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究浙南地区山区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水质状况,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对位于温州大罗山天河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天河水库浮游植物隶属于7门60属89种,全年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02×105 cells·L-1,年均生物量为0.26 mg·L-1。硅藻门在全年均占优势,绿藻门在春、秋季占优势,而蓝藻门仅在夏季占优势,裸藻门和甲藻门在全年均有出现,隐藻门在秋、冬季均有出现,但不占优势。全年主要优势种有颗粒直链藻、尖针杆藻、隐头舟形藻、美丽星杆藻、假鱼腥藻、小新月藻、二角盘星藻、二角多甲藻、圆筒锥囊藻、卵形隐藻。冗余分析(RDA)显示,水库的水温、总氮、化学需氧量(CODMn)和 pH值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运用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并结合浮游植物的丰度、优势种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了水体污染情况和富营养程度, 结果显示,天河水库水体介于寡污染到清洁水体带之间,为贫-中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2.
汤溪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解汤溪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于200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对该水库的水质和浮游生物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汤溪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在30~50之间,属中营养水平。浮游植物丰度为0.81×106~6.57×106cells·L-1,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浮游植物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其优势种主要为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极小直链藻(Melosira minmum)和衣藻(Chlamydomonas sp.)等富营养化指示种。浮游动物丰度为43.25~812.2ind.·L-1,其优势种也多为富营养化指示种,如: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与1984年相比,该水库由硅藻型变为蓝藻型,其营养水平与浮游植物丰度都显著增加。在2000年一次微囊藻水华发生时,水体表层浮游植物丰度高达11.97×106cells·L-1。  相似文献   

3.
上海崇明岛明珠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2007年1月至12月对崇明岛明珠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120种, 隶属于8门63属.优势种包括小席藻、微小平裂藻、旋折平裂藻、不定微囊藻和肘状针杆藻.浮游植物的年平均丰度和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5361.57×104 cell·L-1和7.68 mg·L-1.浮游植物现存量各月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7月达到最高峰值, 但各站点间差异不显著.浮游植物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指数夏秋季低, 冬春季高.生物学评价显示,明珠湖冬春两季的水质要优于夏秋两季, 且目前正处于中富营养阶段, 水体为α-中污型.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明珠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温度、总磷和总氮.  相似文献   

4.
横岗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娴  陈绵润  韩博平 《生态科学》2007,26(4):303-310
于2005年5月和11月调查了横岗水库的水质和浮游植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两次采样期间,浮游植物群落数量组成与种类结构发生明显变化.5月份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高达275.41×106cells·L-1,平均生物量为31.07mg·L-1;其中优美平裂藻(Oscillatoria.elegans)和银灰平列藻(Oscillatoria.glauca)为绝对优势种,占总细胞数的90%;平裂藻的大量出现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由球体等效半径在10~20μm的种类占主导,但0~5μm区间的小型藻类仍维持较高的生物量.11月份,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降低到12.69×106cells·L-1,平均生物量为20.78mg·L-1.蓝藻门有16种,优美平裂藻、银灰平列藻的优势度明显下降;绿藻种类数量增加到48种,在新出现的25个种类中,鼓藻科(Desmidiaceae)、盘星藻属(Pediastrum)和栅藻属(Scenedesmus)有较高的细胞数;优势种类没有变化;大细胞种类的生物量明显增加,特别是等效半径大于20μm的种类.整体上看,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从河流入水口到大坝处有递减趋势,这种趋势在11月份更为明显,这与采样时期水库水动力过程的梯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福建九龙江北溪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2011年枯水期(2月)、丰水期(5月)和平水期(10月),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九龙江北溪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丰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浮游植物107种,隶属于7门64属.