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四明ZHANG  Si-Ming 《遗传》1993,15(3):35-36
自1966年Ojima建立鱼类染色体空气干燥法以来,鱼类染色体研究技术有了很大进展.目前有肾细胞培养法、上皮细胞培养法和外周血培养法等。细胞培养需要在有一定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如无菌操作),因而简便快速的制备鱼类染色体方法便不断产生,有PHA+秋水仙碱注射法、秋水仙碱体外注射法和CoCl+秋水仙碱体外注射等方法.本文介绍一种适合于在野外条件下进行的小型鱼类和鱼苗染色体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2.
羟基磷灰石水泥的体外生物学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羟基磷灰石水泥(HAC)是新型的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1991年得到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在临床试用,用于颅骨缺损的填充治疗。华东理工大学最近研制出类似的HAC。我们用它的生理盐水浸出液对其进行了生物学安全性试验,包括细胞培养毒性试验、全身注射毒性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及UDS试验。结果表明HAC的浸出液对培养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对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无致突变作用。上述结果提示我们,HAC用于人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染色体显带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0年瑞典Caspersson等结合细胞培养和荧光染料染色技术,发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上面具有带状结构。1971年人类细胞遗传学标准化巴黎会议,审查了Caspersson氏的工作,拟订了染色体带型的命名法,并建议今后人类染色体的鉴别以报告中描述的荧光染色体带型为依据。几年来,各国陆续发表了不少报道,不仅充分证实人体染色体带纹结构的存在,而且在显带技术、显带机理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原来,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只能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的位置、着丝点两侧的长臂和短臂的相对长度以及随体的有无来鉴别各条染色体。几个组的染色体,特别是C组各对染色体之间,上述四种特征很相近似,不易区分。染色体带型的发现,克服了这个缺点,使人体染色体结构和细胞遗传学研究从60年代的一般染色体组型分析进展到对染色体结构更精细的分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报道我们对于人体细胞染色体显带方法和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CSIRO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利用细胞培养将冰草属Thinopyrum intermedium中第7组染色体长臂里的大麦黄矮病毒(BYDV)抗性基因转移到了小麦。该抗性基因来自一个带有7组染色体的二体生物附加系。经一系列杂交、细胞培养和BYDV筛选后,确定了7个细胞培养系。其病毒抗性是通过  相似文献   

5.
瓦氏雅罗鱼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是一种适应高寒盐碱化水体生活的主要经济鱼类。用瓦氏雅罗鱼精液和鲮鱼精液混精授精所得的鲮鱼耐寒力有所提高。而对于这类喜冷鱼类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迄今国内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利用瓦氏雅罗鱼的耐寒性能,作者先就该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大多数开展人类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实验室已有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方法,但是少数刚开始工作的实验室常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些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1.染色体分裂相少这种情况是大多数刚开展这项工作的实验室最常见的问题,是由于培养基的质量所引起的。在人血细胞培养中所用的培养基通常由三种主要成分组成:一种是血清;一种是综合人工营养液;另一种是PHA(植物凝血素)。PHA可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其内,也可临时按比例  相似文献   

