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阿根廷仍然是转基因作物的第三大生产国,产量占全球转基因作物产量的14%。阿根廷研究人员研发的抗病毒土豆和抗旱大豆两个转基因事件(genetically engineered,GE)得到最终批准。中国转基因事件的批准仍然是阿根廷外贸的首要任务。种子专营权制度仍然是本国的重要问题;阿根廷农业部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新的《种子法》提案。  相似文献   

2.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作业渔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6年1—7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捕获阿根廷滑柔鱼的生产数据及卫星反演的海流、海水表层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海洋环境资料,综合分析了阿根廷滑柔鱼的作业渔场、产量及环境特点.结果表明:西南大西洋存在2个主要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南部中心位置在60°30′ W、45°30′ S,北部中心位置在58°00′ W、42°00′ S,1—7月,作业渔场由南向北移动;不同月份阿根廷滑柔鱼产量的差异较大,其中,1—4月产量较高,最高产量出现在3月,5月之后,其产量逐渐减少;阿根廷滑柔鱼渔场与福克兰寒流流经路径有关,北部渔场位于福克兰寒流的主流上,平均流速为28~60 cm·s-1,南部渔场在寒流的西边界处,且其西部伴有一小尺度反气旋涡,平均流速在5~32 cm·s-1;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适宜海洋表层温度在7 ℃~15 ℃,最适宜温度约12 ℃,适宜的海水叶绿素a浓度在0.4~1.5 mg·m-3,最适宜浓度在0.9~1.2 mg·m-3,且海水叶绿素a浓度与捕捞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与美国阿尔巴尼国际公司签署协议,中美科技人员联合在我国开展防治红铃虫新技术示范试验。棉红铃虫Pectinophorogossypiella(Saunders)是我国长江流域棉区重要害虫,红铃虫的化学防治已不断出现抗药性和污染环境的问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团队     
正2014年10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福建三安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植物工厂的产业化工作。自协议签署以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匡廷云院士、方精云院士以及新任执行所长汪小全研究员领衔的科学研究团队全方位给予了技术支持,先后成立了"植物工厂研发中心"及技术指导委员会。由两位院士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多位科  相似文献   

5.
自1996年引入第一例抗除草剂大豆以后,阿根廷成为全球率先采用转基因作物的几个主要国家之一。2010年,全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90万公顷。新技术的采用过程稳定、迅速且品种多样化。目前,阿根廷所有的大豆、86%的玉米和99%的棉花都采用了转基因品种。本研究发现,1996~2010年间,农业生物技术使阿根廷获得的总收益达到726.45亿美元,创造了182万个工作机会。优先采用新技术为阿根廷带来的优势效益非常显著。收益是通过SIGMA数学模型进行评估的,该评估工具由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机构和全球乡村发展捐赠平台的支持。"此报告呼吁立即行动。"该委员会委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学院教授Molly, Jahn说,"全世界都要求增加粮食、饲料和生物能源作物。食品价格已涨至历史高位,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将导致粮食安全状况恶化。庆幸我们正在采取具体而明确的、科学的措施应对这一切。"委员会向政策制定者提出几点意见:一、将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纳入全球和国家政策;二、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对农业的负面环境影响的同时,持续性地增加农业产出;三、锁定最易受气候变化和粮食危机影响的人群和部门;四、重新建立更适宜的食品获取和消费模式,确保满足人们的最基本营养需求,培养健康而可持续的进食习惯;五、减少粮食体系内的损失和浪费,尤其是基础设施、耕种技术、加工过程、运输以及贮藏习惯等;六、建立广泛、共享、综合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油料作物,也是食物中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其种子约含40%蛋白和20%脂肪。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大豆的脂肪含量在主要油料作物中位居第一。目前,大豆已成为一种国际性作物,在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广为种植,其中美国的大豆产量最高(Singh等,1999)。大豆的基因组约为100Mb,其中60%左右是重复序列(Gurley等,1979)。其大小大约是拟南芥基因组....  相似文献   

7.
正为提升《生物资源》在生物学类期刊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面向生物技术领域重大研究成果、战略规划与政策的报道能力,打造具有生物资源特色的高水平期刊,2019年3月8日上午,在武汉大学举行了武汉大学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合作主办《生物资源》协议签署会议。李建成副校长和孙燕荣副主任分别代表武汉大学与生物中心签署了合作主办《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科莱恩公司于2017年9月18日宣布,已与斯洛伐克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Enviral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转让其sunliquid纤维素乙醇技术。这是科莱恩第一次转让该技术。Enviral计划在商业规模的工厂使用这一技术,以农业残留物为原料。5万吨/年的工厂将被整合到Enviral位于斯洛伐克利奥波多夫(Leopoldov)的现有设备内。  相似文献   

