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保幼激素生物合成的调节与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雪辰 《昆虫知识》1992,29(4):237-239
<正> 保幼激素(JH)是由昆虫的咽侧体(CA)产生。它调节着发育和生殖。从昆虫中已分离出3种具有JH活性的化合物,分别称为JH1、JH2、JH3。它们的生理活性大不相同。JH3是大部分成虫的主要激素,可促进卵巢的发育,所以是一种促性腺激素。JH1和JH2主要在鳞翅目幼虫和蜚蠊若虫内,它们在变态开始就参与这一过程的调节作用,称为变态激素。  相似文献   

2.
绿带翠凤蝶     
绿带翠凤蝶 Papilio maackii,又称琉璃翠凤蝶 ,是一种翅展超过 10 0 mm的大型凤蝶科种类。由于翅表分布着艳丽的金绿色鳞片 ,使它成为北京比较华丽的蝶种 ,在我国分布于东北、河北及北京的山地。每年 4月时 ,春型的绿带翠凤蝶由越冬的蛹中羽化 ,婚飞交尾 ,并在黄檗这种寄主植物上产下蝶卵 ,孵化出黑色幼虫。随着龄期的增长 ,幼虫从黑色的毛虫变成酷似鸟粪的杂色 ;进入 4龄的幼虫不再保持黯淡的体色 ,而是变成翠绿的蠕虫 ,直至化蛹。绿带翠凤蝶幼虫头部拥有臭腺 ,当受到惊扰时 ,它们会扬起头部 ,迅速翻出一对长长的臭角 ,如图中头顶黄色呈“…  相似文献   

3.
范黎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1):1739-1739
虫生真菌指寄生于昆虫、蜘蛛的幼虫或成虫的真菌,它们进入虫体后较长时间保持虫体不腐烂。虫生真菌这种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使得它们有可能产生多种独特的化合物,事实上,虫生真菌已经成为人们发  相似文献   

4.
黑化诱导激素是一种神经肽,它像激素一样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给五龄白薯天蛾注射较高浓度的黑化诱导激素时,它们的吐丝期明显延长,蛹重也明显增加。给五龄各天白薯天蛾注射136pmol每克体重的黑化诱导激素,它们的添食期、吐丝期延长,蛹重增加。因此,黑化诱导激素会延长天蛾幼虫的添食期和吐丝期,影响天蛾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张凯 《生命世界》2023,(8):68-77
<正>作为昆虫类第二大类群,鳞翅目昆虫的一生充满着奇幻色彩,它们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该过程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即它们的幼虫和成虫个体在外形和生活习性方面截然不同。于鳞翅目昆虫而言,幼虫期持续时间最长,我们一般称鳞翅目幼虫为毛毛虫,也是疯狂取食的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幼虫阶段的活动能力有限,容易受其主要天敌(如鸟类、寄生蜂等)的攻击。然而,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具备有利于其生存的“看家本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不同毛毛虫如何练就各自“本领”。  相似文献   

6.
昆虫均为完全或不完全变态发育,其幼虫和成虫阶段往往有着不同的资源需求。研究昆虫在幼虫和成虫阶段的生态位和适合度,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昆虫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的认识。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和伊米果蝇(D.immigrans)是全球广布的两种果蝇,它们常常发生在相同的季节,且均在腐烂的水果上产卵,幼虫寄生在其中完成生长发育。本研究通过转瓶实验评估了这两种果蝇在连续竞争过程中的内禀增长率和种内与种间竞争系数,并进一步检验了它们的成虫对产卵场所,以及幼虫对食物的竞争强度,据此计算了两个物种在成虫和幼虫阶段的生态位分化与适合度差异,在当代物种共存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影响两种果蝇共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连续饲养过程中,黑腹果蝇表现出更高的适合度,大概率会竞争排斥掉伊米果蝇。具体而言,两种果蝇在幼虫和成虫期均有极大的生态位重叠,虽然伊米果蝇成虫对产卵场所有着更高的利用率,黑腹果蝇的幼虫在生长发育阶段对饲料有着更高的利用率,但两种果蝇在成虫、幼虫阶段竞争的结果更多地取决于谁先占据资源。本研究表明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对资源利用率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们共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周新生  严福顺 《昆虫知识》2005,42(5):570-572
观察了用金莲花(TropaeolummajusL.)饲养的菜粉蝶PierisrapaeL.的发育情况,表明金莲花能使菜粉蝶完成世代发育,是其理想的寄主植物。国外有研究表明:将金莲花上取食的幼虫人为地转移到十字花科或其它寄主植物上,幼虫可正常取食,并最后发育为成虫;反之,将十字花科植物上取食的2龄至5龄的幼虫转移到金莲花上,则拒食外迁,最后全都饿死。然而,若将小麦胚芽人工饲料上饲养的幼虫转移到金莲花上,则幼虫正常取食。这是由于菜粉蝶幼虫在十字花科植物上取食的1龄阶段发展了对金莲花植株内所含的取食抑制化合物的敏感性,而在小麦胚芽人工饲料上取食的幼虫因一直接触取食抑制化合物而不对金莲花所含的取食抑制化合物产生敏感性之故。化学提取和昆虫行为实验证明,在金莲花中所含的取食抑制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绿原酸。  相似文献   

