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伞菌丝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黄伞Pholiotaadiposa菌丝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对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并与营养价值较高的白灵侧耳Pleurotusnebrodensis、刺芹侧耳Pleurotuseryngii和金顶侧耳Pleurotrscitrinopileatu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伞菌丝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占其氨基酸总量的43.9%,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92.0、71.3、88.5、84.8、40.4和78.8,六项指标均比参比食用菌高。结果说明黄伞菌丝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化学法以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在分析化学法的一般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引进氨基酸营养当量和营养当量数的概念,并提出一个称为“整齐性指数”的新化学指数。使化学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理论化,并使化学指数在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上更加精确可靠;本文同时还揭示了化学法中常用的化学分指标能较理想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内在原因,通过实例分析,本文还证实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存在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主要决定于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量。本文报道香菇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蛋白质含量和蛋白酶活力的变化,并探讨影响蛋白质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五种食用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测定了五种食用菌中氨基酸的含量,并利用五种非生物学指标对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五种食用菌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达到45.94%、37.62%、42.45%、41.54%、35.98%。茶树菇和姬松茸的限制性氨基酸为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鸡腿菇、香菇和黑木耳的限制性氨基酸是缬氨酸。不同的评价指标对蛋白质进行营养评价,评价结果会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广泛的药理价值,其产品受到国内外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食用菌脆片类休闲食品加工技术是目前食用菌休闲食品研究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要领域。本文就食用菌脆片食品加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加工工序对食用菌产品产生的品质影响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并对食用菌脆片类食品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的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现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食用菌菌渣的利用也倍受关注。本文分析了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及营养价值,介绍了其作为肥料、饲料、再生产配料及其他方面的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菌糠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食用菌产量的日益增长,食用菌栽培技术也在逐步提升,菌糠也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菌糠的营养价值和综合利用情况,以了解食用菌及其菌糠的综合价值,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用菌深加工产生的食用菌副产物中是否含有可再利用的营养成分。【方法】对10种食用菌副产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总糖、蛋白质、粗纤维等进行分析测定,并进一步对其葡聚糖构型和氨基酸组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食用菌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进一步分析发现副产物中的多糖主要由具有生物活性的β-葡聚糖组成,氨基酸组成中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茯苓副产物的总糖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为66.04%和59.46%,灵芝孢子粉副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达36.17%,蛹虫草副产物的必需氨基酸总量达10.43%。【结论】食用菌副产物中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具有较大的再利用价值,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节木代料香菇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节木代料香菇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种节木代料香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木屑代料香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没有明显差异 ,且前者蛋白质的氨基酸系数分均高于后者 ,这说明节木代料香菇子实体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因其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我国作为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在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迫切需要在传统的食用菌产业链,如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生产中融入新技术。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研究分析生物生命结构的技术门类,通过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工具揭示了数据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为食用菌更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从食用菌育种及种质资源调查、病虫害防治、基因组学、食用菌安全等几方面阐述了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领域的具体应用,对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及农业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食用菌研究和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 Schizophyllum commune is a well-known mushroom forming fungi which is an edible one due to its nutritive value. It exhibits a special wood degrading mechanism to grow in...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灵芝、金耳以及冬虫夏草作为发酵菌种,选用豆浆为基本原料配制培养基,在发酵过程中定时取样并测定其中几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分析各生物活性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食用真菌发酵豆浆的发酵液中总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缓慢上升并分别在发酵72 h、24 h和36 h达到最高,与发酵初期相比分别增加了31.81μg/m L、19.05μg/m L和15.71μg/m L;三种食用真菌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的同时氨基酸含量均有增加,且发酵液中的肽主要是分子量范围在300 Da~1 500 Da之间的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发酵液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有增加。本实验探究了食用真菌发酵豆浆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为日后的富集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多肽以及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实验提供依据,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芦蒿不同部位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芦蒿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指标。通过比较 ,发现芦蒿叶和茎的营养指标相近 ,芦蒿叶与芦蒿茎具有同样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食用真菌培养液中是否含有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经长期保存后的SOD酶活性。方法选取3株实验室保存的食用真菌,经液体培养后,长期保存于液体培养基中2年,用邻苯三酚法检测各培养液的SOD酶活性。结果3种培养液中SOD酶活性均为阳性。结论SOD存在于食用菌培养液中,且经长期保存仍有很强的S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评价方法,对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Wulf.)Fr.]子实体进行了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结果为绣球菌子实体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2.9%,氨基酸总量为9.33%,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3.9%。绣球菌的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苏氨酸相对过剩。绣球菌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价(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80.9,87.3,78.3,73.6,10.1和87.9。绣球菌的营养价值高于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和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因此,绣球菌子实体是良好的菌类蛋白源。  相似文献   

16.
担子菌类的食用菌种类多、价值高、产量大,然而其产业的升级发展需要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深入解析。目前多种食用菌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然而作为非模式种其与模式丝状真菌间的直系同源基因目前尚缺乏全基因组水平的系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本研究以草菇为参照物种,将其与几种食用菌和模式丝状真菌进行两两直系同源基因分析,并对多物种间不同类型的直系同源基因进行功能富集。结果显示:一对一直系同源基因较多富集于基因复制、转录、翻译、修饰、加工等保守的基本功能类别;非一对一直系同源基因多属于基因家族,且包含了65%的转录因子,功能上富集在碳水化合物、脂质、氨基酸、次生代谢物及外源物质的代谢通路。无直系同源基因则较多富集在与基因重组、修复、信号转导相关的功能类别、特导性转录因子以及未知的预测基因。结果为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Moringa is a mycorrhizal crop cultivated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and appreciated for its nutritive and health-promoting value. As well as improving plant mineral nutritio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can affect plant synthesis of compounds bioactive against chronic diseases in humans. Rhizophagus intraradices and Funneliformis mosseae were used in a full factorial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MF on the accumulation of glucosinolates, flavonoids, phenolic acids, carotenoids, and mineral elements in moringa leaves. Levels of glucosinolates were enhanced, flavonoids and phenolic acids were not affected, levels of carotenoids (including provitamin A) were species-specifically reduced, and mineral elements were affected differently, with only Cu and Zn being increased by the AMF. This study presents novel results on AMF effects on glucosinolates in leaves and supports conclusions that the impacts of these fungi on micro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edible plants are species dependent. The nonspecific positive effects on glucosinolates and the species-specific negative effects on carotenoids encourage research on other AMF species to achieve general benefits on bioactive compounds in morin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