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食蜂蜜对棉铃虫齿唇姬蜂体内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南  罗梅浩  刘鹏  段继伟 《昆虫知识》2008,45(2):204-210
为揭示食物在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测定分析饱食蜂蜜和只取食清水的齿唇姬蜂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随日龄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取食蜂蜜对齿唇姬蜂体内主要代谢物质影响显著。10%蜂蜜水和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的雌蜂和雄蜂在刚羽化时体内都含有较高水平的糖原、总糖、脂肪和蛋白质。但随着日龄的增加,用清水饲养的雌、雄蜂体内的糖原和总糖含量迅速下降并达到最低水平;而用蜂蜜水饲养的雌、雄蜂随日龄的增加体内的糖原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并且与清水饲养的雌、雄蜂相比,其体内总糖含量反而有所上升。用蜂蜜水饲养的齿唇姬蜂的寿命显著长于用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由于蜂蜜中含有丰富的果糖,所以冷蒽酮反应测定显示,用蜂蜜水饲养的齿唇姬蜂体内果糖含量较高,但却不能在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体内测出。2种食物处理的齿唇姬蜂在羽化后体内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并且随日龄的增加,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体内脂肪含量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蜂蜜水饲养的齿唇姬蜂。取食蜂蜜水的齿唇姬蜂体内蛋白质含量随日龄无显著变化;而用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在羽化后体内蛋白质含量随日龄的增长迅速下降并达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青海门源地区大鵟和雕鸮的食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2002年的6-8月份,在青海门源地区收集了大鵟和雕鸮的吐弃块(pellets)和残留食物(food remains),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检鉴定、研究分析。大鵟食物中共有736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28只、高原鼠兔139只、甘肃鼠兔142只、田鼠科动物422只、雀形目鸟类4只、香鼬1只;各猎物对大鵟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4.26%、40.79%、17.39%、26.99%、0.22%、0.35%。雕鸮食物中共有330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17只、高原鼠兔77只、甘肃鼠兔44只、田鼠科动物183只、雀形目鸟类2只、红脚鹬2只、高原兔5只;各猎物对雕鸮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1.83%、30.87%、7.36%、16.00%、0.15%、0.62%、33.17%。雕鸮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与大鵟的食物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生态位高度重叠,但是它们捕食同种猎物的比例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3.
不同栖居地和越冬时期长耳鸮的食物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3—2006年连续3个冬季北京城区和城郊越冬长耳鸮的食团,研究了长耳鸮食物组成的时间与空间变化特征。每月收集1次长耳鸮食团,通过其内容物分析长耳鸮食物中的猎物种类和数量构成。结果表明:城区和城郊两地长耳鸮3种主要猎物中蝙蝠的被捕食率分别为41.6%和43.0%,鼠类为27.5%和39.4%,鸟类为30.7%和18.9%;城区和城郊长耳鸮的食物构成在2004—2005年与2005—2006年的冬季存在显著差异,初冬和冬末的食物构成差异也呈显著水平;同区域的长耳鸮食物构成在年度间和不同越冬时期皆存在显著差异;两地越冬长耳鸮捕食猎物比例的差异与生存环境中猎物资源的可获得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青海门源地区大(狂鸟)和雕鸮的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的6~8月份,在青海门源地区收集了大(狂鸟)和雕鸮的吐弃块(pellets)和残留食物(food remains),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检鉴定、研究分析.大(狂鸟)食物中共有736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28只、高原鼠兔139只、甘肃鼠兔142只、田鼠科动物422只、雀形目鸟类4只、香鼬1只;各猎物对大(狂鸟)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4.26%、40.79%、17.39%、26.99%、0.22%、0.35%.雕鸮食物中共有330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17只、高原鼠兔77只、甘肃鼠兔44只、田鼠科动物183只、雀形目鸟类2只、红脚鹬2只、高原兔5只;各猎物对雕鸮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1.83%、30.87%、7.36%、16.00%、0.15%、0.62%、33.17%.雕鸮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与大(狂鸟)的食物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生态位高度重叠,但是它们捕食同种猎物的比例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
南方小花蝽对不同猎物捕食作用及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兴苗  雷朝亮 《生态学报》2002,22(12):2085-2090
室内用棉蚜,花蓟马及棉花花粉饲养南方小花蝽,通过对南方小花蝽捕食两种猎物及取食棉花花粉后的体重的增长以及同时段内对棉蚜,花蓟马及棉花花粉减少的量的测定,得到南方小花蝽取食不同食物后的生长速率及其对食物的利用效率,同时还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和若虫对混合猎物(棉蚜,棉铃虫卵,红铃虫卵)中各猎物的捕食作用及其在多猎物(红铃虫卵,棉叶螨成螨,花蓟马若虫)不同密度水平下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棉蚜与花蓟马可以较好地满足南方小花蝽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南方小花蝽对两种猎物的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棉花花粉,在混合猎物中南方小花蝽成虫和若虫均嗜食棉蚜,其次为红铃虫卵和棉铃虫卵;对于同一种猎物,南方小花蝽成虫和若虫在高密度下的日平均捕食量均显著高于低猎物密度下的日平均捕食量,而对于同一密度的不同猎物,南方小花蝽在低猎物密度时对供试的3种猎物无明显的选择性,在中,高密度时对供试的3种猎物则表现出明显的嗜食性差异。其嗜好程度依次为红铃虫卵,花蓟马若虫,棉叶螨成螨,通过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南方小花蝽对不同食物的需求及其在田间的食物转换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南方小花蝽的室内人工大量饲养,使南方小花蝽更好地成为棉田害虫种群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使用替代饲料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在释放前是否有必要针对其主要防治对象——蓟马、蚜虫、叶螨进行短期食物驯化,以及进行短期食物驯化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二斑叶螨Tetranych usurticae为猎物,全程饲喂麦蛾卵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为处理A,提前2 d饲喂猎物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为处理B,研究了2种处理的东亚小花蝽在不同猎物密度(5、15、30、50头)下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发现,无论是否经过短期食物驯化,东亚小花蝽对3种猎物在不同猎物密度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处理A对3种猎物的平均时间均低于处理B,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处理每头西花蓟马的时间Th分别为0.024 d和0.031 d,玉米蚜分别为0.081 d和0.103 d,二斑叶螨为0.078 d和0.090 d。由此可知,以麦蛾卵作为替代饲料人工饲养的东亚小花蝽,在释放前不需要针对猎物进行短期食物驯化;在东亚小花蝽规模化生产中,麦蛾卵是一种优良的替代饲料。  相似文献   