8.
正催产素又被称为"爱情荷尔蒙",或"亲热化合物",但来自美国以及挪威的研究者们则发现这一激素可以被称为"危机激素"。"当人们发现自己的另一半对自己没有那么上心的时候,这一激素的分泌水平就会上升",来自NTNU心理学系的助理教授Aarseth Kristoffersen说道。此前研究表明催产素对情侣关系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能够使我们更加开心以及变得大方,此外,它还能够影响母亲  相似文献   

9.
昆虫激素和抗激素类在蚕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玉锦 《昆虫知识》1994,31(3):190-192
控制家蚕幼虫蜕变和变态的内分泌系统是脑一咽侧体一前胸腺。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JH)和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MH)调节着家蚕的幼虫蜕皮、变态等生命现象,而脑分泌的促咽侧体激素和促前胸腺激素又控制着这两种腺体的分泌活动。家蚕的MH和JH的化学结构早在60年代中期被先后阐明,70年代后对这两种主要激素在血淋巴中的浓度已能精确定量,从而阐明了发生幼虫蜕皮和变态的激素环境。与此同时,发现了一些天然化合物能影响家蚕正常的内分泌活动,导致早熟变态和其他生理变化(如体色变化、生有障碍等),称之为抗激素类物质。家蚕内分…  相似文献   

10.
宽尾凤蝶白斑亚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宽尾凤蝶白斑亚种Agehana elwesi cava-leriei Le Cerf,属鳞翅目凤蝶科,为祖国的珍奇种类。它的成虫体大、色美、尾突特殊;它的幼虫主要取食檫树Sassafras tsumu Hemsl.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的叶片。本种凤蝶在我地区的各县都有零星分布。为了摸清它们的发生情况,笔者对其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分述如后。 形态特征 卵 圆形,直径1.8毫米,淡黄色,光滑(图:1)。 幼虫 一龄幼虫 体色浅黄、黄褐色相间;头宽0.9毫米,体长3—8毫米;每节上有肉棘4根,前胸上两根最长。 二龄幼虫 体色黑灰、浅黄、白色相间,似鸟粪;头宽1.5毫米,体长8—13毫米;前胸上的  相似文献   

11.
《昆虫知识》2008,45(6)
一种称为Glyptapantele的寄生性黄蜂采用了同样残忍的策略,只不过它将幼虫植入毛虫而非蟑螂的体内。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黄蜂幼虫会使毛虫成为它们的保镖。幼虫从毛虫体内出现,粘在附近植物的身上,毛虫则在一边为它站岗放哨,对试图接近它们的任何物体展开攻击。研究这种奇特现象的科学家发现,一两只幼虫会躲在毛虫身后。黄蜂幼虫可能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用以控制可怜的毛虫的大脑,此时毛虫充其量只是行尸走肉,幼虫已将毛虫吃得只剩下一半。  相似文献   

12.
一种导致肥胖的荷尔蒙被发现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一些肥硕老鼠的大脑,发现里面一种名为MCH的荷尔蒙特别多,同时试验把MCH荷尔蒙注射到老鼠身上,结果发现它们食量大增,身体在数周内迅速变胖。科学家们指出,有些人过份肥胖,原因是体内的一种与暴食暴饮有关的荷尔...  相似文献   

13.
呜角鸮(Otus asio)的巢对于抚养子女来说不是卫生的场所。在鸟粪和吃剩的食物中孳生着昆虫幼虫。然而,有的呜角鸮运进盲蛇(Leptotyphlopsdulcis)作为家中的帮手。这些盲蛇一般在地下取食昆虫幼虫和白蚁,有时也爬上树追逐蚂蚁。得克萨斯州拜洛尔大学的两位生物学家注意到呜角  相似文献   