9.
阿根廷LaNacion报1999年4月14日报道:在美国销量超过伟哥的Celebrex为阿根廷制药市场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Celebrex刚刚推出几天,这种治疗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和疼痛的药品就在制药产业已经引起风潮。阿根廷一位名叫FemandoR...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机械旱直播下控释复合肥和播种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籼稻和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连续3年开展了田间大区试验研究。每个水稻品种分别设置3个处理:一次性施控释复合肥处理(OTA)、一次性施控释复合肥+增加播种量处理(OTA+S)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P)。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机械旱直播下供试籼稻和粳稻的2个控释复合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相近,平均分别为8.9%和8.8%;一次性施控释复合肥处理与增加播种量的一次性控释复合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同样,2个控释复合肥处理提高了水稻群体的成穗率、地上部和根生物量、根冠比、收获指数和单株生物量,但同种品种下这些指标在2个控释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一次性施控释复合肥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降低了水稻总氮素积累量,但显著增加了氮、磷、钾肥偏生产力。2个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净利润均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其中OTA的净利润最高,籼稻OTA比FPP净利润增加了41.1%,粳稻OTA比FPP净利润增加了57.0%。因此,机械旱直播下一次性施控释复合肥可以促进水稻增产,节肥省工,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植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生产国。预计在2011-2012年间种植生物技术农作物的面积将增加16%。种植面积的增加主要归因于巴西增加了生物技术玉米事件的审批,并为农民提供信贷补贴。本报告还提供了最新数据用以反映新的贸易信息和政府资源。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生物技术作物的种植面积预计2011年将达到800万hm2,比2010年的690万hm2有所增加。生物技术作物主要包括油菜籽、玉米、大豆,最近还新进增加一部分甜菜的种植。加拿大目前是几个已经批准种植复合性状作物,或是将三种性状复合在一种作物上的国家之一。在动物方面,加拿大监管机构有可能在2012年下发关于克隆作物或产物在加拿大新型食物应用方面的法案。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欧盟和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按照相同表达系统表达的相同氨基酸序列的产品视为同种产品,而不同表达系统表达的相同氨基酸序列的产品视为不同产品的原则,归纳总结了美国、欧盟和中国已批准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美国FDA批准的以基因工程产品、抗体工程产品和细胞工程产品为主要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共79种(18种为大肠杆菌表达,8种为酵母表达,53种为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其中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为64种。欧盟批准了49种基因重组酶、激素或细胞因子,11种基因重组治疗性抗体和5种基因重组疫苗。在欧美60%-70%的产品由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中国批准了27种生物技术药物。比较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生物制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转基因抗虫棉是中国商业化应用最成功的转基因作物,已有许多研究对转基因棉花种植的成本效益和农户生产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但对其具体推广过程缺乏足够了解。通过小组访谈和创新树的分析方法,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例,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传播途径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种业公司转基因作物种子的生产能力直接影响转基因作物的初始规模,来自政府研究机构和种业公司的技术推广者在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扩散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公共农技推广服务对于宣传相关信息和知识尤为重要,社会资本也有助于转基因抗虫棉在中国的快速传播和采用。研究结论对推进我国公共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多元社会化服务主体协作及生物技术研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制药的现状和未来(二):发展趋势与希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与人类疾病发展相关的靶标被确定,使得我们能够研发更精确的药物来防治这些疾病。这意味着生物制药将有更多机会获得突破性进展,最终将使更多更好的生物技术药物被批准上市。综述了生物制药发展的几个趋势,主要有:(1)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产品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统治地位;(2)治疗性抗体将会是生物制药领域第二次创新高潮;(3)越来越多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功能蛋白将被开发成生物技术药物,尤其是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的药物;(4)对已批准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的化学修饰尤其是PEG化以改善药物性能;(5)通过某些药物的定点突变获得第二代新生物技术药物,如胰岛素、EPO和t-PA的突变体;(6)组织工程、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传统化学制药的黄金时代结束,新化学药品数量下降,而生物技术药物已成为当今最活跃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与人类疾病发展相关的靶标被确定,生物制药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突破性进展。综述了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几个态势,主要有:(1)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的研究成果数量增长迅速;(2)生物制药依然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生物技术药物市场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市场集中度高,主要集中于美国和大的跨国公司;(3)生物技术新药在新药研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新药研发主流;(4)生物制药企业间通过加强联盟,来增强新药研发能力和降低新药研发成本;(5)各国政府均重视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6)生物疫苗、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药物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holds much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wards crop productivity gains and crop improvement for smallholder farm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 14 million smallholder farmers are already benefiting from biotech crops such as cotton and maize in China, India and other Asian, African and Central/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Molecular breeding can accelerate crop improvement timescales and enable greater use of diversity of gene sources. Little impact has been realized to date with fruits and vegetables because of development timescales for molecular breeding and development and regulatory costs and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facing biotech crops in many countries. Constraint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doption of technology-based solutions to reduce yield gaps need to be overcome. Full integration with broader commercial considerations such as farmer access to seed distribution systems that facilitate dissemina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and functioning markets for produce are critical for the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to be fully realized by smallholder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offer opportunities to catalyze new approaches and investment while accelerating integrat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 supply chain-based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9.
《Nature biotechnology》2006,24(10):1178
This month marks the inaugural EuroBiO meeting, a new type of biotech partnering event.  相似文献   

20.
On 17 May, Human Genome Sciences (HGS) formally rejected a $2.6 billion unsolicited takeover offer by GlaxoSmithKline. The Maryland-based biotech firm had long partnered with the UK drug giant to develop drugs including Benlysta (belimumab), HGS's first drug on the market and the first new medicine approved to fight lupus in 50 years. But, at $13 a share, GSK's bid was deemed "inadequate" by the HGS board. Recent history in the biotech sector shows how high the stakes are in such negotiations. Since last November, six biopharma buyouts have exceeded $1 billion each, with Gilead Sciences' purchase last year of the hepatitis C specialist Pharmasset topping the charts at a whopping $11.2 billion, the highest ever paid for a clinical-stage biotech and an 89% premium to its share price at the time. More recently, in April AstraZeneca paid $1.3 billion for Ardea Biosciences, a company with cancer and gout drugs in the pipeline but nothing on the market.One person watching the upward clime of such deals is biopharma analyst Joseph Schwartz, a managing director at Leerink Swann in Boston. Mark Ratner sought out Schwartz, who was named the top stock picker for pharmaceuticals in the last year's FT/StarMine Analyst Awards, for his views on what's behind the recent buyout spe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