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遗传设计,研究了32个稳定遗传的辣(甜)椒品种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和遗传变异,根据这些性状的表型方差和遗传型方差、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估算预期遗传进度,从而揭示了从辣(甜)椒品种自然群体中进行选择的潜力和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多个主成分性状的综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育种目标的要求,对多个独立的主成分性状进行综合优化,建立了综合主成分性状的数学模型.综合主成分性状是S个表型方差(遗传方差)最大的主成分性状在育种目标约束下表型方差(或遗传方差)极大化下的线性组合,作为育种指标,选择效果好,预见性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有关生育期、产量、机械化栽培共17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这些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型方差、遗传型变异系数及遗传力,估计预期遗传进度,从而揭示从大豆地方品种自然群体进行选择的潜力和预期效果。研究证实了本区大豆地方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资源非常丰富;系统育种仍是大豆育种主要方法之一,应加以重视;并提出用数量遗传方法整理和研究大豆地方品种是育种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肖炳光  朱军  卢秀萍  白永富  李永平 《遗传学报》2005,32(10):1089-1093
为了研究烤烟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以14个品种(系)及其配制的41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多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对产量的加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腰叶长对产量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加性X环境互作遗传方差、显性X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均较小。对产量加性效应贡献最大的农艺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表明各亲本具有其独特的遗传和发育特性。多数杂交组合产量的显性效应主要受腰叶长影响,因此腰叶长可作为间接选择组合产量显性效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二棱大麦农艺性状ADAA遗传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甘木二条等七个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L.)品种进行7×7双列杂交(无反交),对亲本、F_l和F_2熟期、产量、穗部、茎杆等18个农艺性状,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估算了各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结果抽穗期等10个性状(占55.5%)存在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其中5个性状以上位性效应为主(占表型方差的35.4─54.96%).对有上位性效应的性状应以ADAA模型分析,如以传统的AD模型分析,所得的结论不真实.狭义遗传力在性状间有较大差异,以穗着粒密度最高(83.05%),单株产量最低(10.24%).杂种优势总方向预测表明,二棱大麦多数杂交组合具千粒重、穗长、每穗粒数、茎粗的正向大穗型杂种优势。此外,对有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条件下,比较了棉铃虫幼虫对辣味程度依次下降的豫优鲜辣2号、豫艺绿冠、豫艺墨秀大椒和豫甜椒12号4个辣椒品种果实的嗜食性、食物转化率和利用率及种群增长情况。结果表明:(1)棉铃虫幼虫的取食选择性、对食物的近似消化率和利用率在4个辣椒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初孵、3龄和5龄幼虫对4个辣椒品种果实的选择性规律基本一致,在豫甜椒12号品种上幼虫出现的百分率和取食量比率均最大;随着辣椒品种辣味程度的降低,5龄幼虫在其上的取食时间和休息时间依次增加,活动时间则依次降低;取食4个辣椒品种的果实后,6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和食物转化率差异不显著,但取食豫甜椒12号与豫优鲜辣2号和豫艺绿冠之间的近似消化率和食物利用率差异达显著水平。(2)室内271 ℃ 、70 %-80 % RH和16 L:8 D光周期条件下,棉铃虫在4个辣椒品种上均能完成其世代周期,随着辣椒品种辣味程度的增加,1龄幼虫和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依次延长,且在豫甜椒12号与豫优鲜辣2号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在豫优鲜辣2号上棉铃虫的世代发育历期最长(27.86 d),其次为豫艺绿冠(27.23 d),再次为豫艺墨秀大椒(26.83 d),在豫甜椒12号上的发育历期最短(25.85 d);棉铃虫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豫优鲜辣2号为21.67%、豫艺绿冠为23.33%、豫艺墨秀大椒为23.33%、豫甜椒12号为35.00%;取食4个品种辣椒后,棉铃虫的蛹重差异不显著,其中雌蛹重分别为取食豫甜椒12号品种的为249.3 mg,取食豫艺墨秀大椒的为244.7 mg,取食豫艺绿冠的为243.4 mg,取食豫优鲜辣2号的雌蛹最轻,为209.4 mg。雄蛹重与雌蛹表现出的规律基本一致,但取食同一品种的雌蛹重均高于雄蛹重。(3)棉铃虫的种群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在豫优鲜辣2号品种上最低,在豫甜椒12号品种上最高。以上结果表明,随着4个辣椒品种辣味程度的增加,棉铃虫在其上的寄主适合度则依次降低,其寄主适合度顺序为:豫甜椒12号>豫艺墨秀大椒>豫艺绿冠>豫优鲜辣2号。  相似文献   

7.
