类性别决定候选基因在性反转鸡胚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江霞  杨宁 《遗传》2007,29(1):81-86
DMRT1、PKCIW和FET1是鸟类性别决定过程中重要的候选基因。以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的鸡胚为实验材料, 对这3个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整个性别决定关键时期(E4.5 ~ E10.5), DMRT1在雄性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 并且在ZW性反转鸡胚中表达大幅上升, 表明DMRT1的上调表达是与睾丸形成相关的。PKCIW基因在雌性特异表达并在性反转鸡胚表达上升, 这可能与其特殊作用模式有关, 即使性反转鸡胚PKCIW代偿性的表达升高, 却也未能阻止睾丸的形成。此外, FET1为雌性特异表达, 但在性反转鸡胚中表达无变化。综上, 实验结果支持了DMRT1是鸟类睾丸发育决定因子的假说。  相似文献   

16.
用ELISA法测定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在流感疫苗生产用海兰白鸡鸡胚中的残留。实验通过比较空白组0d龄全鸡胚和给药组0d龄全鸡胚中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的残留量,说明了饮水给药的方法能够建立抗生素残留的动物模型。通过比较10d龄鸡胚尿囊液、卵黄中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的残留量,说明尿囊液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卵黄。通过绘制残留曲线,可以看出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在海兰白鸡体内蓄积迅速,却消除缓慢。通过实验初步摸索出了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在鸡胚中的分布、代谢及残留规律,获得了部分生产用鸡胚尿囊液的抗生素残留量数据,为进一步控制流感疫苗生产用鸡胚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鸡胚早期神经系统发育中凋亡细胞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鸡胚18S(Stage)神经系统发育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采用HNK-1和TUNEL免疫组化双染及改变切片方向的方法观察了神经管和神经嵴的凋亡细胞,结果显示:凋亡的细胞在间隔10张横向切片上呈非均匀分布,但在矢状切面凋亡细胞有节段性分布趋势。体节处连续神经嵴没有发现凋亡细胞,而体节与体节之间神经嵴迁离神经管呈游离状并有凋亡细胞,神经管腹侧面体节处间充质细胞呈现细胞凋亡节段性分布。结果表明:鸡胚早期神经系统发育中选择性发生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大为  李瑞国  刘佳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5):390-393,I0006,I0007
目的建立在体鸡胚电转染-RNA干扰技术(RNAi)模型。方法通过SOE-PCR方法,利用shRNA中的Loop环作为交叠区序列成功的建立了一种方便的shRNA表达序列构建方法,将Isl-1特异性的shRNA序列插入到pEGFP-H1-shRNA质粒中,通过注射后电转染,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sl-1在鸡胚神经管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中的表达。结果鸡胚神经管和DRG中Isl-1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成功建立了在体鸡胚电转染-RNAi模型,为以鸡胚为模式动物研究神经管和DRG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原代鸡胚细胞的传代培养工艺,探究传代鸡胚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本研究将原代鸡胚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分别采用原代鸡胚细胞和传代鸡胚细胞培养麻疹病毒沪-191(Shanghai-191,S-191)株毒种,并对病毒收获液进行滴度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原代鸡胚细胞可稳定传代培养至第10代,各代次细胞生长趋势相似;第5代鸡胚细胞染色体检查为正常染色体核型;第8代鸡胚细胞成瘤性检查未见成瘤;采用第3、5代鸡胚细胞制备的麻疹病毒滴度水平高于原代鸡胚细胞,但无显著性差异(n=3,P>0.05),编码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和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的基因序列与S-191株完全一致,未发生变异。本研究证实,原代鸡胚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各代次鸡胚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不变,产毒水平无显著差异,可用于培养麻疹病毒。  相似文献   

20.
黄玉辉  徐天瑞  龚毅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25(4):251-253,T003
鸡胚背根神经节培养法是测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活性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考察培养基、鸡血浆和鸡胚浸液的比例、背根神经节部位、培养时间等条件对NGF刺激神经节生长的影响,从而建立了一套检测NGF活性的优化条件。在含20%鸡血浆和15%鸡胚浸液的DMEM的培养基中,利用伊莎褐鸡胚腰部的背根神经节,在终浓度为30ng/ml的蛇毒NGF的刺激下,培养36h可以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该条件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