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泌尿系统结石症是一种多发病。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opisy,ESWL)法是应用人体外发射的高强度脉冲超声波在人体内的焦点附近形成的冲击波破碎结石,被破碎的结石碎片随尿液排出体外的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症方法。由于这种治疗方法具有非创伤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泌尿系统结石症的治疗。但是,ESWL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引发尿血、肾血肿等并发症,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ESWL焦点附近形成的声压分布。在这里,利用作者等以前提出的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FDTD)超声波非线性传播的仿真方法,数值仿真ESWL超声波非线性传播过程,研究ESWL焦点附近声压的分布、焦点区域(焦区)的大小形状、高强度超声波形成的实际焦点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泌尿系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泌尿系结石患者共3100例,均采取惠康HA-108A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进行治疗。结果:3100例病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过程均顺利,术后15天超声复查,2870例病人结石已随尿液排出,占92.58%,余230例病人结石已粉碎,未排出。结论: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广泛应用及治疗经验的积累,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清除是非侵入性、无痛苦的治疗技术,它既能粉碎结石,又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是一种对人体安全的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准确的定位是碎石的根本保证。只要正确掌握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和碎石机的碎石技巧,完全可以达到效果好、痛苦少、费用低、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3例,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组、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观察两组间的手术时间、碎石率、疗效以及组内之间不同直径的结石的碎石率。结果:ESWL组碎石成功率85.3%,PCNL组碎石成功率90.0%,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碎石成功率89.7%,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SWL组手术时间(40.2±6.3)min,PCNL组手术时间(46.6±4.1)min,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手术时间(42.2±5.7)min,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SWL组、PCNL组、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率依次为75.0%、80.0%、9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L组5<10mm、10<15mm、15<20mm直径的肾结石的粉碎率依为100%、85.7%、40%,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L组5<10mm、10<15mm、15<20mm直径的肾结石的粉碎率依次为100%、83.3%、75%,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5<10mm、10<15mm、15<20mm直径的肾结石的粉碎率依次为100%、88.9%、57.1%,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运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相似文献   

4.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是本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技术。1980年2月首先在德国由Chaussy等治疗肾结石取得良好效果。1983年后由德国Dornier公司相继制造出HM_3、HM_4、MFL5000及MPL9000等类型的碎石机,在世界各国广泛用于临床,适应症扩展到输尿管结石,近年又成功地用于胆结石。1985年后法国、美国、以色列,我国的北京、上海、汕头、西安也制造出了类似的碎石机。ESWL揭开了物理医学新的一页,是尿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最佳冲击波频率,并分析碎石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来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频率将患者分为低频组(48例,频率为60~70次/min)、中频组(51例,频率为80~90次/min)和高频组(49例,频率为100~120次/min),观察三组患者的碎石结局、肾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三组患者的碎石结局,按照碎石结局的不同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碎石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碎石成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1 d、术后14 d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升高后下降(P<0.05)。高频组、中频组术后1 d BUN、Scr均高于低频组,且高频组高于中频组(P<0.05)。高频组、中频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低频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ESWL术后碎石失败与病程、结石位置、结石直径、肾绞痛、结石嵌顿、服用坦索罗辛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偏长、结石位置中下段、结石直径偏大、结石嵌顿、未服用坦索罗辛是碎石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中、高三种频率下的ESWL用于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均有较好的碎石效果。但随着频率的增加,患者一过性肾功能损伤增大,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也相应增加。此外,病程偏长、结石位置中下段、结石直径偏大、结石嵌顿、未服用坦索罗辛是碎石失败的危险因素,可考虑结合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下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应用坦洛新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于ESWL术后,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坦洛新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术后排石效果、疼痛情况,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和CRP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无石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78.7%)(P0.05);观察组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排石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0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率及VAS评分均较低(P0.01)。