甜椒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转育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甜椒核型雄性不育系AB91为不育源,以甜(辣)椒优良自交系为目标亲本,经过杂交、自交、姊妹交等转育手段,将AB91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性转育到优良甜(辣)椒自交系中,获得不育性稳定、恢复系广泛、配合力高、农艺性状优良的系列甜(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为今后根据市场需求培育不同类型的杂交种奠定基础.目前,利用转育成的两用系已育成通过审定的甜椒品种冀研6号和两个正在参加区试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10个遗传上和籽粒形态性状上具有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依多种可能的交配方法获得亲本P1、P2、F1(P1× P2)、F2、B1(F1×P1)、B2(F1× P2)及其相应反交RF1、RF2、RB1、RB2共10个种子世代。种植2年。依广义遗传模型建立包括种子胚乳加性、胚乳显性、母体加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的遗传模型,运用种子数量性状的精细鉴别法[1]和混合模型分析法[2,3],对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粒厚及百粒重作了性状表达遗传机制的鉴别与探讨。单个组合的遗传模型精细测验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母体显性和胚乳基因型(包括加性和灵性)的控制,一个组合的粒宽、粒厚和百粒重上还检测到细胞质效应。对25对 F1正反交组合世代均值依MINQUE法分析的结果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方差中,母体遗传方差占60%以上,胚乳基因型方差低于40%,粒长和百粒重还有细胞质效应,约占10%~30%。可见,籽粒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受多套遗传系统控制,其中以母体基因型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
以84个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种质为材料,对其2个生长性状和18个叶部性状(包含6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香椿6个叶部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呈现出多态化特点,单一性状的主要表型多为1~2个。苗高、地径及叶部表型等14个数量性状在种质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除地径外,其他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均大于环境方差分量,表明此类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参试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20.35%,平均遗传变异系数为16.36%;综合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叶柄长度较其他性状变异大,而叶片夹角稳定性最高,各数量性状(除地径外)遗传变异系数与表型变异系数之差小于7%。香椿种质各性状间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1.892~2.069),遗传多样性水平高,具有良好的遗传改良基础。聚类分析可将84个香椿种质分为5类,类群Ⅰ表现为生长旺盛、小比叶重型;类群Ⅱ生长较快、叶片较大;类群Ⅲ种质数量最多,属生长缓慢、大比叶重型;类群Ⅳ特征为大叶片、多叶型;类群Ⅴ为小叶片、稀叶型。研究结果表明参试香椿种质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能为良种选育、遗传改良等工作提供丰富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六省,市辣(甜)椒病毒种群及其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91年间,国家“65-7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协作组,在京、津、辽、苏、吉、新六个地区,采集辣(甜)椒病毒病标样3618个,采用三常规(生物、血清、电镜)鉴定手段分离出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IEV)、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萎蔫病毒(BBWV)、烟草脆裂病毒(TRV)等八种病毒;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血清学、电镜学性状及危害辣(甜)椒的特性;分析了各类病毒在不同地区、季节的消长规律,明确了各地辣椒上的主导病毒病原,为抗病育种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云南省水稻主要育成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本文利用株高等17个表型性状和48个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云南省18个育种部门(或课题组)60年代以来选育的40个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评价。结果显示表型遗传相似性低于DNA水平。40个品种(系)基于17个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244,籼型为0.289,粳型为0.309,籼粳亚种间为0.162;基于48个SSR分子标记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83,籼型为0.318,粳型为0.478,籼粳亚种间为0.267。48个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14个,每个标记2~8,平均4.45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336,变幅为1.1515~5.298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58,变幅为0.2118~0.8816;基因型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1328,变幅为0.3768~1.8087。RM84、RM249、RM152、RM222和RM528是评价云南省水稻选育品种(系)遗传相似性比较理想的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省水稻主要选育品种(系)表现为亚种间遗传差异明显,亚种内遗传差异较小,粳型遗传相似性高于籼型。表明云南省选育的粳型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低,且同一育种部门(或育种人)选育的品种遗传相似度高。  相似文献   

12.