14.
马璐瑶  尹梦竹  马睿  朱璧如  胡仪 《生命科学》2023,(10):1306-1321
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们在幼虫和成虫阶段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明显不同,这一现象被称为适应性解耦,使幼虫和成虫能够更独立地完成不同的任务,各自获得更高的效率,这对完全变态昆虫有巨大的生态和进化意义。然而这种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昆虫与微生物建立稳定的共生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们在变态过程中身体结构的重塑、饮食习惯的改变等使微生物居住的栖息地发生彻底转变,微生物在昆虫宿主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个体代际之间的垂直传递也受到了限制。为了高保真地维持稳定的共生关系,部分完全变态昆虫和共生微生物进化出多样的严格垂直传递或者规避完全变态发育的传递方式。也有部分完全变态昆虫趁此机会实现与共生微生物的关系解绑,与新的微生物建立联系,呈现出在不同生命阶段共生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此外,昆虫变态发育还直接受到共生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能保护宿主在变态发育中最脆弱的阶段免受病原体感染,为变态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促进变态发育的因子。因此,本综述将总结和深入探究昆虫完全变态发育与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家蚕后丝腺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描述了家蚕幼虫后丝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并讨论了保幼激素类似物(JH—3)的作用。观察到染色质块移向核内膜及核内物质通过核孔流进细胞质的现象。核仁内布满许多小颗粒体。内腔膨大的颗粒内质网充满着细胞质,它们是丝心蛋白合成和暂时贮留的主要细胞器。丝心蛋白经由高尔基复合体或直接形成丝心蛋白体,它们汇集于细胞顶端,以细胞外排作用,将丝心蛋白放入腺腔。自噬体与溶酶体出现于老熟幼虫后期。 经JH—3处理的幼虫,其后丝腺细胞的超微结构与正常的相近似。  相似文献   

16.
高原鼠兔和根田鼠是生存于青藏高原的小哺乳动物,它们所取食的高原植物含有多种次生化合物。为了证明食物中的次生化合物对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繁殖相关激素的影响,探讨它们与取食植物间的协同进化,分别对两种动物灌服0、5、10 和20 mg/ kg BW 剂量单宁酸1 d、3 d 及5 d 后,测定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血浆中睾酮和血浆雌二醇的含量。结果表明,单宁酸对高原鼠兔的LD50 为112 ±27.72 mg/ kg BW,对根田鼠的LD50 为117 ± 17.37 mg/ kg BW;单宁酸可以使高原鼠兔和根田鼠血浆睾酮和雌二醇水平升高,但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单宁酸可能会促进这两种动物的性成熟,有利于它们的繁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调查激素和限食处理对家蚕幼虫丝氨酸蛋白酶(SPs)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RT-PCR、实时定量PCR以及Western-blot的方法研究了部分SPs、Serpins基因在m 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情况,以及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和限食处理后SPs与Serpins家族基因的变化。【结果】调查的基因在m 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情况一致,SPs基因在中肠中特异表达,5龄中期达到顶峰,而Serpins基因主要在丝腺中表达,5龄中后期的表达较高;20E处理5龄3日家蚕幼虫,SPs和Serpins基因呈现不同的调控趋势,JHA对这两类基因的表达具有类似的正调控作用,激素对基因的调控主要与发育时期及激素剂量有关;Spi1基因在幼虫饥饿处理后出现下调比Spp晚,暗示Serpins受取食的直接影响比SPs慢,也说明了食物供需对丝腺的反应迟于对中肠的影响。SPs和Serpins基因的这种组织表达特异性,为它们参与相应组织中的特异性转录调控提供了佐证,而发育时期表达差异和激素及限食处理后调控变化体现了基因执行功能上的时序性和特殊性。【结论】家蚕丝物质合成效率与SPs及Serpins基因在m 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有关,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家蚕丝物质形成和积累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8.
室内测试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 4龄幼虫超氧物歧化酶的活性,并就α-三噻吩(α-terthienyl)和化合物5,即1-苯基-4-(3,4-亚甲基二氧)苯基-丁二炔等两种光敏化合物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近紫外光照(300-400nm)基本不影响对照幼虫超氧物歧化酶活体(invivo)活力,但对其离休(in vitro)活力有抑制作用。经光敏化合物处理后,在紫外光照下,超氧物歧化酶活体活力基本不受化合物5的影响,但能被α-三噻吩抑制。离体情况下,两种化合物均促进其活力,α-三噻吩尤甚。表明无论在离体还是活体情况下,幼虫对α-三噻吩均比化合物5具有更高的光敏性。对两种光敏化合物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鞭角华扁叶蜂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满囷  李周直 《昆虫学报》2002,45(5):593-59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 flagellicornis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结果表明,末龄幼虫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在第2和4天各有一高峰;滞育预蛹血淋巴中保持一定滴度的蜕皮甾类激素,并随发育时期的不同有所波动;预蛹化蛹前一周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存在两个与变态相对应的峰值。表明鞭角华扁叶蜂的滞育与蜕皮甾类激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蜜蜂幼虫从成年蜂的腺体分泌物中获取营养物质,这种分泌物的作用类似于哺乳动物的母乳。 蜜蜂是一种全变态的昆虫,其发育过程遵循了昆虫变态中的普遍规律,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最后的成年蜂阶段。哺育蜂通过头部专门腺体产生的分泌物来哺育幼虫,这种分泌物是一种母乳的代用品,作为营养品操纵了成年蜂发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