7.
鸟类羽髓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及其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学研究》1987,8(1):21-26
采用常规的外周血培养技术很难获得足够分析的鸟类细胞中期染色体标本。目前为止,对于鸟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仍采用骨髓制备染色体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用于对一些稀有珍禽的研究。 为研究鸟类细胞遗传学,我们建立了鸟类羽髓细胞离体短期培养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经48小时培养就可收获细胞并制备染色体标本。同时,还应用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技术(SCD),对羽髓细胞的增殖周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成功。 实验表明,我们所建立的鸟类羽髓细胞培养方法具有:(1)取材容易,(2)增殖迅速,(3)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粘细菌Corallococcus sp. strain EGB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的毒理安全性,为菌株EGB作为新型生防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和环境施用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方法】通过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测定粘细菌EGB菌体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的遗传毒性;通过经口灌胃的方式测定粘细菌EGB菌体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对ICR小鼠的急性毒性和28d亚急性毒性。【结果】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GB菌体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无基因突变能力,对ICR小鼠无明显的遗传毒性。EGB菌体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对ICR小鼠的急性经口半致死剂量(LD50)>10g/kg BW (body weight);连续灌胃28 d后,处理组ICR小鼠的体重变化、采食饮水、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主要脏器指数和主要器官病理切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粘细菌EGB菌体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的毒理安全性属于无毒类别,粘细菌的生物安全性使其在工农业领域的植物病害控制和生物转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MAR文库及其在真核基因组作图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结合区(matrix association regions,MAR) 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特有的一种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和染色体动力学的顺式作用元件,也是真核染色体上的一种固有且各不相同的分子标记.通过体外(in vitro)或体内(in vivo)结合法可以得到与核基质特异性结合的MAR分子而构建MAR文库.体外MAR作为一种结构性的边界元件可用于染色体物理图谱的构建;而体内MAR作为某一组织中与核基质特异性结合的功能元件,则可用于研究已知基因的表达调控和染色体组织以及对新基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胞苷的类似物5-氮胞苷(5-azaC)处理两种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46,XX和46,Xt(X;1)。经过一定时间培养,观察用5-azaC处理人体成纤维细胞中失活X染色体复制带的变化。发现5-azac对迟复制X(LX)和t(X;1)染色体上有一条或多条复制带的染色增深,表示复制提前,大约比对照组提前复制1小时左右。同时发现t(X;1)染色体上,受X失活中心的失活扩散影响的1-10区段,用5-azac处理之后,也有复制提前。复制提前这一现象,从另一方面支持了DNA甲基化,可能是人类X染色体失活的一种机理。  相似文献   

11.
用猪血清代替小牛血清作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进行染色体分析及淋巴细胞转化的研究。在94例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的培养中,培养液分别加入小牛血清与猎血清,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别为3.91%和3.78%;21例常规法培养中,分裂指数分别为9.10%和9.21%;5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小牛血清和猪血清培养的转化率分别为69.52%和69.59%;16例阉割后公、母猪血清加入培养基中,细胞分裂指数(SCD法)分别为2.96%和3.14%。以上各项对照试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证实,猪血清可用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  相似文献   

12.
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是Hayman(1961)根据缅甸东北部阿东河谷的标本订名的一个新种。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是十分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上海动物园自繁一只雄性赤斑羚,双亲捕自西藏东南部。经体外皮肤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制片,以C带染色和硝酸银染色等技术,对动物核型进行了观察。 经300个中期相的观察,赤斑羚(N.cranbrooki)的2n=56(图1)。常染色体是27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一条大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Y是一条最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自主研发的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了梅花鹿(Cervus nippon)体细胞的航天培养及生物诱变,并分析了其细胞在航天诱变后的生长曲线和核型特性。采用耳缘皮肤组织块贴壁培养的方法进行体细胞的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完成细胞的传代培养;依照程序降温的方法完成细胞的冷冻保存;每天计数24孔板每孔的活细胞数并利用Excel 97-2003绘制出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统计软件回归分析程序中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子程序Logistic曲线模型分析细胞生长曲线的拟合度;以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利用细胞遗传工作站(AI)软件对梅花鹿体细胞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新开发的PVDF膜细胞培养技术可有效保持梅花鹿体细胞在太空飞行过程中的存活并成功回收、传代建系。通过细胞传代培养观察发现,该体细胞经航天诱变后保持正常的成纤维细胞特征,生长曲线呈"S"型,航天诱变组体细胞在培养4 d进入对数生长期,与对照组体细胞在培养2 d进入对数生长期相比其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拟合生长曲线分析表明,航天诱变组细胞生长拟合度值与对照组相似,但细胞增殖拐点时间、拐点细胞量分析结果证明,航天诱变后的体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核型分析显示,航天诱变梅花鹿体细胞染色体数保持2n=66,染色体形态正常,核型为66(XX),其中3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本研究建立了哺乳动物在航天运行条件下的细胞培养PVDF新技术,并分析了航天诱变对于梅花鹿细胞生物学特性变化的影响,为以后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细胞培养的方法在细胞学、生理学和生化学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结合辐照,利用同位素标记,研究体外培养细胞的核酸和蛋白的变化,更使细胞培养方法独树一帜。在辐射生物学领域内,由于辐射损伤是多方面的(如分裂延缓、DNA链断裂、碱基损伤、染色体畸变等),而且不同辐照源及不同  相似文献   