7.
定量构建天敌-猎物食物网是有效开展害虫管理的基础.常用的食物网构建方法有单克隆抗体法、肠道内容物的PCR检测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等.这些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只能定性或定量检测天敌对已知猎物物种,即已明确捕食或寄生关系的物种的捕食情况,并不能检测未明确捕食或寄生关系的猎物种类和捕食量.而DNA条形码是一段具有物...  相似文献   

8.
猞猁(Lynxlynx)是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顶级捕食者,在维持该地区生态平衡和调节猎物数量上具有重要地位。分析猞猁粪便样品残留物不仅能明确其猎物构成,了解与同域分布其他捕食者的关系,还能为制定物种保护措施和栖息地管理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在2006至2008年间利用样线法在该区域收集到35份猞猁粪便样品。通过相对出现频率法对粪样进行食性分析,发现猞猁的主要食物组成以蒙古兔(Lepus tolai,30.85%)和植物(28.72%)较多;年度(χ~2=18.696,P <0.001)和季节性(χ~2=74.695,P <0.001)食物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蒙古兔在猞猁的食物组成中占最重要地位;猞猁的食物构成与季节有关,寒冷季节捕食大型猎物,而温暖季节捕食的小型猎物更常见。  相似文献   

9.
“狡猾”蚂蚁巧捕食生活在亚马逊森林的一种蚂蚁能够巧妙利用搭建的陷阱,捕获比自己体积大几十倍、体重大上千倍的昆虫。法国图卢兹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这种寄居在碱蓬上的蚂蚁能够利用碱蓬长出的细丝编织成一个袋状的东西。捕食时,蚁群中的一些工蚁在袋口张开大嘴,“守株待兔”。一旦蝗虫、蝴蝶之类的昆虫落入“圈套”,工蚁便对猎物群起而攻之,撕扯猎物的“手足”和触角,直到猎物一动不动。这时,其他的蚂蚁就会出动,对猎物又刺又咬,直到猎物完全失去知觉。蚂蚁以上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当昆虫稳稳当当成为蚁群的“囊中物”后,它们就开如…  相似文献   

