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平面上升对分布在海岸交错带的红树林有着直接的影响。温度、波浪与潮汐、底质与盐度等因素控制着红树林的分布。海平面上升引起潮汐浸淹程度增加影响红树林在潮滩上的横向分布,红树林向陆地一侧迁移。在中国,海平面上升与海堤的阻隔共同威胁着红树林的生存,红树林主要分布地的小潮差增加了红树林对海平面上升的敏感性。中国红树林对海平面上升异常敏感。目前国内关于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影响的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从红树林群落结构角度研究海平面上升与海堤对红树林的影响,红树林地面高程变化研究薄弱,亟需建立一个红树林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网络——地面高程水平标志层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2.
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与红树林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是我国红树林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有红树植物17科31种,红树林湿地面积21 438.3hm2,主要分布在粤西,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红树林具有防灾减灾、净化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在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中,保护和发展红树林被列为八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本文对红树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广东红树林资源分布现状、红树林在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中的作用以及保护、发展状况;指出目前红树林还面临围海造田、围海养殖、沿海城市化、废水污染等威胁,红树林保护任务艰巨;并就加强红树林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红树林蜘蛛群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韦绥概  周放 《蛛形学报》2000,9(1):33-37
广西红树林区及其近邻非红树林生境共采集到蜘蛛82种,隶属于13科49属,其中红树林区有13科32属55种。红树林区以园蛛科、非红树林区以猫蛛科和狼蛛科种类所占比例较高。角腹艾蛛是红树林区的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红树林区比非红树林区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海海岸的红树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树培  梁志贤  邓义   《广西植物》1988,(3):215-224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潮滩上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和生物资源。我国南海海岸为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包括桂、粤、台、闽南部海岸,但主要是广东省的海岸,尤为海南岛。群落的组成种类丰富,有21科、27属和38种,其中红树林的有9种,占世界红树科种数的54%。我国红树林根据其群落的各种特征,可以划分人海滩红树林和海岸半红树林两类,共包括15个群落类型,其组成种类、外貌结构与马来半岛及其邻近岛屿相似。因此,我国的红树林应属于世界红树林的东方群系。 木文还介绍我国南海海岸红树林的分布和演替,并根据红树林的特点提出保护和经营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湛江市红树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省湛江市现有红树林面积7242.0hm2,人工造林未成林25.6hm2,天然更新红树林509.4hm2,另有红树林宜林地9688.6hm2。红树林及其伴生植物主要有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等15科24种。由于毁林养虾、养鱼等导致1980~2001年占用红树林地面积6363.6hm2。从总体上看,湛江红树林种类多,群落类型丰富;红树林面积大幅减少,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除乡土种外,无瓣海桑是一种较成功的外来引树种;宜林地多,但人工造林保存率不高;破坏红树林,挖塘养殖依然较普遍。为了实现湛江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下列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现有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资源监测和鸟类环志;科学规划后加快红树林的恢复和重建;积极推动退塘还林并合理利用红树林;依法保护管理好红树林;多途径筹集保护资金;加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宣传。  相似文献   

6.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开展了大量的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红树林修复的面积取决于宜林滩涂,通常较小,同时对于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估方法。本文根据湿地生态修复评估的一般性原理,结合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厦门4个红树林生态修复案例,建立适用于人工重建的红树林修复成效评估体系,为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评价结果显示,厦门4个红树林湿地修复效果综合评分分别为下潭尾4.80(优秀)、滨海西4.09(良好)、凤林湾3.94(中等)、东屿4.15(良好)。总体而言,厦门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修复效果为良好。  相似文献   

7.
海南红树林群系及分子生物技术在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燕华 《生态科学》2004,23(4):374-376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海南红树林是中国种类最多,分布和保存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综述了海南红树林在种类、群落组成及红树林资源引种恢复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重点综述了分子生物技术在海南红树林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等位酶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的应用和红树林植物耐盐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甚至国外许多国家,只要一提起红树林研究,人们就会自然想起著名的红树林专家林鹏教授。林鹏教授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市。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林鹏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钦  韦文猛  米东清 《广西植物》2016,36(4):405-412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在长期与红树林为伴的生存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红树林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知识。然而,这些知识至今仍不为外界所知。为掌握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和现状,该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法,调查京族药用红树林知识中的红树林植物种类,记录其具体药用用途,并分析其生存现状及其中包含的可持续利用红树林植物资源经验。结果表明:共记录到京族药用红树林植物15种隶属于10科,具体药用用途共49种。其中,20种已有报道,29种未见报道;通过京族对红树林药用知识认知程度和依赖程度的调查还表明,京族历史上依赖本民族草医的情形已经基本消失,对红树林医药的依赖性和需求性也在消失。最后,剖析了京族在药用红树林植物选择与采集中的可持续利用经验。该研究结果不仅补充和拓宽了红树林民间药物的利用知识,而且为红树植物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京族民俗文化中的红树林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与京族传统民俗文化紧密相连,是京族作为海洋民族的重要标志,但这些民俗文化中的红树林知识面临严重丢失的危险。为了保存和延续京族民俗文化中的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法,调查京族民俗文化中的红树林植物种类,记录植物具体用法与文化意义。研究发现:京族民俗文化中使用的红树林植物共有14种,民俗信仰红树林植物有4种,社会民俗红树林植物有11种,物质民俗红树林植物有7种,同种植物常承担多种民俗功能;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是与京族民俗文化联系最紧密的三种红树林植物。研究既能深入诠释京族的海洋文化特征,还有助于补充丰富有关红树林的民族植物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