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对胃癌SGC-7901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本研究将幽门螺杆菌感染SGC-7901细胞后,采用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SGC-7901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以及IL-8的水平,Real-time PCR检测细胞TNF-α、IL-1β以及IL-8 m 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 p65蛋白表达以及IκBα磷酸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SGC-7901细胞活力显著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上调SGC-7901细胞TNF-α、IL-1β以及IL-8 mRNA的表达;本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显著增加SGC-7901细胞TNF-α、IL-1β以及IL-8的水平;此外,幽门螺杆菌处理的SGC-7901细胞,其NF-κB p65的蛋白表达以及IκBα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上调。本研究的结论初步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其机制可能涉及激活NF-κB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肿瘤的发生及恶性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HMGB1在胃癌组织、正常组织、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AGS及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中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GB1在32例可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包括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RT-PCR及Westren Blot检测HMGB1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AGS及正常胃粘膜细胞系GES的m 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胃癌组织HMGB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高于正常组织(P0.05);RT-PCR结果显示SGC-7901、BGC-823、HGC-27、AGS、GES细胞系HMGB1 m RNA表达丰度均较高;Westren Blot检测发现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中HMGB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细胞系AGS及正常胃粘膜细胞系GES。结论:HMGB1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相对于其它胃细胞系存在HMGB1高表达,适合后续基因敲除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Cur)体外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自噬性凋亡和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以不同浓度Cur作用于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ur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法观察不同浓度Cur对SGC-7901细胞凋亡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ur对SGC-7901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NF-κB、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及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TGF-β和p-smad2/3表达。结果:Cur能够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且Cur对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Cur能够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性凋亡的发生,Cur浓度越高,SGC-7901细胞凋亡率越高(P<0.05)。Cur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后NF-κB、Beclin1、LC3Ⅱ表达明显升高,而TGF-β、p-smad2/3表达明显降低,且NF-κB、Beclin1、LC3Ⅱ、TGF-β和p-smad2/3的变化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Cur能够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自噬性凋亡的发生,其机制与促进NF-κB、Beclin1、LC3Ⅱ表达,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核因子-κB(NF-κ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检测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75例胃癌手术切除的组织和22例癌旁正常胃组织,HER-2和NF-κB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中HER-2和NF-κB的阳性率分别为24.00 %(18/75)和62.67 %(47/75);两者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而与分期、分级和是否转移相关(P<0.05); HER-2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但NF-κB与肿瘤大小相关(P<0.01).HER-2阳性时NF-κB的阳性率为94.44 %(17/18),HER-2阴性时NF-κB的阳性率为52.63 %(30/57),两者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X2=8.514,P<0.01).结论:胃癌中NF-κB、HER-2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生理性深层海水(PDSW)联合热疗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和体内的抗癌作用,通过在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加PDSW,对照组加生理盐水,空白组不做其他处理,分别在37℃、40℃和43℃热疗温度下培养。同时,将SGC-7901细胞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至肿瘤长至直径为1 cm时,分别进行H_2O+RT、H_2O+40℃、H_2O+43℃、PDSW+40℃、PDSW+43℃处理,然后绘制裸鼠肿瘤生长曲线,观察裸鼠肿瘤组织切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和组织中NF-κB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与其他处理相比,PDSW联合热疗处理后肿瘤生长缓慢,肿瘤细胞的增长明显受抑,细胞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较低。说明PDSW联合热疗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中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肺组织中的NF-κB P65、VEGF的表达,并用抗CD34测定肿瘤血管的密度(MVD)。结果:(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NF-κB P65、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9%(47/56)、69.6%(39/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2)NF-κB P65的表达在不同的TNM分期、淋巴结及胸腔积液、吸烟的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的表达在淋巴结及胸膜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NF-κB P65、VEGF、MVD三者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NF-κB、VEGF异常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肿瘤血管的形成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因子NF-κB与slug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测定50例NSCLC组织及20例相应正常肺组织中NF-κBP65、slug、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2)采用RT-PCR测定其中25例NSCLC组织及10例相应正常肺组织中NF-κBP65、slug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NF-κBP65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Z=-2.370,P<0.05),NF-κBP65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4.967,P<0.01);Slug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Z=-4.443,P<0.01),Slug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6.483,P<0.01).