10.
李超  丁岩钦  马世骏 《生态学报》1982,2(4):363-374
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vall)与单种猎物的作用关系已在上文述及(李超等,1982),然而草间小黑蛛在自然情形下是一种多食性的捕食性天敌,它的捕食对象不止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bner一种。我们在对草间小黑蛛捕食行为的观察中也发现,捕食对象除棉铃虫外还有棉蚜等,并且在棉花上主要是徘徊式地捕获猎物。这样,在草间小黑蛛-棉铃虫作用系统的动态中就必须考虑替代食物的影响。替代食物的存在使捕食者对不同种类的猎物由于有不同的相对喜好程度而产生了对食物的选择,而该相对喜好程度的  相似文献   

11.
高通量测序是DNA测序技术发展中的重大突破,它的出现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基于猎物和寄主植物DNA分子解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研究已逐渐成为捕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食物网研究的新型模式。在简要总结Roche 454、Illumina和Ion Torrent为代表的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及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捕食性和植食性动物食物网解析构建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探索捕食性和植食性动物的猎物/寄主范围、猎物/寄主转换、资源分配、生物防治、生物保护和生态恢复新方法提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猎物质量和类型在捕食者食物选择、消耗及营养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的营养质量影响植食者的营养质量,进而植食者作为捕食者猎物的营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猎物-捕食者三营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捕食者食物消耗与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评价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4龄幼虫和雌成虫取食和利用5种不同葫芦科植物上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效率。【结果】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均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var.melonaeformis上的蚜虫取食量最高,而对瓢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var.gourda上的蚜虫取食量最低。4龄幼虫取食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cantalupensis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达到最大,而雌成虫在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搅瓜Cucurbita pepo var.medullosa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取食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蚜虫时,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哈密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多异瓢虫4龄幼虫的猎物,而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成虫的猎物。【结论】寄主植物种类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效率相关,该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的食性对害虫进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艳艳  周晓榕  段文昌  庞保平 《昆虫学报》2015,58(10):1091-1097
【目的】猎物质量和类型在捕食者食物选择、消耗及营养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的营养质量影响植食者的营养质量,进而植食者作为捕食者猎物的营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猎物-捕食者三营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捕食者食物消耗与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评价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 4龄幼虫和雌成虫取食和利用 5种不同葫芦科植物上的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效率。【结果】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均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var. melonaeformis上的蚜虫取食量最高,而对瓢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var. gourda上的蚜虫取食量最低。4龄幼虫取食哈密瓜 Cucumis melo var. cantalupensis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达到最大,而雌成虫在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搅瓜Cucurbita pepo var. medullosa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取食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蚜虫时,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哈密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多异瓢虫4龄幼虫的猎物,而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成虫的猎物。【结论】寄主植物种类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效率相关,该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的食性对害虫进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动物觅食行为对捕食风险的反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动物进行任何活动时均面临被捕食的风险 ,分析捕食风险与猎物觅食行为的关系 ,有助于揭示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机制。捕食风险具有限制或调节猎物种群数量的功能。在进化时间内 ,对猎物形态和行为特征的进化是潜在的选择压力之一 ,可利用环境因子作为信息源估测食物可利用性和捕食风险大小的动物 ,具有更大的适合度。信息源可分为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和化学的。动物进行觅食活动时 ,依据信息源的变化确定环境中捕食风险的大小 ,并根据自身的质量在捕食风险的大小之间做出权衡 ,通过食物选择、活动格局和栖息地利用等行为的变化降低捕食风险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区越冬期长耳鸮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间,利用食团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越冬长耳鸮(Asio otus)的食性进行分析。3年累计收集长耳鸮食团683份,辨认出1 132只猎物。分析结果表明,长耳鸮在冬季共捕食小型哺乳类6种,鸟类2种。小家鼠(Mus musculus)是最常见的食物,占总捕食量的53.45%。小型哺乳类是长耳鸮的主要食物,它在食物组成中出现的总频率为88.16%,以生物量计,小型哺乳类占食物构成的95.13%。长耳鸮的食物组成年度间差异显著,与当地猎物资源多样性和可获得性密切相关,表明长耳鸮可能采用机会主义者的捕食策略。  相似文献   