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坦洛新能有效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排石效果,减轻机体损伤,缓解术后疼痛,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疗设备的日新月异,在众多医学领域中,微创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输尿管软镜作为泌尿微创腔镜技术的重要组成,在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出血体质、过度肥胖、因解剖特点预期ESWL效果不佳、结石体积较小以及肾盏无明显积水的患者。钬激光的使用是此项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当激光光纤直径小于0.4 mm时,钬激光对组织损伤最小,激光可以很快被水吸收,这些特点可以保证结石被充分击碎。该方法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症低、结石排净率高,可以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选择,为熟悉内镜操作并熟练掌握钬激光碎石技术的泌尿外科医师治疗上尿路结石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就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作了具体的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于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的治疗过程基本上属于非侵入性的,且成功率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自1988年至2003年应用该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已逾5000例,兹将临床应用中的一些经验及对该技术的影像学要求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B超或X线定位,mPCNL治疗102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2例经皮穿刺抽吸脓性尿液,留置造瘘管,抗炎治疗后二期手术.术后生命体征、B超和尿路平片(kindey ureter bladder,KUB)等检查并随访.结果:100例Ⅰ期穿刺成功并气压弹道或钬激光mPCNL,手术时间55-75 min.碎石、取石时间15-35 min.术后住院4-7 d.无穿刺损伤腹腔脏器、术中未有肾孟穿孔和输尿管损伤、无大出血等术中和术后并发症.mPCNL术后2 dKUB检查结石清除率为91.1%(93/102),9例残留结石,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102/102).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创伤小、恢复快且有很高的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6例,直径≥1 cm者23例,直径1 cm者33例)和B组(n=44例,直径≥1 cm者17例,直径1 cm者27例),其中A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B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排净、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直径≥1 cm和1 cm者手术时间为(55.9±1.6)min和(38.9±0.7)min显著低于B组的(72.8±1.4)min和(53.6±0.7)min(P0.05);A组直径≥1 cm者结石排净率为87%显著高于B组的58.8%(P0.05),A组直径1 cm者90.9%与B组88.9%相近(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相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时间短,对于直径≥1 cm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排石汤联合盐酸坦洛新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ESWL治疗,并于术后辅助使用盐酸坦洛新,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排石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0%,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排净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肾绞痛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石排出时间、血尿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1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1 d血清NGAL、Cys-C水平逐渐升高,GFR逐渐下降,术后3 d上述指标逐渐恢复。观察组术后1 d、3 d NGAL、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F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前术后各时点Scr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盐酸坦洛新辅助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ESWL引起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微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对家免肝脏酶活性的影响。实施 ESWL 后,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毛细胆管壁上的碱性磷酸酶(ALP)、焦磷酸硫胺素酶(TPPase)反应活性减弱或消失。TPPase 从损伤的肝细胞高尔基体分泌面扁囊、溶酶体样小泡和毛细胆管内溢出,并伴有肝细胞面的质膜上出现了 TPPase 反应产物和形成膜包内凹小泡。结果提示 ESWL 可对肝细胞及毛细胆管的功能和结构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42例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手术取石成功,1例单侧2个结石,近端结石因患者体位改变上移至肾盂,后经ESWL治疗排出.术后随访6~12月,经B超复查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作为开放手术或其他微创方法的替代或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opisy,ESWL)治疗中不同厚度人体组织对ESWL焦点区域大小、位置和声压分布的影响,为ESWL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Reichenberger的ESWL水中实验为参照例,分别建立三维单一人体组织和多层复合人体组织仿真模型,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数值仿真法,数值仿真ESWL治疗中形成的焦点区域.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在人体脂肪、肌肉层中形成的实际焦点区域大小、位置和焦点区域声压分布随着人体脂肪、肌肉层厚度的变化而变化.结论:ESWL治疗过程中由于人体组织厚度的不同,高强度聚焦超声非线性传播而形成的焦距和最大声压不同,对于不同体态的患者在ESWL治疗时,应该采用不同的焦距设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钬激光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方法: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院18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应用钬激光经URL治疗85例,MPCNL治疗97例,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比较。