在NF-kBP65阳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x2=5.024,P<0.05),Vimentin蛋白表达上升(x2=4.723,P<0.05);Slug阳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x2=5.984,P<0.05),Vimentin表达上调(x2=5.028,P<0.05).另外,NF-kBP65与Slug在蛋白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443,P<0.01),在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39,P<0.05).NF-κB与分化程度(x2=5.024,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x2=7.933,P<0.01)及肿瘤的分期(x2=5.614,P<0.05)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Slug与淋巴结转移(x2=6.174,P<0.05)及肿瘤的分期(x2=7.317,P<0.01)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NF-κB、slug在NSCLC中表达增强,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并且NF-κB与Slug可能协同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诱使NSCLC的EMT发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NSCLC的EMT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GPBAR1/TGR5)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TGR5表达情况;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系中TGR5表达水平;小干扰RNA处理AGS、MKN-45胃癌细胞后构建TGR5敲减细胞系,慢病毒载体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构建TGR5过表达细胞系;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TGR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TGR5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Tanswell实验检测TGR5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锌脂蛋白转录因子(Snail)、E盒结合锌指蛋白(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ZEB)1在AGS、MKN-45及SGC-7901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TGR5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胃癌组织TGR5高表达率(41.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9.5%),伴肠化生癌旁组织TGR5高表达率(50%)显著高于不伴肠化生的癌旁组织(0%),胃癌组织TGR5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TGR5在正常人胃上皮永生化细胞株GES-1及各胃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TGR5表达敲低的AGS和MKN-45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显著升高、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过表达TGR5的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克隆形成能力提高、凋亡率明显减低、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升高。此外,TGR5过表达显著上调了间质细胞标志物β-catenin、Snail、ZEB1的表达水平。结论:TGR5能够增强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并抑制细胞凋亡。TGR5可能通过EMT途径介导胃癌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9.
Ndrg2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调控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Ndrg2基因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不表达Ndrg2基因的胃癌细胞系HGC-27和表达Ndrg2基因的胃癌细胞系SGC-7901作为对比材料,以Ndrg2基因转染HGC-27胃癌细胞系,以及用Ndrg2的反义寡核苷酸封闭SGC-7901胃癌细胞系中Ndrg2基因的表达.发现Ndrg2可以抑制HGC-27胃癌细胞的软琼脂集落形成,有一定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当封闭了SGC-7901胃癌细胞中Ndrg2基因表达的软琼脂集落形成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此时的SGC-7901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细胞周期蛋白D1和E表达下调.Ndrg2基因对两种肿瘤细胞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38的表达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NF-κB胃癌中的表达量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6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患者NF-κB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组(P0.05);NF-κB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NF-κB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白藜芦醇是否可以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及其信号通路。方法: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干预SGC-7901细胞,再用LY-294002和IGF-1分别用来抑制和激活Pi3K/AKT通路。MTT法测细胞增殖,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细胞迁移相关蛋白(P21、P27)、以及AKT、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减弱(P=0.001),p-AKT表达减少(P0.001);LY-294002可以抑制p-AKT的表达(P=0.004),和白藜芦醇一样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IGF-1可以显著增加p-AKT的表达(P0.001),可以逆转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NF-κB P65、p-IκBα(IκBα磷酸化)、p-IKKβ(IKKβ磷酸化)的表达情况及其与N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NF-κB P65、p-IκBα、p-KKβ在56例NSCLC中表达情况,以2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NSCLC中NF-κB P65、p-IκBα、p-IKKβ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9%(47/56)、55.7%(31/56)、69.6%(39/56),癌旁组织三者分别为20%(4/20)、25%(5/20)、30%(6/20),NF-κB P65、p-IκBα、p-IKKβ的表达与吸烟史、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 P65、p-IκBα、p-IKKβ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NF-κ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78.6%(110/14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NF-κB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80.7%(113/14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NF-κB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NF-κB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阳性率为81.