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力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组织中含有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力的细胞,即脂肪源性干细胞,简称脂肪干细胞。其生物学性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类似,并可向脂肪、骨、软骨、肌肉、内皮、造血、肝、胰岛和神经等多种细胞方向分化。由于脂肪组织在人体内储量丰富,获取简便创伤小,在组织工程、器官修复、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脂肪干细胞已成为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干细胞领域另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通过以分析脂肪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力,综述了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应用前景及目前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脂肪组织中含有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力的细胞,即脂肪源性干细胞,简称脂肪干细胞。其生物学性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类似,并可向脂肪、骨、软骨、肌肉、内皮、造血、肝、胰岛和神经等多种细胞方向分化。由于脂肪组织在人体内储量丰富,获取简便创伤小,在组织工程、器官修复、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脂肪干细胞已成为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干细胞领域另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通过以分析脂肪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力,综述了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应用前景及目前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HSCT后并不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1﹪~ 6﹪,不同于一般的AIHA,HSCT后AIHA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HSCT后受者体内免疫失调相关。危险因素与移植患者年龄小、非恶性疾病、使用无关供者、半相合供者移植、脐血移植、去T细胞移植及移植后并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有关。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疗效有限,难以持续缓解,需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RTX)、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甚至需要联合霉酚酸酯、环磷酰胺、西罗莫司、阿伦单抗、依库丽单抗或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等免疫抑制剂治疗,部分患者需行血浆置换,偶有行脾切除术者。移植后AIHA总死亡率常高达50﹪,总体预后差于单纯AIHA。该综述旨在总结HSCT后并发AIHA的最新治疗进展,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尿源性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s)是从人尿液中通过常温离心分离培养出来的具有良好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在组织器官修复、疾病治疗、药物活性及毒性替代筛选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且已能实现多种途径向尿源性多潜能干细胞(urine-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u-iPSCs)转化,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人尿液源性干细胞的来源尚不明确,定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条件选择及如何提高重编程效率等.本文对hUSCs的来源、分离培养方法、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由hUSCs向u-iPSCc诱导的方法及其应用前景,为hUSCs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脏弹力硬度、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白细胞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90例的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常规治疗,连续治疗24周;观察组在和对照组相同方法治疗4周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的肝功能、肝脏弹力硬度值、血清TGF-β1、SIL-2R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30/4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ALP、GGT、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脏弹力硬度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肝脏弹力硬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6.20±1.05) kPa vs.(7.33±1.27) kPa](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SIL-2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GF-β1、SIL-2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40±1.21)ng/mL vs.(9.23±1.49)ng/mL,(130.45±11.03)ng/L vs.(162.93±15.62)ng/L](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11%(5/45)、15.56%(7/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肝脏弹力硬度值,降低血清TGF-β1、SIL-2R的表达,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形成蛋白-2(BMP-2)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2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和BMP-2,依据加入bFGF和BMP-2浓度的不同分为5个实验组(组1:80 ng/ml bFGF;组2:80 ng/ml BMP-2;组3:30 ng/ml bFGF 30 ng/ml BMP-2;组4:50ng/ml bFGF 50ng/ml BMP-2;组5:80ng/ml bFGF 80ng/ml BMP-2)和对照组(不加任何生长因子),采用绘制生长曲线,四唑盐比色法(MT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法和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各组间差异,观察不同浓度的bFGF和BMP-2联合应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80 ng/ml bFGF可显著促进BMSCs的增殖,但对BMSCs的骨向分化显著抑制;单独应用80 ng/ml BMP-2对BMSCs的增殖和骨向分化均有促进作用;30ng/ml bFGF 30 ng/ml BMP-2、50 ng/ml bFGF 50 ng/ml BMP-2和80 ng/ml bFGF 80 ng/ml BMP-2可显著地促进BMSCs增殖和促进BMSCs的骨向分化,且呈正性剂量-效应关系,联合应用两种生长因子较二者单独应用促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bFGF和BMP-2的联合应用促进BMSCs增殖的同时也促进其骨向分化,两者对BMSCs有明显的协同增强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