辣(甜)椒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RAPD技术对我国的34个辣(甜)椒品种进行了分析,2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9条带,其中67条具多态性。采用Nei、Jaccard和欧氏距离3种方法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矩阵,分别根据3个遗传距离矩阵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出3个树形聚类图。聚类结果表明,IBPGR将辣椒种划分为4个变种的建议更为合理,Nei方法与Jaccard方法的结果均认为圆锥椒与灯笼椒的亲缘关系较近.而欧氏距离法的结果则认为所有辛辣类型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还发现,栽培及育种活动在变种的发展过干旱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元遗传力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宝 《遗传》1988,10(1):1-3
在研究单一数量性状遗传时,通常在一定 的遗传设计下将表型方差分解为遗传方差及环 境方差两部分,而把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 率称为广义遗传力。即 广义遗传力H~雌/嵘X 100 对于多个性状,当然可以逐一分析,但这样 将失去了许多信息,尤其当诸性状两两相关程 度较高时。因此,需要有一个综合的指标来描 述一个群体多个性状的遗传能力。盖钧锰等曾 提出过一组多元变异指数[+l。本文提出了描述 一群体多性状遗传力的概念,并在一定的试验 设计和假定下给出了多元遗传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关联指数(IC)和决定系数(CD)两种方法,度量混合线性模型遗传评估下猪群体间的遗传关联性。结果表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约克夏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4个主要品种群体间具有良好的遗传联系。CD法既组合了数据结构和信息量,又考虑了预测误差方差和遗传变异性,是一个选择判断遗传评估精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亚种间杂种基因效应和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份籼型型不育系和6份粳型或偏粳型广亲和系配制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将杂种F1及其亲本在三个播期(5/20,6/10,6/30)试验,应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摸型,分析籼粳交杂种八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组成、杂种优势的表现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等.结果表明:1)参试性状不仅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极显著,并且加性×环境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也显著存在;但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效应稳定性尚有明显的差异.2)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结果,使杂种在多数性状上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均随播种推迟而呈下降的趋势;F1性状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显示了早播常出现植株偏高、剑叶较披和生育期相对延长,而迟播导致主穗总粒数减少3)性状间的加性和显性相关是决定遗传相关的主要因素;在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主穗长和主穗总粒数等五个性状间,杂种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与遗传相关的四种分量间方向相同,均为显著正相关,所以要选育大穗高产的杂交组合及其配组材料,都应保证适宜的株高、生育期和剑叶长.  相似文献   

16.
二棱大麦熟期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亲本、F1和F2的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三个性状以1992和1995年(播种年份)的两年资料,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遗传方差分量的比率估算表明,三个性状都存在上位性作用.除灌浆期外,其余二性状还受显性和加性效应的作用,并以加性为主.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均达显著水平,基因效应的预测值表明采用P3(黔浙1号)和P4(浙农大3号)较易获得早熟后代.  相似文献   

17.
多元遗传力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单一数量性状遗传时,通常在一定的遗传设计下将表型方差分解为遗传方差及环境方差两部分,而把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称为广义遗传力。即 广义遗传力 H=σ_g~2/σ_p~2×100% 对于多个性状,当然可以逐一分析,但这样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和胚乳遗传模型[研究了水稻早期胚后生长生物量性状的遗传控制,结果表明:在两个时期水稻幼苗生物量性状中,除了第16天时根鲜重(RFW)主要受到胚乳显性效应控制外,叶鲜重(LFW),叶干重(LDW),根干重(RDW)主要受到胚基因显性效应和胚乳基因加性效应的控制,胚加性和乳乳加性效应占总遗传方差的40-54%,说明对生物量性状进行早期选择有效,各个性状都检测到显著的胚狭义遗传率和胚乳狭义遗传率,说明在早期世代即可估计选择进程,对亲本的遗传效应值的预测表明,对根部性状的选择在第8天进行比较合适,并以亲本P1,P3和P6较好,它们既可提高RFW又可提高RDW,而对地上部分性状的选择在第16天时进行比较合适,并以P4,P9和P10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部分板栗品种坚果表型及营养成分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板栗主产区山东等10个省份97个板栗品种为材料,对其坚果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1)97个板栗品种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坚果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指标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大,最大达到0.378,遗传潜力较大;且所有性状重复力均在0.928及以上,受自身遗传因素控制较强。(2)坚果长度等表型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淀粉含量等营养成分指标间为正相关关系,而表型性状与营养成分指标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据此可将坚果表型性状、品质性状作为两个相互独立又有一定关联的综合因子。(3)进一步利用坚果表型和营养成分8个指标对97个板栗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多重比较结果,综合选出具有单个或多个性状优势的43个品种。研究认为,选出的43个板栗品种具有果粒较大,或营养价值较高,或二者特性兼有,初步选择为果型或品质优良的板栗品种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76个云南高原粳稻的11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食用稻品种品质1级标准,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和胶稠度达2级标准,精米率达3级标准,其余品质性状的平均值均在3级以下。品种间变异最小的品质性状是糙米率和碱消值,变异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垩白粒率。(2)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3)在选出的6个影响云南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49.6%。(4)76个云南粳稻聚为4类,其中第一类包括52个品种,表明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云南粳稻品质育种中,应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拓宽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