结果:MPCNL术中一期碎石清除率为(93/97)95.88%,5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2~0.4 mm,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97/97)100%,平均手术时间75±29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2±5 d,平均住院费用14589±3284 RMB;URL术一期碎石清除率为(39/85)45.88%,46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3~1.5 mm,需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治疗排石,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72/85)84.71%,平均手术时间102±43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3 d,平均住院费用9086±1259 RMB。MPCNL术中有1例因穿刺后出血改行二期MPCNL术。URL术中输尿管扭曲、狭窄、息肉出血视野模糊不清,需改行切开取石术6例,结石移位到肾内改行MPCNL术11例。结论: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MPCNL和URL联合钬激光治疗各有其优缺点。MPCNL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URL相对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较低等优点,但结石移位发生率、残石率较高,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结石位置、大小、梗阻程度、肾积水量、患者经济状况,术前检查结果,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难度,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术者的经验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09年4月-2009年12月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36例39侧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38侧成功行Ⅰ期PCNL,手术时间30-180min(平均86±34min),出血约30-500ml(平均110±20ml).其中8例残留结石大于1.0cm,术后5-7天行局麻下二期手术清除残石,总结石清除率92.1%(35/38),ESWL治疗3例.1例孤立肾铸型结石并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经皮肾穿刺置入F8单J管引流,二期行标准通道PCNL术.所有病例随访1-3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具有安全、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并可明显减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术后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结石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肾结石患者,所有患者予以输尿管软镜术治疗,术后一周,开展泌尿系CT及尿路平片复查,根据术后结石残留情况,将其分为无残石组(n=155)及残石组(n=45)。并依据两组患者术后是否伴随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41)及无并发症组(n=159)。比较术后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基线资料、术后结石残留率、影响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的单因素及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既往输尿管疾病史、鹿角形结石、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P<0.05),年龄、术前合并慢性病、性别、体质量指数、结石位置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P>0.05);200例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术后,结石残留率为22.50 %(45/200),结石清除率为77.50 %(155/200),残石组及无残石组性别、年龄及平均病程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肾功能不全、结石直径、结石数量、结石脓苔包裹、肾盂肾下盏夹角、结石成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影响肾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单因素(P<0.05),糖尿病、高血压、肾积水、结石位置等因素未对术后结石残留产生显著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肾功能不全、结石直径≥2 cm、结石脓苔包裹、肾盂肾下盏夹角<30°及结石成分是影响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术后,可依据影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对不良风险事件予以预警,此外研究结果提示,肾功能不全、结石直径≥2 cm、结石脓苔包裹、肾盂肾下盏夹角<30°及结石成分是影响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可基于危险因素开展相应预防,以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钽棒植入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ANFH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早期((Ficat I,II期)64例股骨头坏死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钻孔减压钽棒植入术,治疗组在术后伤口愈合后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以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综合疗效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组随访时间24个月。依据Harris评分,治疗组随访优良率95.10%、,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随访优良率92.50%,对照组有效率75.00%、治疗组对I,II期ANFH的疗效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减压钽棒植入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ANFH获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17例,均采取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7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04%,其中肝功能衰竭1例,胆道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6例,腹腔感染6例,胆瘘6例,胸腔积液8例,切口感染12例。并发症组患者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既往胆道手术史水平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既往胆道手术史均是术后并发症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切口感染和胸腔积液为最,患者的既往手术史以及手术时间均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做好针对性预防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开放手术后复发肾结石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对46例开放手术后复发肾结石患者施以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其中全鹿角状结石13例,部分鹿角状结石26例.多发性结石7例.结果:46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2rain;30例一期取净结石(65.2%),5例因穿刺出血仅建立经皮肾通道,12例接受二期PCNL,术后结石清率82.6%.7例术后发热,2例需要输血,1例气胸,经保守治疗均好转.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开放手术后肾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可以作为开放手术后复发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