16.
蜜源食物对节肢动物天敌寿命、繁殖力和控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节肢动物天敌除了寄生或捕食寄主或猎物外,也会取食蜜源食物,特别是包括植物花蜜、花外蜜和昆虫蜜露等富含糖分的食物。这些蜜源食物对于提高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的飞行和寄主搜索能力、延长寿命、提高繁殖力和增强控害能力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农田生态系统中3类常见的非猎物性蜜源食物即植物花蜜、花外蜜和昆虫蜜露。其中,花蜜和花外蜜能够显著延长天敌寿命,提高天敌繁殖力和控害能力;蜜露的作用虽次于花蜜和花外蜜,但仍能促进某些天敌的生态功能。还进一步综述了显花植物和蜜源食物投放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并从筛选适宜的蜜源植物、蜜源食物中糖成分作用分析和天敌对蜜源食物的搜索和定位等方向开展对蜜源食物的研究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507-513
捕食螨是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影响捕食螨发挥生物防治效果的因素很多,猎物寄主植物在捕食螨的产卵、取食定位等行为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化学生态学、形态结构和植物营养的角度综合分析了植物自身释放的挥发物、植物受机械损伤后释放的挥发物和植物受猎物为害后释放的挥发物对捕食螨的取食定位影响,猎物寄主植物形态结构以及猎物寄主植物花粉和汁液等营养物作为捕食螨的替代食物对捕食螨的影响,同时阐述其研究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世界》2009,(10):4-4
科学家对一种大型猛禽哈斯特鹰的颅骨化石研究后发现,该物种极可能是新西兰毛利文化中提到的可怕“食人鸟”。这种猛禽翼展长达3米,体重18公斤,其鹰爪如同虎爪一般大。觅食时,它能够以每小时80公里的高速向地面俯冲,活捉猎物。当它用爪子抓住猎物,攻击猎物头、颈,并用坚硬的喙撕裂猎物器官时,猎物根本无从逃脱。科学家称,这种生物的身体构造简直就是“天生的杀人机器”。  相似文献   

19.
甘肃民勤治沙站纵纹腹小鸮食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宋森  邵明勤  刘迺发 《动物学报》2007,53(6):953-958
分析民勤治沙站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食团405块,共鉴定猎物562只。以个体计,民勤小鸮主要取食昆虫,占64.23%;其次为小型哺乳类,占32.38%;也取食少量爬行类(1.96%)和雀形目鸟类(1.42%)。生物量贡献则以小型哺乳类为主,占93.34%。猎物种类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异:取食小型哺乳类的频率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冬季最高94.59%,夏季最低17.75%,食物生物量贡献四季均在90%以上,季节变异不显著;昆虫成分出现在除冬季外的其他季节,且取食频率均在65%以上,季节差异显著;爬行类仅出现于夏季食谱中,仅秋季没有发现鸟类成分。分析秋、冬、春三季哺乳类猎物胫骨的量度发现,小鸮取食哺乳类的胫骨长度平均为16.22mm±4.72mm(n=112),主要取食Ⅰ(10.01mm-15.00mm)和Ⅱ(15.01mm-20.00mm)等级的猎物(分别58.04%和25.00%)。取食猎物的胫骨长度组成存在季节差异,平均长度以春季最大。民勤地区小鸮一年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为2.32,季节间存在变异,以冬季最高为2.99,夏季最低为1.64。一年的食物多样性为1.96,季节间存在变异,冬季最高为2.00。食物种类以夏季最多,秋季最少。  相似文献   

20.
新疆蚜蝇姬蜂属三新种记述(膜翅目:姬蜂科:蚜蝇姬蜂亚科)马祁,王登元,王锁牢新疆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新疆八一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2关键词膜翅目,姬蜂科,蚜蝇姬蜂属,新种,中国本文记述了蚜蝇姬蜂属DI’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