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种质资源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种质资源利用的逐步深入,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对农作物的应用研究和基础性研究至关重要。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借助于本中心保存的近21万份种质资源的信息,开发了一套上海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本文主要阐述了该数据库设计和构建的目的、原则和数据库的架构、运行环境以及主要功能模块。上海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采用了B/S结构,平台系统利用多层逻辑架构实现了对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外部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平台系统,浏览查询种质资源信息。内部管理员可使用平台的受限功能,需要认证成功后才可使用后台管理功能,实现对整个平台数据的管理。注册用户还可通过基因资源数据库提交引种申请,管理员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外供种全流程的网络化,借此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流程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高等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系统的构建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平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教育和普及有效模式.目前,北京开展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调查,但还缺少针对该区域系统而全面的物种资源信息化平台.针对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教育的需要,基于2007~2009年开展的北京市高等植物种质资源全面系统的调查以及以往的研究数据,以物种多样性编目的数据库为框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构建北京市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网络平台.该平台实现了高等植物种质资源信息的共享,用户可以准确查询到149科,61属,256种及变种的详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包括植物物种的分类、生态学特征、分布特点、濒危与保护状况、利用与人为干扰等.该平台的研建不仅为北京市植物物种资源的保护规划、外来物种的管理、资源利用等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持,对科学研究和生态教育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我国的中医药文化遗产的载体。而药用植物资源的保育工作是药植资源可持续性开发与应用的基础。随着生物信息学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兴信息化技术,在传统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在药用植物资源保育方面还有待开发与应用。利用云计算、数据库应用及生物信息学等相关技术,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保育数据进行信息化及平台建设,构建药用植物保育云服务平台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整理和加工药用植物资源信息,开展药用植物数据信息化与应用开发,完成药用植物保育云服务平台,可提供药用植物保护及新物种培育等方面信息查询服务。该平台对于药用植物研究相关的数据标准化、保育学科研究,以及信息共享与服务,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主管农业农村部主编刘旭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历史2000年《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3年《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刊登内容和读者对象报道内容为农作物、林木、药用、花卉、草等各类植物有关遗传资源研究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刊登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种质创新、共享利用、信息管理等;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克隆、功能分析;分子标记开发、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等。读者对象是从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保藏、共享、交流和利用,根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对项目成果共享的要求和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和采集项目执行管理的需求,针对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本身固有的特征,通过关系数据库模式构建了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了数据采集、审核、入库等实用工具.利用微软.NET技术,基于三层架构模式,构建了基于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应用平台,实现了植物种质数据的数字化存储、开放共享等功能.为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和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南省第一次(1956-1957年)和第二次(1979-1983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研究利用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了湖南省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水稻、油菜、辣椒、茶叶等在资源创新利用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分析了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仍存在地方品种资源日益减少、资源收集困难、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不够完善、资源专业团队缺乏、资源利用率低等限制本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精准评价体系及共享共用机制等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工作良性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收集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为甘肃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提供基础材料。2011~2013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干旱地区18个县(市、区)、48个乡(镇)、81个行政村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种质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及野生资源材料845份,分属16科46属62种,其中抗旱种质27份,耐盐碱种质4份,高抗锈病种质14份。 本文对调查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野生植物种子采集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保存野生植物种子已成为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的重要途径.虽然农作物种子的采集技术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已有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应用,但并不完全适用于野生植物.采集高质量的种子及其相关的实物和信息是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和后续利用的关键,世界各国在建立种子收集保藏设施的同时,也对野生植物种子采集的相关技术开展了理论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但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野生植物种子采集技术标准和规范.本文根据野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近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建议按“采集单元”对野生植物种子及其对应的实物和信息同时进行采集,一个“采集单元”应包括种子、凭证标本、野外数据、图片和DNA材料,并针对采集单元的各个组成部分制定了采样策略、种子采集和采集后处理、凭证标本采集和鉴定、野外数据和图片的采集与整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我们期望通过这些标准规范的实施,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技术,为我国的科研人员和决策者在开展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藏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壳斗科柯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属植物资源的调查,筛选出国内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7种柯属植物,分析了该属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资源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为柯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11-2012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省干旱地区10个县/市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填写基础信息表格960余张。通过资源普查发现,近25年来出现了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农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小麦和特色杂粮杂豆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抗旱形势严峻、资源保护压力加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建议,为科技创新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11.
正主管农业农村部主编刘旭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历史2000年《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3年《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刊登内容和读者对象报道内容为农作物、林木、药用、花卉、草等各类植物有关遗传资源研究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刊登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种质创新、共享利用、信息管理等;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克隆、功能分析;分子  相似文献   

12.