不同水文期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类不同,枯水期为马索隐藻和梅尼小环藻,丰水期为四尾栅藻和四角十字藻,平水期则演替为微小平裂藻.不同水文期浮游植物丰度变化明显,其平均值依次为枯水期(154.77×104 cells·L-1)>平水期(76.40×104 cells·L-1)>丰水期(45.40×104 cells·L-1).相关分析表明, 枯水期和平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铵态氮(NH4+-N)呈显著正相关,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体温度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溶解态活性磷浓度也对浮游植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CCA排序图较好显示了浮游植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潘鸿  杨扬  唐宇宏 《生态科学》2018,37(4):154-159
2009 年7 月(丰水期)和12 月(枯水期)分别对沙田水库4 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采集。检测出浮游植物58 种(含变种), 隶属7 门8 纲18 目31 科46 属。丰、枯水期均出现的优势种分别为史氏棒胶藻(Rhabdogloea smithii)、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仅在丰水期形成的优势种分别为简单棕鞭藻(Ochromonas simplex)、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针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aciculars)和柯氏并联藻(Quadrigula chodatii); 而枯水期形成的优势种分别为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水溪绿球藻(Chlorococcum infusionum)。丰、枯水期丰度分别为(8.36±1.37)×105 cell·L-1 和(3.60±1.81)×105 cell·L-1; 生物量分别为1.34±0.55 mm3·L-1 和0.43±0.43 mm3·L-1; 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1.25-2.75 之间, 丰、枯水期水质分别为中营养和富营养水平。与2000 年结果比较, 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由绿藻型更替为绿硅藻型, 丰度组成由蓝-绿藻型更替为绿-蓝-甲藻型; 清洁水体的优势种消失/减少, 耐污种类优势种增加, 其中绿藻优势种存在向小型、单细胞种类更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刘蕾  肖利娟  韩博平 《生态科学》2008,27(4):217-221
库容大小是影响水体水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变量,它能在很大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别是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了解小型贫营养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特点,于2006年4、8、12月对位珠海市的贫营养小型水库-吉大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采样和计数分析.3次采样共检出浮游植物32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在69~342 cells·mL-1,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在1.34~3.69 mg·L-1,夏季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冬季.甲藻是最主要的优势种类,且相对优势度较为稳定.夏季,隐藻门的隐藻(Cryptomonas sp.)和绿藻门的鼓藻(Cosmarium spp.)大量出现,甲藻的相对优势度有所降低.冬季,隐藻数量急剧下降,但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大量出现,与甲藻共同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由降雨引起的营养盐浓度增加是浮游植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透明度全年维持较高的水平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形成了有利条件,此外,较为稳定的水体和甲藻利用营养盐的能力使得甲藻成为浮游植物中的最主要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横岗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5年5月和11月调查了横岗水库的营养盐、叶绿素a(Chl.a)和浮游植物,对水库富营养化特征进行了分析。5月的总氮(TN)平均浓度为3.810mg·L-1,总磷(TP)平均浓度为0.172mg·L-1,Chl.a平均浓度为17.888mg·m-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M)为73.3,该水库已达重度富营养化;11月份TSIM下降到55.6,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下降到1.302mg·L-1和0.096mg·L-1,Chl.a平均浓度却上升到26.935mg·m-3,Chl.a浓度的上升与氨氮(NH3-N)和正磷(PO4-P)浓度上升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改变有关。从5月到11月,水库由蓝藻型富营养化水体变为绿藻型富营养化水体。5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高达2.75×108cells·L-1,优势种为美丽平裂藻和银灰平裂藻,其中平裂藻细胞数约占总细胞数的90%。11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降低到1.27×107cells·L-1,平裂藻的优势度下降,只占总细胞数的14.89%,绿藻成为主优势类群,其中栅藻是优势种之一,占总细胞数的11.52%。  相似文献   

9.