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NF-κB 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但与性别、年龄无关。NF-κB在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高表达,且NF-κB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1(Rspo1)、富含亮氨酸的重复G蛋白偶联受体5(LGR5)与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在人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Rspo1、LGR5及NF-κB/p65在115例胃癌组织标本及20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Rspo1、LGR5、NF-κB/p65在胃癌中表达较正常组织增高;Rspo1、LGR5、NF-κB/p65的表达与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关,同时Rspo1表达与肿瘤大小、LGR5表达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有关;胃癌组织中Rspo1与LGR5、NF-κB/p65的表达呈正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Rspo1、LGR5和NF-κB/p65表达阳性组3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单因素Cox分析提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Rspo1、LGR5、NF-κB/p65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Rspo1及LGR5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spo1、LGR5、NF-κB/p65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Rspo1-LGR5在激活Wnt/β-catenin通路的同时可能激活NF-κB通路,二者对胃癌发展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AKR1C1(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C1)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胃癌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分析方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AKR1C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 AKR1C1的表达;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转染沉默AKR1C1的sh RNA质粒及空质粒,MTT比色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增殖。结果: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AKR1C1呈高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可以发现胃癌细胞株SGC-7901高表达AKR1C1;MTT比色法检测发现,转染沉默AKR1C1的sh RNA质粒组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SGC-7901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R1C1与癌细胞的增殖有关,可能是其参与或间接参与了癌细胞的生长周期,为胃癌的发生及细胞增值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D34和CD44v6在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胃癌以及相应癌旁组织中VEGF、CD34和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VEGF阳性率为71.67%(43/6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8.34%(53/6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2);VEGF阳性表达与胃癌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癌旁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癌组织MVD(P=0.000),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43),并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MVD升高(P=0.046,P=0.000).癌旁组织中CD44v6阳性率为48.34%(29/60)低于癌组织的61.67%(37/60),两者无明显差别.CD44v6的阳性率随胃癌浸润的加深而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VEGF、CD34及CD44v6三指标间两两相关(P<0.05).结论:VEGF、CD34和CD44v6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肺组织中的NF-κBP65、VEGF的表达,并用抗CD34测定肿瘤血管的密度(MVD)。结果(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NF-κBP65、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9%(47/56)、69.6%(39/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O.05);(2)NF-κBP65的表达在不同的TNM分期、淋巴结及胸腔积液、吸烟的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的表达在淋巴结及胸膜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NF-κBP65、VEGF、MVD三者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NF-κB、VEGF异常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肿瘤血管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Bx)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半转运蛋白(ABCG2)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特异性的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02细胞系转染HBx基因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情况,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ABCG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以L02细胞为参照,转染HBx基因后的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ABCG2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增加3.62±0.15和4.61±0.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作用24h后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阻断,ABCG2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2.15±0.32倍和2.37±0.55倍,与未加入PDTC作用的L02-HBx细胞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信号通路是HBx上调ABCG2表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PDGF-D及其受体PDGFR-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8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中PDGF-D/PDGFR-β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PDGF-D/PDGFR-β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例特征及MVD的关系.研究发现胃癌组织中的PDGF-D/PDGFR-β的表达及MVD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P<0.05).PDGF-D/PDGFR-β的表达及MVD的值与胃癌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VD还与胃癌的直径有关(P<0.05),PDGF-D/PDGFR-β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47,P<0.05).PDGF-D/PDGFR-β阳性组的MVD平均值高于PDGF-D/PDGFR-β阴性组(P<0.05).结果提示,PDGF-D及其受体PDGFR-β在胃癌组织中呈特异性的高表达,并与胃癌的MVD有关,可能参与胃癌的血管形成,在胃癌的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