15.
禽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引进品种尼克红鸡为研究对象,对制备禽类染色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羽髓法和改进的骨髓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羽髓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均未获得成功,因其操作复杂,技术条件要求高,周期长,成本高,可能不适宜于禽类的染色体制备。(2)直接羽髓法和改进的直接骨髓法以及骨髓短期孵育法却获得了成功,由于操作简便。周期短,成本低,适宜于禽类的染色体制备。  相似文献   

16.
任斐  成勇  谢庄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137-139
现已证明,应用抗体治疗疾病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使免疫治疗达到一个新水平,但鼠源单抗在治疗人体疾病方面有很多问题,而人源化抗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抗体人源化已由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体阶段,而人类人工染色体(HAC)载体的发展和微细胞介导的转染色体技术使得产生携带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位点的转染色体动物成为可能。通过HAC将人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转入后,这类转染色体动物可以产生大量人源化多克隆抗体,这对预防及治疗疾病,甚至防御生物武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转染色体技术可以使动物携带大而复杂的人类基因或基因簇,这些转基因动物有助于研究人类基因组在体内的功能作用,并用于各种疾病研究和生产药物蛋白。  相似文献   

17.
经G带常规显带处理的人体中期染色体,通过光镜(LM)和扫描电镜(SEM)的对比观察,各号染色体的带型、着丝点和随体都是一致的。在SEM下,G显带人体染色体显示亚显微结构,LM所见的深染带区(阳性带区)呈现隆起状;而浅染带区(阴性带区)呈现凹陷状,分别称为隆起带区和凹陷带区。各号染色体都是由直径200—300A的染色质纤维构成,这些纤维丝在凹陷带区是纵向排列;在隆起带区是折迭环绕后形成许多颗粒状的染色质粒;在着丝点是纵向排列;在随体的排列是不规则。染色质粒在着丝点、随体和凹陷带区也可见到。染色体之间有长短和粗细不同的纤维丝互相连结。SEM图象表明:各号染色体都有自身固有的染色质纤维和染色质粒的排列结构,可为在SEM下精细鉴别各号染色体和准确诊断染色体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油田中子测井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权光  史纪兰 《遗传》1981,3(1):9-11
在慢性辐射损伤的诊断和防治中,早期诊 断及生物剂量的估算是一个重要环节。人体细 胞染色体对辐射的高度敏感性在剂量和畸变量 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这不仅可用于察觉 早期的放射损伤,而且可望作为一个灵敏的“生 物剂量仪”。目前多数看法认为,染色体畸变 是估测生物诱变指标中比较好的一种方法。至 今,X射线和7射线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国内 已做了不少工作,而慢性中子损伤对人体的生 物效应,特别是中子测井人员的体细胞染色体 畸变尚未见到报道。为探讨中子对人体的慢性 损伤程度,中子测井人员染色体畸变与工龄、工 种的关系,受中子小剂量慢性照射下染色体畸 变的规律及累积剂量等关系,我们于1975年底 对65名油田中子测井人员进行了体细胞染色 体畸变的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缺乏叶酸培养基中自发及诱发的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缺乏叶酸的基本培养基中,淋巴细胞染色体对环境因子有更高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个体系可能用于检测环境有害因子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已经报道的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中,采用细胞系培养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效果要明显好于PHA-头肾注射法。本实验室已经成功建立石斑鱼细胞系,并且成功传代培养超过20代。使用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省时省力,不必每次对活鱼进行剖杀。研究结果将为以后的分子遗传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