小型水库是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为了解小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之间的关系,于2006年4月、8月、12月采样测定了木头冲水库的环境因子(温度、pH、透明度、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水体中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34~0.7mg·L-1之间,总磷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011~0.019mg·L-1之间,透明度的变化范围在0.6~1.5m之间,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在9.18~21.1mg·m-3之间,依据上述4个指标计算得出的TSIM指数在30~50之间变化,说明木头冲水库属中营养水体。浮游植物以适宜在中营养水体中生长的种类为主,3次采样共检出浮游植物52种(属),主要由在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在4.17~5.38mg·L-1之间,春夏两季的生物量高于冬季。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和绿藻门的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是水体中春季的优势种类,夏季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鼓藻(Cosmarium spp.)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随着氮浓度的下降,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成为水库冬季的优势种类。营养盐是木头冲水库浮游植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大型热带水库-松涛水库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松涛水库是一个大型热带水库,分为两个主要水域:番加洋和南丰洋,2003年12月对该水库的这两个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采样,共发现7门65种藻类。松涛水库番加洋库区水体的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为1.08×106cells·L-1,主要种类组成为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型。松涛水库南丰洋库区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为细胞密度为1.14×106cells·L-1,主要种类组成为绿藻(Chlorophyta)-硅藻(diatom)型。松涛水库库区水体总体已为避-富营养,其中富营养型浮游植物指示种类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镰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falcatus),小环藻(Cyclotella menighiniana),模糊直链藻(Melosira spp.)等。与亚热带和温带的水库比较,处于热带地区的松涛水库浮游植物,在湖泊区微囊藻等适应高温高光强的种类具有更高的细胞密度。松涛水库河流区最主要的优势种是硅藻门的针杆藻。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1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开展的大面积综合调查数据,对海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海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3种,隶属于3门44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39属99种,占总种数的87.6%;甲藻门次之,共4属13种,占总种数的11.5%;金藻门仅1属1种.优势种中硅藻门主要以圆筛藻属和角毛藻属为主,甲藻门以角藻属为主,主要优势种为膜状缪氏藻、细弱圆筛藻、浮动弯角藻和派格棍形藻等,优势种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海州湾各站位浮游植物的丰度为0.08×105~108.48×105 cells·m-3,年平均丰度为10.71×105 cells·m-3,其中,秋季最高(29.08×105 cells·m-3),夏季最低(1.69×105 cells·m-3).Shannon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均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海水表面温度(SST)、营养盐(NO3--N、PO43- P、SiO32- Si)和溶解氧(DO),尤其是一些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丰度和分布与上述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巢湖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至8月,利用原位围隔实验和野外调查,研究了巢湖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围隔中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动范围分别是(2.95~102.43)×105 cells·L-1和0.0-7.39 mg·L-1,优势种类为鱼腥藻属(Anabaen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圆筒锥囊藻(Dinobryon cylindricum),其最大生物量分别为0.82 mg·L-1、0.66mg·L-1和2.98 mg·L-1,均出现在3月或4月.在巢湖湖水中,春季(3~5月)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5.43mg·L-1,其中绿藻占47.59%、硅藻占40.81%、蓝藻占10.18%,优势种类为盘星藻属(Pediastrum)和梅尼小环藻;而夏季(6~7月)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7.89mg·L-1,其中蓝藻占58.7%、绿藻占2.77%、硅藻占11.4%,优势种类为微囊藻属(Microcystis).磷和枝角类滤食对巢湖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迪  陈丕茂  逯晶晶  马媛 《生态学杂志》2013,24(6):1686-1692
2008-2009年对钦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4个季节航次的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1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达10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7.1%;甲藻次之,23种;其他种类3门7种.浮游植物以广温性种和暖水性种为主.总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与硅藻种类数均为春季最低,夏、秋、冬依次增加,冬季最高.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为232.28×104~977.0×104 cell·m-3,平均为558.57×104 cell·m-3;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夏、春、冬和秋依次减少的趋势;各区域浮游植物丰度四季均为由内湾至外湾先升高、到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夏季其高丰度区由外湾南移至湾口附近.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8和0.63,多样性水平较高.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盐度、溶解性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的相关关系因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猫跳河是典型喀斯特河流,其下游水库为贵阳市重要饮用水源。为探究猫跳河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基于冗余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于2020年6月、8月和11月对浮游植物与理化指标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猫跳河流域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67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时空异构,各采样断面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0.11×106~17.71×106 cells·L-1,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9.85~1256.16μg·L-1;猫跳河流域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4个功能群,其中B、MP、S1、Y和D为猫跳河流域主要优势功能群,功能群D的生物量在8月达到峰值1256.85μg·L-1,主要优势功能群适应生境均为浑浊的中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功能群呈现显著时间演替特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温、pH和电导率是影响猫跳河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动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城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健康状况, 于2016年7、8、9、10、11、12月及2017年10、11、12月对城东湖浮游植物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调查分析。