广西十万大山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十万大山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地,研究广西十万大山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对保护当地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和挖掘优良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收集的各类种质资源为对象,整理和分析十万大山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在十万大山收集的181份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包括粮食作物78份、经济作物53份、蔬菜39份、果树11份,隶属于22科39属44种;按种质类型包括地方品种资源146份、野生资源35份。针对广西十万大山受产业发展不平衡和现代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导致农作物种质资源急剧减少、许多优异种质资源濒临消失的现状,建议实施异位保存和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策略,并通过加快资源鉴定评价与开发利用,促进当地优异种质资源在乡村振兴和经济建设中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江苏农业种质资源平台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农业种质资源开放共享,江苏省于2005年启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四位一体""库圃结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涵盖农作物、林木、水产和家养动物4大类共计30个省级种质库(圃),有力地支撑了江苏现代农业品种创新与产业发展。由于平台跨学科、跨行业建设,种质库(圃)遍布全省不同地区,涉及不同性质的责任主体,给平台运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存在平台运行服务数据采集时间滞后、统计程序繁杂、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等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平台的运行管理效率,促进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设计构建了一套B/S模式的农业种质资源平台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用于平台线上工作流管理,实现运行服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运行服务成效的可视化展示。该系统的建立为平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视化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围绕粮食、经济、果树、蔬菜、饲草与绿肥、花卉六大类作物,以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为主线,开展了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学界定和系统规范了种质资源概念和范畴,提出了层次结构的理论,查清了中国粮食与农业植物有9631个物种及其分布、特征特性及用途;深入研究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本底,首次明确了中国农作物总计有528种(类),涉及1339个栽培物种和1930个野生近缘植物物种;优化了农作物种以下农艺性状分类技术指标,阐明了中国农作物地方品种的987个变种、978个变型、1223个农艺性状特异类型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得出了中国是禾谷类作物裸粒基因、糯性基因、矮秆基因和育性基因等特异基因的起源中心或重要起源地之一的结论;首次编撰出版了《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专著6卷,并编撰了《中国粮食与农业植物物种名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理论体系。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榛子种质资源、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榛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植物资源,其果实营养及经济价值高,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国内供不应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榛子种质资源分布现状、引种、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评述了中国榛子种质资源利用与规模化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榛树良种选育、规范栽培技术及开发研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贝母属植物有较高的药用与经济价值,对其开展分子标记研究,不仅能够应用于物种鉴定,而且能为种质资源的保护及选育方针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结合课题组前期开展的贝母属植物分子标记的研究,就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简单重复区间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条形码等5种分子标记技术,对贝母属植物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贝母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干旱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山西省干旱地区右玉县、阳曲县、隰县、临县、石楼县、繁峙县、灵丘县、五台县、浑源县、武乡县、五寨县和兴县12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12个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的编制,分析了1981年到2010年30年来普查县气候及植被变化趋势,并阐述了普查县大宗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大面积种植品种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结果为干旱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 (Roman.) Stapf)为禾本科蜀黍族薏苡属植物,其果仁薏苡仁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之功效.目前对薏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活性和功能食品开发方面,缺乏对其生药学的系统研究.因此长期以来对薏苡的研究存在着起源不清、品种杂乱、种质资源利用欠佳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多种现代生物技术已用于薏苡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薏苡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本文就薏苡的起源与进化,种属分类,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分子水平揭示薏苡遗传结构及与近缘植物的亲缘关系,为明确薏苡今后种质资源的开发和优异基因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野生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樱属植物(Cerasus Mill.)的起源中心,拥有最为丰富的野生资源。为了解和掌握我国野生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现存分布状况、保护现状、受威胁因素等情况,2010-2015年持续对我国西部山区6个省(市)31个调查点的野生樱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收集。调查发现,我国野生樱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广泛,多样性丰富。但在31个调查点中,除了离城镇较远或自然保护区内的13个调查点外,其他野生樱属植物资源都是零星分布,现存资源分布量很小,约84%的调查点都处于一般保护或无保护状态,任其自生自灭,砍伐频繁,在修路或开荒过程中多会消亡。在调查过程中共收集408份种质资源叶样,进行硅胶干燥室内保存。基于对野生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原生境状况分析,讨论了可能的受威胁因素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未来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5):F0003
依托塔里木大学建设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新疆阿拉尔市,于2004年6月成立。实验室以“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特殊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开发利用、荒漠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重建、天然产物分子结构与功能”四个研究方向从事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在功能重组和合理架构的过程中,形成了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室、果树遗传育种研究室、应用微生物研究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天然产物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分析测试室、植物组织培养及种苗繁育基地、化学工程及大规模发酵中试基地的“七室两基地”的研究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