鉴定浮游植物8门, 56属, 106种(含变种)。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 为25属50种, 占总种类数的47.17%; 硅藻门次之, 13属23种, 占21.70%, 绿藻和硅藻类物种在城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 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e var. angustissima, 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 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2016年及2017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月平均值为6.743、5.840×104 cells·L-1, 相对应的生物量为0.884与0.526 mg·L-1; 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指数分别为0.627-3.830, 0.741-4.118, 0.247-0.975, 平均值分别是2.029, 2.193, 0.714。RDA分析显示, 影响城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透明度、总碱度、溶氧等。水质评价显示, 城东湖水质处于α中污染, 营养水平为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于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期间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及理化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苏州河浮游植物现状及水质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水温、总磷、总氮、CODcr等理化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有显著影响,且其影响均存在临界值,分别为水温15℃、总磷0.6mg·L-1、总氮10mg·L-1、CODcr20mg·L-1.即在苏州河的浮游植物群落恢复中,当理化因子小于其相对浮游植物群落的临界值时,小球藻的出现频率低、密度百分比低,梅尼小环藻出现频率高、密度百分比高;而当理化因子大于其相对浮游植物群落的临界值时,小球藻的出现频率高,密度百分比高,梅尼小环藻出现频率低,密度百分比低.因此在对苏州河进行生态恢复时,应考虑到各理化因子对浮游植物影响的临界值,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确定水质恢复应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城市景观河道水质与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18年按季度对渭河关中段四处景观河道开展水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计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3属(种),以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为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全年介于(1.02—3.31)×107 ind·L-1,春、夏季以蓝藻门为主,分别占总浮游植物丰度的70.15%和88.35%;秋、冬季则以硅藻门为主,分别贡献浮游植物丰度的54.01%和70.81%。浮游植物全年优势属(种)共14个,春夏季以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p.)、鱼腥藻占优(Anabeana sp.),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e)占优,均为代表中-富营养型或富营养型水体的指示属(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春、秋季污染较轻,夏、冬季污染较为严重。综合水体营养盐水平、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等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安康水库表层水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现状以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12月对水库表层水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分别对浮游藻类分布状况和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利用Shannon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特征,根据理化指标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共检测到浮游藻类7门110属,丰度为0.11×104~2.08×104 cells·L-1.藻类组成、污染指示种分布情况、多样性分析和TSI显示安康水库表层属于中污染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此外,高密度投饵水产养殖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库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支流岚河的水质状况也较差.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测定的8个环境因子中,不同季节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且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营养盐因子.理化指标分析显示,安康水库表层水大体满足Ⅱ类水标准,水质良好.但部分采样点的总氮出现差于Ⅱ类水标准的现象,表明安康水库水质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安徽沱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7月(夏季),对沱湖流域上游至下游11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丰度、生物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沱湖共有浮游植物96种(含变种),隶属8门48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种类最多,绿藻门有23属39种,占总种数的40.63%,硅藻门有7属20种,占总种数的20.83%;其次为裸藻门(Euglenophyta),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17.71%,蓝藻门(Cyanophyta) 8属14种,占14.58%;甲藻门(Pyrrophyta) 2属2种,隐藻门(Cryptophyta) 1属2种,各占总种数的2.08%,黄藻门(Xanthophyta)与金藻门(Chrysophyta)均有1属1种,均占总种数的1.04%。绿藻和硅藻类物种在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沱湖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表现为绿藻-硅藻型。沱湖夏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生物量从上游到下游呈逐渐增加趋势,细胞丰度与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4.022×106cells/L与3.046 mg/L,蓝藻门和绿藻门类群为沱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主体,硅藻门和裸藻门类群为沱湖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体;上游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略高于下游采样点,沱湖水质呈β中污型-无污染型,上游水质优于下游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电导率、透明度、水深及pH值等环境因子与沱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横琴岛海域春季海洋浮游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5月在珠江口横琴岛海域的调查采样,本文对该海域的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C)、浮游动、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数量和生物量等.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C)均值分别为5.27 mg·m-3和123.56 mg·m-2·d-1.浮游植物共有111种,以硅藻为主,绝对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6832.75×104cell·m-3,以近海广布种为主要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2.29和0.45.浮游动物共有41种,暖水种沿岸类群种类占大多数,以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为绝对优势种,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742.25 ind·m-3和131.12 mg·m-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2.54和0.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